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軍,李麗華
(西雙版納州人民醫(yī)院 1.醫(yī)務科,2.內(nèi)三科,云南 景洪 666100)
水痘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兒童期呼吸道出疹性疾病,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新生兒水痘臨床較少見,現(xiàn)將我院2004~2010年收治的新生兒水痘9例的診治報道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全部病例均為我院住院患兒,所有病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1]診斷標準。其中男5例,女4例。發(fā)病年齡3~22d,平均年齡12.6d。9例均有發(fā)熱,體溫38.7℃~40.3℃,其中<39.0℃5例,39.0℃~40℃3例,>40.0℃1例。合并新生兒肺炎6例。全部病例均有精神差、吃奶差、反應差。黃疸9例。9例病例均有密切水痘接觸史,其中8例患兒在出生前1周內(nèi)其母親曾患水痘,1例患兒母親與患兒同時患水痘,入院時9例水痘患兒的皮疹分布于面部、軀干、尤其四肢可見較密集的丘疹、皰疹,以皰疹為多,1例表現(xiàn)為膿皰疹。
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檢查:白細胞總數(shù)為(10.0~25) ×109/L及中性升高6例,治療后復查4例正常;白細胞總數(shù)正常3例,胸片檢查6例均有新生兒肺炎,其中1例病情危重。
CRP檢查7例均<10mg/L,2例>10mg/L。9例肝功能檢查,總膽紅素均升高,其中(17~37.0)μmol/L3例,(37~170)μmol/L6例。9例腎功能檢查均正常。心肌酶檢查:9例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酸、乳酸脫氫酶、羥丁酸脫氫酶均升高。1例血培養(yǎng)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
治療方法:(1)抗病毒治療 水痘病毒是庖疹病毒。其中4例選用利巴韋林10mg·kg-1·d-1靜脈點滴;5例選用阿昔洛韋20mg·kg-1·d-1分4次靜脈點滴;(2)對癥支持治療 高熱可選用物理降溫,冰塊物理降溫,但是不宜使用酒精物理降溫,因為嬰兒皮膚薄嫩。另外要注意補充能量及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3)丙種球蛋白的應用 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靜脈丙種球蛋白具有很好的增強免疫功能及中和水痘病毒的作用,不良反應小。應用靜脈丙種球蛋白能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4)抗生素的使用 合并感染者積極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阿奇霉素等。
結(jié) 果 經(jīng)積極有效的抗感染、對癥支持治療,全部病例全部病例退熱時間為1~4.5d,平均退熱時間2.5d。住院時間4~10d,平均住院時間6.0d。全身較密集的皰疹很快結(jié)痂,體溫正常,精神、吃奶好,臨床癥狀消失,黃疸消退,全部病例治愈出院。
討 論 水痘是由人類庖疹病毒3型引起的1種傳染性極強的兒童期出疹疾病,通過接觸或飛沫傳染,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易感患兒接觸水后,幾乎均可發(fā)病。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發(fā)病率較高,病后免疫力持久[2]。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以散在分布的水皰丘疹、丘皰疹、皰疹,為特征、若發(fā)生在面部和軀干部等的水痘繼發(fā)細菌感染變成膿皰的,會誤診為膿皰瘡等[3]傳染性極強的疾病,多見于兒童。其潛伏期10~21d,新生兒水痘臨床較少見。本文新生兒水痘9例均有密切的水痘接觸史,多由其母傳染。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4]。靜脈丙種球蛋白對免疫功能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及中和水痘病毒的作用,不良反應小。應用靜脈丙種球蛋白能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1]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等.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99-1201.
[2]薛辛東.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06.
[3]韓冰.成人水痘誤診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1):5177.
[4]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