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天津圖書館,天津300000)
張氏遂閑堂考述
張 磊
(天津圖書館,天津300000)
張霖,室名遂閑堂,河北撫寧人。以業(yè)長蘆鹽而久居天津??滴鯐r構(gòu)筑問津園與一畝園,在康熙中葉遂閑堂的活動影響達到鼎盛。遂閑堂是天津歷史文化的開創(chuàng)者,沒有張氏遂閑堂,也就沒有代表天津歷史文化高峰的査氏水西莊,因此遂閑堂在天津文化發(fā)展史上的地位至關(guān)重要。然而由于文獻記載稀少,活動時間相對較短,對遂閑堂的研究并沒有受到學(xué)界的普遍關(guān)注,與其對天津文化的貢獻極不相稱。文章從張氏父子兄弟事略、張氏園林、遂閑堂賓客述略、遂閑堂的主要活動、遂閑風(fēng)雅余韻五個方面敘述張氏遂閑堂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呈現(xiàn)張氏遂閑堂的大致脈絡(luò)。
天津文化;鹽商;遂閑堂
天津人文之風(fēng)起于清初,發(fā)軔于長蘆鹽商們大起園林宅院,蓄積書畫彝鼎,廣結(jié)文人墨客。清代中期天津?qū)W者、詩人梅成棟指出:“沽上文壇風(fēng)雅之事,一盛于國初張魯庵方伯之遂閑堂,再盛于査蓮坡居士之水西莊”??滴踔?,蓮坡(査為仁)之父査日乾投于張魯庵(霖)門下,任天津關(guān)書辦,遂霸占長蘆鹽之利,走上發(fā)家致富之路。由此我們可以說,沒有張氏遂閑堂,也就沒有后來的査氏水西莊。然而目前對于水西莊研究,由于學(xué)者的不斷探討,已經(jīng)引起社會的普遍關(guān)注,并引起相關(guān)部門的重視,而首開津門文壇風(fēng)雅的張氏遂閑堂卻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關(guān)注,與其對天津文化的貢獻極不相稱,筆者不揣淺陋,將星散于史料中的有關(guān)資料進行整理,以期能夠呈現(xiàn)張氏遂閑堂的大致脈絡(luò),便于學(xué)者研究,進而達到完整地體現(xiàn)天津文化歷史發(fā)展足跡的目的。
遂閑堂主人張霖(1658-1713)①字汝作,號魯庵,晚自號臥松老衲,室名遂閑堂。張氏一門原籍撫寧(今河北省撫寧縣),因清順治二年(1645)撫寧衛(wèi)并入山海衛(wèi),故又稱山海張氏。張霖之父張希穩(wěn)順治年間因業(yè)鹽長蘆而移居天津,家業(yè)也因此興旺。張霖七歲喪父,是他的母親把他撫養(yǎng)長大并步入仕途,姜宸英在《張公墓志銘》中說:“(張母)為工部君延明師,廣市書籍,以資其學(xué)業(yè),工部君以藐然孤童得遂成立,夫人之力也。”可見張霖的母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張霖二十歲左右由廩貢生步入仕途,任職工部營繕?biāo)局魇垄?,后升調(diào)兵部,任車架司郎中。隨后張霖以贍養(yǎng)孀母為由,告養(yǎng)回津??滴醵四?1689)張霖母親去世歸葬撫寧原籍③,張霖于撫寧營建思源莊以寄哀思。丁憂三年后,張霖重入官場,任職陜西驛傳道,三十四年升安徽按察使,三十七年遷福建布政使,三十九年,因為在安徽任職時失察屬吏而降官,不久改授云南布政使,后因事被劾落職。四十五年因鹽務(wù)牽累,家產(chǎn)被籍沒,遂閑堂從此中落。五十二年去世。張霖著有《遂閑堂稿》,已經(jīng)亡佚,存世詩僅三首,收錄于《津門詩抄》中。
