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漢翻譯中邏輯語義功能等同性的構(gòu)建分析

2011-08-15 00:53:52姚明發(fā)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1年4期
關鍵詞:小句復合體語篇

姚明發(fā)

(浙江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化學院,浙江杭州310012)

英漢翻譯中邏輯語義功能等同性的構(gòu)建分析

姚明發(fā)

(浙江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化學院,浙江杭州310012)

語篇翻譯過程是語篇邏輯語義功能等同性的構(gòu)建過程。英漢翻譯過程中語篇邏輯語義功能的等同性構(gòu)建及其體現(xiàn)形式存在差異。無論直譯或意譯,原語篇的邏輯語義功能應在目標語篇中加以體現(xiàn),以此保持語篇邏輯語義功能的等同性。

英漢翻譯;邏輯語義功能等同性;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語篇分析

一、引言

語言的等同性一般指邏輯語義的普遍性。目標語篇(Target Text)如何保持與原語篇(Source Text)的邏輯語義等同性常常引起學者對直譯和意譯的激烈討論。一般認為可以通過直譯來保持與原語篇的一致性,即目標語篇盡可能保持原語篇的句法結(jié)構(gòu),同時保持詞或詞組的對等。在英漢語篇翻譯實踐中,盡管英漢語存在一定的共性,由于兩種語言語法結(jié)構(gòu)上的差異,形式上的對等并不總是有效。因此,目標語篇要保持與原語篇的語言等同性不僅要考慮形式指稱上的一致性,還要考慮邏輯語義功能的一致性。英漢翻譯過程中,原語篇的邏輯語義功能應該如何在目標語篇中得到體現(xiàn)?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是對語言的使用作系統(tǒng)的描寫,其基本功能思想認為語言的意義潛勢在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中通過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來體現(xiàn)。本文以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為理論框架,對英國現(xiàn)代作家普里斯萊(John Priestley)的一篇雜文(The Ironic Principle)的兩個漢語譯文語篇作對比分析[1],探討在目標語篇中如何構(gòu)建等同的邏輯語義功能。研究的目的旨在拓展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的應用領域,特別是它作為語篇分析的理論和工具在英漢語篇互譯過程中的應用。

二、理論依據(jù)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認為小句是基本語法單位,是構(gòu)建意義的主要資源。然而另一個構(gòu)建意義的資源是小句復合體,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句構(gòu)建成更大的一個整體[2]。小句復合體是一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句,通過并列、從屬等邏輯關系連接起來的小句之上的結(jié)構(gòu)單位。英語小句復合體的構(gòu)成一般是借助并列連詞把地位相等的小句串聯(lián)或是利用關系代詞或副詞等形式標記在主句基礎上對某一成分作解釋或增強形成從屬小句,而且從屬部分在其結(jié)構(gòu)單位的選擇上與主句相同,但小句之間具有不同的邏輯依賴關系和邏輯語義關系。英語小句復合體結(jié)構(gòu)緊湊、邏輯形式嚴謹、小句間界線清晰。

漢語小句復合體成分小句間的關系更多是內(nèi)隱,結(jié)構(gòu)也較松散,不是地位平等小句的簡單添加,也沒有從某一主句向外延伸擴展,有時主次難分,其整體結(jié)構(gòu)也與英語小句復合體沒有形式上的對應,表現(xiàn)出多樣性、靈活性和復雜性等特點。漢語小句復合體更接近句群而非英語的小句復合體。

邏輯純理功能是表明小句與小句之間的關系機制。小句之間的相互關系通常由話語標記語(如各種連接詞)來表示。分析小句之間的關系可以從兩方面來考察:一是邏輯依賴關系,即一個小句是依賴還是控制另一個小句,或是小句之間處于平等關系;二是邏輯語義關系,即一個小句是其他小句的意義進行擴展還是被投射。邏輯依賴關系涉及從屬關系和并列關系;邏輯語義關系包括兩種基本關系類型:擴展與投射。擴展是指一個小句以不同的方式對另一個小句的意義加以擴充,具體關系包括解釋、延伸和增強。投射是指在一個小句復合體中,一個小句所講述的內(nèi)容已在別的地方出現(xiàn),具體方式有報道、思想和事實。邏輯依賴關系主要是從語法的角度來界定小句之間的關系,而邏輯語義關系則試圖從小句表達的意義來界定小句之間的關系。韓禮德在討論小句復合體的結(jié)構(gòu)時,用了較大的篇幅來討論小句復合體中小句之間可能存在的各種關系[3]219。韓禮德模式的小句關系如下所示:

(I)邏輯依賴關系:

