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煉成
(西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名家論壇
新世紀“圣世危言”
何煉成
(西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進入21世紀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國經濟社會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全國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進入中級階段,人民生活水平逐步進入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基本建成,堪稱“圣世”。但是還存在不少問題,前景不可盲目樂觀,因此提出“危言”,以使有關決策者經常保持清醒頭腦,從而保證我國經濟社會在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上持續(xù)進步。
圣世危言;中國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是GDP的總量雖然居于全世界第三位,但人均GDP卻在全世界90位左右。二是根據聯(lián)合國貧困線標準,我國現在處于絕對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尚有五六千萬,處于相對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將近兩億人。三是我國每年用于教育方面的經費,至今未超過國家財政支出的4%,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與發(fā)展中國家相比還趕不上印度。四是我國的國家財政對醫(yī)療衛(wèi)生的支出僅占我國年GDP總量的l%左右,占當年財政支出4%左右,大大低于發(fā)達國家水平,僅相當于發(fā)展中國家的中等水平。五是按照國際通常標準,基尼系數在0.3~0.4之間為正常狀態(tài),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從2000年開始基尼系數已超過0.4的警戒線,這說明我國居民收入分配極端不平衡,貧困人口數量偏大,這是違背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六是我國人均GDP雖然已初步達到3 000美元,但與發(fā)達國家相比相差一倍甚至幾倍,也不如歐美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七是三次產業(yè)的比例仍不協(xié)調。第一產業(yè)比重仍然過大,第三產業(yè)比重仍然較小,說明我們的經濟還比較落后。八是根據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發(fā)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l0)》指出:“按照歷史經驗來估算,中國21世紀末晉級發(fā)達國家的概率為4%”。雖然這種估算只是一種預測,“但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任務是長期的艱巨的”。
總之,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成績巨大,已成為國際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但并未達到富國和強國的地位。國人切勿盲目樂觀。
“中國模式”是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學界熱烈議論的問題。《經濟研究》2009年第11期發(fā)表了《國家資本主義與“中國模式”》一文,僅就生產關系的一種制度安排說明這一問題,對人啟發(fā)很大,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筆者擬就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
1.“中國模式”應當包括哪些內容?筆者認為首先應當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基本經濟制度問題,即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問題,國家資本主義只是這方面的問題之一;其次還應當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分配問題,例如關于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的性質問題,以及如何分配的問題;再次還應當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流通和消費的問題。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決定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法制、文化、教育等上層建筑的制度安排問題。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也決定了我們對宏觀經濟管理和微觀經濟管理制度,如何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來進行宏觀和微觀經濟的調控問題。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也就決定了我們的微觀經濟管理——企業(yè)管理也必須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問題,但現在我國許多企業(yè)(特別是國有企業(yè))仍未達到。
國家資本主義是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問題,是“中國模式”的一個重要特點,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它是“中國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和逐步完成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由之路,它不是普通的資本主義經濟,而是一種特殊的資本主義任務,是帶著很大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是對工人和國家有利的”。后來的實踐完全證明了以上論證的正確性。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鄧小平同志進一步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利用各種方式諸如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和興辦“三資企業(yè)”等,學習和利用外國資本主義,但必須采取“允許存在,加強管理,興利抑弊,逐步引導”的方針。由此可見,我國實行的國家資本主義,是指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由國家控制、支配的一種經濟形態(tài)。而不是什么“國家資本主義就是社會主義”,也不是什么“國家資本主義是對自由資本主義的反動”,更不是什么“當前世界各國向國家資本主義回歸的現象,表明資本主義又處于衰落時期”。因此,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國家資本主義,并不屬于“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本質,也不是像當代西方經濟學家羅恩·卡利克所說的,“中國模式”的內涵就是“經濟自由加上政治壓制”,這至少是一種誤解。至于把“中國模式”說成是“威脅模式”,大肆散布什么“中國威脅論”,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污蔑和攻擊了。