次子張?zhí)?,字逸峰,與其弟張壎同中康熙三十二年(1693)舉人。史稱“性嗜學(xué),博覽強識,叩之立應(yīng)。④”曾向當(dāng)時的詩壇領(lǐng)袖王士禛學(xué)習(xí)詩詞,向趙執(zhí)信學(xué)習(xí)書法。著有《履閣詩集》和《喚魚亭詩文集》。
三子張壎,字聲百,善草書,工詩,著有《秦游詩草》與其兄坦同著《二張子合稿》文集。
張氏家族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張霖的從弟張霔。張霔(1659-1704),字念藝,號帆史,一號笨仙,又號笨山,別號秋水道人。是天津清代早期的著名詩人,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主張抒寫性情,他的詩歌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頗受時人好評。梅成棟在評價前代天津詩人時說:
棟嘗論津人詩三家,前有帆齋(張霔讀書處名帆齋),中有虹亭(于豹文),后有芥舟(金玉岡)。芥舟詩骨之清如冰壺玉椀,不著塵氛;虹亭格律清堅,選才宏富;笨山則如風(fēng)鵠摩天,春鴻戲海。皆自成一家,足供后學(xué)之??荨?梢姀堧椩谔旖蛭膲系牡匚缓陀绊憽Kc梁洪、龍震、黃謙、大悲院詩僧世高等成立“草堂詩社”,又與劉文彬、施虎文、李峨仲等組成另一個“近古詩社”。一生作詩達萬余首,藏于石匣中,說:“過五十載,刪定也?!笨上觳患賶?,年四十六即辭世,其詩歌作品也多散佚,僅有《綠艷亭稿》、《欸乃書屋詩集》、《欸乃書屋乙亥詩集》和《讀晉書絕句》等著作行世。
張霔還是一位極有造詣的書法家?!短旖蚋尽贩Q他“詩似李白,書得張旭神骨”。梅成棟曾經(jīng)收藏過一卷由張霔手書的《近古詩社詩稿》一冊,錄詩不過數(shù)十首,梅氏言其“字畫遒古,逼肖鐘、王(三國書法家鐘繇和晉代王羲之)”⑥。
張霔由于科場失意,所以置身世外,專注于詩歌、書法,他以獨樹一幟的詩風(fēng),在清代初期的天津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張霔還是一位性格質(zhì)樸的人,他自言“萬恨人間輕惜別,半生世外重交知。”⑦因此與一些詩人如與龍震、吳雯等結(jié)下了真摯的情誼。張氏父子兄弟俱賦文才,這是遂閑堂能夠廣結(jié)賓客開津門人文風(fēng)雅之先的基礎(chǔ)。
園林是文化發(fā)生發(fā)展的載體,文人墨客觴詠其間,使園林更加豐蘊文化內(nèi)涵,而園林的興廢則折射出主人家業(yè)的盛衰。據(jù)《(乾隆)天津縣志》記載,張霖在天津的園林有問津園和一畝園。
