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堅 邵 亮
(長江水利委員會綜合管理中心,湖北武漢 430010)
環(huán)氧膠泥在三峽二期工程導流底孔缺陷修補中的應用
李志堅 邵 亮
(長江水利委員會綜合管理中心,湖北武漢 430010)
工程技術人員歷來對高流速水工泄水建筑物缺陷的修補極為重視,環(huán)氧類材料因其固有的優(yōu)勢而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對三峽二期工程導流底孔施工缺陷的修補,環(huán)氧膠泥這一新型環(huán)氧材料在大面積缺陷修補中的成功應用,以及對修補工程所用材料的選擇、配方的優(yōu)化、施工工藝等多方面進行了闡述,以資同行借鑒。
導流底孔;過流面缺陷;修補;環(huán)氧膠泥;三峽水利樞紐
三峽二期工程主河床的泄洪壩段布置有22個導流底孔,自左向右依次為導1號~導22號。其進口斷面尺寸為6 m×12 m,出口斷面為6 m×8.5 m(寬×高);4號~19號孔進口底板高程為 56.0 m,其他孔號的底板高程為57.0 m。導流底孔采用有壓短管、明流泄槽型式,順水流方向的長度為113 m,為跨橫縫布置,其過流面底板的混凝土設計標號為 R28400號,兩側及頂面為R90400號,對混凝土施工質量要求嚴格。
按設計要求,導流底孔使用期為2003年底至2006年,在運行3個汛期以后,對其進行了混凝土封堵。雖然底孔為臨時工程,但其在使用期經(jīng)歷的最大流速達到了35 m/s。由于在下泄的水流中挾帶有3~15 mm粒徑的沙石,因而對過流面表面的不平整度制定了非常高的要求(在下文中,將對標準進行介紹)。
導流底孔的四周布設的鋼筋密集,跨縫板設計為4層鋼筋,兩側及頂拱設計為3層鋼筋。混凝土澆筑采用塔帶機(跨板縫除外),采用二級骨料。因底板為跨縫布置,需待下部橫縫灌漿結束后才能澆筑,故其現(xiàn)有的缺陷均反映在兩側墻及頂部。
導流底孔結構簡圖示于圖1中。
圖1 導流底孔結構示意
在混凝土施工結束、拆除模板以后,導流底孔部位出現(xiàn)的缺陷主要有:蜂窩、麻面,錯臺、掛簾,裂縫,氣泡,模板拉條鋼筋頭,模板定位錐孔及冷卻水管預留坑,用于封堵止水的槽鋼連接不當?shù)取?/p>
為了給修補工作提供統(tǒng)一的參考標準,決定按照深度δ值的大小,將蜂窩、麻面分成為A、B兩大類:
(1)δ≥5 mm的,為A類麻面;
(2)δ<5 mm的,為B類麻面。
按照縫寬δ值的大小,將裂縫劃分為A、B、C三大類:
(1)δ<0.1的,為A類裂縫;
(2)0.1≤δ<0.2 的,為 B 類裂縫;
(3)δ≥0.2的,為C類裂縫。
(1)模板及其支撐系統(tǒng)的剛度不夠。因塔帶機澆筑混凝土入倉的強度大,加大了模板的側壓力,因此導致模板變形而出現(xiàn)掛簾、錯臺。
(2)模板變形、損傷或不潔等因素導致局部出現(xiàn)麻面和氣泡。
(3)引氣劑質量不佳或混凝土配比不恰當,以及鋼模吸水性不良等,導致局部氣泡集中而形成表面的氣泡較大。
(4)結構鋼筋密集,平倉振搗作業(yè)困難等。
上述只是產(chǎn)生缺陷的部分原因。缺陷的實際存在,除偏離設計標準以外,更是距三峽工程“高起點、高標準”的質量要求相去甚遠。
導流底孔承擔著三峽工程三期截流、導流及汛期泄洪等重要任務,流速大,呈滿明流交替,流態(tài)復雜。一旦底孔過流時推移質進入孔內(nèi),將對底孔造成較大的磨損。因此,為防止在高速水流條件下產(chǎn)生氣蝕,對存在的上述缺陷必須進行修補。
根據(jù)設計要求,對過流面實施修補以后,其不平整度應按以下標準加以控制:
