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壽堂
開展建筑業(yè)農民工夜校的法制教育探討
劉壽堂
開辦農民工夜校是提升農民工素質的有效途徑。分析了建筑業(yè)農民工夜校開展法制教育的意義,闡述了建筑業(yè)農民工夜校法制課程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手段、方法的選擇。
法制教育;農民工夜校;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近年來,隨著國家與地方各項惠農、助農政策與法規(guī)的出臺,各種農民工夜校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建筑行業(yè)云集了大量的農民工。建筑業(yè)農民工夜校是由各地建筑行政管理部門主導、各建筑單位及社區(qū)與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工程項目部具體承辦、旨在幫助農民工勵志創(chuàng)業(yè)、提升綜合素質的培訓機構。建筑業(yè)農民工夜校的開辦給建筑業(yè)帶來了新的氣象,也使農民工的教學服務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一個熱點。
建筑業(yè)農民工夜校的開設為農民工提升綜合素質提供了有效渠道。農民工夜校通常將勞動技能與安全意識作為教學重點,但在農民工夜校開設法律課程,無論從農民工本身還是從建筑行業(yè)或者整個社會來看,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一,有利于農民工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綜合素質是轉型社會給勞動者提出的新要求。農民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其身份的弱勢地位決定了他們更需要從綜合素質的角度來提升自己,為自己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特別是在建筑業(yè),大量的新生代農民工還面臨著未來人生道路的轉型,包括法律素養(yǎng)在內的綜合素質將是提升他們職場競爭力的砝碼。必要的法律知識必將能夠為他們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
第二,有利于建筑業(yè)的良性發(fā)展。由于激烈的競爭,使建筑企業(yè)之間、勞務公司之間、監(jiān)理單位與施工單位之間的關系復雜甚至尖銳,一些農民工往往被動地卷入到一些建筑單位的紛爭與矛盾中,同時農民工與建筑企業(yè)間的關系也不時呈現(xiàn)出緊張對立。而他們常常采用一些極端的的方式或不合法的手段來解決彼此間的分歧與沖突。建筑業(yè)農民工夜校的法制教育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上述矛盾,為建筑業(yè)營造合法經營、誠實勞動、理性寬容的氛圍,推動建筑業(yè)走上良性發(fā)展的道路。
第三,有利于社區(qū)的和諧發(fā)展。建筑工地的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與必然要求。建筑業(yè)農民工數(shù)量多、分布廣、流動性大,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他們的文娛生活枯燥,睡覺、看電視、聊天、打牌是他們最主要的業(yè)余生活形態(tài)。有些工地位置偏遠,加之管理失范,因酗酒、賭博、斗毆、嫖娼、盜竊而引發(fā)的治安、刑事案件頻發(fā),既危及社區(qū)和諧,也成為社會穩(wěn)定的隱患。農民工夜校法制課程的開設,既是送法下工地的體現(xiàn),也是普法教育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農民工夜校的繼續(xù)教育性質決定了它不是學歷教育,而是一種追加型的成人教育,屬于農民工再社會化的范疇?;谏鲜龆ㄎ唬P者以為,建筑業(yè)農民工夜校的法制教育課程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針對性原則。夜校的法制教育是繼續(xù)教育而非學歷教育,旨在提升農民工的素質而非培養(yǎng)專業(yè)的“法律人”。作為受教育對象的農民工普遍受教育度較低,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習時間與精力都非常有限。教學對象的特定性,決定了夜校的法制教育在內容與方法上都必須緊緊圍繞農民工這個特殊的群體來定。缺乏針對性就沒有實效性,這也是當前農民工培訓中廣受詬病之處。
二是實用性原則。農民工作為一個社會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大量的法律關系,尤其是民事法律關系和勞動法律關系。法學學科門類眾多、體系龐雜,可謂博大精深。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都不應過于考慮法學門類的完整性、法律知識的體系性、表述的嚴謹性。夜校教育如果是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的理論務虛,不能從實踐的角度幫助他們獲得現(xiàn)實的提升,教育的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
