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嘉,王海靜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模仿的理論研究綜述
王月嘉,王海靜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模仿是兒童早期發(fā)展的能力之一,它是兒童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從別人那里獲得技能和相應的行為方式的能力。文章對模仿的概念及其相關的理論進行了詳細闡述,主要包括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和心理理論。事實上,模仿問題已經(jīng)吸引了更多學科領域的廣泛注意??傊?,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對模仿及其所產(chǎn)生機制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入。
模仿;學習;模型;心理理論
模仿是兒童早期發(fā)展的能力之一,它是兒童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從別人那里獲得技能和相應行為方式的能力。但隨著認知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等跨學科研究方法的應用,模仿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能力,與人類特有的智力形式,尤其是語言、文化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密切相聯(lián)系著的。并且模仿已經(jīng)卷入到兒童復雜的社會認知的發(fā)展過程中去,Boyd和Richerson最早提出,模仿是使文化代代相傳的機制。
目前用以解釋幼兒模仿行為的理論模型有社會學習理論、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心理理論。每種理論模型在其理論基礎方面是不同的。有的是以模仿中的強化來分析的學說,有的理論更強調(diào)認知因素的發(fā)展,但每一種理論都有助于對我們從整體上理解模仿的發(fā)展和表現(xiàn)。論文將對這幾種關于模仿的理論進行詳細闡述。
基于不同的心理學理論,模仿的含義也多種多樣,例如,在動物的行為學和人類社會的心理學和生理學文獻中,第一次對模仿提出了清晰定義的是心理學家桑代克,他認為模仿是通過觀察他人而復制學習新的動作過程。他的定義強調(diào)模仿者對示范者動作的觀察,認為這是能重復該動作主要的信息來源。Yando認為,模仿是“運用動作或語詞來操作模式以前所操作的具體行為或聲音”。Butterworth提出的模仿定義是目前文章中采用最多的。他更強調(diào)模仿的主動性,認為模仿是當觀察到另一個人的動作時,自愿以對方為榜樣所產(chǎn)生的行為。
透過人類復雜的文化背景,許多研究者認為,模仿遠不止是對觀察到動作的復制,而且包括對示范者動作的意圖的理解。例如,Tomase認為,模仿必須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既要理解示范者動作的目的,也要理解示范者動作的方式。Call和Carpenter進一步明確指出,行為復制的信息包括三個部分:動作、目標及結(jié)果。
上述關于模仿的定義大致上可以歸納為兩類。第一類強調(diào)對行為的復制,另一類則是除了復制一個觀察到的動作外,還強調(diào)模仿者對示范者意圖的了解。而比較心理學的研究者則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無論是行為本身或是強調(diào)行為意圖的復制,都是局部增強(localenhancement)、刺激強化(stimulus enhancement)、無意識模仿(mimicry)或仿真(emulation)等內(nèi)在復雜機制的產(chǎn)物,而不是單純的有明確目的的動作復制的結(jié)果。
1977年著名心理學家Bandura指出了學習主要分為兩種機制:一種是實驗性學習,另一種是替代性學習。社會中的個體在學習時,可以通過個體的實踐來學習,也可以通過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或做法來學習。后一種學習機制就是替代學習。替代學習,有時也被稱為社會學習或模仿學習,指通過觀察環(huán)境中他人的行為及其后果而發(fā)生的學習。班杜拉說:“很多社會學習都是通過觀察他人的實際表現(xiàn)及其帶來的相應后果而獲得的?!卑喽爬瓕⑸鐣W習分成注意、保持、生成和動機四個學習子過程。他詳細分析了觀察學習的這四個子過程。
注意過程是指學習者對被觀察對象的特征有選擇地觀察。注意是觀察學習發(fā)生的前提條件。被示范的對象或活動的特征和學習者自身的特征共同影響選擇注意的效果。
保持過程是指將觀察到的信息轉(zhuǎn)化為符號的形式并貯存在長時記憶中。班杜拉說:“符號化這一高級能力使人類能通過觀察學習大多數(shù)行為?!卑喽爬獯蠖鄶?shù)認知心理學家的觀點,人們通常對被觀察到的信息進行兩種編碼:一是形象編碼,二是語義編碼。班杜拉的實驗表明,將被示范的活動轉(zhuǎn)化為簡明的言語編碼或逼真的表象的觀察者與那些僅簡單觀察或觀察時心不在焉的觀察者相比,能更好地保持行為。班杜拉認為,可以通過認知復述和動作演練兩種形式促進保持。認知復述與心理練習同義,指在思想上想象動作的正確執(zhí)行步驟,而不必進行實際的動作演練。