(1)不允許有垂直坎或跌坎;
(2)不平整高度(以1 m直尺測量)不得大于5 mm;
(3)縱坡不得陡于1∶30,橫坡不得陡于1∶10。
修補時,主要采用了以下材料:
(1)水泥。525號中熱硅酸鹽水泥,新鮮無結塊。
(2)砂。采用斑狀花崗巖人工砂或河沙,F(xiàn).M=1.8 ~2.0。
(3)采用的其他修補材料,需通過現(xiàn)場試驗再確定。
對用于修補導流底孔的主要材料,其質量必須達到相應的力學指標要求,詳見表1。
表1 主要修補材料的力學指標 MPa
為滿足設計要求,所用的修補材料應當具有與原部位混凝土的抗沖磨強度相等的性能。為此,通過對修補材料的多項次試驗,最后確定以預縮砂漿和環(huán)氧類材料作為主要的修補材料。
環(huán)氧類材料是引進上海麥斯特公司生產(chǎn)的1438號型環(huán)氧膠泥和2525號型雙組分環(huán)氧砂漿,中國水電十一工程局科研所生產(chǎn)的NE-II型雙組分環(huán)氧砂漿以及山西黃河化工廠生產(chǎn)的KSF型雙組分環(huán)氧砂漿等多個品種。經(jīng)性能試驗,其相應參數(shù)和結果如下:
(1)上海麥斯特公司產(chǎn)品。1438號型環(huán)氧膠泥,其最大粘結強度為 3.02 MPa,最小粘結強度為2.43 MPa。
(2)上海麥斯特公司產(chǎn)品。2525號型雙組分環(huán)氧砂漿,最大粘結強度為 3.02 MPa,最小粘結強度為 0.84 MPa。
(3)中國水電十一工程局科研所的產(chǎn)品。NE-II型雙組分環(huán)氧砂漿,最大粘結強度為 3.50 MPa,最小粘結強度為 3.10 MPa。
(4)山西黃河化工廠產(chǎn)品。KSF型雙組分環(huán)氧砂漿,因施工時實際操作的不利因素較多,故將其淘汰。
在泄9號導流底孔上塊側墻和中塊左墻使用的E44(老環(huán)氧)環(huán)氧材料,在其7 d齡期的拉撥、抗壓強度試驗時,指標未能滿足技術設計要求。
檢測成果顯示,麥斯特公司生產(chǎn)的2525號產(chǎn)品質量未滿足有關技術要求。
NE-II型環(huán)氧砂漿的溫度敏感性大,其要求的工作環(huán)境溫度不能低于15℃,若采用其他措施,則經(jīng)濟投入大,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故在冬季已暫緩使用。
在首次使用環(huán)氧膠泥進行修補氣泡的試驗中,現(xiàn)場反映出粘度大、稠度小,有一定的固化收縮變形。按照廠家的要求,膠泥基材中可以摻適量的石英粉、粉煤灰和水泥,以求改善其粘稠度。因此經(jīng)現(xiàn)場研究,決定在膠泥中摻入適量的水泥,這樣使可操作性得到明顯改善。也就是說,采用1438號型環(huán)氧基材,以1∶0.25 ~0.32 的比例(基材∶水泥,修補材料均采用重量比),配制成環(huán)氧砂漿。
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試驗中心三峽試驗室對環(huán)氧膠泥及環(huán)氧砂漿曾開展過含砂水流沖磨室內(nèi)試驗,其試件在自然條件下養(yǎng)護 7 d后,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含砂水流沖磨試驗成果
為了了解環(huán)氧膠泥層間的結合情況,對環(huán)氧膠泥層間的結合進行了室內(nèi)抗拉強度試驗。在鐵塊上分層涂抹環(huán)氧膠泥,分別對其進行涂抹3層和4層的涂抹試驗,每層涂抹的間隔時間為16 h。試驗結果示于表3。
