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記平 (寧波市江東區(qū)東柳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315000)
糖尿病患者防治和延緩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關鍵在于血糖控制要達標,特別是老年人,多種疾病并存。如何合理選擇降糖藥并規(guī)范使用,是有效降低血糖并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關鍵。我們觀察了老年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常規(guī)降血糖西藥與參芪降糖顆粒聯(lián)用治療,效果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均符合1999年WTO診斷標準:糖尿病癥狀+隨意靜脈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靜脈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h靜脈血糖≥11.1mmol/L(200mg/dl),無癥狀者至少有兩次血糖異常。排除糖尿病急慢性并發(fā)癥、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心功能Ⅲ~Ⅳ級及其他嚴重疾病干擾糖代謝者。52例中男32例,女20例;年齡65~77歲,中位年齡70歲;病程5~12年。
1.2 治療前用藥情況 32例(61.5%)聯(lián)合應用磺脲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藥、噻唑烷二酮衍生物、餐時血糖調(diào)節(jié)藥中的兩種或三種(磺脲類和餐時血糖調(diào)節(jié)藥不合用);15例(28.8%)胰島素聯(lián)合西藥(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藥、噻唑烷二酮衍生物中的一種或兩種);5例(9.6%)因口服西藥血糖不能控制而改用單純胰島素治療。以上用藥至少3個月,空腹血糖仍≥7.0mmol/L或餐后2h血糖(PBG)≥1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8%。
2.1 用藥 在糖尿病飲食、適量運動治療、保持原有降糖西藥的用法用量基礎上,加用中成藥參芪降糖顆??诜?~3g/次,每日3次,4周為1療程,連用12周。治療過程中如出現(xiàn)實熱癥(發(fā)熱頭痛、口苦口渴、咽干咽痛、牙齦腫痛、便干尿黃等癥狀)停用,待實熱癥消退后再繼續(xù)服用。原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壓病、血脂紊亂、骨質(zhì)疏松、肥胖癥、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者治療方案亦不變。
2.2 觀察指標 每周測FPG、PBG,每4周測HbA1c、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指標。血糖、血脂、肝腎功能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HbA1c采用高效液相法檢測。
3.1 治療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表1)
表1 52例治療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 (±s)
表1 52例治療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 (±s)
觀察時間 FPG(mmol/L )PBG(mmol/L )HbA1c(%)治療前 9.80±1.50 12.40±2.21 8.52±1.59治療后 6.42±0.70 9.17±1.30 7.84±1.63 t,P 14.73,<0.01 9.08,<0.01 2.15,<0.05
由表1可見,治療前上述指標均高于正常,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降至正常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2 治療前后血脂變化(表2)
表2 52例治療前后血脂水平的變化 (mmol/L,±s)
表2 52例治療前后血脂水平的變化 (mmol/L,±s)
觀察時間 TC TG LDL-C HDL-C治療前 5.01±0.302.43±0.623.55±0.481.10±0.22治療后 4.88±0.411.80±0.723.10±0.331.28±0.30 t,P 1.85,> 0.054.78,< 0.015.57,< 0.013.42,< 0.01
由表2可見,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TC、TG、LDLC均有下降,除TC外,余兩項差異均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HDL-C較治療前有所升高,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
3.3 副作用 治療過程中有2例(3.8%)與胰島素聯(lián)用后發(fā)生低血糖反應,經(jīng)減少胰島素劑量后繼續(xù)服用;5例(9.6%)出現(xiàn)輕微胃腸道反應,加服莫沙必利片好轉并繼續(xù)服用。
傳統(tǒng)的藥物無法長期控制血糖的重要原因是,無法延緩進行性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和胰島素抵抗。賈偉平等[1]報道,隨病程的進展有高達50%~70%的糖尿病患者同時存在β細胞功能減退和胰島素抵抗。多數(shù)糖尿病患者最終都需要聯(lián)合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來控制血糖,即使如此,臨床上也常出現(xiàn)降糖藥的繼發(fā)或原發(fā)失效。
參芪降糖顆粒是中藥復方制劑,由人參(莖葉)皂苷、五味子、黃芪、山藥、地黃、覆盆子、麥冬、茯苓、天花粉、澤瀉、枸杞子組成。具有益氣養(yǎng)陰、滋脾補腎的功效。有文獻報道[2],參芪降糖顆粒能使鏈佐星誘導的高血糖大鼠的血糖水平明顯降低,胰腺β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有所改善,具有對抗胰島素抵抗、促進β細胞的修復、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強胰島素生物活性的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最易合并血脂紊亂,血脂異常以TG升高和HDL-C降低為主,低水平的HDL-C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高水平的HDL-C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我們觀察到,加參芪降糖顆粒后,TG、LDL-C下降,HDL-C上升明顯,可見其有一定的調(diào)脂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人參皂苷有調(diào)節(jié)膽固醇代謝、抑制高膽固醇血癥之功效。它通過刺激葡萄糖的氧化,促進糖原分解或抑制乳酸合成肝糖原;黃芪、山藥益氣健脾,有降糖作用;澤瀉、茯苓調(diào)節(jié)血脂;麥冬、枸杞子、天花粉、地黃、覆盆子、五味子等滋陰藥物能使肝糖原輸出減少,從而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老年人體質(zhì)減弱,臟器功能減退,盲目加大西藥劑量容易產(chǎn)生副作用。我們的觀察表明,有益氣養(yǎng)陰、滋脾補腎的中成藥參芪降糖顆粒與適當?shù)慕堤俏魉幝?lián)用,可有效降低血糖,調(diào)節(jié)血脂,改善胰島素抵抗。
[1]賈偉平,項坤三.胰島β細胞功能評估-從基礎到臨床[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5,21(3):199-201.
[2]狄靈,楊成志,劉潤俠,等.參芪降糖顆粒對實驗性糖尿病大鼠胰島細胞的保護作用[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04,18(6):5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