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娟
老年性陰道炎,是老年婦女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主要是因老年婦女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萎縮黏膜變薄上皮內糖原含量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導致病源微生物侵入、繁殖引起老年性陰道炎,如不及時治療可致陰道粘連、狹窄,嚴重者可引起陰道閉鎖,逆行感染可致盆腔炎,炎癥分泌物引流不暢可形成陰道或盆腔積膿,且易并發(fā)泌尿系感染,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 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98例絕經后的老年婦女,來我院就診,根據檢查確診為老年性陰道炎,每位患者對應用雌激素無禁忌證,均行陰道分泌物常規(guī)檢查,包括陰道清潔度及微生物檢測,排除念珠菌性陰道炎。將98例分為兩組:治療組54例,用1%的乳酸沖洗陰道、外陰+乙烯雌酚+氯霉素+甲硝唑。對照組44例,用乙烯雌酚+氯霉素+甲硝唑。兩組患者的年齡、病史及治療前的病情條件都相似,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用藥兩個療程后復診以判斷療效。
1.2 采樣方法 取樣前3 d,無性生活、盆浴、無全身應用抗生素及陰道使用其他藥物。用長棉簽從陰道側壁上1/3處取分泌物:①少許分泌物置于截玻璃片上,滴生理鹽水一滴后混勻直接光鏡下檢查,判斷陰道清潔度,清潔度Ⅰ度:只有多量陰道桿菌,無雜菌及白細胞,視野清潔;清潔度Ⅱ度:陰道桿菌及上皮細胞中等量,少許白細胞及桿菌;清潔度Ⅲ度:少許陰道桿菌及鱗狀上皮細胞,較多雜菌及白細胞,陰道桿菌中以乳酸桿菌為主。Ⅰ度、Ⅱ度為正常清潔度;Ⅲ度Ⅳ度為異常清潔度。②少許分泌物進行微生物定性檢測。微生態(tài)范圍包括:假絲酵母菌菌絲及孢子、滴蟲、陰道桿菌、雜菌、加特納球菌、支原體、衣原體等。③用精密PH試紙測定陰道PH值。④取陰道分泌物少許做0.1%美籃圖片,查線索細胞(即:邊緣不整,呈齒輪狀的),線索細胞占全部上皮細胞的20%以上為線索細胞陽性。
1.3 診斷標準,癥狀 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黃水樣,嚴重者可有血樣膿性白帶有異味,外陰瘙癢或燒灼感,可伴有尿頻、尿急、尿痛、下腹墜脹不適。體征:陰道呈老年性,陰道黏膜萎縮皺襞消失,上皮菲薄、平滑、充血、有小片狀出血點,有時有表淺潰瘍,有時可形成粘連。陰道檢查時粘連可因被分開而出血,粘連嚴重時可引起陰道閉鎖造成陰道或子宮腔積膿。③分泌物檢查??梢娖咸亚蚓?、大腸桿菌、鏈球菌等無滴蟲霉菌。④PH值上升,一般在5.1~5.4。
1.4 用藥方法 ①治療組:治療原則為提高陰道酸度,增強陰道局部抵抗力抑制細菌的生長:用1%的乳酸沖洗陰道、外陰,用棉球拭凈后將配好的藥粉噴灑在陰道壁及宮頸,7 d為一個療程。藥粉的配制比例為:乙烯雌酚0.25 mg、甲硝唑0.2 g、氯霉素0.025 g研成粉混合均勻(一次用量比例),嚴重病例可口服乙烯雌酚0.125 mg,每晚一次,10 d為一療程,合并泌尿系感染或盆腔感染者可同時全身應用抗生素。②對照組:除不用1%的乳酸沖洗外其他治療同上。
1.5 療效判斷標準 98例老年性陰道炎中,根據自覺癥狀,婦科檢查及分泌物涂片檢查結果,按痊愈、有效和無效標準判定。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陰道黏膜無充血及出血點,分泌物檢查清潔度Ⅰ-Ⅱ度。有效:臨床癥狀減輕,陰道黏膜充血好轉或無充血,分泌物檢查清潔度Ⅲ-Ⅳ度,微生物弱陽性。無效:癥狀、體征減輕,分泌物檢查與治療前無改變。
2.1 兩組療效相比 治療組54例,經1%乳酸沖洗陰道、外陰聯(lián)合藥物治療,臨床治愈44例占81.4%,臨床有效10例占18.5%,100%好轉。對照組44例中,有27例臨床治愈,占61.3%臨床有效13.例27.2%,無效4人,占9%。二者相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且跟蹤隨訪顯示,對照組中復發(fā)率明顯高于治療組。
2.2 陰道清潔度變化 治療組用藥后查分泌物,清潔度較用藥前明顯好轉。而對照組用藥后少數(shù)未見好轉。見表1。
表1 用藥前后陰道清潔度變化
正常情況下寄生于女性陰道內的細菌很多,但以乳酸桿菌為主,占所有陰道常住菌的95%以上,對維持陰道正常菌群起著關鍵作用。而老年婦女絕經后,因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減低陰道壁萎縮,黏膜變薄,上皮細胞內糖原含量減少,陰道內菌群發(fā)生改變,乳酸桿菌減少,大腸桿菌明顯增多。陰道內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易致細菌侵入、繁殖引起老年性陰道炎。聯(lián)合用藥中的氯霉素抗菌譜廣,對支原體、衣原體、革蘭氏陽性菌及陰性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長期應用易引起菌群失調。甲硝唑對厭氧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但陰道內單純置入抗生素治療陰道炎使陰道局部的乳酸桿菌數(shù)量減少,成為各種陰道炎、尤其是老年性陰道炎反復發(fā)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提高陰道的酸性環(huán)境,使局部抵抗力增強是治療老年性陰道炎的關鍵,可有效的預防病情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