經(jīng)過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對比,決定對修補材料作適當?shù)难a充調(diào)整,采用的具體修補材料為:
(1)上海麥斯特公司生產(chǎn)的1438號型環(huán)氧膠泥(簡稱環(huán)氧膠泥);
(2)中國水電十一工程局科研所生產(chǎn)的NE-Ⅱ型雙組分環(huán)氧砂漿(簡稱環(huán)氧砂漿)。
表3 層間抗拉強度試驗
對于基面的修補,根據(jù)缺陷的類型,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處理機具和處理方式,對修補面采用150~300 kg/cm2的高壓水沖洗,并輔以鋼刷、鋼釬進行處理。
預縮砂漿因基面粘結強度低,只允許用于深度大于5 cm定位錐孔的內(nèi)層修補;對孔口受損的定位錐孔表面2 cm范圍、A類麻面和深度小于5 cm的空洞,均應用環(huán)氧砂漿修補;對B類麻面、氣泡、砂線等可采用環(huán)氧膠泥修補。
經(jīng)過分析,決定在修補的部位上,對底孔頂面只做體形平整度處理、環(huán)氧砂漿修補,可以不做環(huán)氧膠泥滿刮及基液涂刷處理。
對裂縫進行了實際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的大多數(shù)為A類裂縫。因此,決定在修補的最后一道工序中采用環(huán)氧膠泥滿刮;B類裂縫的處理方式與A類麻面的相同;對于C類裂縫,則采用化學灌漿的方式進行處理。
(1)對錯臺掛簾部位,鏟除掛簾漿體后,按平整度要求磨除錯臺混凝土。
(2)對模板定位錐孔及水管預留坑,在實施清孔處理后,切割成規(guī)則形狀,并在切割范圍內(nèi)用鋼釬鑿毛。
(3)對模板拉條鋼筋的露頭,采用砂輪鋸割,不得采用電弧燒割,也不允許實施重錘宰割。殘留的鋼筋頭不得高出混凝土表面,宜稍低于混凝土1~2 mm。
(4)對于封堵止水保護槽鋼與混凝土結合處的空隙,采用環(huán)氧砂漿嵌補平整;對于槽鋼接頭間隙大于 2 mm的部位,采用電焊連接;存在錯臺的部位,按1∶10的坡度平順過渡,錯臺嚴重的槽鋼,則采用貼補鋼板,并焊接牢固。
(5)對A類麻面缺陷,鑿除后的平面形狀應是一個四邊形或多邊形,其內(nèi)角為70°~250°,深度不得小于5 mm為宜,將平面邊緣鑿成直角,然后改為魚尾槽。
(6)氣泡直徑大于(或等于)2 mm的,均需用小鋼釬逐個擴孔,清除周邊的乳皮,保持待修面的干燥和干凈。
(7)對于B類裂縫,先實施人工鑿出寬80 mm,深25~30 mm的矩形槽,長度按縫長兩端各加30 cm加以控制。
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試驗分析、對比之后,確定了采用的修補材料和修補方式,2000年5月,修補工作逐孔全面展開。
在采用預縮砂漿實施修補之前,在老混凝土的面上涂刷了一層純濃水泥漿,其水灰比按不大于0.4 控制。預縮砂漿配合比為 0.32∶1∶2.5(水∶水泥∶砂)。在對缺陷填補好以后,對其進行保濕養(yǎng)護7 d。
對A類麻面,只需用環(huán)氧砂漿進行修補。為了使混凝土面與環(huán)氧砂漿具有良好的粘結力,應先涂刷一層環(huán)氧基液,用手觸摸不粘手且可拉絲后(約30 min),再填補環(huán)氧砂漿。修補時,對其用鐵抹用力壓平磨光,使其既不高于也不低于周邊的混凝土,并防止與周邊混凝土脫開。然后在常溫下養(yǎng)護5~7 d。應特別注意的是,在修補好以后的3 d內(nèi),不允許沾水或被水浸泡。
