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丹盛明春
(1.安徽大學外語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2.繁昌一中 安徽蕪湖 241200)
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研究述評
盛丹1盛明春2
(1.安徽大學外語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2.繁昌一中 安徽蕪湖 241200)
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生前因《女權辯護》的發(fā)表被視為當時的重要作家和女性思想家。20世紀中期以后,她更被譽為18世紀英國著名女性主義思想家和現(xiàn)代女性主義的奠基人。然而在她身后近一個世紀里,她因其反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被批判為離經(jīng)背道的女人,評論界對她幾乎無人問津。本文在回顧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充滿爭議的一生后,對她的國內(nèi)外研究狀況做了一個梳理和評析。
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女性作家;反傳統(tǒng)
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因《女權辯護》(Vindiction of the Rights of Woan,1792)的發(fā)表被視為當時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20世紀中期以后,她更被譽為18世紀英國著名女性主義思想家和現(xiàn)代女性主義的奠基人。然而在她身后近一個世紀里,她因其反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被批判為離經(jīng)背道的女人,評論界對她幾乎無人問津。在傳統(tǒng)的男性主導的文學話語語境下,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用其反叛的一生和激進的文字詮釋了女性作家的身份、內(nèi)涵和生存價值。同時,沃爾斯通克拉夫特也是現(xiàn)代英國自傳文學的先驅(qū),她的書信、日記和游記揭示了她創(chuàng)作的社會、經(jīng)濟、歷史語境,不僅幫助讀者更深地理解她本人,也為重讀她的作品提供了更多文化研究資料。本文在回顧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充滿爭議的一生后,對她的國內(nèi)外研究狀況做了一個梳理和評析。
1759年4月27日,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出生于倫敦東區(qū)的斯畢塔菲爾德(Spitalfields),在父親愛德華·約翰·沃斯通克拉夫特(Edward John Wollstonecraft)與母親伊麗莎白·迪可森(Elizabeth Dixon)的六個孩子中排行第二。沃斯通克拉夫特年幼時,其家庭收入足以維持舒適的生活??墒?,她的父親將家產(chǎn)耗費在了投機生意上,從而導致整個家庭逐漸地陷入了財政困難。此外,她父親還染上了酗酒的惡習,酒醉后便會對妻子拳腳相加。為了保護母親,年少的她經(jīng)常向父親撒謊。同時,沃斯通克拉夫特還對妹妹們承擔起了母親的責任,一生都精心照顧著兩個妹妹埃弗里娜(Everina)與伊利莎(Eliza)。譬如,在1784年,她勸服了可能患上了產(chǎn)后抑郁癥的伊利莎離開其丈夫與幼子,甚至還為伊利莎的逃跑制定出了周密的計劃——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展現(xiàn)出了她敢于挑戰(zhàn)社會準則的勇氣。但是,妹妹伊利莎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除了遭到社會的譴責外,不能再婚的她只能選擇孤苦伶仃地度其一生。[1]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幸福,沃斯通克拉夫特在1778年便開始獨自生活,并找到了一份伴護寡婦薩拉·道森(Sarah Dawson)的工作。同簡·阿登(Jane Arden)和范妮·布拉德(Fanny Blood)的兩段友情塑造了沃斯通克拉夫特早年的生活。在沃斯通克拉夫特給阿登的信中,她寫道:“我已經(jīng)形成了對友情的浪漫觀念……我對自己對愛情和友情的想法感到一點奇怪;我要么就必須擁有第一位,要么就不要?!盵2]——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易變而憂郁的情緒已在該信中初現(xiàn)端倪。1780年,她回到了家中照顧自己重病的母親。母親去世后,沃斯通克拉夫特并沒有回到道森夫人身邊,而是搬到了女友布拉德的家中。在與布拉德一家共同生活的兩年中,她把布拉德視為自己的偶像——盡管布拉德要比沃斯通克拉夫特更為注重傳統(tǒng)的女性價值。布拉德的死,除了對沃斯通克拉夫特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外,還為她的第一部小說《瑪麗:一篇小說》(Mary:A Fiction,1788)提供了部分的靈感。之后,她的朋友們推薦她擔任英裔愛爾蘭人金斯伯勒家(Kingsborough)的女兒們的家庭教師。后來她將這一年里經(jīng)歷寫入她的兒童讀物《真實生活的原創(chuàng)故事》(Original Stories from Real Life,1788)中。辭去家庭教師工作后,她決定成為一名職業(yè)作家。事實上,這一選擇十分大膽,因為在當時幾乎還沒有哪位女性能靠寫作來養(yǎng)活自己。
不久后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倫敦安頓下來并依靠寫作自給自足。同時,她很快學會了法語和德語,并翻譯了一些名作。她還為《分析評論》(Analytical Review)雜志寫作過一些評論與小說。在倫敦期間,沃斯通克拉夫特與已婚的畫家亨利?!し扑估℉enry Fuseli)發(fā)生了感情。她本想與菲斯利夫婦住在一起并與菲斯利保持柏拉圖式的關系,卻遭到菲斯利妻子的拒絕與破壞。之后沃斯通克拉夫特前往了法國,一是為躲避菲斯利事件造成的羞辱,二是為了親身融入她在《男權辯護》(Vindic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1790)中所歌頌的法國大革命。這本書令她一夜成名,《男權》中概述出的觀點在后來得到了進一步闡述,并最終形成了沃斯通克拉夫特最知名且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女權辯護》。
