摘要:1978年,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 ,開創(chuàng)了人類生殖技術的新時代。試管嬰兒技術的重要意義,絕不僅限于是一種科學技術的巨大突破,也帶來一系列法律與社會的深刻影響,給人類傳統(tǒng)的倫理觀念造成沖擊和挑戰(zhàn)。
關鍵詞:試管嬰兒;倫理;法律;思考
當?shù)貢r間2010年10月4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時30分),舉世矚目的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yī)學院揭曉。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的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因在試管嬰兒技術研究方面的奠基性貢獻,摘取了這一科學桂冠。
眾所周知,卵子在輸卵管內與精子相遇,受精卵著床于子宮而發(fā)育成胚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個孩子便來到了人間。但是,事情并非都是圓滿的,世界上有10%的夫婦不能順利完成這個過程。愛德華茲等人創(chuàng)立的試管嬰兒技術,是從卵巢內取出卵子,在實驗室里讓它們與精子結合,形成胚胎后轉移到子宮內,使之在子宮內生長發(fā)育,從而解決了不育癥治療的醫(yī)學難題。自1978年第一個利用試管嬰兒技術誕生的路易絲·布朗(Louise Brown)呱呱墜地,如今試管嬰兒技術已經傳遍世界,將近400萬名新生命由此而誕生。但是,圍繞著試管嬰兒技術,也產生了許多倫理與法律難題與挑戰(zhàn)。
1、胚胎地位問題:是否具有人格尊嚴?
在試管嬰兒技術應用過程中,得到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質胚胎是保證成功妊娠的前提,但也產生大量的“剩余胚胎”。剩余胚胎中,質量好的進行冷凍保存,以備在需要的時候解凍移植。但隨時間推移,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胚胎將永遠不會被使用。美國某機構曾對全美各生育診所清點調查,發(fā)現(xiàn)有幾十萬的冷凍胚胎存在。當胚胎質量差不符合冷凍標準時,或當胚胎質量好但患者明確表示不要而又不愿選擇捐獻時,還有當胚胎冷凍保存超過了法定時限(奧地利、挪威、瑞士保存1年;西班牙、加拿大、法國、英國5年;澳大利亞10年;美國沒有時限)時,剩余的胚胎如何處置?
這是許多人較為困惑的,也是頗受爭議的話題。特別是一些宗教認為,胚胎是人類生命的開始,銷毀損壞胚胎無異于謀殺人的生命,是對人的褻瀆和不尊重。因此,他們強烈反對把胚胎廢棄或用于科學研究。
胚胎是生命嗎?胚胎有人的基本權利嗎?關于胚胎的道德地位和胚胎權利,從來都是懸而未決的問題,將來也不可能有普遍認可的定義。但是,這不意味著人們對胚胎的權利問題沒有任何共識和原則。從目前主流觀念來看,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法律還沒有將胚胎視為民事主體的規(guī)定,所以談不上具有人的地位和權利。因此,有些國家對試管嬰兒技術中剩余胚胎用于科學研究采取謹慎開放的態(tài)度。如:英國允許研究不超過卵子受精后14天的胚胎。因為14天前的胚胎屬于早期胚胎階段,沒有神經和大腦,處于無知覺和感覺的階段,不具備人的意識和個性特征。目前普遍已被接受的觀點是,利用試管嬰兒技術剩余的胚胎進行科學研究應該十分慎重,必須尊重每一個人類胚胎。
2、優(yōu)勝劣汰問題:是否違背自然法則?
