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彪,蔣 旻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湖南長沙 410004)
課堂語碼轉換在法律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曾維彪,蔣 旻*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湖南長沙 410004)
語碼轉換是指說話人根據(jù)時間、地點、內容、對象等因素的變化而換用不同的語言或語言變體。本文從課堂語碼轉換的功能、語言認知規(guī)律、任課教師的自身能力和所處環(huán)境、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法律英語自身特殊性等方面分析了法律英語教學中應用課堂語碼轉換的必要性,提出課堂語碼轉換是教師順利完成法律英語教學內容、實現(xiàn)教學目的所必需的一種教學策略。
課堂語碼轉換;法律英語教學;必要性
隨著中國的入世、經(jīng)濟的全球化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一方面,我國法律人員用英語查閱專業(yè)資料、獲取專業(yè)信息、讀文獻、寫論文、謀求職業(yè)發(fā)展的機會在逐步增加;另一方面,各行業(yè)、各領域對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精通法律英語的法律專業(yè)的復合型人才。因此,作為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法律人才的關鍵課程,法律英語的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教學方法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更是重中之重,很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探討。
2001年教育部在其印發(fā)的4號文件——《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專門辟出第8條“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教學”來闡述專業(yè)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并明確要求:“本科教育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教學。對高校技術領域的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yè),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的5% -10%”。[1]這是教育部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加強專業(yè)英語教學尤其是法律英語教學。同年,教育部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將原有的教學大綱中的“專業(yè)閱讀”教學要求修改為“專業(yè)英語”,而且規(guī)定“專業(yè)(法律)英語為必修課,教學時數(shù)不少于100學時”。[2]從而正式肯定了專業(yè)(法律)英語的特色地位和重要性。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則將專業(yè)英語的要求分設在5項技能的“更高要求”中。[3]如:“能基本聽懂外國專家用英語講授的專業(yè)課程”,“能閱讀所學專業(yè)的綜述性文件”。
教育部的文件得到諸多學者的支持,如秦秀白教授指出:“從長遠角度看,我國高校英語教育的主流應該是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高校英語教學應該定位在專業(yè)英語上?!保?]劉法公教授亦認為:“只有把基礎英語教學拓展到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我們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復合型、實用型人才?!保?]
此外,司法部亦對我國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具體要求。1999年,司法部提出了“重點培養(yǎng)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外向型法律人才”的辦學理念。這里的“復合型”和“外向型”顯然強調法律英語素質的提高。2004年,司法部在中國律師業(yè)發(fā)展政策報告中提出“進一步落實我國入世承諾,加強中外律師的合作和交流。……,積極扶持國內律師事務所走出國門,到境外創(chuàng)辦分支機構,參與國際競爭?!保?]2005年,司法部進一步強調要“加強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一批懂國際規(guī)則、懂WTO、能打國際官司的律師人才,進一步加強律師在反傾銷、反不正當競爭和知識產(chǎn)權保護等領域中的參與能力,不斷拓展涉外法律服務空間,提高對外開放的整體水平?!保?]
另據(jù)中國法律人才網(wǎng)的統(tǒng)計,在我國有近64%的涉外案件,因通曉法律英語的法律工作者嚴重缺乏,而少有問津,82%以上的律師只有單一的法律知識背景。此外,據(jù)美國時代周刊調查,目前中國各類律師事務所近1萬家,執(zhí)業(yè)律師約10萬人,但其中能承擔國際性法律服務的律師不足4000人,在中國范圍內有能力承攬涉外業(yè)務并占其業(yè)務量50%以上的律師事務所還不足100家,能用外語和法律知識與國外客戶洽談業(yè)務、簽訂合同的僅有2000人左右。[8]法庭口譯人員更是稀少。[9]2007 年 12 月,中國首位WTO大法官張月姣女士在北京舉行的“亞太法學教育改革與國際化研討會”上指出:“培養(yǎng)國際化、復合型的法律人才是中國大學法學院的首要任務?!保?0]
一方面,無論是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還是國家教育部的文件都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了法律英語在法律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國法律英語教學實踐離現(xiàn)實需要還相差甚遠,我們應予以積極反思和深入研究。
