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冬嫵
上世紀七十年末,美國黑人作家亞歷克斯·哈利創(chuàng)作了一部暢銷全球的歷史小說《根》。作者自稱他經(jīng)過十二年的考證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個從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販子擄到北美當奴隸的黑人,描述了他在非洲的自由人生活,他和他的子孫在美國奴隸制下的苦難歷程,以及這個家族獲得自由后的經(jīng)歷。貫穿著《根》的一個主題思想是: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是從哪兒來的,必須找到自己的“根”。當時尋根的現(xiàn)象變成了一個全球的現(xiàn)象,中國作家第一個,也是很明確地提出尋根主張的是韓少功。1985年他率先在一篇綱領(lǐng)性的論文《文學的“根”》中聲明:“文學有根,文學之根應深植于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應該“在立足現(xiàn)實的同時又對現(xiàn)實世界進行超越,去揭示一些決定民族發(fā)展和人類生存的謎?!痹谶@樣的理論指引之下,一批作家開始致力于對傳統(tǒng)意識、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被稱為“尋根文學”。在整個尋根文學思潮中,擔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一批“知青作家”成為“尋根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體,他們利用起自己曾下鄉(xiāng)、接近農(nóng)民日常生活的經(jīng)驗,并透過這種生活經(jīng)驗進一步尋找散失在民間的傳統(tǒng)文化價值。在當時的文壇,“知青文學”迅速演變成“尋根文學”,興起了一股“文化尋根”的熱潮。尋根小說的代表作家、作品有:韓少功的楚文化系列《爸爸爸》、《女女女》等,賈平凹的商州文化系列《商州初錄》、《商州又錄》、《商州再錄》等,李杭育的吳越文化系列《沙灶遺風》等,鄭萬隆的女真文化系列《老棒子酒館》等。王安憶的《小鮑莊》也是尋根文學中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文革”期間下放到山西的北京知青李銳,那時候,也創(chuàng)作了產(chǎn)生廣泛影響的厚土系列小說。
比起當年的“知青作家”,“打工作家”的尋根意識更為強烈,“打工文學”圍繞著根性內(nèi)涵的演變而清晰地呈現(xiàn)出“尋根”、“拔根”、“扎根”、“失根”的精神探求特征,顯示了與“尋根文學”精神向度上的內(nèi)在接續(xù)性。游子返鄉(xiāng)式的寫作,尋根似的寫作,正在成為“打工作家”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他們背井離鄉(xiāng)在城市闖蕩,接受了現(xiàn)代文明的洗禮,再回過頭來觀照過去的生活,與亞歷克斯?哈利的“尋根”,也與二十多年前的“尋根文學”進行了精神脈絡(luò)的銜接。
王十月將打工文化與封建文化積淀奇特地糅為一體的中篇小說《尋根團》(《人民文學》2011年第5期,《中華文學選刊》、《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等轉(zhuǎn)載)是典型的尋根文學文本。王十月的小說與韓少功對楚文化的尋根似乎一脈相通,他在《尋根團》里借助主人公王六一之口“侃侃談到八十年代的尋根文學”,談到他們這些在外的游子對根的感情和尋根的感受。王六一滿四十歲,在外打工整整二十年?,F(xiàn)在的他,有了城市戶口,卻總覺得,這里不是他的家,故鄉(xiāng)那個家也不再是他的家,覺得自己是一個飄蕩在城鄉(xiāng)之間的離魂。也就是說,王六一是一個無根的人。