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
連通主義理論的詞匯教學策略應用研究
陳鑫
分析現(xiàn)階段第二語言詞匯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誤區(qū),結合認知心理學的連通主義理論,研究了改善英語詞匯教學模式的策略。
第二語言;詞匯教學;連通主義理論
調查研究表明了詞匯對第二語言使用的重要性,因此,詞匯教學一直是第二語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但是長期以來,許多外語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出現(xiàn)誤區(qū),導致學生學習詞匯枯燥乏味,甚至由此產生厭倦語言學習的心理。
受結構主義理論和Chomsky普遍語法的影響,很多教師存在重語法與篇章結構而輕詞匯的思想。在現(xiàn)階段的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過多地注重了語法和句型的講解與操練,似乎只有學生掌握了語法,說出來的英語才地道。另外,很多老師認為單詞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讓學生課后自己去背,致使詞匯教學成了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詞匯知識匱乏,學生的詞匯記憶效率極低。聽說時,常常因為不知道單詞而產生聽力障礙;閱讀時,遇到生詞不能運用詞匯知識去辨認、猜測,影響閱讀速度和理解;寫作時,由于不知道常用詞的用法特點和習慣搭配,寫出的東西便是滿紙的中文式英文。沒有一定量的詞匯輸入,學生語法學得再好,句型框架學得再多,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長此以往,學生們學成的英語便演變成“啞巴英語”。語法學得好的同學也只是暫時能應付考試,卻無法領會英語作為語言工具可以交流的快樂,重語法,輕詞匯,這不得不說是詞匯教學的一個誤區(qū)。
某項針對某高中英語教師的調查問卷研究顯示,只有8.93%的老師對詞匯的教學理論有了解,而大部分老師(71.07%)對詞匯教學的理論知識完全不了解。由于對詞匯教學理論不了解,老師們教詞匯的方法機械、單調,導致課堂枯燥、學生缺乏對詞匯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習詞匯的效果。在接受調查的老師中,他們全都運用過領讀、誦讀等直入式詞匯教學方法教單詞,只有15.64%的老師采取了其他的詞匯教學方法。大部分教師不重視對詞匯的記憶技巧和詞匯學習策略的指導,就連對詞匯的詞類、詞綴和構詞法知識的講解也不多。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只有20.21%的老師經常講解詞匯知識和詞匯信息,只有10.08%的老師經常對學生進行詞匯學習策略方面的指導。由于缺少必要的詞匯知識和詞匯學習策略,學生就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將單詞記牢,理解透徹。
另外,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教學任務量大,因而常采用的詞匯教學模式就是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進行讀音練習和近義詞、反義詞擴展,最后進行抽查檢測反饋,只要求學生能默寫出中英文,似乎也就達到了詞匯教學的教學目標,殊不知,這只是對詞匯的淺層記憶,無法使學生熟練應用。所以,當學生去做各類練習題時,就會感到自己的詞匯量不夠,又重新忙著背單詞,但往往收效甚微。這令學生們苦惱萬分,有的對詞匯學習漸失信心,有的甚至采取放棄的態(tài)度。這不能不令人擔憂,因為詞匯已成為部分大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大障礙。
認知科學是起源于歷史悠久的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心智運算和記憶分析過程。它是連接哲學、心理學、人類學、語言學、腦神經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試圖建立人腦是如何工作的理論,大部分認知科學研究的指導原則是把人腦視為象計算機一樣處理符號,也就是做信息處理的系統(tǒng)。所以網絡結構被廣泛地應用到認知科學的研究中。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研究者熱衷于語義網絡的研究,而進入80年代后,連接主義網絡逐漸受到人們的注意和寵愛。連接主義和腦神經網絡的研究吸引了不少國家特別是美國政府的巨額資助,兩位美國科學家Sejnowski和Rosenberg也在1986年成功地利用連接主義網絡模擬了簡單的認知過程,但連接主義認為腦神經網絡中節(jié)點之間的連接強度是人訓練和機器學習的結果,而不是來自邏輯或者建網人的直覺。
連通主義理論(connectionist theory)以計算機網絡模擬人的神經網絡,并認為二語習得者的詞匯信息分布在節(jié)點(node-link)織成的網絡之中。隨著語言輸入的增加,語言形式和意義關系便建立起來,網絡的連接力度也相應加強。學習語言不需要專門的特殊學習能力,與其他技能的學習沒有真正的區(qū)別。這點充分解釋了二語習得過程中的知識遷移現(xiàn)象。詞匯知識的學習應盡量使用真實的英語語言材料,模擬母語習得語境和擴展語言的使用范圍,從而自然流暢地進行有效的語言交流?!案鶕?jù)認知連通觀,人通過接觸大量的語言素材就能學會語言形式,并獲得語言形式以外的信息,從而模仿使用第二語言。這種觀點為第二語言教學者提供了重要啟示:語言教學應該基于足量的語言輸入之上,而不是先傳授語言規(guī)則?!?/p>
從連通主義理論來看,學生詞匯習得的過程包括知識內化和知識外顯兩個方面,學生通過不斷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內化和將知識運用出來的外顯交替過程逐步形成循環(huán),直到掌握。因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兩方面的詞匯教學策略:
