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晶晶
(西南石油大學,四川 成都 610500)
1.雙語教學之概念
所謂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同時使用兩種語言——母語及第二語言(在我國主要指漢語和英語)對同一知識進行講授,從而使學生達到理解進而完全掌握并且能夠熟練應用所學知識的目的[2]。
2.法學雙語教學的定義及模式
我國目前的法學雙語教學主要是指以中、英兩種語言為媒介進行的法學教學活動。法學雙語教學的目的是使用兩種語言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使學生在法學專業(yè)課學習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法學知識又提高了英語在法學領域內(nèi)運用的能力,其根本著眼點應該是法學知識而不是英語語言。因此從本質(zhì)上來講,法學雙語課程是法學專業(yè)課,而不是英語課,學生學好法學專業(yè)知識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保證學生對專業(yè)知識內(nèi)容的掌握,對于英語使用的比重則應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的難易度、重要性及學生的接受力進行階段性調(diào)整[3]。
依雙語教學的方法或目標語教學所占比重,可將雙語教學模式分為基本型教學模式、半外型教學模式和全外型教學模式[4]。基本型教學模式,指采用中文講授,在教學中適當穿插英語,例如一些名詞、術語和定義,也稱為簡單滲透型;半外型教學模式,指母語與目標語均衡各半交替使用教學,也稱整合型;全外型教學模式,指采用全英文講授。
1.受眾
影響法學雙語教學水平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受眾(學生)的語言狀況。必須承認,普通高校與重點高校的學生,其英語水平是有較大差別的。雖然達到二本線的學生基本具備了接受雙語教學模式的條件,但由于他們自身的英語水平各異,加之地域差別,實則外語水平參差不齊。舉例來說,如果以全國大學英語水平考試為標準進行劃分,其英語水平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未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第二類是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第三類是通過國家英語六級考試的學生。也就是說,同一年級、同一專業(yè)的學生很可能會包含了以上三種水平,這無疑會對法學雙語教學的難度和效果提出挑戰(zhàn)。從目前的情況看,許多高校在開設雙語課程時,根本沒有考慮這一因素。雙語教學的對象是特定群體,其條件是英語基礎較好能力較強,這是不容忽視的教學規(guī)律。只有滿足這個前提,雙語教學才能有效地得以實施。法學雙語教學即以英語為載體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和訓練,英語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就必須被尊重和遵守。
從各元素的沸點可知,由鐵到砷揮發(fā)率越來越大,所以控制適當?shù)恼婵斩群蜏囟?,鉛、鉍、砷、銻能以氣態(tài)揮發(fā)出來,而鐵、銅則留在錫液中。
2.師資
雙語教學使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面臨時代性挑戰(zhàn),它不僅要求任課教師專業(yè)基礎扎實,具有較強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而且兩者還必須在教學中達到良性的互動[5]。因此,師資問題是雙語教學的瓶頸之一。目前高校懂英語的教師并不缺乏,但能用英語講授法律專業(yè)課的教師則寥寥無幾。事實上,許多高校教師的知識結構還無法適應這種挑戰(zhàn),其英語能力無法滿足雙語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標準。
雙語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兩門以上的語言以及具備兩種語言為載體的知識文化背景,即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自身的知識容積必須至少增加一倍以上。目前,從事法學雙語教學的教師有兩類:一類是英語專業(yè)教師,他們在語言方面有較大的優(yōu)勢,但其學科專業(yè)知識欠缺,導致教學只能停留在語言層面;另一類是法學專業(yè)教師,法學水平精深,但英語水平有限,可能造成思維與語言表達之間的差距,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由此可見,真正實現(xiàn)雙語教學的目標,用外語作為傳播專業(yè)知識的媒介,則有賴于專業(yè)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完美結合。所以,法學雙語教學師資短缺在很長時間里將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6]。
