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 張萬里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對外貿易發(fā)展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加入了世貿組織以后,中國的對外貿易的發(fā)展更是突飛猛進,然而在高速發(fā)展的背后存在許多問題,對外貿易的結構不合理、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較低等嚴重制約這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對外貿易在近30年發(fā)展的現狀,提出了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到對策及建議。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2001年全年進口總額達到2435.5億美元,同時全年出口總額達到2661億美元,全年的進出口總額為5090.5億美元,較加入世貿組織前有了飛速的發(fā)展。在2007年我國對外貿易的進出口總額較2001年提高了近4倍,高達21738.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達到12180.2億美元,進口總額達到9558.2億美元。我國對外貿易額的連續(xù)6年保持了20%的增長速度。但是2006年~2008年間,我國對外貿易余額雖然在總體上是具有增長的勢頭,但是在增長幅度上卻是下降的,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對我國對外經濟的影響巨大,在2009年和2010年我國對外貿易余額呈現的下降的趨勢,2010年3月份還出現了貿易逆差。雖然我國的對外經濟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而有所下降但是在我國政府的積極政策的實施下,我國對外貿易還是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
由于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發(fā)展程度也越來越大,同時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對外貿易面臨了來自國內和國際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存在了一些問題。
對外貿易結構主要表現為對外貿易方式結構、對外貿易的區(qū)域結構以及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是聯系了外貿易活動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
2.1.1 我國對外貿易方式有待進一步改善
我國對外貿易方式包括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方式。其中一般貿易方式和加工貿易方式占對外貿易的大部分。我國在2007年調整了加工貿易政策,使得加工貿易方式所禁止和限制的商品范圍擴大,促使加工貿易全年進出口額增長了18.5%,雖然低于前一年2%,但加工貿易方式占全部出口額的50%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一般貿易方式雖然增速有所提高,但是對于全部進出口額所占比重仍低于50%。
2.1.2 我國對外貿易的區(qū)域分布不合理
從各年的數據可以分析出,我國對外貿易區(qū)域分布的特征是具有集中性,包括出口市場和進口市場都呈現區(qū)域的集中。亞洲的出口產品比重最大,其次是美洲和歐洲,日本、韓國及我國臺灣省是我國主要的出口地,而對于香港轉口貿易十分發(fā)達。美國和歐盟是我國主要的出口市場,占我國總出口額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對外貿易的區(qū)域分布上我國主要傾向于距離較近的地區(qū),地理位置較近的國家和地區(qū),風俗習慣和文化差異較小,對市場的需求相近,因此海外市場的開拓更加容易。而從經濟發(fā)展的程度來看,我國對外貿易比較傾向于發(fā)達國家,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得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額相應的減少,但是由于發(fā)達國家市場需求比較大,使得我國對其的貿易出口額能穩(wěn)步的提高。
2.1.3 我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不合理
我國改革開放近30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進出口的總額數大幅的增長。加工貿易商品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產品的相當大的比重,大部分產品是勞動密集型的技術含量低的產品。近些年來,工業(yè)制成品的出口比重逐年提高,但還是以加工過程簡單、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工業(yè)產品為主。我國對外貿易中對于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例還是很低的。而且我國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出口大部分是由外資企業(yè)加工完成的,中資自有企業(yè)的對外貿易商品中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很低,說明我國對外貿易中具有自主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量還是很多小的。同時我國貿易機構仍依賴外商企業(yè)。
對外貿易依存度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主要反映一個國家對外貿易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和依賴程度的分析指標。
我國在90年代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基本保持在30%左右。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對外貿易發(fā)展迅速,與國際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貿易對外依存度也逐年上升。2005年和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60%以上。經歷了2008 年和 2009 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全球經濟都有所下滑,我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也下降到59.2%和44.8%。平均來看,加入世貿后,我國外貿依存度基本保持在偏高狀態(tài),40%以上的水平。
我國在2005年進行了匯率改革,人民幣不斷升值,2010年5月的數據顯示,我國人民幣累計升值已達到17%。近些年來,有關于人民幣升值的話題的爭論也是十分劇烈。若人民幣升值,首先沖擊的就是我國的對外貿易,人民幣價值提高,我國商品的價格相對于國外商品價格會有升高,從而降低了我國出口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而抑制了我國商品的出口。