正因為如此,他是多么迫切地想要尋找到他自己的靈魂的根?!巴趿皇浅萑?,楚人尚巫鬼,信夢能預言”。所以《尋根團》以一場夢開啟了王六一的尋根之旅,并且全篇有三個夢。小說開頭寫王六一夢見去世的父母責怪他“十年不回家”、不管家里的房子被人戳了兩個洞。當他隨著“尋根團”的富豪們回鄉(xiāng)后,他居然一下子認不出父母合葬的墳在哪里了。好在憑記憶終于找到了父母的墳頭,王六一想到父母托的那個夢,在他的格外留意下,發(fā)現(xiàn)別人在他父母的墳上釘下了桃木樁:兩根木頭橛子,木頭橛子上用油漆畫了一些符咒。這應驗了王六一的第一個夢。第二個夢寫王六一在堂兄屋前打盹,他竟再得一夢,夢中父母指認的“仇家”馬老倌揮著木劍嚇退了亡靈。在第三個夢里,王六一夢見親如兄弟的馬有貴“赤條條”與他告別后,被“青面小鬼”擄走。馬有貴正是馬老倌的兒子,當初和他一道下廣東、現(xiàn)今因“塵肺病”奄奄一息。夢醒來,馬有貴果真已撒手人寰,王六一去他家,竟看到和夢中一模一樣的木劍,于是駭然逃離。“楚人尚巫鬼”,夢境為這部寫實主義品格極強的小說平添了一種幽冥、懸疑的色彩,小說情節(jié)時時在現(xiàn)實與幻景中或平移、或交疊。托夢、桃木樁、木劍是來自楚地民間的,是楚地民間巫性的寫照,具有強烈的巫性文化特征。巫楚文化是以江漢地區(qū)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術(shù)、神話的沃土中發(fā)展起來的一支由楚人創(chuàng)造的文化,其本質(zhì)上是一種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區(qū)域性文化,它處于邊緣,居于民間,是一種人類原始遺風的存留?!秾じ分卦诮沂緡癫B(tài)心理,筆觸直接深入到倫理傳統(tǒng)、世態(tài)民俗之中。小說對“桃木樁”有這樣一段描述:
在楚州鄉(xiāng)下,誰家要有人得了難治之癥久醫(yī)無效,會去請馬角作法,馬角通靈,能直接和鬼神對話,作法之后,便得鬼魂附體,說話的聲音語調(diào),全然是某個死者的聲音,說出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來,指出是哪一個死鬼纏住了病人,這時就得削了“桃木樁”,畫上符咒,釘在那死鬼的墳頭,病人的病就會慢慢好轉(zhuǎn)。而那被釘?shù)娜思?,卻會家宅不安?;蛘呤怯谐鸺?,怨恨對手,又苦于報仇無門,就偷偷的在其祖墳上釘下“桃木樁”詛咒。王六一并不相信“桃木樁”的法力,只是覺得憤怒。在煙村,本是趙、陳、馬三大姓的天下,王姓是小姓,總是被人欺的,父母在世時,是十足的老好人,在村里從來不高聲說話,低聲下氣過了一輩子,沒想到死后還被人釘了桃木樁。王六一突然覺得,這么多年過去了,故鄉(xiāng)終究是落后而愚昧的,當年逃離故鄉(xiāng),不正是向往著外面世界的文明與先進么,怎么在外面久了,又是那么的厭惡外面世界的復雜與浮躁,在回憶中把故鄉(xiāng)想象成了世外桃源。奮力將兩根“桃木樁”扔山下,點上香燭紙錢,祭了清明旗,放了鞭炮,鞭炮聲中,王六一雙膝跪在父母墳前,深深磕了三個頭。
桃木樁、木劍與小說中所寫的逐鹿嶺公祭、托夢、鬼魂附體都是楚地巫性文化的鏡像書寫,王六一的“托夢”、馬有貴的生死正是巫楚民間文化特質(zhì)的一種外在的顯性存在。巫楚文化本質(zhì)上是一種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區(qū)域性文化,巫楚文化相對于中原儒家文化具有明顯的異質(zhì)性:非正統(tǒng)、非規(guī)范、非理性。得益于巫楚文化的深深浸潤,基于對巫楚文化特性及其歷史意義的理解,王十月關(guān)注巫楚文化,并對巫性生命形態(tài)作審美化的觀照和提升,對巫性思維方式作藝術(shù)化的吸收與借鑒。這大概不是廉價的戀歸情緒和地方觀念,而是一種對民族的重新認識,一種審美意識中潛在的歷史因素的蘇醒,一種追求和把握人世無限感和永恒感的對象化表現(xiàn)。王十月說過:“楚州是我的精神故鄉(xiāng),它是無限有,但也是有根的。