專業(yè)英語,顧名思義是以英語講解專業(yè)知識,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把握國外同一專業(yè)發(fā)展脈絡和趨勢的課程,不但要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閱讀專業(yè)書籍的能力,而且要提高他們運用英語進行專業(yè)學術交流的能力。因此,法律英語作為一門專業(yè)英語,要培養(yǎng)學生在法學專業(yè)中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我國高校法律英語教學有三種教學模式,即:“法學專業(yè)(漢語講授)+法律英語閱讀課程”模式,“英語專業(yè)+法學課程(漢語講授)”模式和“法學專業(yè)+英文教材(英語講授)+基礎英語課程”模式。[11]
在“法學專業(yè)(漢語講授)+法律英語閱讀課程”模式下,學生得到的主要是“讀”法律英語的能力,很難涉及到法律英語的聽、說、寫、譯能力的訓練,因而,基于這種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法學畢業(yè)生在工作崗位上是難以用法律英語交流的。
“英語專業(yè)+法學課程(漢語講授)”模式顯然是針對法律英語專業(yè)的。與第一種模式相比,經(jīng)這種模式訓練的學生英語水平會好些,但由于法律課程是用漢語講授的,根本就沒有涉及法律英語的教學,無法滲透法律英語方面的聽、說、讀、寫、譯能力的訓練,畢業(yè)生在工作崗位上也是難以用法律英語交流的。
“法學專業(yè)+英文教材(英語講授)+基礎英語課程”模式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模式,能基本實現(xiàn)在學習法律專業(yè)識的同時提高法律英語語言技能。但這種模式的成功實施得有兩個前提:一是學生具有較強的英語語言技能,較高的英語文化素質;二是教師不僅要法學專業(yè)知識扎實,而且精通法律英語,能流利的用英文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F(xiàn)實中同時滿足這兩個前提的學??芍^鳳毛麟角。不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如能科學運用語碼轉換手段,則將使法律英語的教學效果產(chǎn)生質的提升。
對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縮稱CS)的定義,不同的語言學家各有側重。[12]但共同點都是指說話人根據(jù)時間、地點、內容、對象等因素的變化而換用不同的語言或語言變體。最常見的這種語言的更替形式是先后兩句話,或者后一句是用另一種語言重復前一句的語義,或者后一句是用另一種語言回答前面的問題。
課堂語碼轉換研究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美國雙語教育研究。近半個世紀來,語言學家已經(jīng)通過大量實例從不同角度對語碼轉換進行分析和描述,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認為課堂語碼轉換在語言教學中具有諸多功能,能產(chǎn)生十分積極的作用,尤其在第二外語教學中具有不可或缺性。例如,顧思睿認為課堂語碼轉換具有五種功能:翻譯;作為“我們代碼”(即集體內成員使用的代碼);步驟和指令;解釋;了解學生是否聽懂。[13]洛林·蘭資提和布朗萊將課堂語碼轉換的功能歸納為三大類,即教學功能、元語言功能和交際功能。[14]
庫克通過一些實驗性的研究證明了雙語教學(課堂語碼轉換)比單語教學更有效,使課堂交際功能達到最大化。[15]這一觀點也先后被其他一些學者證明,如 Widdowsin(1979)、[16]Harbord(1992)[17]。Auerbach(1993)[18]和 Atkinson(1993)[19]也都指出,適時、適當?shù)厥褂媚刚Z,會讓學生更加愿意嘗試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粕力歐和杜福通過實證研究證明,課堂語碼轉換在解釋語法、組織課堂、翻譯生詞、幫助學生理解難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20]
課堂語碼轉換所具有的作用證明它是有助于法律英語教學的,是可以運用到法律英語教學中來的。另一方面,法律英語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各種因素又決定了課堂語碼轉換在法律英語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性。
1.語碼轉換符合語言認知規(guī)律。皮特科德認為,學習外語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個在原來具有的語言知識系統(tǒng)的基礎上,對原有知識和技能加以調整和改變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很好地利用原有的語言知識,把兩種語言經(jīng)常加以比較,以便學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所學外語。[21]
課堂語碼轉換讓學生在真實且富有意義的法律英語語境中擴充語匯、豐富詞意、體味差異、捕捉語感,提高詞匯掌握的質量。專業(yè)的核心或重點詞匯在整個課程的前后章節(jié)中得到重復,通過在教學及課堂活動中的反復出現(xiàn),幫學生把知識由瞬間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通過聽、說、讀、寫、譯的不同過程,使學生把法律英語知識轉化為法律英語技能。
2.語碼轉換是教師的自身能力和所處環(huán)境的需要。Wu(1985)通過對居住在北京和檀香山的七位中國大學教師的雙語交際錄音材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說話人的語碼選擇受到各種各樣的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約,諸如參與者的角色關系、話題、背景、以及說話人的動機和他的社會地位等因素。[22]岡德爾(Gundel et al,1987)指出,人類語言是為說話人和聽話人兩者服務的,但比起說話人的編碼任務來,聽話人的解碼任務從根本上說要更困難些。尤其是在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個人語庫不相一致時。因此,說話人的語碼選擇應符合“利益原則”:即語碼選擇應保證說話人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說,在向聽話人提供最大強度的語義信息時,應將說話人的編碼任務以及聽話人的解碼任務降至最低限度。[23]