自然受孕絕對是一個“優(yōu)勝劣汰”的角逐:當數(shù)以億計的精子沖出輸精管,經過陰道、宮頸、輸卵管的賽區(qū),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終只有一個最強有力的、跑得最快的精子最先到達,并穿透卵子,占據(jù)子宮這個孕育生命的“制高點”;能力不強、質量不佳的精子在競爭中只能被淘汰。遺傳學已證明:與多種遺傳疾病相關的精子,在生命的第一個賽程中就被大量淘汰出局。即使受孕,也往往經受不住生命早期的劇烈裂變而流產,這是人類經過無數(shù)生命周期進化形成的“自然法則”。試管嬰兒技術則是利用現(xiàn)代醫(yī)學手段,來代替人類自然生育過程中的某一步驟或全部步驟。應用這種技術手段,生育不再是自發(fā)的偶然事件,而是人類可以控制和利用的必然過程。因而有人提出,試管嬰兒技術把生兒育女與夫妻之間的性生活分開,把家庭的神圣殿堂變成一個“生物學實驗室”,不單破壞了婚姻關系,更違背了“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看,人類群體內存在部分不能生育的個體,是其生育能力經受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既然如此,用人工技術手段使其生育后代,是有違自然規(guī)律的。例如,一些不孕基因的組成成分源于男性,與精子的生成有關。由于基因的影響,這部分男人不能通過自然受精孕育下一代。如果用試管嬰兒技術幫助自然不育的人孕育后代,他們的不孕基因也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而且,隨著越來越多不孕夫妻以人工生殖的方式生育后代,不孕夫妻的后代將逐漸和正常夫妻的后代持平,不孕基因會普遍存在于下一代中。
還有一種新的試管嬰兒技術叫“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就是使來自母體的卵子與來自父體的精子結合,培育出數(shù)個胚胎,然后對這些胚胎逐個進行基因分析,從中篩選出一個沒有遺傳缺陷的胚胎移植到母親體內。英國倫敦大學醫(yī)學院的醫(yī)生,就曾經為一名27歲的婦女(該不孕婦女有家族乳腺癌病史,并攜帶乳腺癌基因)進行胚胎篩選,在15個受精卵中找到2個不含有致癌基因的健康受精卵,再將之植入母體子宮。在好萊塢1997年的電影《變種異煞》(Ga ttaca)里就已經作過類似的想象:未來的人類為求完美,把胚胎交由生物技術掌管。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像禿頂和近視眼這樣的身體缺陷都將不復存在。片中,基因主義者歧視他人的基因,甚至命令基因有缺陷的人只能去洗廁所。想想看,如果“設計嬰兒”時代真的來到,父母們像在餐廳里照著菜單點菜一樣選擇寶寶的特征,這將是一件多么怪異的事情。事實上,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在某些國家已用于性別篩選,比如美國現(xiàn)有提供試管嬰兒技術的診所中,有42%的診所提供胚胎性別篩選服務,平均每11個做植入前基因診斷的胚胎中就有1個是做性別篩選。然而目前關于智商、身高、容貌等特性與基因的明確關系尚不清楚,也沒有相關基因可用于植入前基因診斷。不過,現(xiàn)代分子遺傳學與醫(yī)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基因謎團也將被破譯;或許在今后的某一天,真的能通過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來設計和選擇寶寶的頭發(fā)顏色、眼睛大小、個子高矮、身材胖瘦、智商高低等等。
3、父母身份問題:是否還以血脈相連?
如果人工生殖技術只使用夫妻的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則相對會簡單一些。但是,今天的人工生殖技術有著多種極其復雜的組合和方式。例如,使用丈夫的精子但用第三者的卵子,使用妻子的卵子但用第三者的精子,或者精子和卵子都使用第三者的。這就會導致夫妻和家庭倫理爭論以及財產的爭奪,也為后代的親權所屬留下了無盡的麻煩。另一方面,由于人工生殖技術的廣泛運用,又催生了生殖細胞巨大的買賣市場,同時還催生了代孕母親。這也給管理帶來極大的麻煩。
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是從有生殖器官功能障礙的母體內取卵,與其丈夫的精子在體外受精,然后移植回原母體子宮內發(fā)育成熟,這其中沒有夫妻之外的人參與。但在其后來的發(fā)展過程中,卻產生了很多復雜的組合方式。例如,使用丈夫的精子但用第三者的卵子,使用妻子的卵子但用第三者的精子,或者精子和卵子都使用第三者的。一個最復雜的情況是,這樣的嬰兒的父母總數(shù)可能是五個:提供精子的父親(遺傳父親)、提供卵子的母親(遺傳母親)、生他們的母親(孕育母親)、養(yǎng)他們的父親(撫養(yǎng)父親)以及養(yǎng)他們的母親(撫養(yǎng)母親)。由于精子或卵子的來源擴大到了夫婦以外的第三者,使得生物學的父母與社會學的父母發(fā)生了分離,遺傳學的父母與法律的父母發(fā)生了分離,從而擾亂了血緣關系和社會人倫關系,使傳統(tǒng)的親子觀念的道德受到了沖擊。萬一某男性的精子屢屢被借用,他的后代數(shù)量就會不斷增加。這些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在各自的家庭中成長,完全有可能因互不知情而發(fā)生婚配,由此產生遺傳上和倫理關系上的混亂。同樣,如果某女性的卵子被大量使用,也會產生類似的問題。美國曾發(fā)生過這樣的荒唐事:一位醫(yī)生居然用自己的精子為80多名求診者“制造”試管嬰兒。
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我國,法律上都確定用供精人工授精產生的試管嬰兒子女與自然婚生子女具有同等地位,父母對供精人工授精產生的子女有撫養(yǎng)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的義務。事實上,我國傳統(tǒng)道德是承認養(yǎng)育父母對收養(yǎng)和過繼兒女的權利與義務的。當然在具體操作上的保密也是為了避免這種倫理和法律上的麻煩。因此,多數(shù)國家都傾向于不讓孩子了解其生物學的父母,因為這樣有利于家庭的穩(wěn)定。
4、代孕母親問題:是否沾染了銅臭?
