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董彥
中國現(xiàn)在是第二大經(jīng)濟體,但我們在很多方面可都不是世界第二。在國際輿論上,我們就差得遠。中國公共外交的任務非常重。
2005年5月17日,出席2005北京《財富》論壇的時代華納公司董事長兼CEO 理查德?帕爾森(右二)參加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新的亞洲世紀”等會議后與時任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左二)依依不舍擁抱道別。
采訪趙啟正部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我國各級政府新聞發(fā)言人制度的引入人,他被譽為“中國第一新聞官”。但采訪他同時又是一段非常享受的過程,作為媒體眼中的“news maker”(新聞人物),趙啟正非常善于與記者溝通,他的講話富有個性,充滿親和力,深受記者歡迎。外國媒體送給趙啟正“中國政府的公關總領”、“中國的形象大使”等無數(shù)“雅號”。
8月底,趙啟正來到中國外文局,舉辦了“縱橫天下——公共外交”專題講座。本刊記者就如何提升我國公共外交成效、國外公共外交的成功經(jīng)驗借鑒等話題,專訪了趙啟正部長。
中國報道: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同時人均收入?yún)s排在100多位之后。但國外一些媒體認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肯定會挑戰(zhàn)現(xiàn)行的國際秩序。在此背景之下,您認為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國公共外交的效果、特色?
趙啟正:我們在公共外交中務必保持一個平等、謙虛的態(tài)度,聽到他人過高的評價,我們不可以坦然接受、欣然認同。比如,不久前,我在韓國訪問時,韓國人很正式地跟我說:“中國作為G2,我們十分欽佩,希望中國在某些國際場合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蔽业幕卮鹗牵骸癎2不是中國的說法,也不是美國政府的說法,而是美國個別學者提出的。這個概念中國人沒接受,是因為它不合理?!?/p>
不要欣然接受別人的誤解或恭維,這才能做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一定是平等的,如果以寄人籬下或是自以為是的態(tài)度,都會適得其反。所以,我很強調(diào)在公共外交中要會聽、會說。如果是說很多但聽很少的話,你可能會無的放矢。聽,也是一種學習。因此我喜歡一種有分量的對話方式,對話中基本上是1:1,即你說我也說。這樣我們才能明白外國人對我們國家的看法,國外的有些做法我們也可以參考。同時,我們說明自己是為了針對國外的誤解釋惑解疑。
我們不要欣然接受別人的誤解或恭維,這才能做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一定是平等的,如果以寄人籬下或是自以為是的態(tài)度,都會適得其反。
中國現(xiàn)在是第二大經(jīng)濟體,但我們整體的各個方面在世界上可不都是第二。在國際輿論上,我們就差得遠。對我們的評價遠不是那么實事求是,與我們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導致很多國家并沒有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他們只是聽到了某些說法。比如中國GDP規(guī)模世界第二了,中國擴充軍備了,中國使世界物價增幅加大了等等。但是他們沒聽到在GDP規(guī)模世界第二的時候,中國還存在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的不合理;還沒有聽到我們急需要開辟國內(nèi)消費市場;還沒聽到我們在新能源運用上的努力嘗試等等。所以,當前中國公共外交的任務還非常重。
中國報道:在您的印象中,哪些國家的公共外交做得最好?有哪些特色值得中國借鑒?
趙啟正:美國的公共外交可以說歷史最悠久,工夫下得最大。從美國的立場來說,它也取得了很多有利于美國國家利益的成就。如蘇東劇變,美國和歐洲的盟友并沒有使用任何武力,而蘇東劇變的一些親歷者跟我談及這個問題時,他們往往都提到了“美國之音”。在“冷戰(zhàn)”中,美國用“美國之音”來傳遞他們的信息,針對蘇東這些國家,有很多批判乃至攻擊。這在當時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我在此強調(diào)的是,中國的公共外交沒有攻擊和抨擊別國的任務。我們的任務就是真實地說明中國自己,回答對中國的誤解,不以批判別國為手段。這體現(xiàn)了中國追求和諧的精神。
中國報道:您剛才提到“美國之音”是蘇東劇變的重要原因之一?,F(xiàn)在“美國之音”停止了中文廣播,是不是說明在新媒體時代,美國對華的公共外交形式發(fā)生了變化?