生成過程指將符號化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相應的行為。班杜拉說:“通過觀察被示范的行為,人們在觀念上獲知了各組成動作應該怎樣結(jié)合以及怎樣按時間順序形成新的行為模式。換句話說,被示范的行為在被執(zhí)行之前大部分是以一個符號形式的整體而被習得的。反應生成主要是一個‘觀念—匹配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演練獲得的知覺反饋與觀念相比較,然后根據(jù)比較的信息,調(diào)整行為,使觀念和行動之間逐漸實現(xiàn)一一對應?!?/p>
社會認知論區(qū)分了學習和行為表現(xiàn)。該理論認為,人們并不把自己習得的東西全部表現(xiàn)出來。當被習得的行為沒有什么功能性價值或帶有受到懲罰的危險時,學習與行為表現(xiàn)不一致是常有的情形。當提供誘因時,先前習得但未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可以迅速轉(zhuǎn)化為行動。
社會學習理論學家更傾向于認為模仿是通過強化來獲得行為的一種反映,而并不是發(fā)展階段或認知能力,并且強化范式被廣泛地運用于早期的模仿學習中,并且在當代的研究中也越來越被作為一種引起模仿的機制。使用強化來引起兒童的模仿已經(jīng)不像傳統(tǒng)那樣僅局限于外在的身體行為。例如,當成人演示皮亞杰道德兩難中的反應時,這些兒童因為模仿成人的行為而得到正強化,那么他們一直表現(xiàn)出他們所看到的成人的示范相似的道德判斷。因此,正如皮亞杰所說,從獲得新的行為反應的角度講,模仿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目的,但是這種學習不會在沒有特定的環(huán)境線索的條件下簡單地發(fā)生。
根據(jù)社會學習理論,所有的觀察者都被示范者所表現(xiàn)的與眾不同的特定行為所影響。因此,當社會學習理論明確地表達支持模仿作為一種獲得新行為和技能的手段時,提出了他們自己的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理論。作為一種廣泛的發(fā)展理論模型,他們傾向于關注個別年齡段群體以及他們理論上的提議,如強化者相對穩(wěn)定的影響會限制它的適用性。在這個理論的最初形式,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并沒有考慮到這種可能性,即同一個行為示范者對不同的觀察者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皮亞杰第一次明確指出了模仿在語言發(fā)展中的核心作用。通過對自己孩子的個案研究,皮亞杰詳細地描述了身體、面部動作和聲音模仿在感覺運動的六個階段中的發(fā)展過程。
在第一階段(0-1月)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模仿,任何類似的模仿反應都被認為是反射。在第二階段(1-5個月)時,出現(xiàn)零星的模仿循環(huán)反應,是成人模仿嬰兒剛剛表現(xiàn)出的行為所造成的。在第三階段(6-9個月)形成簡單的聲音和姿態(tài)模仿。重要的是,皮亞杰認為,此時是建立在通道內(nèi)(模塊內(nèi))匹配過程的基礎上的模仿。在第四和第五階段(9-18個月)開始出現(xiàn)早期模仿的兩個顯著特征:首先是嬰幼兒開始模仿面部動作,這種模仿需要通道間(跨模塊)匹配,而且可能超出嬰兒的認知能力。其次是延遲模仿,雖然在第六階段(18-24個月)之前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但嬰兒能夠開始延遲模仿了。這兩個里程碑意義的標志需要嬰兒增加表征能力,即能夠形成、操作、存儲和檢索的認知表征或象征符號。之后,模仿能力才與象征性游戲和口語能力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
通過皮亞杰的建構階段模型,不可能全面理解模仿行為的起源和發(fā)展,因為他沒有考慮個體的差異行為,而是偏愛群體發(fā)展的趨勢?,F(xiàn)在的研究已經(jīng)證明,當兒童在生命的最初幾年里清楚地表現(xiàn)出他們模仿能力獲得發(fā)展性的進步時,兒童在不同階段模仿能力的進步在兒童與兒童之間是有很大不同的。這樣的個體差異是用皮亞杰模型無法解釋的。同時,皮亞杰也認為兒童的模仿能力和他們重要認知成就的發(fā)展之間有很密切的聯(lián)系,這種觀點被關于嬰兒的模仿事實所駁倒。但是,盡管它缺少對個體差異的關注和目前看來是有問題的主張,即認為嬰兒和兒童在認知發(fā)展的最初水平是沒有真正模仿能力的。
早期研究兒童模仿行為最主要的兩種方法即皮亞杰的模仿認知發(fā)展階段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試圖通過關注兒童在不同年齡段或?qū)嶒灄l件下具有共同的模仿行為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直至認知理論家開始認識到認知發(fā)展在保留和執(zhí)行模仿中的作用,理論的框架才更多地關注于個體差異,最著名的心理理論,開始進入到最前沿,作為一個新的研究基礎,關注于確定隱藏在模仿行為背后的潛在因素。心理理論提出的觀念是,兒童發(fā)展一種理解他人心理狀況(包括與他們自己認識水平相似的意圖和信念)的能力,隨著這種能力的發(fā)展,模仿能力的發(fā)展應該是從簡單行為的模仿到理解行為背后的意圖。這種觀念已經(jīng)被最近的很多研究所證實。因為認識到行為的意圖,所以兒童可以進行更高一級的模仿。
[1]班杜拉.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社會認知論[M].林穎,王小明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B08
A
1673-0046(2011)03-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