首先,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語言能力會影響他們在課堂上使用何種語言[24][25]。法律英語的交叉學科性質要求講授法律英語的教師除了在英美法律制度的領域內有較深的造詣外,還必須掌握法律英語的語言特點,從而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駕馭好“用英語學法律”和“用法律學英語”的雙重目的。而目前,我國從事法律英語教學的教師來源于進修過英語的法學專業(yè)教師和進修過法律的英語教師??梢钥闯?,這兩類法律英語教師都是“半路出家”,他們的法律英語水平無法滿足全英語教學的要求。
其次,教師進行語碼轉換是對語言現(xiàn)實的順應。語言現(xiàn)實指的是參與語碼轉換的語言或語言變體的語言成分和語言結構以及它們各自的特征。對語言現(xiàn)實順應的語碼轉換是指那些由于純粹的語言因素引起的交際者對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或語言變體的使用。由于各種因素,英漢兩種語言中表達類似概念的詞語往往有著不同的內涵和外延,而且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很難找到完全對應的詞語。如:英語中的uncle,在漢語中為“叔、伯、舅父、姨夫和姑父”;aunt的釋義則為“伯母、嬸娘、姨母、姑母和舅母”;grandpa的意思包括“爺爺、外公”;grandma的意思包括“奶奶、外婆”等等。
第三,教師語碼轉換是對教師心理趨向的順應。語碼轉換作為一種交際活動,可使文章、談話、講演產(chǎn)生跳躍,語言更活潑,或更精確、更專業(yè),吸引關注。這種特性能有效地滿足教師心理需求,及時填補交際中某些語言上的空白。一方面是在顯意識層上能填補一種語言某些交際方面的不足,借以達到交際修辭所要求的明確和簡潔;另一方面在隱意識層上表達內在的感情,抒發(fā)某種潛在的意圖,如含蓄、強調、雙關、新穎等。
此外,很多教師使用母語是因為學生的外語熟練程度還不足以理解授課的內容[26]。這是教師對學生語言水平所做的順應,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這是學生自身能力的需要。
3.語碼轉換是學生自身能力的需要?,F(xiàn)階段,我國不少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存在發(fā)音不準、詞匯量小、聽力差、語法知識欠缺等諸多問題。根據(jù)馬斯洛[27]的需求體系,外語教學首先應該保證學習對學習者是有意義的,要考慮到學習者歸屬感、被尊重以及獲得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如果教師在進行英語授課時,用英語輸入的信息遠超出學生可接受的水平,就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因此,只有根據(jù)學生接受能力的特點,采取不同的過程、手段和模式,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受益。課堂語碼轉換既保證了目的語的輸入,又降低了輸入語言的難度,從而實現(xiàn)讓所有的學生都受益。
4.語碼轉換是法律英語自身特殊性的需要。法律英語在詞匯、語法、修辭等方面和基礎英語都有一些不同之處,二者的差異有時會給人隔行如隔山的感覺,因為它具有獨特的詞法句法規(guī)則,特殊的法律邏輯句式和詞匯群落,大量冗長、古板的句子和生僻的英語古詞。如:stare decisis的英文解釋是:“(Latin)A basic principle of the law whereby once a decision(a precedent)on a certain set of facts has been made,another Court of the same rank or lower,must apply that decision in cases presenting the same set of facts.”中文釋義則為:遵循先例。alibi的英文解釋是:A claim by a person charged with an offence to the effect that he or she was somewhere other than the place where the crime was committed at the time of the commission of the offence and,therefore,could not be guilty of the offence.中文釋義則為:不在犯罪現(xiàn)場。顯然,課堂上如果僅用英文解釋stare decisis和alibi,不僅老師費力,學生也只會仍是一頭霧水,甚至越聽越糊涂,根本不符合“利益原則”;而進行語碼轉換——用中文解釋,則一切豁然開朗。正是法律英語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我國無論是精通外語還是熟悉法律的專業(yè)人士掌握它都倍感困難,甚至連英美人士也認為“Studying law involves learning a new language(學習法律包括學習一門新的語言)”。[28]
唯物論認為,凡事都有兩面性,掌握好“度”,才能揚長避短。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決定第二語言習得的關鍵因素是接觸大量的、有意義的、有趣的或是相關的第二語言的輸入材料。[29]這種觀點亦得到一些學者如 Ellis(1984)[30]、Krashen(1985)[31]、Chaudron(1988)[32]等的支持,他們認為,使用母語組織課堂教學或講授語言知識,剝奪了學生接受目的語的輸入機會,而且學生有可能更專注于教師用母語表達的內容,從而忽略了目的語的輸入。這些觀點雖有一定的片面性,即過分強調了接觸目的語的重要性和接觸母語的危害性,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在第二語言學習中不能過度使用母語。因此,在法律英語教學中進行語碼轉換時應注意母語使用的量和時機,不能過度使用母語,要考慮其必要性。
外語教學本身就是一個雙語互換的過程,教師的課堂語碼轉換對英語課堂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在法律英語教學中,即使是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也未必能達到接受教師全堂英語授課的水平,因此,“一刀切”只會使學生焦慮過重、喪失學習動力。課堂語碼轉換的功能、法律英語自身的特點、任課教師的資質和學生的英語水平?jīng)Q定了法律英語課堂上的英漢語碼轉換是教師順利完成全部課程內容、實現(xiàn)教學目的所必需的一種教學策略。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3/82/fca303ea272571258bea9319ef7bfe58_0.html.2010 -5 -21.