(i)并列:1(起始句)+2(接續(xù)句);(ii)從屬:α(主句)+β(從屬句)

(II)邏輯語義關系:

(i)擴展:(a)解釋:闡釋、例證、澄清;(b)延伸:添加、變異;(c)增強:時間、空間、方式、起因-條件

(ii)投射:(a)報道;(b)思想;(c)事實

韓禮德認為傳統(tǒng)的句子只是以句號來定義的,它不能從語法特征上區(qū)分簡單句(即小句)和復句,因此只是一個書寫單位[3]216。在翻譯的過程中對書面文體語篇處理仍然以句子為單位,而在分析的過程中,采用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觀點使用小句復合體。小句復合體內(nèi)各小句之間的邏輯依賴關系和邏輯語義關系是通過各種銜接手段來體現(xiàn)的[4]?;谝陨侠碚摚旅嬗懻搹脑Z篇轉(zhuǎn)換到目標語篇的過程中,語篇邏輯語義功能等同性的構(gòu)建過程以及在翻譯過程中的處理。

三、原文與譯文語篇邏輯語義功能等同性分析

(一)邏輯依賴關系

原文有23個句子,包括3個簡單句,5個并列句,6個主從復合句,9個含嵌入句的簡單句。并列句和主從小句復合體的數(shù)量占整個語篇句子數(shù)量的將近一半。韓禮德認為并列關系在邏輯上是對稱的和可傳遞的,一般用連詞and來連接。而從屬關系在邏輯上則是非對稱的和不可傳遞的[3]221。并列關系中各小句的關系是平等的,即便調(diào)換兩者的先后順序仍然如此;而在從屬關系中,從句依賴主句,前者不能單獨行使表達功能。因此,并列關系小句所體現(xiàn)的語義相對比較松散,而從屬關系小句間語義則比較緊密。從這個意義上說,并列關系和從屬關系的數(shù)量比例反映了所選語篇的正式程度和復雜程度。而從文體上看,原文語篇句法結(jié)構(gòu)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但簡單句和嵌入句也占相當?shù)谋壤?。原文屬雜文,顯得幽默詼諧、嚴肅活潑。從對11個小句復合體邏輯語義關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文章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最多的是通過增添小句來加強主要句的信息,即增強關系,此外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解釋和延伸關系。

譯文語篇A有18個句子,比原文少5個句子,那是因為原文中的第13到18句合成一個并列復句,用分號隔開。其他句子基本與原文語篇一致。譯文語篇B有23個句子,與原文語篇句子數(shù)一樣。但句子翻譯時有所調(diào)整,原文第2、3句在譯文中合成一句,而原文第6句在譯文中拆成兩句。譯文中其他句子與原文句子基本一致。從邏輯依賴關系來看,原文小句復合體在中譯文中是怎樣體現(xiàn)的?原文共有11個小句復合體。這11個小句復合體在譯文A和B中全部被譯成復合句,只是邏輯語義上有所不同。

譯文A近乎直譯,譯文B近乎意譯。譯文A盡量保存英語的特點,例如,第一句便基本上是逐字譯,盡量不改變原文語序和語法結(jié)構(gòu)(如第一個定語從句譯成定語,第二個定語從句遵循原文語序),同一句在譯文B中卻被譯成若干松散的短句,相互之間靠“意合”粘連,體現(xiàn)的不是英語的特點而是漢語的特點,如下文中(1)指原文句子序號,(A1)指譯文A的句子序號,(B1)指譯文B的句子序號,下同:

(1)Many years ago,an old friend of my school days sent me an inscribed copy of a book【he had written on dairy firming】,a subject on【which he was an authority】.

(A1)多年以前,一位學生時代的老友題贈我一本他撰寫的關于乳牛養(yǎng)殖業(yè)的書,在此行當他堪稱權(quán)威。

(B1)多年前我小時的一個同學送給我一本他寫的書,書上有他的題詞,書里講的是乳牛養(yǎng)殖,他是這方面的權(quán)威。

通過對原文及譯文語篇的分析表明,譯文A大多保持了原文的邏輯依賴關系,基本上保持了原文的結(jié)構(gòu)順序。這種直譯奉行“不增不減”的原則,對原文的結(jié)構(gòu)理解很是方便,但是對小句的內(nèi)在含義和詞匯語義關系理解有時會造成困難,如:

(8)This is partly because,in order to break the Russian blockade,we are delivering rations and coal to the people of Berlin by air,the most extravagant delivery service the world has yet known.