它的根是我的故鄉(xiāng)荊山楚水間的那片土地,那里巫風盛行,從小在巫鬼文化中長大的我,對那里的一些風俗和傳說很感興趣……我想建構(gòu)一個屬于自己文字的王國,那個地方叫楚州。”故鄉(xiāng)、楚文化,無疑是王十月的血脈之根與文化之根,是他文學經(jīng)驗的發(fā)源地。作為深受巫楚文化精神浸染和影響的傳人,王十月的寫作力圖深入到歷史傳統(tǒng)之中,掘發(fā)人類生存的謎。他的長篇小說《三十一區(qū)》寫的是楚州的一個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小鎮(zhèn),長篇小說《活物》講述的是發(fā)生于白家溝的荒誕故事,文本中無所不在的荒誕、反諷、象征手法的運用都是后現(xiàn)代的,但我們又隨時隨處能夠發(fā)現(xiàn)神怪秩事、民間傳說、《山海經(jīng)》這樣的傳統(tǒng)文學讀本中常見的話語方式。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jié)合的結(jié)果只有一個,使不同閱讀趣味的人可以按照一己審美完成一次酣暢的饕餮。王十月的荊楚文化系列小說有開闊復雜的精神空間,對時空、夢境和民間儀式處理富于想象力,從而建構(gòu)起一個立體的楚州。王十月完成了他對深厚的荊楚文化的理性與深情的回望,寄予了他對荊楚文化特別是荊楚的浪漫主義和巫鬼文化的回溯、敬意與反思。
《尋根團》與王十月的《活物》等小說擁有一個共同的地理坐標:楚州,但與《活物》等小說不同的是,《尋根團》同時又具有“打工小說”的類型特征。小說中,“楚州籍旅粵商人投資考察文化尋根團”的主要成員是大大小小的老板一百來個,這些老板原來都是當年的打工仔,如今開著奔馳寶馬威風凜凜衣錦還鄉(xiāng)。王六一作為一名作家隨行,無法與他們真正融合成一體,作者自身的影子在其中隱約出現(xiàn)。當趙總請一幫人到楚州的夜總會,體驗家鄉(xiāng)的夜生活時,王六一選擇了逃離。馬有貴更是尋根團的累贅,本來不在其內(nèi),是王六一安排他搭順風車回家的。馬有貴是這篇小說的關(guān)鍵人物,因為有了他,小說實現(xiàn)了對“尋根團”的深度解構(gòu)。馬有貴與王六一是從穿開襠褲玩到大的鄰居,當年出門打工也是一道,那時的馬有貴“壯得日得死母?!?。他與王六一曾在同一個工藝廠打工,王六一干調(diào)色,他干磨砂。王六一因?qū)懶≌f,在南方闖出了名堂,先是當了作家,又招進報社當記者。馬有貴一直在那家工藝廠上班,得了塵肺病,瘦成了鴉片鬼一樣的老頭。工廠炒了他,在王六一的幫助下,才拿到了二十萬元的賠償金。不料,這賠償金提前結(jié)束了馬有貴的生命。領(lǐng)居告訴王六一:“他這次回家,馬老倌就讓他把錢交給他保管,大概是怕馬有貴死了,這錢被他老婆獨吞了吧。馬有貴呢,又不肯把這錢給爸,說這錢是他留給兒子的。馬老倌說你要真的死了,你媳婦再嫁人,這錢就姓別人的姓,不姓馬了??傊褪沁@么個意思吧。可能是父子倆為這事吵了起來?!币粴庵?,馬有貴喝藥自殺。馬有貴的形象象征了底層民眾的一種境遇一種命運,一種無力把握世界、無法表述自我、弱小無助的存在狀態(tài)?!懊\”是王十月小說中最重要的母題,而他對于命運的理解則賦予作品異于他人的特色。與其說他在創(chuàng)作中執(zhí)著地表現(xiàn)人生,不如說是始終如一地探討命運。馬有貴們的苦難人生和張總們的窮奢極侈在小說內(nèi)外糾結(jié):千萬人踏著同一條路南下,回鄉(xiāng)尋根之路卻是天壤之別。正如王六一“想到這所謂的尋根團,有的是衣錦還鄉(xiāng),有的卻是把命丟在了黃泉,當真是冰火兩重天?!痹凇秾じ鶊F》里,老板畢光明這次回鄉(xiāng),談好了入股楚雄化工,成了大股東。畢光明的中學同學——王六一的堂哥王中秋卻在王六一回家時被派出所抓了起來,因為他帶頭反對在煙村修化工廠。在地域文化濃郁的氛圍中,王十月寫出了現(xiàn)代人尤其是馬有貴、王中秋們的弱小和生活的無助,揭示了底層民眾生存困境的荒誕性存在,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與傳統(tǒng)人情人性的對立和沖突,其藏在小說內(nèi)部的憂患意識,震撼人心。