問津園在城東北錦衣衛(wèi)橋。清代的錦衣衛(wèi)橋位于現(xiàn)在的河北區(qū),北起金鐘河路,南至小關(guān)大街。問津園依金鐘河而建,這里風(fēng)光旖旎,曲折幽靜。園中樹石蔥蒨,亭榭疏曠,垂楊細柳,流水泛舟。它作為天津的著名園林而馳名國內(nèi),“海內(nèi)名流過津者無不假觀,稱為小玉山云。⑧”因為問津園坐落于金鐘舊河的東岸,所以民國間天津?qū)W者于鶴年考證說問津園即是史志中所稱的河?xùn)|別業(yè)⑨。
“問津”一詞語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痹庵竼柭?,后來為探求途徑或嘗試的意思。問津園坐落于金鐘舊河的南岸,張霖取其意而名之。問津園作為張氏別業(yè),是其與賓客宴游的重要場所,因此問津園也成為清初天津的文化中心,有許多吟詠問津園的詩句流存至今。如清代詩人沈一揆有《游問津園》:“問渡尋幽徑,風(fēng)來處處香。春云浮廣陌,高閣出危墻。細馬嘶花下,村農(nóng)侯道旁。到門無別樹,一帶盡垂楊。⑩”吳雯《春初過問津園詩》:“河流帶殘雪,輕舟向前渡。沙軟沒屐齒,柴門向溪路。卻登水上樓,遙見海邊樹。大野浩茫茫,春鴻正東去。?”這些詩從不同側(cè)面描繪了問津園的景致。
關(guān)于張霖興建問津園的緣由,《(乾隆)天津府志》卷二十九張霖傳記中記載:“中間緣事落職,遂構(gòu)問津園為偃息地?!笨v觀張霖一生,有兩次離開官場,第一次是為贍養(yǎng)孀母主動辭官,第二次則是因彈劾而被罷免。《府志》言“緣事落職”明顯是指被罷免,張霖罷官是在康熙三十九年,然而如果說問津園是其罷官以后所建,又顯然不符合史實。
一畝園又稱一畝居或一畝山池,在城外東北方向。園中建筑有垂虹榭、綠宜亭、紅墜樓、遂閑堂等。見于詩文的建筑還有浣煙樓。這里最為著名的是遂閑堂。
遂閑堂是張霖為了贍養(yǎng)孀母而建的,當(dāng)時,張霖由兵部車架上郎中任上辭官回津,這一點張?zhí)乖凇端扉e堂十首》詩序中敘述的非常明白:家大人備官郎署,捧檄縈懷,歸養(yǎng)晨昏,請告獲予,興公遂初如愿,非因泉石抽簪,安仁雅意閑居,豈為賓僚辟徑,將娛厥志,爰構(gòu)斯堂。月樹煙廊,奉板輿而周歷;花光草色,雜萊彩以將迎?。
文中言“備官郎署”,清代郎署特指京曹,說明張霖是在供職京城其間告養(yǎng)歸津的。之所以命名“遂閑”,張?zhí)乖谖闹醒悦魇侨 八斐酢敝?。所謂遂初,是指去官隱居,得遂初愿?!八臁庇惺嫠撩?,故遂閑之意是指自由自在地作閑人閑事。張霖以“遂閑”為室名,遂閑堂成了他的代稱。張霔撰有《遂閑堂別墅移柳記》一文,詳細的描述了遂閑堂中的諸多景致,今抄錄于下,以饗讀者:
山無水不活,居無樹不幽,居固不可不有樹也。然居有因樹而結(jié)者莫便于山林,樹有因居而移者,莫不便于城市。遂閑堂別墅筑于人境,閑則閑矣而不幽,無樹故也,于是乎移柳。云樹之中惟柳最賤,柳之中惟垂楊差貴,以津門甚少,少斯貴耳。其一扶疏池上而分映亭榭者,移自倩綠園也;其一近鶴院,一傍竹關(guān),而兩兩交覆者移自問津園也。其畫樓左右四株,參差環(huán)顧而高出墻垣者,移自高氏園也。其移法不一,或束縛其條而竟自門入,或門不可入而自屋上過之,至屋上亦不得過而破壁進之,總之于極不便之中而求至便之法,人力故不惜也,前后遠近共得七株,津門之垂楊亦幾幾告盡,而遂閑堂之居亦無地可種矣。主人乃屬作《七柳記》,志不更移也。?