在法國沃斯通克拉夫特結識了一位美國冒險家吉爾伯特·伊姆利(Gilbert Imlay),并與他陷入熱戀之中。盡管他們沒有結婚,不久她便懷孕并在1794年5月14日產(chǎn)下了她的第一個女兒范妮(Fanny):用她最親近的朋友的名字來命名。然后,伊姆利很快就厭倦了沃斯通克拉夫特并許久不歸,甚至連一封信也沒有,她終于意識到他已經(jīng)有了另一個女人。沃斯通克拉夫特寫信給伊姆利苦苦地哀求他回心轉(zhuǎn)意,并為了追隨伊姆利在1795年4月回到了倫敦,卻遭到了他的拒絕。1795年5月,沃斯通克拉夫特企圖自殺卻被伊姆利及時救回生命。最后沃斯通克拉夫特只身帶著年幼的女兒和一名女仆前往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替伊姆利進行生意談判,以努力彌補他生意上的一些損失。在寫給伊姆利的信件中,她詳細地描述了她的旅行以及思考,這些信件之后被整理收錄在《瑞典、挪威和丹麥短居書簡》(Letters Written in Sweden,Norway,and Denmark,1796)中。當沃斯通克拉夫特回到英國后,她最終意識到自己與伊姆利的關系已徹底結束了,于是她再次企圖自殺。在一個下雨的夜晚她縱身跳入了,但卻被一位陌生人發(fā)現(xiàn)并救起。盡管伊姆利曾提出要為她和女兒范妮提供撫養(yǎng)費,卻遭到她的斷然拒絕,她稱自己有能力養(yǎng)活自己并撫養(yǎng)女兒。
漸漸地沃斯通克拉夫特重新回到寫作生活中,并與無政府主義哲學家威廉·戈德溫(William Godwin)彼此愛慕。他們二人都反對婚姻制度,并各自擁有住處且保有獨立的生活方式。而當沃斯通克拉夫特再次懷孕后,為了讓戈德溫和她的孩子有個合法的名分,他們決定結婚。他們的結合揭示出了沃斯通克拉夫特從未與伊姆利結婚的事實,并導致她與戈德溫失掉了許多朋友。戈德溫也遭受了大量的批評,因為他曾在其哲學文集《政治正義》(Political Justice,1793)中鼓吹廢除婚姻制度。1797年8月30日,沃斯通克拉夫特生下了第二個女兒瑪麗。雖然最初的分娩過程看起來十分順利,但生產(chǎn)后殘留下來的胎盤組織卻導致了感染。在忍受了數(shù)日巨大的痛苦后,沃斯通克拉夫特于9月10日因敗血癥死亡。
1798年1月,為紀念妻子的戈德溫出版了《女權辯護作者傳》(Memoirs of the Author of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其中透露了她另類的生活方式。盡管戈德溫是帶著愛意與同情心去追溯沃斯通克拉夫特作為天才的真實一面,但許多讀者卻為書中的內(nèi)容感到震驚:她不受婚姻制度束縛的愛戀、她的私生女、她曾經(jīng)自殺的企圖和傳統(tǒng)信仰的喪失等。
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一生創(chuàng)作了兩部小說,一部游記,一部法國大革命歷史紀事和數(shù)篇政論。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尤以《女權辯護》得名。在書中她提出: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賤于男性,男女能力的差異是由于女性缺乏教育造成的,而女性應當作為同等的理性的個體參與社會生活。繼而,沃爾斯通克拉夫特還設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會秩序?,旣悺の譅査雇死蛱氐恼娫?8世紀90年代的英國社會掀起了軒然大波。她的觀念受到廣泛關注,并引發(fā)了激烈討論。參與辯論的不僅有受過教育的社會精英,還有工人、下層勞動人民,甚至偶爾還有女性參與者。
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的丈夫威廉姆·葛得汶的《女權辯護作者傳》追憶了她反傳統(tǒng)的一生,這也是對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最早的批評研究。不幸的是該文不僅沒有提升她的聲譽,反而令她身后的一個多世紀聲名狼藉。盡管《女權辯護》在1844年曾被再次發(fā)行,卻影響甚微。之后,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的作品不再被印刷,直到19世紀80年代才有她的第二部傳記出版。研究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的學者維吉尼亞·薩皮羅(Virginia Sapiro)指出在十九世紀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的書幾乎無人問津,因為攻擊她的評論家或是暗示或是直接聲稱“只有不自重的女人才會讀她的書”。同情她的十九世紀英國詩人羅伯特·勃朗寧曾作詩:你的一生都命運坎坷/從女兒、姐姐、母親、朋友到妻子/坎坷的命運陪伴你至死亡呵/再讓戈德溫這鐵石心腸的人來哀悼你。[3]
沃斯通克拉夫特的聲譽被丈夫的一本回憶錄毀壞了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直到20世紀初,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因她對婦女平等權益的倡導和她對傳統(tǒng)女性價值觀的批判,才逐漸受到評論界的重視。1929年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稱沃爾斯通克拉夫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是不朽的,她一直活著,她的聲音清晰可聞,她的影響仍活化在生者中間。20世紀50年代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出版社(Kansas State University Press)發(fā)行了拉爾夫·瓦登(Ralph Wardle)的《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評傳》(Mary Wollstonecraft:a Critical Biography,1951)。瓦登注重對她作品的批評分析,然而他縮小了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作品對后世的影響,認為她的作品對婦女解放事業(yè)幾乎沒有明顯影響。