三是趣味性原則。學員們白天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夜間還要參與學習,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從心理上講都比全日制學生更易疲勞。因此,在內容上應當盡量回避那些過于思辨、抽象的部分,放棄那些純粹理論探討或學術爭鳴的范疇。在教學手段上應當盡量靈活多樣,豐富多彩,將枯燥的法律知識以農民工喜聞樂見的方式演繹出來,讓他們感受知識的樂趣與魅力,避免過于學術化的表達模式和學院派的教學風格,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夜校的持續(xù)吸引力。
法制教育的重點內容可根據夜校舉辦的時間、地點、農民工的特征、當前形勢需要等因素而有所側重,沒有普適的標準版本。以筆者長期在多所建筑夜校任教的經驗看,以下內容應是農民工夜校法制教育的重點:
(1)憲法性權利。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國家最高的立法依據和行為準則。憲法中關于公民權利的規(guī)定也是建筑業(yè)農民工權利保護的法律淵源。其中,平等權、勞動及休息權、人身權及通信自由權、獲得物質幫助與法律援助的權利,選舉與被選舉權利,與農民工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
(2)職業(yè)安全與衛(wèi)生法規(guī)。職業(yè)安全問題是當前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伴_胸驗肺”等一系列惡性事件凸顯了當前我國農民工職業(yè)安全與衛(wèi)生問題的嚴峻性。國家已經出臺了多部相關的法規(guī)與標準,如《安全生產法》《職業(yè)病防治法》《工傷保險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條例》等,這些法律法規(guī)縱橫交織,為農民工構筑起一道職業(yè)安全的權利屏障。特別是作為勞動者的農民工,他們在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所享有的上述法規(guī)所保障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如緊急情況撤離權、致危因素報告義務等,是學習的重點內容。
(3)社會管理方面的法律。其中,重點是2006年3月1日起生效的《治安管理處罰法》。該法對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害公民人身財產權利以及其他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規(guī)定了具體處罰措施及處罰程序,對打架斗毆、賭博盜竊、搶劫、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都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近年來,建筑工地暴力性事件呈現(xiàn)上升的態(tài)勢,強化農民工守法意識是農民工夜校法制教育的目標之一。另外,因建筑業(yè)高危險的緣故,《突發(fā)事件應對法》也應作為農民工夜校社會管理法規(guī)的重要學習范疇。
(4)程序性法律。這一類中涉及到很多的法律部門。與農民工現(xiàn)實利益密切相關的主要是《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民事訴訟法》等。該部分法律主要著眼于從程序的角度來確定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提供糾紛解決機制。借助協(xié)商、調解、仲裁或訴訟等模式來解決與農民工相關的糾紛,避免用極端方法解決糾紛給社會與他人帶來危害。
(5)特定主體的法律。建筑業(yè)中的特殊主體主要是未成年勞動者與女工。他們由于在年齡與生理上的特殊性而受到法律特別嚴格的保護?!秼D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兩類特殊主體在勞動關系中的權益保護都明確做出了規(guī)定,對侵害他們權益的行為規(guī)定了處罰措施甚至刑法手段。
(6)相關政策或地方性法規(guī)。政策也是我國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國務院在2006年專門出臺了《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問題的意見》,對農民工權益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指導。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家職業(yè)病防治規(guī)劃》,從政策角度提出了勞動者職業(yè)病防治的遠期目標及具體措施。一些地方立法機關及地方政府也出臺了類似的政策法規(guī),如重慶市2005年推出的 《重慶市進城務工農民權益保護和服務管理辦法》,江蘇省2008年出臺的《江蘇省農民工權益保護辦法》[1],這些都可以作為所在地夜校的學習內容,以體現(xiàn)教育的針對性。