張霖在遂閑堂的建造上可謂竭心盡力,為營造幽雅的環(huán)境而將津門的垂楊幾乎移盡,雖然語義夸張,但張霖不遺余力地營建遂閑堂的形象卻躍然紙上。
張霔在三岔河口附近還建有帆齋,作為他的讀書處。這里也是清朝初年文人雅集的重要園林之一。他的書房靠近水邊,慣聽水上櫓槳聲咿咿不絕,遂名為欸乃書屋。其中的建筑有琴海堂、云庵、閱耕堂、茶圃、舊雨亭、蝶巢、艷雪龕、詩星閣、臥松館諸勝。園林亭館都以天然為本,瓜花豆葉,竹林石影,如同村舍,正與園主人張霔質(zhì)樸的風(fēng)范徑相一致。
張霖個性張揚,梅成棟嘗言“魯庵先生輕財好士,是其所長,而任俠豪奢,終以致禍。?”康熙四十四年(1705),時任工部尚書的王鴻緒在給康熙的密奏中稱其“居家豪縱”,直隸巡撫李光地彈劾張霖,稱他假稱奉旨,販賣私鹽,牟取暴利達1617800兩。四十五年,張霖被羈押入獄,家產(chǎn)全部被籍沒,遂閑堂從此衰敗。
乾隆初年時,問津園與一畝園都已經(jīng)廢棄,詩人墨客過此往往引發(fā)興廢之感,留下不少詩篇,如水西莊第二代主人査禮有《秋日過張氏一畝園感舊》詩云“滿目秋光落葉黃,故家風(fēng)物感蒼蒼。繁弦急管飄零盡,惟有寒蟬噪夕陽?!?如今這兩處名滿海內(nèi)的園林早已遺跡無存。
問津園和一畝園是天津在國內(nèi)馳名最早的私家園林,是當(dāng)時天津規(guī)模最大、最具影響的園林,它比后來著名的水西莊要早三、四十年。
由于天津地理位置獨特,既是京師的門戶,又是南北交通樞紐,因此江南和關(guān)外的文人學(xué)者晉京就試就職或致仕還鄉(xiāng),必經(jīng)天津,免不了在此逗留。而在京的文人學(xué)者,也不時往來于天津。這些名流學(xué)者在經(jīng)學(xué)、史學(xué)、文學(xué)、藝術(shù)上都有很深的造詣,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手法和觀點也不相同,如散文家方苞創(chuàng)立桐城派,文學(xué)家朱彝尊創(chuàng)立了浙西詞派等等。張霖和張霔對這些名流學(xué)者熱情款接,并以自己的園林為依托,詩酒唱和,品書論畫,不但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而且文人們各自闡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論,從而促進了南北的文化交流,開闊了天津人的視野,開創(chuàng)了天津文化發(fā)展的歷史。
遂閑堂的鼎盛時期在康熙中葉,從現(xiàn)有史料分析,大約在康熙三十至四十年前后的十多年中,遂閑堂的活動影響達到鼎盛。在這期間出入遂閑堂的賓客有參與《明史》纂修的文學(xué)家姜宸英和朱彝尊,數(shù)學(xué)家梅文鼎,散文家、桐城派的創(chuàng)始人方苞,著名畫家石濤、戲曲家洪昇,以及詩人趙執(zhí)信、吳雯、沈一揆及汪士鋐、王翚、張石松、方舟、陸石麟、馬長海,畫家徐蘭和天津本地文人梁洪、李友太、龍震、黃謙等,可謂是高朋滿座,盛極一時,時人將其比作門客三千的信陵君,今擇要敘述如下:
姜宸英(1628-1699)浙江慈溪人,字西溟,學(xué)者稱湛園先生。工古文,康熙間被推薦入明史館,又參與徐乾學(xué)主持纂修的《大清一統(tǒng)志》,康熙三十六年(1697),以七十高齡成為進士。著有《姜先生全集》。姜氏在張霖任職京城時已經(jīng)相識,在其進士及第前曾客居遂閑堂,其文集中存有與張氏父子的酬唱詩篇,如:《逸峰同年筵上留別且約秋初同入關(guān)》?、《寄張使君生日兼致西游之意》?、《逸峰同年留館園中即事十首》?等等。
