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趙承躍
【教學目的】
1.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深婉復雜的思想情感。
2.學習運用“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的讀詩方法。
【教學重點】
知人論世,結(jié)合作者及其生平解讀詩歌復雜深婉的情思。
【教學難點】
杜甫詩沉郁頓挫、含蓄深蘊的風格給學生深層次解讀帶來的難度。
【教學方法】
以誦讀感受情思,以比較體味意蘊,以拓展提升審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請同學們一起誦讀屏幕上的這首詩 《如果你稱一首詩為……》,思考它寫的是什么。
如果你稱一首詩為一支歌
那么整整一生我都在歌唱著。
我與那些一無所有的人一道走著。
我是他們中的一個。
我與他們一起經(jīng)歷了
我們所必須經(jīng)歷的一切,
苦悶、軟弱、恐懼
以及貧困的悲哀。
我歌唱著他們的苦難,
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希望。
而他們的血,每當奔涌時,
就噴濺在我身上……
設問:這是獲得198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捷克詩人塞弗爾特的一首詩,你認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明確: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應該保持的姿態(tài):歌唱時代、歌唱生活、歌唱民眾的思想情感(歷史的見證、時代的歌手、民眾的傳聲筒)。
設問:在中國詩歌的王國里,誰的詩最具有這樣的姿態(tài)?
明確:杜甫。杜甫詩歌就是歷史火化后的舍利子,是時代思想和精神的結(jié)晶。
我們讀過他的 《登高》《旅夜書懷》《詠懷古跡》《秋興八首》《石壕吏》等。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杜甫,進一步探究他的精神世界。
齊誦《蜀相》,字詞理解有疑難嗎?
自:獨自??眨和饺弧nl煩:屢次勞煩。
詩以言志,你認為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學生談初讀感受。
設問:1.有人說老杜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如果你是老師,你認為在深入理解杜詩內(nèi)蘊時哪些字眼是同學們必須用心揣摩的?(披文入情)
學生自由發(fā)言。
設問:2.這首詩的確有老師也頗覺蹊蹺之處,于是就試改一下,感覺意思更為明晰,(出示對比)大家看如何?請同學來談談總體感受。
分四組逐聯(lián)討論,然后交流。
(原詩)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改詩)丞相祠堂今安在?錦官城外樹森森。
(原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改詩)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原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改詩)一對隆中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原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改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后人淚滿襟。
(一)既然題為《蜀相》,那我們就先來賞析集中寫蜀相的三四兩聯(lián)。
設問1:諸葛亮在中國擁有最大的粉絲團,你是涼(亮)粉嗎?你最崇拜他哪一點?
同學自由說??刹迦雽β?lián):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設問2:無論在史實《三國志》還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丞相的英雄事跡都數(shù)不勝數(shù),那么作者為何只選寫了”三顧頻煩”和“兩朝開濟”這兩件事?
討論明確:這樣寫不僅表現(xiàn)了賢相之雄才大略、豐功偉業(yè)、忠誠堅毅,而且突出了劉備知人善任、諸葛亮竭忠盡智、君臣肝膽相照的魚水深情。(劉備曾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惟其有圣主如此知人善任的前因,才有賢臣“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的忠貞不渝的后果。)
設問3:試想寫到這里,作者又是怎樣的心情?你怎么知道?
學生回答,明確:這一聯(lián)抒發(fā)的不僅是對丞相功業(yè)的贊頌,還有自比之志(也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救國匡世之志)、渴慕之心(得遇明主,功成名就)。
知人論世,可插入背景:杜甫小傳(出身仕宦,自比稷契,認為自己雄才偉略堪用為相,政治理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安史之亂打破的不僅僅是大唐帝國長治久安的美夢,更澆滅了許多士大夫以身許國、建功立業(yè)的滿腔熱情,但杜甫卻堅守不渝期盼自己能如諸葛丞相一樣得遇明主,功成名就。)
設問4:“后人”指的范圍包括很多,也引起了我們的共鳴,但這其中包括杜甫嗎?他覺得自己是普通人嗎?
學生討論回答,明確:“英雄”二字不僅高度評價諸葛亮;也是英雄相惜,自我肯定(化用王勃語“無路請纓,等諸葛之才智”);更是為天下所有懷抱利器而無所施者發(fā)出的悲嘆、惋惜、吶喊: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設問5:請大家欣賞一幅畫(插入圖片):“哀鳴思戰(zhàn)斗,迥立向蒼蒼”(徐悲鴻駿馬圖中所題杜甫詩句)。它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珍藏的徐悲鴻先生的一幅畫,談談你看后的感受?