對鑿毛深度大于2 cm的環(huán)氧砂漿修補面,應實施分層、壓實、間歇、填補。層厚宜取 1.5 cm,層間間歇時間以24 h加以控制,層間應涂環(huán)氧基液,保證良好地接合。對最大短邊大于30 cm,面積大于0.5 m2的修補面,要求采用加強結構措施。
由于環(huán)氧膠泥粘結強度很高,它在由塑性到固體的變化過程中,體積收縮較大,將其用于修補B類麻面,固化后呈自由面的修補表面凹陷很多,需第2次乃至第3次刮補。為了采用膠泥來填充修補面,操作人員必須用刮板和其他工具反復多次、多方位地將膠泥擠壓進修補面,使膠泥緊緊粘結其上。
過流面全部修補平齊后,應對其進行全面的沖洗,以清除表面的水銹垢;然后將過流面用環(huán)氧膠泥滿刮,滿刮作業(yè)一般實施兩遍。
環(huán)氧膠泥修補工序分為以下3個步驟:
(1)對缺陷部位進行刮泥填充,多次來回刮和擠壓,以利氣體排出,保證缺陷部位填充密實和膠泥與混凝土之間粘結牢靠;
(2)待膠泥材料完成收縮后(約24 h),再進行一次涂刮處理;
(3)最后進行局部的填充和收光。
試驗證明,膠泥的層面接合情況良好、粘結強度也很高。
通過上述方式,對19號孔上塊的左、右兩側墻的過流面采用了環(huán)氧膠泥修補,并進行了現(xiàn)場拉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7 d齡期的強度平均為1.63 MPa。
上述試驗中,拉斷處的70%為混凝土面,30%為膠結面。修補工程結束后,在工程質量專家組、修補領導小組、工作組的現(xiàn)場聯(lián)合檢查下,確認修補質量滿足設計要求。說明以后可按同一方式對導流底孔的左、右側墻及頂板展開修補工作。
環(huán)氧膠泥雖為環(huán)氧類材料,但對溫度的敏感性相對其他環(huán)氧類材料要小,在環(huán)境溫度不低于5℃的情況下均能正常使用。經(jīng)修補后的導流底孔的過流面密實、光潔、手感好。這種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是我國水利工程類似缺陷修補的成功范例。自2000年至2011年2月底,已完成修補工程的導流底孔有5個,完成部分修補的導流底孔有9個,尚未進行修補的導流底孔有8個。
環(huán)氧膠泥用于三峽電站導流底孔過流面的氣泡、砂線等淺凹缺陷的修補,也經(jīng)歷了一個逐步認識和深化的過程。在經(jīng)過大半年的修補以后,于2011年3月提出了修補的結構措施:對于面積大于0.5 m2(且短邊長度大于30 cm),其鑿除深度即修補厚度按5 cm控制,并在修補范圍內(nèi)布置錨桿,錨桿的水平間距為50 cm,豎向行距為30 cm,呈梅花形布置。錨桿?12 mm的Ⅰ級鋼,植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5 cm;錨桿長17~18 cm,每根錨桿頭均要求與直徑?10 mm、長30 cm的水平鋼筋呈T字型焊接。修補工作按新調(diào)整、補充的設計要求,有序地組織實施。
三峽電站導流底孔過流面的修補工作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個冬季的循環(huán),經(jīng)過檢查,所有的修補面均未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
TV551.13
A
1006-0081(2011)12-0035-04
2011-11-03
李志堅,男,長江水利委員會綜合管理中心,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