3.教材建設及資金投入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最基本的要素。目前,國內(nèi)法學雙語教材的建設還遠遠不能適應雙語教學的需要,表現(xiàn)在:①法學雙語教材嚴重短缺,英文原版教材主要局限在三國法(國際法、國際私法與國際貿(mào)易法)領域;②缺乏成熟的雙語教學大綱和系統(tǒng)有效的教學輔助資料;③有限的法學雙語教材知識點陳舊滯后,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④少數(shù)國內(nèi)自編教材或內(nèi)容過于簡略薄弱,或語言表述僵硬生澀,鮮有佳作問世??傊?,教材已成為制約法學雙語教學發(fā)展的主要問題,如果沒有適合我國學生的法學雙語教材,要大力發(fā)展法學雙語教學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大力開展教材建設是法學雙語教學的關鍵因素。
雙語教學的實施涉及到師資培養(yǎng)、教學管理、教材編撰和教學內(nèi)容改革等諸多方面,事實上它是一個教學改革的系統(tǒng)性工程,因此雙語教學的有效開展必須以學校的制度支持、資源保障以及資金投入為前提條件。目前,我國的法學雙語教學總體上仍處于實驗階段,法學雙語教學的地位和待遇也由各高校自行決定,往往在制度上欠缺配套支持措施,沒有穩(wěn)定的制度保障,法學雙語教改則無法“可持續(xù)發(fā)展”。
1.授課模式的探索
作為普通高校的法學雙語授課教師,筆者建議若有條件宜選擇半外型教學模式。授課模式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普通法學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培養(yǎng)內(nèi)務型法律人才,即培養(yǎng)具有法學基本理論素養(yǎng)和專業(yè)基礎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有較高綜合素質(zhì)的專門人才。畢業(yè)生能在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機構以及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企事業(yè)單位和學校從事法律工作。
法學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必須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圍繞學生的實際語言狀況進行安排,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盲目地和重點高校攀比。高校在開設法學雙語課程時,宜安排選修課,一般在專業(yè)核心課以外的專業(yè)選修課和涉外性質(zhì)的專業(yè)核心課(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jīng)濟法等課程)開設較好。以便給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尤其是在雙語教學改革的初級階段或試驗階段。比如,清華大學在設置雙語課程的同時,仍然保留全中文授課的模式,其目的也是讓學生有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7]。
2.教學方法的探索
筆者在法學雙語教學實踐中采用了三種教學方法:即課堂講授、案例教學、以及“習明納”,收到了較好效果。
(1)課堂講授:課堂講授是我國法學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師者傳道授業(yè)的基本方法,其優(yōu)勢表現(xiàn)在能夠系統(tǒng)和整體地傳播法的精髓,只有通過課堂講授,才能使學生對課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毫不夸張地講,法學雙語的課堂講授完全是一種行為藝術。筆者的體會是: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英文教材或講義,執(zhí)教中對重要知識點反復強調(diào)并雙語對照講解,難點問題課后討論,通常采用教師博客答疑,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在下節(jié)課上再次強調(diào)??傊瑢φT課程要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精講與泛講相結合,及時交流溝通和反饋信息。課堂講授劣勢則在于受限于學時,會導致本課程的前沿信息無法充分講解,但此缺陷可由以下方法來彌補。
(2)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是英美法系的經(jīng)典教學方法。筆者對此有切身感受。
案例教學的目的是重復和鞏固重要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經(jīng)典原文案例的分析,從多角度、多層面強化所學知識點。在討論和分析案例的同時,會暴露學生對某些知識點掌握上的偏差,便于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補充講解。案例教學要求學生提前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原文案例,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還能增強英文法律思辨能力,利于培養(yǎng)法律思維,升華法理精神。