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在何處?首先是在基本經濟制度方面,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其次是在分配制度方面,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最終目的是要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由少數人先富,最后達到共同富裕。再次是在社會主義體制方面,應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fā)揮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積極作用,并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結合起來。最后,必須堅持和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其“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本唧w要求:一是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二是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三是要繼續(xù)深化改革開放;四是黨的工作和建設要更加符合科學發(fā)展的要求,為科學發(fā)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總之,以上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及其特點。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證明,這種經濟制度是完全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客觀實際的,因而是科學真理。
從這個意義上說,把它稱為“中國模式”未嘗不可。但絕不意味著它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是“萬古不變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依時、依地、依實踐而不斷發(fā)展變化的。
1.關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問題。這本來是很清楚的問題,但進入21世紀以來有些模糊了。例如有人認為馬克思的《資本論》已經過時了,沒用了,因而大學經濟學專業(yè)的學生也可以不學了,而西方經濟學卻壟斷了我國高校經濟學專業(yè)的講臺,完全“西化”了。又如,有人認為新中國成立后前三十年,我們犯了那么多錯誤,說明毛澤東思想也過時了,無用了,有人甚至把《毛澤東選集》當作廢品賣掉或燒掉,學校和政府單位也不掛毛主席像了。鄧小平曾經指出:“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盵2]這是至理名言。
2.關于所謂“新自由主義”思潮問題。西方有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近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方針政策,是在西方新自由主義思潮影響下提出來的,也受西方新凱恩斯主義的影響,如強調國家的宏觀干預問題等。這本來是不符合我國客觀實際的,問題在于我國經濟學界也有人持這種觀點,并以此來壓制不同意他們觀點的人,因此不可不辯。
他們認為,所謂“新自由主義”就是主張實行經濟“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因此,誰要是主張允許私有制一定發(fā)展,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倡自由競爭、自由定價,就是“新自由主義”觀點或“新自由主義者”。他們多次在我國學術界掀起反對“新自由主義”的斗爭,嚴重干擾了我國改革開放方針的進程和發(fā)展。
筆者認為,如果這股歪風不剎住和糾正,我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將付之東流。
3.以人為本,人才第一。這除了要解決“民生”問題外,關鍵在解決教育問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在這方面成績卓著,這是誰也不能否定的。問題在于,由于我國城鄉(xiāng)差距仍很大,因此教育資源主要是向城市傾斜,農村的孩子很難受到高等教育,即使受到高等教育,畢業(yè)分配也受到歧視,其發(fā)展前途就更難預期了。再加上從小學到大學畢業(yè)主要是搞得應試教育,學生為了升學,必須死背課本,大學教育也主要是為了取得學位,找個好的工作,因此重理工,輕人文社科,在理工中又重工輕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誰愿意學人文社科?誰愿意鉆研理論問題?大科學家錢學森為此多次發(fā)出了:我國高校為什么培養(yǎng)不出世界級的科研人才之“天問”!
4.根據我國當前的形勢,當務之急是要妥善解決大學生的出路問題。根據有關報道,僅北京市郊區(qū)停留下來的大學畢業(yè)生待業(yè)者就有10多萬人,他們聚居在狹小的民居中,過著早出晚歸的打工生涯,因此被稱為“蟻族”。其他大城市也有類似現象,全國加起來可達上百萬人,今后每年可能還會增加。這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問題解決得好是一批新生的科研力量,若解決不好是一個潛在的隱患,一旦爆發(fā)就很難解決了。筆者曾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這一問題,但未引起重視,甚至產生一些誤解,現在只有徒呼“奈何”!
5.關于“民生”問題。除了前面所說的“學有所教”問題以外,還有“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的問題。其中“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的問題,已有了比較明確的改革方向,進行了許多改革,已取得初步成績。但是,最后兩個問題(“老有所養(yǎng)”和“住有所居”)現在凸顯出來了。前者主要涉及獨生子女政策、養(yǎng)老保障和貧困家庭養(yǎng)老的問題,后者主要涉及土地制度、房地產權和價格調控問題,這些問題在國際上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我國則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
6.關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問題。2008年底從美國開始爆發(fā)的金融危機,迅速波及到全世界,我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現在兩年過去了,我國因對策及時和得法,較快地擺脫了危機的干擾,經濟開始較快地回升,這是國際經濟學界所共同贊譽的。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這次危機并沒有完全過去,許多國家受危機的影響并未完全恢復,我國也不例外。例如,會不會發(fā)生“滯脹”現象(即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呢?筆者認為是很有可能的。因為金融危機大大影響了我國工業(yè)制造業(yè)的生產,許多涉外企業(yè)減產停產,上千萬農民工被迫失業(yè)返鄉(xiāng);一些發(fā)達國家(首先是美國)為了轉嫁危機,減少對我國制造品的訂購,采取各種方式阻止我國產品的銷售,從而加深了危機對我國制造業(yè)的影響,這是我國當前面臨的危機。
關于通貨膨脹問題。這是我國采取應對危機措施必然帶來的結果,目前已開始顯露出來,這主要反映在物價上漲過高上。雖然我國公布的物價上漲指數不高,但人民生活最必需的物品(如糧、油、肉、菜,特別是住房)價格卻瘋狂上升,有的上漲數倍甚至數十倍。這對少數富裕階層來說無所謂,但對一般中產階層來說已感到較大壓力,對一般貧困家庭來說則是致命問題了。所謂“以人為本”,首先就是以人的“生命”為本,生命受到威脅,還談什么“以人為本”呢?!