朱彝尊(1629-1709)浙江秀水人,字錫鬯,號竹坨。少年時痛心于明亡,勵志恢復(fù),于是客游四方從而名聲漸廣。康熙十八年(1679)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授檢討,參與《明史》修纂,并對撰修體例多所建議。兼工詩、文、詞與經(jīng)學(xué)考據(jù)。詩與王士禛齊名,詞與陳維崧(1631-1688,江蘇宜興人,字其年,號迦陵,以駢文及詞最負盛名)并稱朱陳。有《曝書亭集》、《經(jīng)義考》、《日下舊聞》、《明詩綜》、《詞綜》等。朱彝尊罷官南歸道出津門時,曾受遂閑堂款接,張霔有《送朱錫鬯檢討南歸》云:“夫子官雖罷,相逢無戚顏。久知金馬貴,不及布衣閑。?”。另有《坐錫鬯先生舟中值梅子定九適至》(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安徽宣城人)等詩。
方苞(1668-1749)安徽桐城人,字鳳九,一字靈皋,晚號望溪??滴跛氖迥?1706)會試中式。五十二年,因大學(xué)士李光地推薦入直南書房,后改直蒙養(yǎng)齋,充武英殿修書總裁。雍正、乾隆間,歷任內(nèi)閣學(xué)士、禮部侍郎。為學(xué)宗程朱,文章學(xué)韓、歐(指韓愈、歐陽修),為桐城派古文初祖,號為一代正宗,曾奉乾隆之命,選八股文成《欽定四書文》。有《望溪文集》。方苞自康熙三十年到京,在其后的五年中曾兩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而未中,潦倒的方苞成為遂閑堂賓客,并得到張霖的解囊資助。在遂閑堂衰落后,乾隆年間張霖曾孫張映辰前往桐城投靠方苞,方苞追思舊日情誼,資助回饋。
趙執(zhí)信(1662-1744)山東益都人,字伸符,號秋谷,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官至右春坊右贊善。二十八年,因在國忌日至洪昇家看《長生殿》演出而革職。著有《聲調(diào)譜》及《后譜》、《談龍錄》、《飴山詩文集》等,在清初文學(xué)領(lǐng)域中,從詩歌創(chuàng)作到詩歌理論,都有相當(dāng)高的成就。
在遂閑堂的眾多賓客中以趙執(zhí)信住其家最久,張霖的次子張?zhí)瓜蛩麑W(xué)習(xí)書法。趙執(zhí)信一生坎坷,正當(dāng)他落拓之時得到張家的幫助。他在《去天津留別魯庵》詩中言:“經(jīng)歲忘歸客,今朝獨去身。可憐相送者,一一最相親?!狈从沉怂c遂閑堂的主人的情誼。他吟詠天津與遂閑堂的詩作,大多收錄在《因園集》卷六中。
吳雯(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號蓮洋。詩得王士禛揄揚,名聲大噪,有《蓮洋集》。吳雯是眾多賓客中與遂閑堂交情最深的一個,因此在他的詩文集中有不少與遂閑堂活動有關(guān)的吟詠之作,因此在遂閑堂史料稀少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如《張水部修雷氏琴》、《題遂閑堂趙松雪畫圖》反映了遂閑堂的收藏,而更多的是反映了當(dāng)時的活動,如《題徐芝仙(徐蘭)為笨山舍人繪三大士像》、《為魯庵書扇》、《奉陪魯庵觀察游慈恩寺》等等。
康熙三十九年(1700),張霖雖然被革職,但遂閑堂依然賓客如云,如康熙四十年趙執(zhí)信客居遂閑堂,此年吳雯訪舊天津,張霖此時賦閑而居,在自家園林中種花移竹,與賓客雅集唱和,倒也逍遙自在。
張霖的慷慨熱情和張霔的真誠質(zhì)樸,父子兄弟都具有良好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同時雄富資財,待客供帳豐備,因此遂閑堂賓客如云。
從現(xiàn)有的詩文看,遂閑堂的活動體現(xiàn)在兩方面:首先是詩詞唱和,包括賓主之間送往迎來的贈答、亭林景色的題詠、良辰佳節(jié)的分詠、旅途中景物的吟詠和對名畫的題詠,散見于各自的詩文集中。
其次是收藏活動?!?乾隆)天津縣志》只言遂閑堂“法書名畫充溢棟宇”,具體內(nèi)容并沒有專門的資料記載,只能從相關(guān)詩文中體現(xiàn):其一是藏書,吳雯在《簡逸峰》詩中說:“履閣藏書一萬卷,今古紛紜自凌緬?!庇盅浴熬也貢Q最多,三十乘久傳清河。近日秣陵有黃氏,我曾為作千頃藏書歌。?”“秣陵有黃氏”指清初江南著名藏書家黃虞稷,他的藏書處名千頃堂,有《千頃堂書目》行世,將遂閑堂的藏書與江南大藏書家黃虞稷的千頃堂相提并論,雖有溢美之嫌,但足見其藏書之富。
