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小月
媽媽也是13黨
◎珊小月
最近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人氣很旺的13黨帖子。樓主美眉開宗明義,“我乃13黨。zhuangbility??釔圩鲎鳌N业男念^好多不是什么大東西,一圖個有趣,二圖個做情調(diào)?!?/p>
硬紙做的小別針、鹽漬櫻花茶、寫婚書的麻布卷軸、別致的香水瓶鎮(zhèn)紙……樓主圖文并茂、活色生香的DIY秀,惹得一眾跟帖者口水肆虐。
追看這個上了天涯社區(qū)頭條的帖子時,不禁屢次想到媽媽。我驚覺,媽媽那些令人驚嘆、無師自通的小心思與超能力,原來可以列入不折不扣的13黨行列。
媽媽是地道的農(nóng)村婦女,勉強讀到初中二年級,上學(xué)的頻率遠(yuǎn)遠(yuǎn)低于請假在家?guī)〉苄∶玫念l率。一直長到19歲,媽媽才從舅舅小姨們的小媽媽,嫁給老爸懷孕生子,成為我們幾個孩子的正牌媽媽。直到小弟上初中,年近50的媽媽才終于擺脫了圍著小屁孩打轉(zhuǎn)的奶媽生活。
小時候,家里一年四季的飯桌上,總有來自反季節(jié)的氣息。媽媽有一種神奇的本事,能將平時吃不完的蔬菜,或壓根兒就沒人想著可以吃的植物,變個法子儲存起來,在寡淡的秋、嚴(yán)寒的冬和喜慶的春節(jié)里端上來,豐富我們的味蕾,招待往來的親戚,也節(jié)省她并不充實的錢包。
春天是吃萵苣的季節(jié),媽媽將削下來的萵苣皮,剮掉老莖,洗凈后用鹽、辣椒粉等腌一宿,擠干水分,存放在墻角那只大養(yǎng)水壇子里,在我們冬天里吃膩了蘿卜白菜時,媽媽抓一盤旺火炒一炒,麻辣辣,脆生生,我們能就著它多吃一碗飯。
春寒料峭后呼啦啦生長的菜薹,一夜就能開滿整塊田壟。媽媽每天傍晚都挎著菜籃子去菜園,三下五除二就掐了一大圍裙菜薹,回家后燒一大鍋開水,將菜薹燙一燙,晾在竹籬笆上曬幾天。秋冬里兌著肉燉一燉,或者過年時放在粉蒸肉下墊底,都是令城里親戚們直呼過癮的鄉(xiāng)野美味。
泡峨嵋豆、養(yǎng)水魚塊、蒜香干茄條、瓦罐蠶豆、干豆渣餅……在90年代農(nóng)村,菜地里的菜青黃不接的年月,媽媽用她樸素的智慧保證了飯桌上每頓必有四五個菜。
我們兄妹幾人的衣服,雖然多是親戚給的、老大穿了老二穿,但媽媽總將衣服收拾得干凈整潔,帶著淡淡的皂角清香。我和妹妹的衣服更有不同的待遇:袖口上常常繡著小花邊,襯衫和裙子上繡著小花、小兔、小鳥、熊貓……我和妹妹成年后,都偏愛簡單而小有情調(diào)的衣衫,常有興致所至改衣服的神來之筆。
媽媽身上有一種從容淡定的氣場,養(yǎng)幾個孩子、照顧老人、種地喂豬、拾掇家務(wù)等,媽媽將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在我印象中,我們好像從沒缺過什么,過年有新衣服,生日有好吃的,平時有媽媽做的各種小零嘴。我結(jié)婚的時候,媽媽除了把我從小到大的成績單、畢業(yè)照、獎狀交給我,還給了我一個大箱子,里邊收藏了我所有的童年和成長印記:沙包、塑料發(fā)卡、小紗巾、一大卷皮筋,甚至還有爸爸勒令我寫的保證書。后來弟弟結(jié)婚,得到了一個更大的箱子,里邊的小人書有的破了、有的沒頭有的沒尾,但特別整齊;木頭槍泛著陳年的啞光,塑料槍都變色了。
前些天,媽媽寄來用舊麻布給我做的小發(fā)圈,細(xì)碎的花輕敲敲地臥在黑發(fā)里,有同事打趣說像開在泥土里的小野花,悶騷而浪漫。我自得之余,忍不住想:若給媽媽冠以“13”黨之大名,她一定初聞發(fā)懵、繼而錯愕、最后欣然笑納吧。
對媽媽而言,小資、13黨都是聞所未聞的名詞,但她那份深愛生活、深愛子女的心思,卻是滲進(jìn)了骨子里的。這一點,倒與小資、13黨殊途同歸。
責(zé)任編輯⊙裴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