隨著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興起,對沃爾斯通克拉夫特作品的研究才出現(xiàn)了高潮。僅在20世紀70年代前期,相繼就有六部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的傳記出版印刷,此時她被看作是一個自相矛盾而又令人好奇的人物。埃莉諾·弗萊克斯納(Eleanor Flexner)在《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973)的結尾處強調(diào):沃爾斯通克拉夫特最終是想倡導男女的理性思考和傳統(tǒng)的復歸。到了八十和九十年代,以克勞迪婭·約翰遜(Claudia Johnson)、加里·凱利(Gary Kelly)、維吉尼亞·薩皮羅(Virginia Sapiro)為代表的學者們認為沃爾斯通克拉夫特更是當時社會文化的產(chǎn)物。薩皮羅認為沃爾斯通克拉夫特不僅是有啟蒙運動思想的自由主義者,還是有遠見的政治思想家。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超越了她所處的時代,注定是不為歷史現(xiàn)實接受的。近年來,批評界更注重通過閱讀她的傳記,分析她的女性身份定義以及她的作品對現(xiàn)代女性的地位和身份尋求的影響。
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以激進的方式抒發(fā)自己和尋求定義自我,而身后相當長時間她被誤解為叛逆危險的女人。她作為有影響力的女性作家和思想家重新被評論界關注是憑借著生前的文學成果和知識女性的理性智慧。反傳統(tǒng)的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借著《女權辯護》中倡導的女性主義運動得著了解放,并使她擺脫了父權主義的偏見,也使得她的作品和人生得著公平的審視和更多的關注。
綜上所述,作家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曾在男性掌握話語權的文學評論界遭遇冷落,而在她被公平地重新審視后,評論界對她的關注一直有增無減,目前評論界更多地的關注她的傳記研究。然而,我國外國文學界對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其人關注甚少,而對她的傳記研究更是空白。盡管中外傳記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楊正潤先生早在2001年就發(fā)表文章《自傳死亡了嗎?——關于英美學術界的一場爭論?》,為自傳研究辯護,希望引起文藝評論界的重視。然而時至今日傳記研究在外國文學研究中的運用仍然不多。另外,沃爾斯通克拉夫特所處的激蕩變革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通過對她的傳記研究不僅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地認識她的作品、人生,還可以深入認識她當時所處的歷史社會環(huán)境。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及其作品對后世所產(chǎn)生的顛覆和影響被具體到經(jīng)濟社會變革的語境,對于我們思考中國知識女性身份的定義問題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Todd,Janet. Mary Wollstonecraft:A Revolutionary Life. London:Weidenfeld and Nicholson,2000,P45-57.
[2]Todd,Janet. Mary Wollstonecraft:A Revolutionary Life. London:Weidenfeld and Nicholson,2000,P16.
[3]Sapiro,Virginia. A Vindication of Political Virtue:The Political Theory of Mary Wollstonecraft.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P273.
[4]Kaplan,Cora. “Mary Wollstonecraft's reception and legacie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ary Wollstonecraft. Ed. Claudia L. Johns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246.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Mary Wollstonecraft
Mary Wollstonecraft wa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writer and female thinker in her time. After the mid 20th century, she was given credit as an outstanding British feminist thinker and founder of modern feminism. Nevertheless, for nearly one century after her death, she was criticized as an unorthodox dangerous woman and little attention was given by the critics. This paper is to have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Wollstonecraft after a brief account of her controversial life.
Mary Wollstonecraft; woman writer; unorthodox
盛丹(1982-),女,安徽蕪湖人,碩士,安徽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20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