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偉
說說戰(zhàn)國之“士”
□張學偉
春秋爭霸,愈演愈烈。當時的社會,與以往相比,呈現(xiàn)出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當數(shù)伴隨著爭霸戰(zhàn)的深入,“士”階層的異軍突起。
這里所稱的“士”,是指那些文化素質(zhì)、政治意識、經(jīng)濟狀況都高于普通百姓的人共同構成的一個社會群體。他們屬于統(tǒng)治階級的最下層,其社會地位近乎庶民。劇烈、深刻的社會大變革,對士階層的沖擊最為嚴重。這些因素,決定了這個階層的如下特點:
(一)士階層經(jīng)常處于動蕩之中。一方面,隨著社會變革的加劇,大批上層貴族的成員不斷下降為士,成為士的新成員;另一方面,士階層中也有相當多的人被拋入庶民階層,甚至“降在皂隸”(語出《左傳·昭公三年》?!霸怼保簾o爵位的衛(wèi)士;“隸”:因犯罪而服役者?!霸黼`”:當時是指從事低級政事工作的奴隸,位同服務王室的閹人。引者注。)。因而,士階層是廣大庶民的后備軍。與此同時,庶民中的出類拔萃者,隨時有機會上升為士。
(二)士階層的收入和生活境況相對優(yōu)裕。他們雖比不上諸侯、卿大夫,但經(jīng)濟待遇遠比廣大庶民優(yōu)厚,且不必像庶民那樣,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他們大多憑借自己的知識、智慧和技能,為統(tǒng)治者或貴族服務。他們的地位決定了這個階層必須絕對忠于職守?!笆恳圆皇殲楣?jié)”(《禮記·射義》),“利其祿,必救其患”(《左傳·哀公十五年》)。
(三)“士”大多來自社會底層。他們了解百姓的疾苦,掌握社會底層的信息,而且能夠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文化、專業(yè)知識,進行分析、總結和甄別,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社會性,并能付諸實踐。所以,這個時期的士階層大都視野宏闊,思維敏捷,見解獨到,善于任事,擁有較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斗爭經(jīng)驗,蘊藏著巨大的政治潛能。春秋士階層的崛起,不僅為當時人們的處世方式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而且為后來民族開泰人物的出現(xiàn)及“百家爭鳴”的發(fā)軔,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礎。
春秋之時,列國之間,征戰(zhàn)不斷,兵燹頻仍。各國諸侯為了獲取或保持霸主地位,甚至為了使自己免遭被他人消滅或吞并的厄運,在殘酷、激烈的競爭現(xiàn)實面前,再也顧不上自西周以來實行的那一套“賤不逾貴,少不陵長”(《管子·五輔》)的以血緣論親疏、憑出身論高下的用人原則,不得不招賢納士,破格起用盡可能多的有才能的士人為自己服務。這樣,一大批身懷真才實學、智勇雙全的俊杰之士,成為王侯公卿競相招攬的對象。他們朝為布衣,夕為卿相,成為春秋時期各國霸主謀取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利益的有力援手。
春秋以后,文化下移,士階層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先秦時,有把以青巾裹頭的部隊和奴隸叫做“蒼頭”的說法,故后人把這次士階層的重大演變,稱為“蒼頭突起”,以此來形容這個階層的迅猛壯大與崛起,主要表現(xiàn)在:
其一:士階層的隊伍迅速壯大。
尤其到了戰(zhàn)國,隨著經(jīng)濟和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社會上涌現(xiàn)出大批知識分子。各國諸侯不惜重金,廣攬人才,禮賢下士之風,在客觀上促使更多的人去發(fā)奮讀書,增長才干,爭取得到統(tǒng)治者的重用。戰(zhàn)國養(yǎng)士之風大興,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以及秦國的呂不韋等,都以養(yǎng)士而名滿天下?!笆俊钡姆Q號,不再限于讀書人,凡有一技之長的,均以士相標榜。士階層得到空前壯大。
其二:士階層的社會地位大為提高。