7.關于“三農”問題。這是所有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大問題。發(fā)展經濟學只提出農業(yè)國如何實現工業(yè)化以及如何擺脫貧困的問題,其實對我們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大國來說,問題更為復雜,涉及到整個“三農”(即農民、農業(yè)、農村)問題。在這方面,毛澤東同志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用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占領城市的道路,實行新民主主義政策,在農村實行土地制度改革、建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實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在當前,我國的“三農”問題主要是:
首先是農業(yè)土地制度問題。我國經濟學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筆者認為,根據我國《憲法》規(guī)定:我國的領土、領海、領空,都屬于國家所有,不許任何人侵犯,農村土地當然也不例外。但在農業(yè)合作化過程中,又規(guī)定了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人民公社”制度廢除以后,農村村民自治組織不是一個經濟單位,因此擁有農村土地所有權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有的地方又收歸到鄉(xiāng)鎮(zhèn)和縣市,也是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因此筆者認為,農村土地所有權(終極所有權)必須歸國家,法人財產權應屬于聯(lián)產承包的農戶,因此農戶才能對其經營和管理,也可以入社、入股、轉讓,以至出賣。
其次是關于農業(yè)合作組織的形式問題,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但必須維護土地的集體性質,貫徹自愿、互利的原則,促進農業(yè)生產的持續(xù)、較快發(fā)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農、林、牧、漁等產品消費的需要,發(fā)揮農業(yè)作為最基礎性產業(yè)的作用。
再次是關于農村土地聯(lián)產承包的時期問題,曾經規(guī)定過30年內不變,筆者認為可以而且必須延長,在80~100年內不變。
最后是關于國家征用農村土地及其補償問題。必須確保全國1.2億公頃(18億畝)農業(yè)用地的基線。國家征地必須按國家法定并經有關部門審批,征地補償款必須大大提高,失地農戶必須妥善安排。
8.關于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問題。這是我國在進入21世紀以后所強調發(fā)展的一個新興產業(yè),近十年內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也獲得了很大的收益。但是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有的涉及到違反我國的核心價值觀問題,走上了我們過去所批判過的資產階級文化價值觀,核心是“金錢掛帥”,例子不勝枚舉,俯拾即是。例如我國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晚會”,這是全國人民一致稱贊的,但是其中就貫穿了“金錢掛帥”,一個晚會就獲得數億元收益,2010年春晚還夾雜了很多商業(yè)廣告,這難道符合我國的核心價值觀嗎!又如我國的報刊雜志,除了極少數權威報刊外,其他均是廣告連篇,甚至占“半邊天”版面。例如西安某報每天30大版,但真正的新聞版僅5個版面,其余均是廣告,每天利潤就可想而知。再如山西某雜志,原來只能刊出幾十篇論文,后來被定為核心期刊,每期刊出百余篇論文,原來所刊文章要付稿費,現在不但取消了稿費,而且還要收取版面費,每篇達二千多元。這樣,一些學術刊物不但不付稿費,每期還可得利數萬元。這樣的文化產業(yè)對國家有什么貢獻呢?
當然,這不能完全怪出版社,關鍵在我國的教育科研體制有問題,因為國家教育部和科研部門規(guī)定,學生要取得學位,專業(yè)技術人員要取得職稱,都必須要發(fā)表文章和科研成果,這樣報刊雜志必然要收版面費而且越收越多,就不足為怪了。
9.關于民主與法治問題。這是一個涉及到政治體制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在過去的政治法制下面,談不上什么民主與法治,再加上“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和政策的影響,許多人為此而受到處分甚至喪失了生命禍及子孫后代,這種“后怕”是不可能在幾十年內消失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在這方面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進步較緩,首先是民主選舉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來,因此“法治”建設也很不完善。
筆者認為,諸上問題如不積極解決,不但政治體制改革不好,連已經初具成績的經濟體制改革也可能重蹈覆轍,所謂“中國模式”也將成為“曇花一現”的“流星”閃耀。
以上逆耳之言,但愿利于我國改革、發(fā)展、富強之大業(yè)!
[1]鄧小平文選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2]鄧小平文選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8.
"Cautions for a Booming Age"in A New Century
He Liancheng
Since the 21st century,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a has achieved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conomy has maintained high-rate development over the recent three decades,the industrialization has reached intermediate stage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has entered the well-off level.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basically completed.However,in such a booming age,there are still some challenges,and so we shall not be blindly optimistic about the prospects.The cautions here are expected to help the policy-makers to keep their heads cool so that China can make further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cautions in a booming age;Chinese mode;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029.7
A
1007-2101(2011)02-0005-04
2010-07-08
何煉成(1928-),男,湖南瀏陽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理論經濟學和發(fā)展經濟學。
武玲玲
責任校對:周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