(A8)部分原因是:為了打破俄國對柏林的封鎖,我們給柏林人空運口糧和煤炭,這是迄今為止世上最為昂貴的運輸項目。

譯文下劃線部分看似字字對應,但卻違背原意。Most extravagant并非“最昂貴”,也就是說并非花錢最多,它實指汽油消耗太大,這是和前文“英國人缺乏汽油”對比而言的。由此可見,譯文A字字逐譯,是不考慮上下文的。

盡管直譯能體現(xiàn)大部分的小句關系及涵義,但如果對小句邏輯語義關系沒有正確的理解,翻譯會犯非常嚴重的錯誤。如原文第17句:

(17)In large American cities so many people are in a hurry and drive automobiles that traffic in the congested streets goes into slow motion.

(A12)在美國的大城市中,許多人匆匆忙忙地驅(qū)車來到交通擁塞的街道上,結(jié)果是加入了迂緩的車流。

逐字譯不僅丟掉了原文強調(diào)對比的特點,而且對原文的邏輯依賴關系也會搞錯,因而造成誤譯。上句的譯文首先前后兩部分因果關系就不對。其次,in a hurry和drive automobiles是并列結(jié)構(gòu),卻被譯成層次結(jié)構(gòu)(匆匆忙忙地驅(qū)車);drive automobiles和 congested streets隔了連接詞That和名詞Traffic。本來毫無關系卻被硬拉到一起,如此混亂的理解只能造成莫名其妙的誤譯。

在原文11個小句復合體中,從邏輯依賴關系方面來看,中譯文和英文語篇并列關系的數(shù)量是不一致的。這種差異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并列和從屬關系發(fā)生了轉(zhuǎn)換,即英文語篇中的從屬關系轉(zhuǎn)換成中譯文中的并列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翻譯表示時間、原因、方式和起因-條件等非限定小句方面。漢語中沒有對應的非限定小句結(jié)構(gòu),這種結(jié)構(gòu)一般被譯成小句。在很多情況下,漢譯時含有這種結(jié)構(gòu)的英語小句復合體被處理成并列關系的復句。例如:

(10)Again,to take a larger example,it is less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that the Japanese,still living in a medieval dream,only asked to be left alone by western Man.

(A10)此外,日本人在不足100年前還生活在中世紀的夢幻中,他們只求不受西方人的干涉。

(B9)再舉一個影響較深遠的例子,日本人在不到一百年前尚在做中世紀的夢,只求免受西方人干擾。

譯文A只有兩個小句,而譯文B有三個小句,它們在處理to take a large example上有所取舍。

二是結(jié)構(gòu)與級階的轉(zhuǎn)換。在翻譯中,譯文A和譯文B中處理英語的句子有所差異。如原文從13至16句,在譯文A中被處理成并列的4個小分句,合成一個中文句子。而譯文B卻和原文的句子數(shù)目一致。因此,不同的語篇處理方式導致其在并列和從屬關系的數(shù)量上有一定差別。結(jié)構(gòu)的轉(zhuǎn)換主要指原語篇小句的結(jié)構(gòu)在目標語篇中發(fā)生了變化,它是同一語法層次的變化。而級階轉(zhuǎn)換 (Rank Shifts)是指語法單位在不同層次上的轉(zhuǎn)換,例如英文語篇中的短語在中譯文中轉(zhuǎn)換成了小句,如上例(10)中still living in a medieval dream被譯成小句“日本人還生活在中世紀的夢幻中”。

三是不同譯者在處理相同的結(jié)構(gòu)時,采取不同的譯文結(jié)構(gòu),譯文小句的數(shù)量就會產(chǎn)生差異,如:

(16)English colonels would stamp round India for years,snorting with contempt,and return home to join the theosophical society.

(A13a)英國的上校們在印度高視闊步、不可一世地待上數(shù)年后,回到家中卻參加了通神論學會。

(B16)英軍校級指揮官在殖民地印度趾高氣揚,對什么都嗤之以鼻,過了多年回到本國時,竟然參加了源自印度宗教的神智學會。

原文snorting with contempt是一個非限定小句結(jié)構(gòu),譯文A中該小句被譯成一個副詞,作狀語;而譯文B中該小句被譯成一個限定小句。兩個譯文的小句數(shù)量也就不同。

(二)邏輯語義關系

上面分析了原文與譯文的邏輯依賴關系,以及譯文A和譯文B在翻譯中所采取的不同翻譯策略,產(chǎn)生的效果及小句數(shù)量的差異。兩個譯文在邏輯語義關系的處理上卻相差極大,體現(xiàn)在對小句復合體的邏輯語義關系的理解不同,從而對原文的處理不同。因此,在英漢語篇翻譯中,目標語篇和原語篇的邏輯語義關系應該保持一致,盡管英漢語篇在邏輯依賴關系和措辭上的選擇有所差異。