其二是書畫收藏,吳雯有《題遂閑堂趙松雪畫圖》?詩云:“憶昔驅(qū)車北平道,停車特謁夷齊廟。階下偃松亦太奇,就地蟠拏助清嘯。今日堂中作畫看,吳興妙手寫生難。更畫柴桑老處士,歸來獨撫恣盤桓。堂上主人柴??停俾毑煌郧橐?。歸歟久自稱臥松,取意何期畫中得。”松雪為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的號(趙孟頫(1254-1322)元湖州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他的書畫作品是歷代公認的收藏珍品,張霖收藏的這幅畫題名為何,不得而知,但畫中的內(nèi)容從吳雯詩中敘述看,為歸隱的陶淵明:柴桑,為陶淵明的籍貫。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句,故可知為陶淵明形象。同時還表明,張霖自號臥松老衲,亦取意于此。
其三,名器收藏,張霖曾收藏了一把珍貴的雷氏琴,吳雯在《張水部修雷氏琴》詩中言“制琴昔何人,遺器留千載。得者驚摩挲,躊躇感時代?!骨俟拾唏g,中聲托其內(nèi)?!崩资锨贋樘瞥?,它以清越如擊金石的琴聲為歷代名家所重,據(jù)言張霖獲罪后,獻出了這把珍貴的雷氏琴,從而使案件延緩數(shù)年?。
除了這些傳世珍品,張霖還親自制作了一批用料極為考究的墨錠用來收藏,張?zhí)乖凇兑约也啬仲浲缰T子》詩中描述道:“黃山老松百尺強,割麋煮角然松肪。陰空風(fēng)日不到處,石窠萬杵搗元霜。我翁妙制出新意,加以鳳喙龍涎香。清白傳家棄銅臭,保留實欲充珍藏。列屋不用買蛾椽,明窗自足參丹黃。雖然不及李承宴,或可突過程君房。?”李承宴是南唐人,程君房是明代萬歷間人,二人均以精于制墨而著稱于世,所制墨錠為后代文人所珍愛。張?zhí)棺匝浴半m然不及李承宴,或可突過程君房?!弊阋娺@批墨的質(zhì)量上乘。
與水西莊相比,張氏遂閑堂的活動內(nèi)容比較單一,究其原因,筆者以為有兩點:首先,天津在遂閑堂之前沒有文化積淀。清初天津文人王又樸在論及故鄉(xiāng)文化時曾說:“余鄉(xiāng)雖密邇京師,然于明成祖始建,蓋軍衛(wèi)地也。其俗尚勇力而椎魯不文。又河渠南通吳越荊楚,歲漕粟而之都;東南百里之近即海,四方客之逐魚鹽者趨如鶩。以故好學(xué)能文之士,數(shù)百年卒無聞焉?”也就是說,清康熙以前,天津在文化史上沒有可以稱述的,經(jīng)過張氏遂閑堂的努力經(jīng)營后,這種情況才有了改變,其二,遂閑堂的活動時間比較短,興盛時期只有十余年的時間,因此一些活動難以進一步展開,如引進人才、編輯出版等等。
自張霖創(chuàng)建遂閑堂后,其財富與影響迅速擴大,但是由于鹽案牽累,家業(yè)頃落,張氏一族的生活陷于困頓之中達四十年之久,遂閑堂的主人并沒有給后人遺留什么可以繼承的財產(chǎn),但卻將對文化孜孜以求的精神留給了后代,一門之內(nèi),悉解吟詠,遂閑風(fēng)雅綿延百年之久。今擇要輯錄如下:
張映斗,字南杓,張琯之子,張霖曾孫,其詩主平淡,不尚綺靡。其弟映辰,史稱慷慨有干略,亦能詩。只身前往吳越,投靠方苞,得方苞推薦,遍訪張霖舊友,得其資助而歸,復(fù)興祖業(yè),乾隆三十三年(1768)與其兄映斗在今河北公園后,金鐘廢河北岸起墓園,仍以思源莊命名?。思源莊建成后,成為天津文人的雅集之地。張映斗兄弟二人在此成立詩社,雖然其規(guī)模與影響與當(dāng)年的遂閑堂不能同日而語,但卻是遂閑堂余韻的綿延,也是天津文化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張映暐,張壎孫,道光三年(1823)進士,官湖北利川縣知縣。
