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欽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西 欽州 535000 E-mail:smbinbin2008@yahoo.cn)
消化性潰瘍常見癥狀為胃脘部反復(fù)疼痛,脘腹脹滿,噯腐吞酸,食納差,肢體困重,神疲肢乏,是臨床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因其病程長,病人難以堅持治療,導(dǎo)致本病易反復(fù)發(fā)作。筆者于2008年3月~2011年1月應(yīng)用健胃愈瘍湯治療消化性潰瘍40例,并與服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的療法作對照,取得滿意的療效?,F(xiàn)介紹如下:
1.1 診斷標(biāo)準 本組病例均按李益農(nóng)、陸星華主編的《消化內(nèi)鏡學(xué)》[1]診斷標(biāo)準確診,胃鏡檢查為診斷依據(jù),并符合以下條件:①長期反復(fù)的周期性、節(jié)律性、慢性上腹部疼痛,用制酸藥物治療可緩解。②X線鋇餐造影可見龕影。③胃鏡檢查可見潰瘍。病理檢查排除潰瘍惡變。
1.2 一般資料 隨機將78例病例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對照組38例。治療組中,男25例,女 15例;年齡 18~75歲,平均年齡41.7歲;胃潰瘍 16例,十二指腸潰瘍22例,復(fù)合性潰瘍2例。對照組中,男 24例,女 14例;年齡 19~72歲,平均年齡39.2歲,胃潰瘍13例,十二指腸潰瘍24例,復(fù)合性潰瘍1例,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健胃愈瘍湯治療。藥用白芍15g,蒼術(shù)15g,厚樸 12g,半夏 12g,陳皮 10g,黃連 10g,海螵蛸30g,甘草 6g,白芨 10g,三七 5g,每日一劑,水煎 2次,取汁300ml,早晚空腹分服,連服1個月,服藥期間禁食辛辣腐厚及肥甘厚味,禁暴飲暴食,禁煙酒,充分休息。對照組:奧美拉唑腸溶片20mg,每日 1次,連服4周。
1.4 療效標(biāo)準 潰瘍療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政局1994年制定的療效標(biāo)準[2]評定。治愈:所有臨床癥狀消失,胃鏡復(fù)查提示潰瘍病灶完全修復(fù),周圍炎癥全部消失;好轉(zhuǎn):臨床癥狀部分或全部消失,胃鏡顯示潰瘍病灶不同程度修復(fù),周圍炎癥明顯減輕;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胃鏡顯示潰瘍病灶無明顯修復(fù)。
治療組治愈32例,好轉(zhuǎn)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50%;對照組治愈20例,有效1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8.9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4.88,P<0.05)。
消化性潰瘍屬中醫(yī)“胃脘痛”“痞滿”“嘔吐”“呃逆”等范疇,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主要是由于攻擊因子與黏膜保護因子平衡受到破壞所致[3],其病因多為天氣變化、惱怒、勞累、暴飲暴食,或進食生冷、干硬、辛辣食物及醇酒,或服用有損肝胃的藥物。病初在經(jīng)屬氣,病久入絡(luò)屬血,其病理因素氣虛、熱、毒、血瘀是形成潰瘍的關(guān)鍵。故治療以理氣和胃、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方中蒼術(shù)、厚樸燥濕;陳皮、半夏和胃降逆;白芨祛腐生肌;黃蓮、吳茱萸辛開苦降,清熱化濕,吳茱萸還能降逆止嘔;海螵蛸燥濕制酸,收斂止血;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并能調(diào)和諸藥,以緩和其他藥物對胃的刺激?,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黃連對幽門螺桿菌Hp有直接的殺死作用,減低了攻擊因子對胃黏膜的破壞,吳茱萸、三七作用于凝血過程,能縮短凝血時間,使局部血管收縮,能降低血流速度,促進血凝,從而達到止血目的[4],白芨內(nèi)含膠質(zhì),促使血細胞凝集,不但能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還能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海螵蛸能抑制胃酸分泌,防止氫離子反滲,保護胃黏膜;甘草能益氣補中,緩急止痛,內(nèi)含甘草酸,甘草黃甙能增強胃腸黏膜細胞已糖胺成分,吸附胃酸,降低胃酸濃度,可使受損的胃黏膜不被侵襲,從而增強黏膜屏障的功能。該組方能通過抑制有害因子,促進潰瘍愈合達到治療的目的,本方治療消化性潰瘍具有簡便、可靠、安全等特點,方中各中藥對抑制或殺滅Hp、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動力及受損胃黏膜修復(fù)作用明顯,療效滿意。
[1]李益農(nóng),陸星華.消化內(nèi)鏡學(xué)[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6:227.
[2]潘國宗,曹世植.現(xiàn)代胃腸病學(xué)[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4:182.
[3]孫大偉.自擬黃芪愈瘍湯治療消化性潰瘍33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05,19(4):356.
[4]黃泰康.常用中藥成分與藥理手冊[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