不同的譯者在處理邏輯語義關系的等同性方面考慮的因素不同,譯文的效果也不一樣。這些邏輯語義關系在語言的轉(zhuǎn)換過程中體現(xiàn)在詞匯、結(jié)構(gòu)、文體和語義等同性方面的差異。下面就兩個漢譯文語篇(譯文A和譯文B)的邏輯語義關系與原文語篇的邏輯語義的等同性作一比較分析(下面只分析三個方面,第四個方面投射在原文中沒有出現(xiàn))。

1.解釋關系

解釋關系是指后面小句對前面小句的內(nèi)容作擴展說明。解釋關系有3種:闡釋、例證和澄清。英文語篇的解釋關系在中譯文中一般得到保留,但也有不是解釋關系的句子譯作解釋關系句子的例子,如:

(7)It works equally hard in public life,thus,at this present time,we in Britain are short of petrol and cannot run our cars as often as we should like to run them.

(A7)在社會生活中它也如此尖刻,比如,現(xiàn)在我們英國人缺乏汽油,我們不能像以往那樣想什么時候用車就用車。

另外,還有解釋關系譯作并列關系,如:

(13)The conquerors enslaved the conquered,who in turn begin to shape and color the secret dreams and the culture of their masters.

(A13b)被征服者在遭遇奴役的同時,卻反過來影響了征服者的文化和神秘夢想;殘暴囚籠的設計者們,那些虐待狂,最先“享用”囚籠的滋味。

在英文語篇中,非限定性關系從屬小句與主句之間是解釋關系,由于中文中沒有此類結(jié)構(gòu),它們一般被處理為名詞詞組的前修飾成分或是轉(zhuǎn)化為具有延伸關系的小句,例如:

(23) “The old So-and-So!”I mutter admiringly,from that part of me which must be immortal and invulnerable.

(A18)“真他媽的!”我滿懷贊美地咕噥著,這可是發(fā)自我那永生不朽且又不會受傷害的內(nèi)心深處。

(B23)我會表示欣賞輕聲罵一句:“老一套真不是東西!”這一聲出自我自身某一部分,這部分肯定是堅不可摧、永世不朽的。

譯文A把定語從句譯成前修飾語,而譯文B把定語從句譯成動詞的賓語。

有時英文語篇中的延伸關系轉(zhuǎn)化為中譯文中的解釋關系;同時由于譯文小句數(shù)量的增加,譯文中出現(xiàn)的解釋關系也會增加,如:

(5)But now that I own a dairy herd and am breeding pedigree Guernsey stock,I need that book and I cannot find it.

(A5)但現(xiàn)在我經(jīng)營著一群奶牛,飼養(yǎng)的是純種根西奶牛,我需要那本書,它卻無處可尋了。

(B4)可不巧的是現(xiàn)在我有了一群乳牛,而且正在培養(yǎng)格恩西純種牛,用得上那本書,卻怎么也找不到了。

上例中,原文中第一個“and”引導的小句跟起始句是延伸關系,在譯文A中被譯成解釋關系。在譯文B中仍被譯成延伸關系。

2.延伸關系

延伸關系是指后面小句對前面小句的意義作增補。英文語篇小句復合體中的延伸關系大都由“and”引導。譯作漢語時,措辭卻大不相同,例如,在(16)中,譯文A“and”被譯作“卻”,譯文B譯作“竟然”。譯文A中的A(14)和A(5)都譯成“卻”。在下面(19)中,and又被譯作“剛……又”。

(19)Both whole communities and individuals turn their back on some pitfall and hurry off to land in another,rather deeper.

(B19)不管是整個社會還是個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剛離開苦海,又進深淵。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由“and”引導的小句翻譯成漢語時,小句之間的關系并非都是簡單的解釋關系,不同的譯者對英文小句間邏輯意義的理解不同,通過增補不同的漢語連詞,小句間邏輯意義更加清楚。

3.增強關系

增強關系指次要句對主要句在時間、地點、方式、起因-條件等方面進行補充加強。增強關系分兩種情況:一是并列增強,如:

(3)Clearly I could not give it away or sell it,yet nothing could have been less use to me for I cared nothing about dairy farming.

(A3)無疑我不能拿它送人或是把它賣掉,但它對我確實沒有用處,因為我對乳牛養(yǎng)殖業(yè)毫無興趣。

(B2)這可是一本大部頭的書,我對之卻無可奈何,因為我對這種事毫無興趣,這書對我一點兒用處也沒有,但我卻既不可送人也不宜賣掉。

另外一種增強是從屬增強,如:

(20)Just when man thinks he can do everything,he finds himself helpless in the clutch of some unknown force.

