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隆平
關東元
1989年,畢業(yè)于北京工業(yè)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
1993年至2000年,就職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1996年,出任巴西淡水河谷駐中國首席代表,成為淡水河谷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管;
2000年8月,出任巴西航空工業(yè)公司大中華區(qū)總裁;
2003年初,巴航工業(yè)與中航工業(yè)合資成立哈爾濱安博威飛機工業(yè)有限公司,出任該合資公司副董事長;
2005年,獲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
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證明:一個航空運輸業(yè)發(fā)達的國家是先有通用航空、公務航空,到商務航空,再到航空公司運營大飛機,而中國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
中國的機場數量為175個,但多半是運營大型民機的大機場,真正可以用于公務機運營的小型機場欠缺。
盡管銷售是巴航工業(yè)給關東元的首要任務,但他卻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專訪時說:“我們在中國銷售飛機不僅僅是一種銷售行為,也不僅僅是客戶的一個購買行為,還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審批程序,政府的批準。所以說,我們面臨著很多不能自由銷售飛機的壓力?!?/p>
關東元并不擔心自己的產品,“我們的產品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E系列飛機,全球銷售了700多架。到目前為止,58個航空公司、38個國家都在運營我們銷售的飛機,只要是全球著名的航空運輸企業(yè)”。
關東元一邊舉起左手,做思考狀,一邊往下說:“你隨便想,美聯(lián)航在用我們的飛機;你再想,法國航空公司在用我們的飛機;你再想,哦,荷蘭航空公司也在用我們的飛機”
關東元的自信來源于巴航工業(yè)的產品,但他卻也煩惱,因為身為大中華區(qū)總裁已經近11年了,中國大陸的市場卻一直很難打開,尤其是公務機市場,所以他一直試圖說服更多記者來呼吁政府對中國的民用航空市場進行改革。
小高潮到來?
CEI:您如何評價巴航工業(yè)在中國的表現?
關東元:巴航工業(yè)于2001年正式進軍中國大陸公務機領域,2010年共交付145架各型公務飛機。根據通用航空制造商協(xié)會于2011年2月22日公布的數據,它是當年所有公務機制造商中交付數量最多的供應商,占全球市場交付份額的19%。巴航工業(yè)對于中國的公務機市場充滿信心。
CEI:作為全球領先的公務機制造商,您如何看待中國的公務機市場?
關東元:如同任何一個新興的市場一樣,中國公務機市場在過去的一兩年內也經歷了一個令人興奮、快速增長的小高潮,然而,目前中國市場的公務機數量與經濟發(fā)展仍不匹配:在美國平均每1000億美元GDP產生141架公務機的需求量;巴西雖然與中國同屬發(fā)展中國家,但公務機的相對需求量比美國還高,每1000億美元GDP大約產生320架公務機的需求量;而中國每1000億美元GDP僅有1.6架公務機的需求量。
根據巴航工業(yè)預測,在2011-2020年的未來十年內, 全球公務機機隊數量將達到 一萬架, 價值2097億美元;同時,中國的公務機機隊數量將達到470架,價值143億美元,相當于拉美地區(qū)所占的份額。
CEI:為什么巴西每1000億美元產生的公務機需求量比美國還高呢?
關東元:這是很多人對巴西的一種偏見。巴西是全球第二大公務機市場,僅次于美國。在目前的巴西,噴氣式公務機大概有700多架。伴隨著國際競爭加劇,時間及效率更加被高端商務旅客注重,而目前民航航班的頻率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為公務機業(yè)務帶來了很大的市場空間。
觀念問題
CEI:巴航工業(yè)的公務機目前在全球是一個怎樣的銷售分布呢?
關東元:2010年,我們交付的公務機占全球市場的19%,也就是說,每5架飛機有一架是我們巴航工業(yè)制造的。這里邊美國是第一大市場,歐洲是第二大市場,中東是第三大市場。最有錢的地方,都是我們最大的市場。當然,巴西也算,不過沒美國大。
這里還有一個歷史問題,巴西在過去對于本國生產的飛機要征收一個高額稅,所以導致巴西人買國外的飛機比買本國的還便宜。只是最近幾年,巴西政府才開始改革,巴西自己生產的飛機才贏得了自己的市場。
CEI:公務機為什么在發(fā)展中國家不好賣呢?
關東元:從商務飛機來講,主要的因素還是政府限制,每一架航空商務飛機出售都得經政府批準,政府不批準就不能賣。
從公務機角度來講,公務機現在面臨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第二,政策環(huán)境不到位;第三,高關稅,高成本;第四,人力資源短缺。這四條限制了公務機市場的發(fā)展。目前還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說現在的關稅還不夠高。因為公務機是奢侈品啊,要加奢侈品稅啊,22.5%都低了,288.5%才合適呢。
如果都抱著這種思想的話,中國的航空工業(yè)就完了,過兩年就會死掉。
CEI:為什么這么說?
關東元:因為任何一個航空運營業(yè)發(fā)達的國家都是一個金字塔狀。什么金字塔?就是底部是通用航空,然后才到商務航空,然后才到航空公司運營大飛機。
中國是倒金字塔型,沒有通用航空,頂層是大飛機。在國外,從飛行學校剛畢業(yè)的畢業(yè)生不可能馬上就開波音737大飛機,一半都是從開小飛機、通用飛機,慢慢過渡到公務航空、私人飛機,最后才能駕駛大型飛機。但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在這種環(huán)境下,這個行業(yè)不可能健康地發(fā)展起來。
CEI:你怎么評價中國航空工業(yè)的關稅?是否考慮過到中國來生產?