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與國際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多,我國對外貿易在國際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摩擦也逐年增多,相應的增大了我國對外貿易的操作風險。
近些年來,我國的反傾銷案件占全球反傾銷案件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2008年8年間,針對我國的反傾銷案件就有500多起,平均每年70起。針對我國的反傾銷案件的國家由開始的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轉變。而反傾銷商品由開始的初級商品向所有出口商品轉變。與此同時,反傾銷案件涉案的金額也越來越大,超過了1億美元的案件逐漸增多。
同時,我國對外貿易中所繳納的反傾銷稅率也偏高,2010年2月,美國向我國征收了高達231%的反傾銷稅主要針對中國內地生產的禮物盒及包裝絲帶。
對外貿易的摩擦給我國出口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降低了我國商品出口的競爭力,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改善我國對外貿易方式的優(yōu)化、促進對外貿易區(qū)域的擴大、對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升級。優(yōu)化我國加工貿易產品向高新技術轉型。
我國的出口產業(yè)應該有高科技的自主產權,在傳統(tǒng)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基礎上建立新型的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型產業(yè)。我國還應該加大對其他地區(qū)的貿易交流,開拓國際市場的發(fā)展??梢源罅Πl(fā)展電子商務在對外貿易上的應用,不僅能夠鞏固原有的老客戶還能拓寬市場及新客戶的發(fā)掘。近期金磚四國會議的召開為促進我國與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交流和合作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我國對外貿易企業(yè)要實施多元化的市場戰(zhàn)略,防范單一市場發(fā)展帶來的風險,積極拓展新型的出口市場,例如東南亞、中東、俄羅斯、美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qū)。
在對外貿易進出口產品結構方面,國家應該對具有高新技術的出口產品給予出口優(yōu)惠政策,同時降低初級產品和耗能較高的產品的出口。而在進口方面,國家應該積極的引進國內稀缺的能源及技術??鐕驹谥袊慕?,把高新的技術引進中國,促進科技含量高的加工制造產業(yè)鏈到我國進出口貿易企業(yè)。使我國企業(yè)能逐步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我國應該重視進口方式的轉變,加大先進技術、稀缺的原材料資源、關鍵的零部件和設備的進口。從而能夠降低我國與發(fā)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同時,作為貿易進口大國的中國,應該積極的參與國際資源定價體系,掌握進口的主動權。
經歷了2008年后的國際經濟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應該意識到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對國外的依存度過高,這會嚴重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國際市場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沿海周邊的對外貿易產業(yè),很多企業(yè)也因此而面臨著倒閉和破產。因此應該重視國內的市場的發(fā)展。
中國具有13億的人口,因此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我國國民收入隨著近些年經濟發(fā)展而逐步增加,但由于我國居民傳統(tǒng)的消費理念。大部分的可支配收入都存進了銀行,而且這種趨勢是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上升的,這會導致國內消費降低,因此擴大內需,拓展國內的商品市場是降低我國對外依存度過高的首要方法。
因此,國家應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運用稅收、價格等經濟措施,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適當的提高社會收入水平,建立社會保障體制,消除消費的后顧之憂;對居民的消費觀進行引導,改變人們傳統(tǒng)的消費觀念;完善分配制度,處理好公平和效率之間的關系,降低貧富之間的差距。
人民幣浮動匯率機制的實施要求外貿企業(yè)要時刻關注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時刻關注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等國際貨幣的匯率變動,研究分析人民幣升值對企業(yè)的進出口的影響,提出能夠應對人民幣升值的措施。
同時我國可以通過貿易多元化的發(fā)展,改變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可以使人民幣對某一種貨幣的升值的同時,而相對于其他的貨幣貶值,降低匯率變化對本國貿易的不利影響。
減少貿易摩擦需要國際貿易的雙方在交易合作上達成共識。所以我國應該重點分析國際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完善國際協(xié)調機制,有效的降低摩擦的發(fā)生。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應該在世貿組織的合作規(guī)則和法律框架下進行貿易往來,運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處理貿易爭端,加強與各國的磋商與溝通,達到共同的利益的實現。在對外貿易中藥時刻保持對各個交易國家的公平,從而建立大國形象,爭取更多的貿易支持。同時,抓好貿易摩擦的解決措施,完善摩擦的預警機制。跟中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加強工作的針對性。我國在依法保護國內對外貿易企業(yè)的同時也應該針對貿易摩擦采取“反制”措施,抵制貿易對手的地方保護主義勢力,建立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強勢形象,可以提高我國出口企業(yè)的競爭力,減少貿易摩擦的產生。
[1]周林峰.試論我國對外貿易問題及應采取的對策[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4(05).
[2]劉可.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6(3).
[3]張莉.當前我國對外貿易關系的格局及趨勢[J].國際貿易,2010(5).
[4]朱嫣.人民幣升值下我國對外貿易的政策及建議[J].商場現代化,2009(2).
[5]但渭林.試論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經營管理者.2008(15).
[6]王勇.辨證對待中美貿易摩擦和施壓人民幣升值問題[J].國際貿易,2010(4).
[7]周文鳳.國外對華反傾銷與我國的應對機制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
[8]趙永寧.中國國際技術貿易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