(A15)當人類自認為無所不能時,卻又發(fā)現(xiàn)自己無助地受制于某種不可知的力量。

從譯文A和譯文B對邏輯語義關系的處理來看,總的趨勢是譯者在追隨英文語篇的邏輯意義的同時,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作出選擇和改變。

(三)邏輯意義功能等同性構(gòu)建差異的原因

以上分析表明,英漢翻譯中邏輯語義功能的等同性構(gòu)建存在差異,這種等同性構(gòu)建差異的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英語漢語句法結(jié)構(gòu)差異:英語是一種形合語言(Hypotaxis),而漢語是意合語言(Parataxis)。英語句子以動詞為中心,由各個反映形式關系的句子成分疊加而成。而漢語一般按時間和邏輯關系來安排語序,呈線型結(jié)構(gòu),但句子結(jié)構(gòu)相對松散,以流水句和連動句為主。漢語沒有英語的特殊結(jié)構(gòu),如分詞結(jié)構(gòu)、動詞不定式等。這些結(jié)構(gòu)在翻譯中較難處理。結(jié)構(gòu)不同,句式相應發(fā)生變化,小句間的邏輯語義關系隨之改變。原因之二是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形式、表達習慣、文體風格和修辭搭配等方面的不同。原因之三是譯者的主觀性差異。這是造成邏輯語義功能體現(xiàn)不同處理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譯者對原語篇內(nèi)涵的理解和把握不同,造成原語篇的邏輯語義關系在目標語篇語義關系表達上的不同。二是基于對原語篇邏輯語義關系的理解差異,譯者在目標語篇結(jié)構(gòu)處理過程中作出不同的選擇。原因之四是體裁的差異。不同的體裁其邏輯純理功能的體現(xiàn)不同。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語篇的邏輯依賴關系與邏輯語義關系轉(zhuǎn)換會產(chǎn)生差異。

四、結(jié)語

本文運用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的邏輯純理功能理論對一篇英文雜文的兩個中譯文進行了邏輯語義功能等同性構(gòu)建的對比分析。分析表明,對原文的直譯和意譯區(qū)分并不是絕對的,兩者截然分開在翻譯實踐上是不可能的,應該從邏輯語義功能的角度加以考察分析。從邏輯純理功能來看,英漢語篇邏輯語義功能等同性的構(gòu)建及其體現(xiàn)形式存在差別,主要原因是英漢語結(jié)構(gòu)差異、不同的表達形式、表達習慣和修辭搭配、不同的語篇體裁,以及不同的譯者對原語篇的理解及語言水平。

[1]陳文伯.譯藝:英漢雙向筆譯[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18-22.

[2]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94-211.

[3]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69-91.

An Analysis of Constructing the Identity of Logic-semantic Function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Process

YAO Mingfa
(School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China)

This paper compares two versions of a text and introduces an alternative way of contrasting the English source text and the Chinese target text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the logic-semantic identity of the source text is construct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from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logical metafunction,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clauses into Chinese by looking at the differences that inherently reside in the grammatical resources of the two language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ogical-semantic relations in target text and source text should be maintained in constructing the identity of logicsemantic functi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logic-semantic identity;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text analysis

H315.9

A

2095-2074(2011)04-0001-06

2011-05-08

姚明發(fā)(1966-),男,江西吉安人,浙江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化學院教授,英語語言文學博士。

猜你喜歡
小句復合體語篇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短語
主述位理論視角下的英漢小句翻譯研究
話劇《雷雨》的語氣研究
CoFe2O4/空心微球復合體的制備與吸波性能
從語篇構(gòu)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語篇特征探析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
3種多糖復合體外抗腫瘤協(xié)同增效作用
食品科學(2013年15期)2013-03-11 18:25:51
日本西南部四國增生復合體中的錳礦分布
地球?qū)W報(2012年1期)2012-09-20 00:46:42
不同體裁語篇的小句主位結(jié)構(gòu)與大學英語寫作
犍为县| 龙川县| 新竹县| 镇坪县| 彭泽县| 班玛县| 永新县| 呼图壁县| 景德镇市| 麟游县| 苏尼特左旗| 临夏县| 盖州市| 衢州市| 桃源县| 格尔木市| 克什克腾旗| 元阳县| 斗六市| 长阳| 西昌市| 镇坪县| 永靖县| 浏阳市| 包头市| 习水县| 宜城市| 肃宁县| 北海市| 文化| 乐清市| 静宁县| 英山县| 青海省| 高清| 沂南县| 无极县| 西华县| 宁晋县| 卓资县|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