學生回答,明確:它仿佛在回望曾經(jīng)的盛世,它仿佛在哀嘆前途漫漫,它仿佛在期待君主的眷顧……但無論怎樣始終是一副戰(zhàn)斗的姿態(tài),作者何嘗不是這樣的一匹老馬?它獨立天地間,強健有力、躍躍欲試、唯思戰(zhàn)斗!這就是英雄的形象!
教師總結(jié):“英雄”一詞透射出中國文人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長使英雄淚滿襟”因而也引發(fā)了后世無數(shù)失意英雄的情感共振,感召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奮斗和犧牲(前赴后繼)。距杜甫368年后的南宋老將宗澤在70歲時依然率兵抗金,鎮(zhèn)守即將陷落的國都開封,憂憤成疾,臨終高誦“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連呼三聲“渡河”,氣絕身亡。正是這“英雄”二字實現(xiàn)了兩個偉大靈魂遙隔近400年的精神對話。
(二)有人評論:杜甫“一生功業(yè)心事,只用四語括盡”。后兩聯(lián)記述功業(yè)抒發(fā)懷抱。那么,前兩聯(lián)又是寫什么?
明確:描繪景色,融情于景。
學生1:原詩“尋”比改后“在”好
明確:杜甫落魄時,一年風塵不定四處奔走,從華州到秦州一路輾轉(zhuǎn),于760年春到成都,在嚴武的幫助下定居于浣花溪畔的草堂,風塵甫定,便前往武侯祠走謁諸葛亮,開篇一個“尋”字足見作者對武侯對英雄的向往、仰慕、欽敬和千里追尋的熱切之情,真可謂“一字千鈞”。
學生2:“柏”的意象大有深意,《論語》就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喻君子,它正是諸葛亮偉岸、堅毅的形象和崇高、偉大人格的象征。
學生3:原本的春意盎然之景一經(jīng)“自”“空”兩字的點染,便呈現(xiàn)以樂景反襯哀情,倍增其哀的效果,渲染出一派寂靜、悲涼、清冷的氛圍。
教師補充印證:李華的“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設問:那作者為何要營造這樣的意境呢?
學生討論,明確:這兩句并非全然自然之景,而更多的是內(nèi)心感受,想那碧草青青何人光顧,黃鸝聲聲何人欣賞?亂世思良相,可是賢臣良相卻被棄置不用,這又是何等悲涼?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就此奠定。真如王國維先生所說“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啊!
教師總結(jié):至此我們解讀了杜詩深婉復雜的情感:對武侯功業(yè)的敬仰、贊頌之情,對相知相得、肝膽相照的君臣關系的渴慕之情,對自己壯志難酬、功業(yè)未成的惋惜之情。讓我們帶著這豐富的情感深情誦讀此詩。
設問1:詩歌常?!傲⑵远右跃呷?,掩卷思之,你覺得老杜這首詩能夠凝聚情思的詩眼是哪個字?
明確:淚,英雄淚。
設問2:透過這淚光,你看到了什么?請寫一句你的感受批注在此句下。
明確參考:我看到了杜甫壯志難酬的悲憤,我看到了杜甫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堅定,我更看到了杜甫“窮年憂黎年,嘆息腸內(nèi)熱”的牽腸掛肚。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是只因未到傷心處。
教師總結(jié):中國有句俗話:人老淚窩淺。我更想說:歷多淚窩淺,情重淚窩淺。同學們常說讀老杜詩太累太苦太沉重,是的,因為那里有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它承載了一個強盛帝國繁華逝去的失落,也承載了多少失意人生的苦悶和堅守;杜甫用寬闊的胸襟收納著一個飽經(jīng)憂患的民族的苦難,又用瘦弱的雙肩荷載起民族厚重深沉的歷史重負。
每讀杜詩,我都不免想起艾青的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讓我們一起再次深情誦讀這首《蜀相》三遍?。ɡ蠋熛茸x一遍,推薦同學讀第二遍,全體齊誦第三遍。)
選讀杜甫的其他詩作,進一步親近這位民族詩人,以“杜甫印象”為話題,寫一篇500字的文章。
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