關東元:到中國來生產更麻煩了,從零配件進入就開始征收高額關稅了,征收17%的關稅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零配件還有不同的關稅,1%~12%不等。如果按照最高的關稅額計算,有可能比進口整機還貴。在全球出現這種現象的只有中國。
CEI:是因為中國公務機市場規(guī)模太小了?
關東元:中國市場潛力很大。截至目前,中國共有1620架飛機,其中120座級的飛機只有130架,而這130架飛機中真正能達到運營標準也就只有110架左右,剩下的20架是處于停運狀態(tài),沒有飛起來。正常運行的飛機只占到7%~8%的比例。全世界平均水平(120座級以下的支線飛機)這個比例是多少,35%左右,從這個數據就能看到差距有多大。中國目前的航線現狀是東密西疏。
CEI:從北京到上海,上海到廣州,廣州到香港、深圳可以建高鐵。但是,偏遠地區(qū),每天沒有這么多客戶量,建了不劃算。
關東元:如果要按這個想法,那中東地區(qū),那里有豐富的石油,在沒有開發(fā)石油之前,當地老百姓也沒有錢。迪拜原來也就是個小漁村,也沒什么東西,他們也不可能建機場。但如果不建機場,石油公司會去那開采石油嗎?偏遠地區(qū)也是,當地很窮,很閉塞,雖然有非常好的旅游資源,但不可能有當地的經濟。
CEI:交通不方便。
關東元:對。所以要想清楚,建機場不是為了當地人,而是為了把外地人帶到當地去。你要招商引資,哪個商人會去做五天公交汽車,走盤山公路。別說商人了,就說記者到當地去報道,如果得坐公共汽車一個星期,還不是臥鋪,你還去嗎?
這屬于公共服務。我認為,為了社會整體的發(fā)展,必須發(fā)展支線航空,支線航空不是因為沒有購買力就不去開發(fā)。因為航空公司缺乏開發(fā)的動力。
基建落后
CEI:除了觀念上的問題,還有其他什么問題限制了中國公務機市場的發(fā)展?
關東元:這里涉及到四個問題。第一,基礎設施建設尚待規(guī)模性開發(fā)。截至2010年12月,中國的機場數量是175個,到2020年,全國將新建機場69個,機場數量將達到244個,但多半是運營大型民機的大機場,真正可以用于公務機運營的小型機場非常欠缺。
第二,公務機的使用與購置成本過高。由于多數機場為大型飛機設置,因此起降費、維護保養(yǎng)、航油、航材等管理成本相對較高。較高的進口關稅也制約了更多公務機的引進。
第三,公務航空管理人員還非常缺乏。中國公務機運營公司的管理人員,以及受過訓練的、有經驗的公務機飛行、機務、簽派和地面服務人員也都嚴重缺乏。
第四,中國通用航空的發(fā)展環(huán)境有待培養(yǎng)。對普通中國人來說,開飛機只是一個夢想,遙不可及。國內航空俱樂部和航空培訓學校很少,收費也很高,使得國內的飛行員執(zhí)照擁有者數量很少,缺乏通用航空發(fā)展的氛圍。
CEI:那這些問題怎么解決呢?
關東元:歸根結底,中國公務航空市場發(fā)展的最大阻礙因素還是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規(guī)模性開發(fā)和文化理念差異。中國公務航空文化還處于培育期,公民的航空消費觀念需要慢慢改變,公務航空消費習慣還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公務航空的運營管理和服務人員專業(yè)知識與技能需要進一步提高。
同時放松市場管制、營造適宜的法制環(huán)境是公務航空和整個通用航空市場發(fā)展的必要前提,其中包括飛機購買及注冊、適航審定、航空公司審批、空域管理、機場準入和收費、機場管理、飛行審批、飛行管理、飛行培訓、油料保障等。
不是上帝
CEI:低空空域改革能否給公務機市場帶來新契機?
關東元:毫無疑問,低空開放所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直升飛機的銷售量和機隊增長,而這也是公務航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飛機性能上來說,雖然噴氣式公務機并不是嚴格意義上在低空領域使用的飛機,但公務航空畢竟是大通用航空的一個組成部分。
CEI:中國的FBO網絡還非常不成熟,這勢必影響用戶購買公務機,巴航工業(yè)對于這個問題如何看待?
關東元:截至目前,中國大陸能提供固定基地運營(FBO)配套設施服務的機場有首都公務機FBO、上?;艨颂窖蠛鐦騀BO、金鹿公務機深圳FBO等,數量很有限,這影響了公務飛行的高效與便捷。同時,我們了解到市場各相關投資商、運營商正積極策劃,在全國布點、啟動公務機項目,并圍繞公務航空,開展全產業(yè)鏈的投資。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建立越來越多的FBO,這十分有利于整個公務機市場的發(fā)展。
CEI:中國公務機從業(yè)人員、專業(yè)人員都很匱乏,巴航工業(yè)將如何參與解決這個問題,以盡快提升行業(yè)成熟度?
關東元:巴航工業(yè)作為飛機制造商,首要目標是將最好的產品提供給客戶。當然,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對所有相關方也是至關重要的。目前中國公務機市場中專業(yè)簽派、機務、銷售等人員的缺少是行業(yè)的一大短板。我們建議各投資方多與國際上成熟的運營商交流、溝通,學習先進的運營管理經驗,甚至吸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