趙啟正:美國人自己說了,現(xiàn)在收聽廣播的人變少了。但我個人感覺,還不止如此。就“美國之音”那套東西而言,隨著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它的效果也有限。比如它說中國不好,那我們生活在中國為什么不能接受,因為我們知道中國的真實情況;如果它表達美國的某些地方超乎實際,我們就知道它的報道不太實事求是,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在網(wǎng)絡時代,網(wǎng)絡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常規(guī)廣播的效果。因此,停止“美國之音”中文廣播也是他們把資金轉(zhuǎn)移,以便于提升宣傳效果的一種做法。
中國報道:是不是可以說美國公共外交的“美國之音”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
趙啟正:基本上可以這樣說。因為它對于這么重要的國家的華語廣播和粵語廣播都已經(jīng)停止了。
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主任、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攝影/趙溪
中國報道:1991年,您在上海虹橋機場陪阿拉法特聊了7個小時早已被傳為佳話。請問您跟阿拉法特聊了些什么?
趙啟正:我們彼此談得很真誠、很坦率,臨走的時候還戀戀不舍?;厝ブ笏€給我寫了封信,他們的大使館還把他桌上電話的號碼告訴了我。具體談話細節(jié)在《向世界說明中國》(第二卷)一書中有翔實的記載。當時,阿拉法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你給我介紹了中國的發(fā)展,上海發(fā)展的規(guī)劃,浦東開發(fā)的遠景,當我們革命取得勝利的時候,也會做這些國內(nèi)的建設。我深刻地體會到在國內(nèi)不平靜的混亂局面下是不可能開展建設的?!?/p>
中國報道:您的大部分工作精力是在向外國人說明中國,就是實踐公共外交。想請問您,哪一次的事件,或者新聞發(fā)布會讓您印象最深?
趙啟正: 1999年的《考克斯報告》一事讓我印象較深。以美國眾議院考克斯議員為首的美國政客發(fā)表報告污蔑中國“竊取”了美國的導彈及核武器技術,并在美國大肆宣揚,攻擊了中國七八個政府部門。
有些人對中國的了解比較貧乏,有的則充滿了對中國的誤解。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不能急于求成,而要慢慢地影響。
我本人是學核物理出身的,并且在核物理部門工作多年,看到他的報告后就覺得有很多地方不符合實際,所以當時我就做了全面的反擊。 我開了兩次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會的內(nèi)容都上了世界各大報紙的重要版面,影響很大。我駁斥的辦法是把報告里不實事求是的地方直接指出來。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報告稱中國盜竊了美國的核武器設計程序,并把程序的名字寫出來了。但報告里提到的程序是反應堆設計程序,是國際原子能委員會免費提供給會員的。反應堆和原子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程序:反應堆是可控的裂式反應,而原子彈則是不可控的。這樣重大的錯誤被我們直接指出來了,可以說考克斯連反駁之力都沒有。
中國報道:您認為“公共外交是一個了不起的跨國文化交流的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您看來,實現(xiàn)公共外交的最高的境界是怎么樣的?
趙啟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公共外交是一個不知不覺的過程。 我們的表達是善意的,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就好像我們?nèi)粘=慌笥眩隙ㄒ拐\,當然要說明自己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等等。公共外交就是這樣一個坦誠交朋友的過程。
在這種交朋友的過程中,一是要說明自己,二是要解疑釋惑。國外一些人對于中國的理解可能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種定式,這是多年來他所受的教育和所接觸的媒體,甚至包括電影和小說影響而形成的。有些人對中國的了解比較貧乏,有的則充滿了對中國的誤解。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不能急于求成,而要慢慢地影響。
有很多外國人,他們只認識或者接觸過兩三個中國人,因此你是一個好學習的人、一個有禮貌的人,還是一個比較粗魯?shù)娜?,不顧及他人的人,都是中國人留給外國人的印象。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部中國讀本,這是我給孔子學院老師授課時所強調(diào)的。
所以說公共外交是兩個概念。一方面是政府的項目,即通過政府的機構(gòu),特別是媒體機構(gòu)向外國人來表達本國的情況,以此來減少外國人對本國的誤會,從而使外國人對本國有一個比較好的認識和友好態(tài)度。另一方面,由于經(jīng)濟全球化的加劇,世界經(jīng)濟和文化對本國的影響愈加強烈,所以在近年來的公共外交中,公眾不再只是受眾,他們也可以主動表達了。但這種表達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在表達我們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過程中,也可能會表達出一些缺點,這是沒有關系的,只要這種表達是一個真實的中國人和真實的中國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