春秋之時,士的地位是低下的。至戰(zhàn)國,情況陡變。一介布衣之士,可以傲視王侯。君王對士,只有禮敬有加,而無怠慢。莊子可以用嘲諷的語氣,力拒齊威王的千金卿相之聘,齊威王卻無可奈何;孟子把梁惠王駁得啞口無言時,梁惠王至多只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并無怪罪之意。由此可見,有識之士在君王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較崇高的。
春秋戰(zhàn)國,是我國歷史上富有活力的年代。那時候,以杰出士階層為代表的社會群體,高揚“忠義”大旗,輕生死,重然諾;輕財利,重名節(jié),敢恨敢愛,敢做敢當,富有血性。產(chǎn)生在那個年代的“春秋大義”,是中華民族魂的源頭之一。
如果說春秋大義是歷史上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那么,忠義文化便是這個精神象征的核心價值。
春秋戰(zhàn)國之際,舊的奴隸制度業(yè)已崩潰,新的封建制度正在建立。當時的中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包括思想學術等,無不呈現(xiàn)出絢爛多彩、學派林立、多元并舉的自由狀態(tài),社會處于極度的動蕩之中。面對劇烈變化的社會現(xiàn)實,有識之士馳騁遐思,競相闡述和實踐自己心目中的社會理想,最終,導致了盛極一時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爭鳴持續(xù)了二百多年,大大啟發(fā)了時人的心智,開闊了士人的視野,這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繁榮的時期。
爭鳴所體現(xiàn)的政治主張、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行為規(guī)范、道德倫理、思維方式等,堪稱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彩篇章,被后世譽為“春秋大義”,兩千多年來,成為歷代志士仁人研習、傳承的文化。歷代仁人志士身上所放射出來的優(yōu)秀品質(zhì),無不深深打上“春秋大義”的歷史烙印。
從春秋到戰(zhàn)國,成千上萬的才智之士異軍突起,在劇烈動蕩的社會里風云際會,虎躍龍騰,縱橫捭闔,大放光彩。他們奇跡般地活躍于群雄紛爭的歷史舞臺上,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科技、藝術等各個領域,充分展示他們的創(chuàng)造才能,成為當時社會上萬眾矚目的精英。士階層的才情和智慧,不僅使那些依靠世襲而占據(jù)高位的達官顯貴相形見絀,就連那些“千乘之主”、“萬乘之君”,在他們面前,也顯得黯然失色。才俊之士不僅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強弱,甚至可以左右天下大勢?!百t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戰(zhàn)國策·秦策一》)?!睹献印贩Q張儀等縱橫之士“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滕文公下》),成為那個時代的形象寫照。
士是那個時代的主角,他們在當時的歷史舞臺上表現(xiàn)得有聲有色,用自己卓越的智慧和膽魄,為子孫后代留下了源遠流長、歷久不衰的精神瑰寶。
在那個時代,盡管有人為一己之私而不擇手段,翻云覆雨,行險使詐,惑主欺君,傾人之國,但這些人顯然不占士階層的主流。大多數(shù)士人志向遠大,以匡時濟世為己任,具有高尚的理想和抱負。他們敢為自己秉持的真理銳意進取,爭鳴辨理,兼容并包,克己容人,或以改革變時風,或以巧智取卿相,或以善戰(zhàn)解國難,或以雄辯屈人君,或恃道而拒勢,或守道而殞身,皆成一時之名,令百代之下,嘆為觀止。他們飽含激情,憑借自己豐富的閱歷,敏銳的才智,忍辱負重,上下求索,更有甚者,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用自己的理想、信念、鮮血和生命,演繹出像趙氏孤兒等那樣一曲曲動人心魄的忠義故事。故事中所表達的價值取向、思想情感等,對后人仍具有教化、啟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