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如意
(河南省交通高級技工學校,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職校學生在學習工程力學過程中實踐的重要性
蔣如意
(河南省交通高級技工學校,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工程力學這門課程理論性強,難于理解,而職校學生一般文化基礎較差,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突出實踐課的重要性,才能實現(xiàn)學生對力學知識的認知。
工程力學;理論;實踐;教學模式
工程力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理論性強,涉及到土建,機械等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在土建,機械工程等許多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知識面廣,大部分的理工科專業(yè)都需要力學知識做鋪墊。力學知識起源于人類長期的生活,生產(chǎn)實踐和科學實驗,并廣泛應用于各類生產(chǎn)實踐中,所以,工程力學是一門很依賴于實踐的課程。而在職業(yè)教育中,大都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學方法,一味地理論灌輸,忽略了實踐課的重要性,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提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善當前的教學環(huán)境,以達到學生不但能夠學懂力學理論,而且能夠將之應用于實際工程中的目的。
目前,由于多種原因造成職校生源素質(zhì)下降,很大一部分在校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能力不強,學生力學知識參差不齊,學習工程力學的確有一定的難度,但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適應社會對技工人員的要求,必須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打破一成不變的純理論授課的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每遇到重點知識或比較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就應想方設法將知識點以實踐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或結合工程中的實例加以闡述,會使更多的學生撥開迷霧,真正地領會、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并為以后在工作中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工程力學本來就理論性強,有些概念和理論很抽象,如果不能深刻地、正確地去認識,去理解,那么,很多重要的分析和計算,如工程上梁工作時支反力的計算,強度的校核,壓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等就無從下手,更談不上以后能將這些知識應用于工作上了,所以,對于力學知識的學習不要急,對于課時的分配也不要按部就班,千篇一律,要分清輕重緩急。對于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基礎的概念,晦澀的理論,要多放些課時,多講,形象地講,甚至可將課堂搬進實驗室里講,動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教具,實驗器材,邊講邊做演示,邊做演示邊講,使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從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力學理論的本質(zhì),才能認識到實際建筑結構,機械結構的科學性。如通過材料的拉、壓實驗一課,可以讓學生詳細地觀察到塑性材料抗拉能力強且破壞前變形較明顯,有前兆,而脆性材料抗壓能力強,且破壞前變形不明顯,有一定的突然性,所以,可以得出塑性材料抗拉、脆性材料耐壓的結論,為以后學習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施工等專業(yè)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在實驗過程中對于幾個極限應力的講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材料的力學性能再好,也有破壞的時候。這就為以后學習構件的拉、壓,剪切,彎曲強度校核及構件截面設計做好積極的準備。學習中所謂的實踐課并非專指實驗課,除了實驗課之外,還可以在理論學習中指導學生動手自制一些仿制構件,自行演示一些構件的工作情況。如在梁的彎曲一節(jié)里,可以找些矩形截面的橡膠棒,在其側面上畫一些平行的,等距的橫線,然后用手加載使其變彎,便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梁外表面的變形情況,由此可以由表及里地判斷出梁內(nèi)凹部分受壓變短,外凸部分受拉變長,從而達到了從實踐中探知彎曲理論的目的。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工作車間,施工現(xiàn)場,典型建筑物處進行實地觀摩,用力學知識適時、適地地給學生講解工程構件的合理性,科學性。如在建筑物中一些跨度較大的矩形截面梁為什么把它豎放而不平放,可以結合梁截面的正應力一節(jié)知識告訴大家,同是一根梁,豎放可以增大梁截面的抗彎模量,從而減少梁工作時最下面的最大拉應力,提高梁的實際承載能力。又如實際工程中,梁的外伸部分大都做成楔形,即由內(nèi)向外逐漸變細,可以結合外伸梁的彎矩圖進行講解,在正常工作時,其外伸部分由內(nèi)向外彎矩逐漸減小,所以,其抗彎模量也可以逐漸減小,即截面可以逐漸變細而不影響其安全性,同時,又能節(jié)省原材料,減輕梁的自重等,就可以達到在實踐中解釋,鞏固力學知識的目的,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力學知識在實際工程中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同學們學習力學知識的積極性。
對于中職教育而言,其目標為將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建設,服務第一線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中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此類人才在工作中既要能正確地理解上級的指揮意圖,又能自己熟練地操作,施工。所以,要實現(xiàn)這樣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僅僅靠理論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要求在理論課教育的同時,盡可能多地增加實驗課,實地觀摩課,在實踐中讓學生多體驗,理會實際工程中所遇到的和力學相關的知識,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達到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
總之,針對目前職校的現(xiàn)狀,工程力學課程的獨特性,結合培養(yǎng)目標,要求必須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認清實踐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教學改革力度,保質(zhì)保量地增加實踐課的同時,才能真正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培養(yǎng)的目標,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1]徐宵鵬.工程力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2] 翁信章.工程力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3] 程嘉佩.材料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 范欽珊.工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5] 田書譯.工程力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G421
A
1008-1151(2011)06-0159-01
2011-04-21
蔣如意,河南省交通高級技工學?;A教育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