[2]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8.
[3]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4-5.
[4]秦秀白.ESP的性質、范疇和教學原則[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2):79 -83.
[5]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J].外語教學和研究,2003,(1):31 -33.
[6]司法部.2004年中國律師業(yè)發(fā)展政策報告[EB/OL].http://www.it- law.cn/data/2006/0201/article_3355.htm.2008-8-18.
[7]司法部.2005年中國律師業(yè)發(fā)展政策報告[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5 - 05/31/content_9252493.htm.2008 -8 -18.
[8]佚名.法律英語是法律從業(yè)人員的必修課[EB/OL].http://www.lectest.com/news.asp?id=99.2010 -5 -28.
[9]佚名.專業(yè)翻譯者的“酸甜苦辣”[EB/OL].http://www.021fy.com/Translation/News36.html.2010 -5 -21.
[10]張月姣.中國亟需國際化法律人才[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7/12 - 23/1112185.shtml.2010 -6 -21.
[11]種夏,李劍波.法律英語教學模式比較研究[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7,(6):8 -11.
[12]何自然,于國棟.語碼轉換研究述評[J].現(xiàn)代外語(季刊),2001,(1):85 -95.
[13]Guthrie,L.F..Contrasts in teachers'language use in a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classroom[A].In Handscombe et al,On TESOL[C].Washington,D.C.:TESOL,1984:35-37.
[14]Rolin - lanziti,Jeanne and Siobhan Brownie.Teacher Use of the Learner's Native Languag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Revue canadienne des langues vivantes,2002,58(3):402-426.
[15]Cook,V..“Reciprocal Language Teaching:Another Alternative”[J].Modern English Teacher,1989,16:48 -53.
[16]Widdowsin,H.G..Explora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80-82.
[17]Harbord,J..“The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J].ELT Journal,1992,46:350 -355.
[18]Auerbach,E.R.Reexaming English Only in the ESL 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1993,27:9 -23.
[19]Atkinson,D.Teaching Monolingual Classes[M].London:Longman,1993:120-122.
[20]Polio,C.G.& P.Duff.Teachers'language use in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target language alterna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3):313 -26.
[21]PitCorder.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J].國外外語教學,1990,(4):1 -4.
[22]唐麗萍.語言課堂語碼轉換述評[J].國外外語教學,2003,(1):8.
[23]陳治安.語言與符號學在中國的新進展[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40-148.
[24]Franklin,C.E.M.“Teach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Problems and Propects”[J].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1990,2:20-24.
[25]Macaro,E.Target Language,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Autonomy[M].Clevedom,England:Muttilingual Matter,1997:56-60.
[26]Chambers,G.“Teach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1992,6:66 -67.
[27]Marslow A H.Motivational and Personality[M].New York:Harper&Row,1970.
[28]吳偉平.法律語言學[J].國外語言學,1994,(2):20 -22.
[29]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129-131.
[30]Ellis,R.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Oxford:Pergamon,1984:200-202.
[31]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M].Longman,1985:29-33.
[32]Chaudron,C..Second Language Research: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205 -208.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de-switching in Legal English Teaching
ZENG Wei-biao,JIANG Min
Code-switching refe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languages or language vari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ime,place,content and person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de -switching in legal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namely,the functions of code-switching in classroom,the teacher's capability,students'English proficiency and the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at classroom code - switching is an essential teaching tactic for the teachers to sucessfully finish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o achieve the academic goal of this course.
classroom code-switching;legal English teaching;necessity
D90-055
A
1009-5152(2011)03-0075-05
2011-09-10
曾維彪(1974- ),男,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副研究員,碩士;蔣旻(1980- ),女,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