根據(jù)連通主義PDP的記憶模型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詞匯輸入的排列順序會影響學生記憶的負擔量,有效地進行詞匯輸入順序的調整,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采用分類聚詞的方法進行詞匯教學。分類聚詞是指按照詞語之間的相關程度將詞語歸入若干類別,從而有助于記憶單詞。這一策略的使用是一個對有關語言信息進行編碼的過程,此過程包括兩方面的變化:一是加強這些單詞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即通過從不同單詞中抽取共同的分類特征將單詞分類置于一個類別中,如方向性的等。例如,當記憶translate,transfer,transform,transport,transact這些單詞時,因為它們都是含有前綴trans-的,故可把這5個單詞并入一個類別,然后以相同的部分為基礎,給學生講解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減少學生的記憶負擔。另外,教師也可采用動態(tài)聯(lián)想方法進行詞匯講解,以舊知識為基點建立與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加強對詞匯的理解?!袄缭谥v與水果有關的詞匯時,可以先介紹banana,apple,orange,cherry,peach等基本詞匯,然后再講coconut,plum,papaya,apricot,durian等不太常見的詞匯。有這些詞匯知識做基礎,在解釋一些邊緣詞語如betelnut,haw,persimmon等就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p>
另外,“連通理論認為輸入的話語可以直接來自目的語,輸入的詞匯數(shù)量足夠多,”學得“就會向‘習得’轉化?!彼?,語境聯(lián)想也可以加強學生對單詞使用范圍的理解,從而使詞匯記憶不再枯燥無味,并且超越句子的層次而上升到語篇的范疇,特別是在語言交際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連通論認為信息處理水平對記憶具有很大的影響,對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信息就越能更長時間地深存在記憶中。而運用聯(lián)想來猜測詞義是一種深層次的信息處理過程,學生會對所猜測的詞語留下深刻的印象,為詞匯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詞匯只有通過語境,才能了解它在不同上下文中的不同意義、用法以及搭配,使我們看到詞匯的實際運用情況。認知連通論還提出心理詞匯對詞匯學習過程中的聯(lián)結作用,將詞匯與語篇中語境的關聯(lián)度加強會使學生更容易從自己的心理詞匯中提取詞匯,避免學生只是對單詞認知而不會使用的尷尬,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根據(jù)連通論,已學過單詞的可激活節(jié)點是會隨著學習不斷深入而相應增多,從而不斷擴大形成知識加工所需要的節(jié)點神經網絡中。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建立和加強詞匯之間的‘詞匯連接(international links)’和‘意義關系’。”具體來說,適當給學生分析和解釋詞義的認知理據(jù)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以基礎詞匯或基本詞義為中心輻射狀聯(lián)系范疇詞匯也可以建立不同詞匯的聯(lián)系,減少學生死記硬背的記憶負擔。孤立的詞是很難長期保持記憶的。適當?shù)慕忉尯驮~義的認知結構,以及詞匯的詞義理據(jù)性有助于學生擴展詞匯量,及時調整記憶策略,對語言進行深度的分析和加工以加速詞匯學習過程。要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詞匯運用能力,引導學生熟記構詞法不失為很好的辦法,它能批量地記憶單詞,使單詞長期地儲存在記憶之中。因此,教師可以講解詞根詞綴的構成,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單詞。例如美國讀者文摘社出版的《如何擴大你的詞匯能力》一書把詞根、前綴、后綴稱為“擴大詞匯的三把鑰匙”。以前綴anti-為例,派生出來的詞,如antibiotic(抗生素)、antifreeze(防凍劑)、anti-missile(反導彈)、antipollution(防止污染的)、an-ti-corruption(反腐?。?、anti-terror(反恐)等充分說明了詞綴在構詞方面的潛力。此外,被用于英語專業(yè)詞匯課的詞法內容主要包括讓學生理解詞類活用,合成新詞還有縮略使用等單詞產生的主要方式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使用新興詞匯。
綜上所述,根據(jù)認知語言學中的連通主義理論的有關思想,結合我國現(xiàn)階段英語詞匯教學分析,探討了有關英語詞匯教學的策略。從中可以看出,連通主義理論的相關結論可以借鑒應用于外語教學的實踐活動中,希望可以對教師的詞匯教學策略有所啟示。
[1]彭建武.認知語言學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
[2]陳鑫,吳永強.淺析連通主義理論的詞匯教學策略[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12).
[3]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M].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5]Aitchison J.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Oxford:Blackwell,1994
[6]Naiman N.et al.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M].Research in Education Series,no.7.Toronto: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78.
[7]Brown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Prentice-Hall,Regents,1987.
[8]Klein W.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Edward Arnold,1986.
G642.0
A
1673-1999(2011)01-0195-03
陳鑫(1985-),女,山東濰坊人,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成都610041)外國語學院200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2010-10-13
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型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