張虎拜(1741-1794)字錫山,號召臣,又號嘯崖,映斗之子。乾隆戊子(三十三年,1768)、己丑聯(lián)捷進士,歷官內(nèi)閣中書。四十五年加銜翰林院編修,督學(xué)河南。后遷宗人府主事。終年五十三歲。史稱在官清慎,善鑒別人才。工楷書,為大學(xué)士阿桂所重。其先人碑刻,必令張虎拜書寫。著有《妙香閣詩集》。
張虎士,字環(huán)極,號衛(wèi)臣,張映辰之子。諸生。官錦縣(今遼寧錦州市)典史(一說官承德縣典史)。曾輯其先人五代詩,匯為一卷,名《遂閑堂詩草》,同里梅成棟為之校訂,凡數(shù)十萬言。今以抄本存世,珍藏于天津圖書館。
張鳳翽,字飛卿,張虎拜之子。道光間官貴州銅仁府知府(十一年〈1831〉至十三年在職),在官其間與李蓁(提督煦之孫,無考)等,成立詩社,聯(lián)吟唱和,刊有倡和集。輯有《嘯崖先生傳》,在貴州銅仁刊印出版,今藏天津圖書館。
張鳳輝,字耀卿,張鳳翽之弟。官江西知縣。子棠,字愛樵,官江西縣丞,次子桐,字筱琴,隨宦江西,為照顧其父,終身未仕,以布衣終老。著有《秋園小詩》一卷,收藏于天津圖書館。
據(jù)《志餘隨筆》記載,張?zhí)闹訌埵a,字文山,官湖南知縣,次子夢熊,字渭川,官江西府經(jīng)歷。女玉貞、淑貞。張桐之子國琛,女馥云,俱以從宦家江西,一門之內(nèi),悉解吟詠,遂閑遺風(fēng)于時未墜?。
張筠,字竹芳,遂閑堂后裔。少喜文墨,善作詩。年長與繆其位結(jié)婚,夫妻酬唱如良友。曾繪《長江風(fēng)雨圖》,名流題詠殆遍?。
遂閑堂自創(chuàng)建至今已經(jīng)三百余年,其遺址早已蕩然無存,所留遺跡已經(jīng)煙消云散,文獻記載也極其稀少,然而它是天津文化的引導(dǎo)者,同時也是天津歷史文化的開創(chuàng)者,在天津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梅成棟嘗言:“大抵津門詩學(xué)倡其風(fēng)者,惟遂閑堂張氏為首,繼之者則于斯堂査氏也?。”沒有張氏遂閑堂,也就沒有代表天津歷史文化高峰的査氏水西莊,因此張氏遂閑堂在天津文化發(fā)展史上的地位至關(guān)重要。
①清姜宸英《張公墓志銘》(載《湛園未定稿》卷六)中記載:張霖之父卒于康熙癸卯(二年,1663),時張霖七歲。中國傳統(tǒng)以虛歲計算,張霖此時實際年齡應(yīng)該是六歲,以此推算,張霖生于順治十五年(1658),卒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故,張霖的生卒年為(1658—1713),享年五十六歲。
②清張虎士輯《遂閑堂詩草》李六楷序:“伯魯庵公少孤,弱冠服官水部,恪遵先行,以尊賢禮士,重義輕財名滿宇內(nèi)?!卑?古時男子二十成人,初加冠,體還未壯,故稱弱。
③清張?zhí)梗拈w詩集.清刻本:《思源莊》詩序
④高凌雯.(民國)天津縣新志.刻本.1938年:卷二十一之一
⑤清梅成棟.津門詩抄.刻本.思誠書局,清道光四年(1824):卷六
⑥清梅成棟.欲起竹間樓文集.龔?fù)麖?fù)印本:卷一
⑦清張虎士.遂閑堂詩草.清抄本:張霔《送慧林上人南還兼寄石濤輪庵》
⑧清吳廷華,等.(乾隆)天津縣志.刻本.清乾隆四年(1739):卷七
⑨于鶴年.天津思源莊考.河北月刊,1934年,第二卷七期
⑩《游問津園詩四首》之二,載乾隆《天津縣志》卷七
?清吳廷華等纂.(乾隆)天津縣志.刻本.清乾隆四年(1739):卷七
?清張?zhí)梗拈w詩集.清刻本
?清華光鼐輯;王守恂編.天津文鈔.刻本.天津:金氏,1920:卷五
?清梅成棟.津門詩抄.刻本.思誠書局,清道光四年(1824):卷二十六
?清査禮.銅鼓書堂集遺稿.刻本.清:卷一
?清姜宸英.葦間詩集.刻本.清道光四年(1824):卷四
?同前
?同前:卷五
?清梅成棟.津門詩抄.刻本.思誠書局,清道光四年(1824):卷五
?清吳雯.別本蓮洋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出版社,2001:第5 冊