建筑業(yè)農民工夜校的法制教育課程要收到預期效果,就必須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多下功夫。要著眼于農民工素質的提升,又不能過于超越農民工既有的認知水平。所以,要切忌將學院派的教學模式運用到農民工夜校,諸如專題講座、小組討論、經典研讀等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都要慎用。筆者以為,農民工夜校的法制教育課程要有好的效果,就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以案說法,注重生動精彩
案例教學在農民工夜校中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當然,此處的案例法并不是法學院意義中的那套嚴謹?shù)慕虒W法,它是泛指借助授課者生動地講述案例來傳播法律知識的技巧。講授者以精彩傳神的演繹,將案例的前因后果以“情節(jié)”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案例的選擇應當與農民工的現(xiàn)實生活相關,盡量選擇本地的、當前的、當事人中有農民工的案例,以獲得認同感與現(xiàn)實感。當然,案例本身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要在案例背后巧妙地“潛伏”一系列相關知識點。隨著案例情節(jié)的層層推進,知識點也被逐步提煉歸納出來。當然,也要防范完全將法制教育課變成法律故事的極端做法。
(二)借助多媒體,追求直觀形象
多媒體教學法也是農民工夜校的常用方法。課前精心設計制作課件,通過視頻、PPT等視聽資料的直觀性,化解法律原理的枯燥與晦澀。一些電視臺已經開播了法制類節(jié)目,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直接作為農民工夜校的教學視頻使用,另一些則需要進行適當?shù)木庉嫾艚犹幚?。有些內容可以借助幻燈片、動畫、漫畫等形式強化其直觀性,幫助農學員理解。不少地方制作了農民工法律撲克,將建筑工序中一些核心的法律知識以圖片的方式直觀地展示出來,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出版機構還開發(fā)了農民工法制教育的專題教學片[2]。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都可以為農民工夜校的法制教育提供參考。
(三)課堂問答,體現(xiàn)參與互動
學員是夜校的教學活動主體,他們的參與互動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夜校課堂提問不同于全日制教學時的課堂問答,前者旨在敦促學員參與課堂,后者重在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問題應當盡量簡單,并給予回答問題者足夠的鼓勵,要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化解學員不能回答問題或回答錯誤時的困窘,創(chuàng)造學員敢于回答問題、樂于回答問題的寬松氛圍。也可采用問題式教學,鼓勵學員就生活中的法律問題提問,教師回答問題,進而開展相應的教學。尤其要發(fā)揮農民工中有較好文化基礎的學員(比如說新生代農民工)的帶頭作用,通過他們的積極參與和典型示范來帶動學員的配合響應。
(四)手段多元,促進農民工法制教育
僅僅依靠夜校的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農民工法制教育還應當借助多元手段拓展其他一些途徑。任課老師要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法律困境的學員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法律服務或事務性的幫助,使他們以直觀的方式體驗到現(xiàn)實生活中法制的力量。建筑工地所在社區(qū)的廣泛參與也有助于法制教育。一些社區(qū)在“3.8”、“3.15”、“6.26”、“12.4”的時候,通過法律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法制講座、報告會以及舉辦大型法制宣傳活動等形式,積極開展“送法下工地”活動。這些活動包括發(fā)放宣傳資料、法律圖書,解答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服務,它們受到農民工的普遍歡迎[3]??傊?,要將夜校的觸角延伸到課堂以外的廣闊空間,借助多種手段,全方位地實現(xiàn)農民工法制教育的目標。
[1]我省為農民工權益保護提供法律保障[EB/OL].江蘇政府法制網,2008-03-11.
[2]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人事教育司.建筑業(yè)農民工業(yè)余學校培訓教學片[Y].建設音像出版社,2008.
[3]茂竹,王真勇,陳聯(lián).弘揚紅巖精神閃耀普法之光: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五五”普法亮點紛呈[EB/OL].人民日報作品定制網,2011-04-15.
D412.63
A
1673-1999(2011)10-0069-03
劉壽堂(1972-),男,重慶人,碩士,重慶師范大學(重慶400047)政治學院講師,教研室主任,從事法學基礎理論及法社會學研究。
201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