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春喬
行賄與受賄是相伴而生的一對
文/羊春喬
“行賄筆記”及“行賄清單”的大量存在,暴露了行賄受賄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反腐敗斗爭形勢的嚴峻性。賄賂犯罪與貪污、挪用公款等職務犯罪都是反腐敗的重點,行賄與受賄是相伴而生的一對,在懲治受賄犯罪的同時,也應加大對行賄犯罪的查處力度。要雙管齊下,嚴加懲治,更重要的,是必須努力從根本上鏟除腐敗現(xiàn)象賴以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受賄是犯罪,行賄同樣也是犯罪。行賄是受賄賴以生存的前提,沒有行賄者,就不可能存在受賄者。兩者都是反腐敗斗爭的重點,對他們的社會危害性應給予同樣的認識。盡管由于種原因,行賄犯罪真正入刑的案例較少,但鑒于其危害程度,反腐機關、司法機關要提高認識,認真研究,加大對行賄犯罪的懲治力度。
對自然人行賄,特別是主觀惡性大、危害后果嚴重的大要案,要堅決予以嚴懲。同時,還要加大對法人行賄案件的查處。在實踐中,法人行賄往往為了小集體及部分人利益,披著“為公”的外衣,且多位法人集體決定,影響極壞,檢察機關難以對涉及某些特殊身份的知名公司企業(yè)行賄案件或數(shù)額特別巨大的行賄者進行查處,辦案的阻力相當大。為此,司法機關應主動爭取黨委和人大的支持,積極摸排案件線索,對出現(xiàn)在大型工程招標、招生招干等領域的熱點問題要適時介入,主動進行初查,無論牽扯到什么人,都要查個水落石出,對犯罪單位的具體行賄人,決定者及法定代表人一定要嚴懲不貸。
在查處中,檢察機關要與法院、紀檢、監(jiān)察等部門密切配合,互通情報信息,形成合力,對向黨政干部行賄、介紹行賄,知法犯法的,一定要立案查處,絕不姑息遷就。審判機關要對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行賄受賄案件及時辦理,公開審判,選擇有重大影響的典型案件,運用各種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報道,以實現(xiàn)辦理案件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
罰金刑是人民法院判處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shù)額金錢的刑罰方法。我國現(xiàn)行刑法符合世界刑罰發(fā)展趨勢,引入經濟刑罰觀,改變過去片面強調生命刑和自由刑的立法傾向,調整刑罰結構,規(guī)定大量的罰金刑,這對遏制經濟犯罪和財產犯罪有明顯的針對性,并能發(fā)揮公正與效益兼容的不可代替作用。但現(xiàn)行刑罰對盜竊、搶劫等財產刑犯罪普遍規(guī)定了并處或單處罰金刑,而對行賄、受賄等經濟型犯罪只規(guī)定單位犯罪可處罰金,對個人沒有作出相應規(guī)定。因此,對行賄等經濟型犯罪的個人沒有理由不能適用罰金刑,相反對其適用罰金刑比對盜竊等財產型犯罪適用罰金刑更能體現(xiàn)刑罰的相當性、有效性和嚴肅性。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對刑法中行賄的處罰規(guī)定進行必要的修正,可以并處或單處罰金刑,這樣對懲治經濟型犯罪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很多情況下,行賄者之所以不惜重金向有關單位或個人行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行賄數(shù)額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利益,這也是商業(yè)賄賂比較多的根本原因。因此,司法機關在打擊行賄犯罪時,對那些企圖通過行賄手段而獲取利益的行賄者,應給予嚴厲的經濟處罰,增加其犯罪成本。
立法機關應適當修改有關懲治行賄行為的法律規(guī)定,或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此種犯罪做出補充規(guī)定,使之更趨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正確區(qū)分不正當利益與正當利益的界限,對于主動行賄與索賄后行賄的區(qū)別情形,擴大構成行賄犯罪客觀要件的內涵,將可以用貨幣計算的財產性利益規(guī)定為賄賂的內容,對行賄罪的數(shù)額檔次做出具體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對法人行賄罪的具體懲罰規(guī)定等,便于在司法實踐中操作。
既然在司法實踐中何為“不正當利益”難以把握,那么要打擊行賄犯罪,就有必要對《刑法》第389條進行修改,取消“為謀取不正當利益”這一限制性規(guī)定。事實上,無論是為了謀取正當利益還是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行為人向國家工作人員送財物的行為都對國家工作人員起著巨大的拉攏、腐蝕作用,其社會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必須予以禁止。因此,當行為人為謀取利益而向國家工作人員送財物時,無論其要取得的利益正當與否,只要數(shù)額達到行賄罪的犯罪標準,均應以行賄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圖/IC)
同時,還應將行賄內容擴大到財物以外的范圍,即相關部門應該把提供免費旅游或其他有財物支出的服務等列為行賄內容,堵塞法律上的漏洞,不給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
為了從源頭上阻斷行賄行為,2002年年初,寧波市北侖區(qū)檢察院萌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用行賄者的歷史來約束他們的將來。他們收集了自從1995年以來北侖區(qū)檢察院立案查處的發(fā)生在建筑領域內的所有賄賂案件的相關資料,依照查處的年份和行賄人的單位、性質進行分類后整理成冊,并注明行賄人的基本情況,形成建筑領域“行賄人資料庫”。在此基礎上,他們選出情節(jié)惡劣的列入“行賄黑名單”,以此向有關單位提供行賄記錄查詢,有行賄污點的建筑商將在工程投標中被低評甚至取消投標資格。
在檢察系統(tǒng)內,“行賄黑名單”迅速得到廣泛認可。不到半年時間,北侖區(qū)檢察院的做法在寧波市檢察系統(tǒng)被推廣運用。2003年11月,浙江省檢察院會同省建設廳、省監(jiān)察廳聯(lián)合推出了《浙江省建設市場不良行為記錄和公示暫行辦法》,首次將“行賄黑名單”引入全省建設市場。兄弟省市的“取經團”絡繹不絕。2008年12月12日,浙江省檢察院、省發(fā)改委、省監(jiān)察廳和省審計廳聯(lián)合發(fā)文,在該省基礎設施網(wǎng)絡、產業(yè)提升和惠民安康“三個千億”工程建設中共同開展預防職務違法違紀工作,要求把“行賄犯罪檔案查詢”作為開展重大建設項目招投標、市場主體監(jiān)管的必經程序,防范為爭項目、爭資金、爭合同出現(xiàn)行賄、串標、非法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違紀行為。2009年,浙江省檢察機關共受理查詢3451批次,涉及近7000個被查詢單位和個人,38個單位、個人(次)因被查詢發(fā)現(xiàn)有行賄犯罪記錄而受到直接取消招投標資格。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行賄黑名單制度,以此有效打擊行賄行為。當然,黑名單制度在實踐中也出現(xiàn)一些負面作用。有的行賄人害怕自己進入黑名單,在受調查時“寧死不屈”,不配合調查,從而影響了案件偵破率。因此,如何積極有效地利用這一制度開展工作,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