因為婚姻關系中一方無法孕育或不愿“親自”懷孕生育,而雇其他女性代理懷孕,這就是所謂的“代孕”或“借腹生子”。代孕母親的出現(xiàn)導致人類生育動機和親緣關系發(fā)生了深刻的化。
代孕會造成親屬關系和倫理觀念的混亂。如母親替女兒代孕,姐姐替妹妹代孕,嬰兒在家庭中地位的不確定性將嚴重擾亂家庭中的倫理關系。國外已有母親為女兒代孕產下嬰兒的事例。這個孩子該如何稱呼這二位“母親”?倫理上三者的關系是怎樣的?代理孕母所產生的問題還不只這些,在美國成功實施“借腹生子”的案例中,便有數(shù)起代孕母親舍不得孩子而拒不交還的情況出現(xiàn)。而當生下的嬰兒在身體上存在缺陷時,雙方當事人又會相互推卸責任,嬰兒的利益得不到保護。
“代孕”隱伏著對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危害?!按小笔恰靶赂弧彪A層用金錢制造的新的社會不公,新富們僅僅因為“怕痛”、“怕影響身材”,就把自己的“新生活”觀念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而那些代孕女性卻通過自己的身體來賺取一筆可觀的費用。在金錢契約之下,使求孕和代孕雙方可能發(fā)生的性關系或“產生好感”,轉為變相的賣淫、納妾關系。同時“代孕”現(xiàn)象也給法律留下了非常尷尬的空白:如何監(jiān)督代孕嬰兒出生的合法性而不違背計劃生育政策?如何保障代孕婦女的相關權益?
代孕在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法律規(guī)定。在美國,商業(yè)代孕是合法的。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在一定程度上允許代孕,但是法國就禁止代孕母親,英國還禁止代孕母親的廣告,德國發(fā)現(xiàn)代孕母親要罰款等等,一部分國家以立法的形式明確規(guī)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
試管嬰兒技術帶來的影響,絕對不是一個純粹的生育孩子方法和如何生育孩子的技術問題。這項技術本身并無對錯,關鍵就要看我們如何去利用它去造福人類,最大程度的去避免它的害處??茖W發(fā)展的進程不可阻擋。人類生活的幸福與否,肯定不只是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的事,需要許多人的共同努力。這里始終有一個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的協(xié)調問題,也始終有一個科學技術與人文的對接問題。對于“性善”的“試管嬰兒”技術,要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還需要制訂相關的法律和法規(guī),來加以引導、調控和制約。政府有關部門對此項技術本身的應用與管理應建立嚴格的管理體制,使之走上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法制化的軌道,避免被誤用和濫用。
參考文獻
[1]奇云.試管嬰兒技術漫談[J].生物學教學,2003;23(12):42-43
[2]李大可. 試管嬰兒技術在爭論中成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2月28日,第151期第25版
[3]李大可.試管嬰兒技術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2月28日,第151期第25版
[4]李大可.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研究的里程碑——201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解讀[J].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10;37(10):1041-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