(3)“習明納”(Seminar):西方大學教育重視習明納,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導師往往重在引導學生討論和爭論,因此,習明納使得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互動非常流暢[8]。老師就該課程的前沿或熱點問題公布一些討論專題,由學生選擇,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制作幻燈片,編寫報告,在專題課上獨立陳述。不僅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學生口頭及寫作的英文表述能力,同時還傳授了西方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機會,增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的養(yǎng)成。這種以學生為中心、極具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產(chǎn)生良性疊加效應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深受歡迎?!傲暶骷{”最大的優(yōu)勢是增加了學科信息量,恰好與課堂講授之短形成互補。
3.師資培養(yǎng)的探索
師資是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一環(huán)。雙語教學就如同一根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鏈條,教師、學生、教材、課程設置、教學保障、制度配套等缺一不可。但目前國內(nèi)合格的雙語師資匱乏確為雙語教學地位尷尬的原因之一。筆者以為雙語教學,尤其是法學雙語教學,原則上應盡可能選用有海外法學教育背景(博士或碩士)或法律經(jīng)驗的教師擔任,其優(yōu)勢下文再表。對于這類人才,高校沒有的可以引進,引進不成的可以送出國培養(yǎng),短期內(nèi)還可以考慮同省同城校際交流,盤活雙語人才資源。千萬不能再以犧牲質(zhì)量為代價,為開設雙語而開設。
4.教材建設的探索
如前所述,國內(nèi)法學雙語教材不外乎英文原版與國內(nèi)學者自編教材兩類。以筆者學習與教學實踐的體會,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法律教材會遭遇“水土不服”,其結果可能本末倒置。在雙語教學中,原版教材應當輔以相關的中文資料,比如列出重點詞匯、英文解釋和譯文,最好由教師為原版教材編寫中文講義,引導學生領會并克服中西方法學和文化教育的差異。
筆者提倡由具有海外法學教育背景或法律經(jīng)驗的中國學者編著法學雙語教材。他們既深諳本土文化與法律教育之道,又通曉西方法文化與法語言之習俗,在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中更能夠游刃有余,同時具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駕馭能力。然而,該設想雖具有理論上的可行性,其實際操作性卻并不強,個中緣由千差萬別,但其中不乏制度保障不力之因素。“目前,我國教材的學術地位與國外情況不可同日而語,憑心而論,我國的大部分教材都只停留在‘編’而非‘著’的水準,因此,在現(xiàn)行‘一刀切’的科研評價體系下,教材的‘含金量’很低,編者更愿意生產(chǎn)價值與科研分相當?shù)摹?、平、快’產(chǎn)品,而沒有利益驅(qū)動去啃法學雙語教材這塊費力而未必討好的‘硬骨頭’?!保?]當然,最佳方式是通過對外合作,與外國導師共同編撰或請外國專家指導、審校。
雙語教學通過對世界文明成果的傳播,推動了校園先進文化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校園先進文化是反映人類最新文明成果,體現(xiàn)當今時代精神與風貌,帶有先導性、成長性的一種文化風尚。雙語教學中所傳播的異質(zhì)文化成果,屬于先進文化形態(tài),它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推進了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帶來了新理念、新思想、新語言和新氛圍,給校園注入了活力。雙語教學增加了校園文化的內(nèi)涵和品位,提升了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在高校育人體系中和其他要素一道,起到同頻共振、多端同歸的功效,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和推進素質(zhì)教育[10]。
[1]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Z],2001-08-28.
[2] 張樂平.全球化背景下法學雙語教學探討[J].河北法學,2005(11):158-160.
[3] 翁潔.開展法學雙語教學必須厘清的四個問題[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8(1):22-24.
[4] 熊微,等.雙語教學模式在國際商法中的運用[J].法制與社會,2007(10):725.
[5] 江河.法學雙語教學的困境及其對策[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5月第14卷第3期:100-101.
[6] 高建勛.《環(huán)境法》雙語教學的分析與思考[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599-602.
[7] 張樂平.全球化背景下法學雙語教學探討[J].河北法學,2005 (11):158-160.
[8] 傅晶晶.英國法學碩士教育制度以及對我國的啟示[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3)
[9] 韓永紅.試論法學雙語教材建設面臨的困境和出路[J].理論界,2008(1):200-201.
[10] 張秀玲,等.法學雙語教學價值分析[J].發(fā)展月刊,2008 (0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