王十月以一種富于想象力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通過一次返鄉(xiāng)尋根的敘述,描寫了打工階層的劇烈分化,描寫了鄉(xiāng)土中國的歷史變遷,把信夢、桃木咒與人物的命運、時代的變遷揉合在一起,刻畫出了一幅具有象征色彩的民俗畫,其中隱喻著封閉、凝滯、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態(tài),而這種傳統(tǒng)的文化格局和生活方式在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下,正面臨崩潰的命運。小說體現(xiàn)出強烈的主體理性批判精神,對這種文化狀態(tài)的各種劣根性內(nèi)容和新的生存危機給予深刻的揭露。這個批判的主題是通過對馬有貴這一形象的描繪完成的,作家在小說中把筆觸探向了生命的本體存在,探索著生存的艱難及生命存在的方式和意義。作者所繪就的不僅是只剩黑白兩色的底層圖景,他實際上是在力求將巨變中的鄉(xiāng)土中國的根性,以及社會生活的多元性與分化、異化特質(zhì),用一種變形的筆法,以有別于過往作品的敘述方式,作一種近乎史詩般的宏大敘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尋根團》可以說是對“打工文學”的拓大和深化,王十月在挖掘文化歷史內(nèi)涵的同時,又展現(xiàn)了他對當代生存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表達能力。真實的人生,人的本來面目,往往被覆蓋在厚厚的文化堆積層下。這種堆積既有歷史的,也有現(xiàn)實的?!秾じ鶊F》從文化尋根發(fā)生了向精神尋根的深層次扭轉(zhuǎn),由“尋根”轉(zhuǎn)而出現(xiàn)向“審根”的過渡?!秾じ鶊F》的巨大反諷是:在尋根的途中講述了一個失根的故事,尋根暗變成了對根的詢問,直指時代的暗處。王六一的形象本身既象征了對根的詢問,又是對根的象征性回答。從尋根轉(zhuǎn)向抖露病根,整個故事是對失根的思考。煙村是生育王六一的家鄉(xiāng),是他愛之恨之的出生地,是他一生都逃不掉的牽掛,是他的根。煙村是楚州最美的村莊,但無法逃避被工業(yè)污染的命運,生活在這里的人群,至今仍然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煙村隱藏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歷史的秘密,同時又是王十月筆下的現(xiàn)實事件發(fā)生的場所。這是一個具有象征性的地點,歷史記憶與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交匯地。王六一的家因父母的離世已經(jīng)完全破敗,“荒草苦艾一直蔓延到了臺階上”,這是打工時代遺留下的普遍場景。馬有貴之死與堂哥被抓,更讓王六一的煙村尋根之旅蒙上了悲劇色彩。通過人在時空坐標系中位置的確立,王十月使“我在哪里”、“我從何處來”、“我向何方去”等象征性的終極問題呈現(xiàn)了出來,但小說里的王六一找不到解疑可循的途徑?!澳且豢蹋趿挥X得,此次回家尋根,根沒有尋到,倒把對根的情感給斬斷了?!彼麚淖约簩頍o根可歸。《尋根團》表現(xiàn)出王十月一種人類學意義上的焦慮,是對現(xiàn)代社會的一次深度解構(gòu)。王十月對人物命運的探討具有終極關(guān)懷的色彩,他將現(xiàn)代人置于楚文化的歷史背景中,在人類意義層面展示人的價值內(nèi)涵,使價值求索具有了終極追尋的意蘊。在物欲操縱的現(xiàn)代社會,被壓抑的人們?nèi)绾沃匦抡J識主體自我價值,是王十月終極關(guān)懷的重心。我想,對人的價值,尤其是終極價值的追問也許會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伴隨著王十月作為作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