?同前
?關(guān)文斌.文明初曙.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清張?zhí)梗拈w詩集.清刻本
?清王又樸.詩禮堂古文.刻本.王氏詩禮堂,清乾隆十九年(1839)
?前思源莊為張霖在撫寧故鄉(xiāng)修建,時間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歸葬其母時所建,為張氏墓園。至張?zhí)故荚嵊诮蜷T。詳于鶴年《思源莊考》
?高凌雯.志餘隨筆.刻本.天津:金氏,1936年:卷四
?清梅成棟.津門詩抄.刻本.思誠書局,清道光四年(1824):卷二十
?清梅成棟.津門詩抄.刻本.思誠書局,清道光四年(1824):序.
The research on Zhang’s Suixian hall
ZHANG Lei
(Tianjin Library,Tianjin 300000,China)
Lin Zhang,the owner of the Suixiantang,was borned in Funing of Hebei province.He lived in Tianjin for trading of salt,and built the Wenjinyuan and the Yimuyuan in Kangxi Dynasty.The influence of activities that held in the Suixiantang come to the peak of itself at the middle of Kangxi Dynasty.The culture of Tianjin started with the Suixiantang and be considered that the Shuixizhuang of Cha’s which showed the peak of Tianjin culture could not turned up without the exist of the Suixiantang,so the Suixiantang wa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culture.However the document of the Suixiantang is very limited because the exist of the Suixiantang was not long enough to ask the researcher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t.It was a great pity.This essay was written to descr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ixiantang by five parts includes of the family of Zhang’s,the gardens of Zhang’s,the guests of the Suixiantang,the activities held in the Suixiantang and the feature of n the Suixiantang’s culture.
Tianjin culture;the salt merchants;Suixian hall
K878.2
A
1673-9477(2011)02-0022-04
2011-01-12
張磊(1962-),女,山東掖縣人,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古籍整理工作。
[責(zé)任編輯:王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