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素娟
在《論語》里,孔子展示給我們他最完整也最矛盾的思想:高昂的理想與殘酷的現(xiàn)實,失意里最灑脫的樂觀,以及對人世間親情最溫柔的關(guān)照等等。試著從三個層面,品味論語,漸漸走近孔子最內(nèi)心的世界。
讀了孔子世家以后,總結(jié)了一下孔子最終沒有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一些主觀原因,首先我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孔子在魯國任職期間的政績和做法都太過顯著。換一種說法,如果當時孔子能低調(diào)點,是否就會為理想的現(xiàn)實掃除一些障礙呢?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孔子在魯國的為官經(jīng)歷和顯要事件:
孔子世家里說:孔子從小就德行顯著,后來魯定公要孔子做了中都宰,一年之后則大見成效,周圍的官員都以他為榜樣,不久,他就被升為了司空,不久,又晉升為大司寇,并且在魯定公14年孔子年五十六的時候,由大司寇形攝相事,孔子由此面有喜色,還招來了門人的質(zhì)問。在此做官過程中,孔子取得了非凡的政績,先是在中都宰時的樹立榜樣,再是在攝相事三個月后就使得魯國“粥羔豕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途,途不拾遺。四方之客之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眹宜痉▽崿F(xiàn)了大治。在此期間,也就是在魯定公十年,齊國和魯國在夾谷的友好會盟中孔子作為代理宰相也一同隨去了,在與會的過程中,孔子兩次用威嚴的禮法嚴責齊侯的做法,并迫使對方做出讓步,也就是在這一次友會中,孔子的仁德和才能大大地震撼了齊國諸侯,使得他們對孔子懼怕萬分,害怕他在魯國執(zhí)政會讓魯國大治,最終危害到齊國。由此,齊國決定采用美人計的手法,麻痹季氏,最后導致孔子對魯國當權(quán)者得失望,而離開魯國,齊侯終于除掉了心腹大患。上面所說的孔子為官取得的政績,太過于顯著,顯著得足以讓自己聞名于國內(nèi)外,給自己帶來了榮譽,但也為自己的未來買埋下了禍患,例子之二就是:孔子遷居到蔡國的第三年,吳國出兵伐陳,楚國派兵救陳,駐兵于城父,楚王聽說孔子這時就在陳,蔡兩國之間,于是就派人去請孔子,孔子正準備前去拜見之時,陳蔡兩國的大夫聽到這個消過息就立刻商量說孔子無論在那個國家都會使那個國家大治,如果孔子再被楚國重用,那么陳蔡兩國的大夫就危險了。
孔子的達觀表現(xiàn)在對待困境的態(tài)度,和面對戲謔時樂然接受自嘲的精神,如:在陳蔡之圍的困境中,孔子的弟子們都餓得站不起來,個個躺在地上呻吟抱怨,而孔子卻獨自還在那里讀詩書,講文章,彈琴唱歌不停;面對子路的惱怒質(zhì)問,孔子回答道: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再有,孔子到達鄭國時,和弟子們失散。后來有一個鄭國人對子貢說他見到東門外有個人,他的前額有點像唐堯……他那萎靡不正的樣子像只喪家狗。當子貢把這些話告訴孔子之時,孔子反而開心地笑起來,說他所美言我的那種相貌我可不敢當,但他說我像只喪假狗,那可對極了,對極了!
兩下對比,孔子面對困境的態(tài)度躍然紙上,那份達觀釋然和堅守的君子節(jié)操讓我們?yōu)橹袆印?/p>
其次,孔子失意后并不消沉,反而更用心寄意于教育事業(yè),以及對古籍的整理。另一方面,孔子對他在世之前代的文獻,一方面學習,一方面加以整理,同時像弟子傳授。綜述,孔子對一大批文物典籍的整理,使它們更好更系統(tǒng)地保存了下來,后世研究上古歷史和文化等做了巨大貢獻。
粗略統(tǒng)計,《論語》里面涉及到“孝”的文段有28處,集中出現(xiàn)在《學而》、《為政》、《里仁》等篇里面。其中關(guān)于孝的闡釋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有三個方面:
物質(zhì)奉養(yǎng)是指,孝道的基本當然是在物質(zhì)上贍養(yǎng)父母,保障父母基本生存條件。雖然真正的孝道不僅是物質(zhì)奉養(yǎng),但對于孝道來說,卻是最基本的一層。
在這些篇章里,孔子論孝道,重點講“為孝必敬”。是說,子女對父母的孝,除了愛,還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的敬,如果供養(yǎng)父母缺乏敬意,那同飼養(yǎng)牲畜就沒有區(qū)別了。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保ā独锶势罚┻@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在世,不作遠游;若不得已遠行,也該有一定的方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慰藉正是從父母的情感生活出發(fā),體諒理解父母愛子之心,將心比心為之排憂解難,做到真正的孝。
總之,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論語》更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百科全書,后世讀者,總能在他的思想中找到自己的映射點,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精神世界的導航燈。
[1]楊伯峻.論語譯注[M].中華書局,1980.
[2]錢穆.論語新解[M].三聯(lián)書社,2002.
[3]司馬遷.史記[M].中華書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