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旋
(江門中醫(yī)藥學校,廣東 江門 529000)
小兒皰疹性咽炎是柯薩奇A組病毒所致,好發(fā)于夏秋季,常見于嬰幼兒,臨床特征為驟起高熱伴有咽喉痛、頭痛、厭食,并常有頸腹和四肢疼痛。檢查時,可見患兒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體等口腔黏膜出現(xiàn)灰白色小皰疹,周圍繞以紅暈,大約在1~2天內(nèi)皰疹破潰形成潰瘍。癥狀一般7日內(nèi)消失。治療多以抗病毒為主。我門診部于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應用板藍根注射液加口服中藥治療小兒皰疹性咽炎25例,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根據(jù)兒科學教材診斷標準,收集皰疹性咽炎患兒50例,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治療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1~13歲,平均4.3歲。主要癥狀:發(fā)熱25例,咽峽部皰疹25例,咽痛13例,流涎12例,食欲差17例。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1~13歲,平均4.6歲。主要癥狀:發(fā)熱25例,咽峽部皰疹25例,咽痛12例,流涎11例,食欲差16例。50例均做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WBC<4.0 ×109/L 4例,4.0 ×109~10.0 ×109/L 36例,≥10.0 ×109/L 10例。2組患兒病情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1)使用板藍根注射液(廣東省博羅先鋒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 2 ml/支),肌肉注射。1~3歲,每次 1 ml,每天 1次;3~6歲,每次 1.5 ml,每天 1次;6歲以上,每次 2 ml,每天 2次。(2)中藥:桑葉 3~5 克、銀花 3~5 克、玄參 5~10 克、魚腥草5~10 克、薏苡仁10~15 克、蜜棗2 枚,水煎分多次服。
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5 mg/kg ·次,肌注,每日2次。治療組和對照組療程均為3 d,比較2組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
采用百分率、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1)顯效:體溫正常,皰疹基本消失。(2)有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zhuǎn)。(3)無效:用藥前后癥狀、體征無明顯好轉(zhuǎn)。
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治療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 1。
表1 2組療效比較[n(%)]
皰疹性咽炎是柯薩奇A組病毒所致嬰幼兒常見的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疾病,該病發(fā)病急,伴有高熱,如不認真檢查,未發(fā)現(xiàn)咽部皰疹,易誤診為細菌性咽喉炎,因治療不當致高燒難退。如不及時治療,會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等其他嚴重并發(fā)癥。還因合并有咽痛、流涎、厭食、哭鬧等癥狀,影響患兒進食,導致患兒營養(yǎng)不良。因此,選擇合理、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在短期內(nèi)控制癥狀有著重要意義。
臨床上常用利巴韋林治療小兒皰疹性咽炎。利巴韋林是一種強的次黃嘌呤核苷(IMP)脫氫酶抑制劑,抑制IMP,從而抑制病毒合成。利巴韋林具有廣泛抗病毒作用,對流感、腺病毒肺炎、甲型肝炎、皰疹、麻疹等有防治作用。但因其易產(chǎn)生耐藥性,使臨床效果減弱。
中醫(yī)認為,皰疹性咽炎屬于風熱喉痹范疇,多為外感風熱,脾胃積熱上至咽喉所致。治療應疏風清熱、解毒利咽利濕。近年來,我門診部應用板藍根注射液加口服中藥治療小兒皰疹性咽炎取得了較好效果。板藍根性味苦寒,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為治療皰疹性咽炎的主要藥物;桑葉疏散風熱;銀花、魚腥草清熱解毒;玄參清熱涼血解毒;薏苡仁健脾利濕。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清熱、解毒利咽、健脾利濕之功,祛邪而不易傷正。
很多研究表明,板藍根等中草藥具有良好的抗多種病毒作用。板藍根有顯著的清除體內(nèi)引起體溫升高的熱原作用,并已分離得到這種活性物質(zhì)。板藍根的退燒作用即是通過殺滅體內(nèi)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清除引起發(fā)燒的過氧自由基和熱原等而實現(xiàn)的。在低燒情況下,服用板藍根等中成藥,不但能有效退燒,還能促進身體康復和免疫力、抵抗力的增強。早期應用,對癥處理,可大大提高治療效果。并且板藍根注射液及口服中藥價格便宜、使用方便,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