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陸與臺灣個人所得稅制比較與借鑒*

2011-06-26 06:26:38經(jīng)庭如崔志坤
地方財政研究 2011年7期
關鍵詞:課稅所得稅稅率

經(jīng)庭如 崔志坤

(安徽財經(jīng)大學,蚌埠 233030)

大陸與臺灣血脈相連,20世紀80年代中期,兩岸探親、間接投資、旅游等政策逐步放開。臺灣同胞陸續(xù)到大陸投資、旅游、定居的情況已愈來愈多,而大陸居民到臺灣的經(jīng)濟交往、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兩岸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經(jīng)濟體制的不同,使兩岸形成了不同的稅收制度結構,個人所得稅方面差別甚大。臺灣的個人所得稅模式已經(jīng)從分類制完成向綜合制的轉變,而大陸的個人所得稅也正朝這個方向發(fā)展。了解臺灣個人所得稅的發(fā)展及現(xiàn)行的課稅制度,對于大陸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大陸與臺灣個人所得稅的比較:總體視角

大陸的個人所得稅在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真正征收,但由于制定過高的免征額,絕大多數(shù)居民無緣此稅。其后隨著1986年《城鄉(xiāng)個體工商戶所得稅暫行條例》、《個人收入調節(jié)稅暫行條例》的發(fā)布,形成了內外有別的個人所得稅制。1993年通過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又形成了內外統(tǒng)一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大體框架沿用至今,期間對工資薪金的費用扣除標準兩次調整,目前形成源泉扣繳為主、自主申報為輔的管理制度。由于急速擴大的收入差距及高收入群體稅收流失嚴重,目前面臨稅制模式的轉變,已經(jīng)成為大陸稅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臺灣1955年對所得稅法重新修訂,將“分類綜合所得稅制”改為“個人綜合所得稅”與“營利事業(yè)所得稅”,奠定了臺灣綜合所得稅發(fā)展的基礎,從此形成源泉扣繳、自主申報、調查審核為一體的管理制度。1963年為適應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的轉變,課稅采用屬地主義原則,提高了標準扣除額、簡化了稅制、實行藍色申報制度。1968年決定提高個人所得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調整稅率及起征點,計算機開始大量應用于稅收管理。1991年免稅額及課稅級距隨物價指數(shù)聯(lián)動調整。1992年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亦采物價指數(shù)聯(lián)動法,增加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1997年采行兩稅合一制。1998年退職所得改定額免稅、暫停征期貨交易所得稅。2000年增加70歲以上老人免稅額、房租支出列舉扣除額、提高薪資特別扣除額。2009年臺灣立法院將最低三檔稅率各調低1個百分點,于2010年開始生效。這一系列改革期望建立一套健全的所得稅制,能兼顧課稅公平、經(jīng)濟效率以及財政收入等多重功能。可以看出,臺灣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在綜合制的框架內,一直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在積極地、逐步進行適應性的改革,使個人所得稅功能發(fā)揮日益完善。

臺灣開征個人所得稅早于大陸。從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及占稅收收入的比重來看,個人所得稅在大陸和臺灣的地位有很大不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稅政司2010年2月發(fā)布的《2009年稅收收入增長的結構性分析》顯示,2009年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59514.7億元,2009年個人所得稅完成3949.27億元,同比增長6.1%,個人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6.64%,比上年回落了0.23個百分點,現(xiàn)為大陸的第五大稅種。在臺灣方面,2001年個人綜合所得稅占總稅收的比重為19.5%,為第一大稅種(李清文,2005)。個人所得稅占稅收收入比重顯示了在大陸個人所得稅并不是籌集稅收收入的主要稅種,更側重于個人所得稅的調節(jié)功能,而由于實行分類稅制及征管不嚴等原因,調節(jié)功能未能充分發(fā)揮。臺灣的個人所得稅由于實行綜合所得稅,在發(fā)揮收入功能的同時調節(jié)功能日益完善。

總體而言,大陸與臺灣個人所得稅的最大不同是分別實行不同課稅模式,大陸實行的是分類課征制,而臺灣實行的是綜合制,占稅收收入比重的不同更決定了其在整體稅制中的地位。但應該看到,個人所得稅在大陸是增長最為迅速的一個稅種,各方面也正在為稅制模式轉變創(chuàng)造條件。臺灣稅制模式轉換的成功及實行綜合制下各稅收要素的確定為大陸進行個人所得稅改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

二、大陸與臺灣個人所得稅比較:稅制要素視角

大陸與臺灣個人所得稅實行不同的課稅模式,通常其稅制要素是不具有可比性的。這里進行羅列比較僅僅是為大陸個人所得稅改革提供方向性指導,因為大陸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方向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課稅模式;大陸與臺灣相同的文化傳統(tǒng)、密切的經(jīng)濟往來、相近的地緣因素,臺灣的綜合制對大陸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更具有借鑒意義。

(一)納稅人義務人的比較

大陸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雖無住所但在中國境內居住滿一年,以及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但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港澳臺同胞、外籍個人等。大陸對個人所得課稅,同時行使居民管轄權和所得來源地管轄權。臺灣綜合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指依所得稅法規(guī)定,應申報或繳納所得稅的個人,及除免稅所得外,凡有臺灣地區(qū)來源所得的個人,實行的是所得來源地管轄權。目前大陸將臺灣地區(qū)視為境外、而臺灣法令將大陸地區(qū)為境內,因此有可能產(chǎn)生重復征稅的問題。

目前大陸個人所得稅以納稅人個人為申報單位,而臺灣則采用納稅義務人和配偶合并申報但分別計稅的申報制度,即納稅義務人就其本人或配偶的薪資所得分開計算稅額,由納稅義務人合并報繳。計算稅額時,僅減除薪資所得分開計算者依規(guī)定計算的免稅額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其余符合規(guī)定的各項免稅額及扣除額一律由納稅義務人申報減除,并不得再減除薪資所得分開計算者的免稅額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二)征稅對象的比較

大陸及其臺灣地區(qū)均采用列舉法對個人應稅所得進行分類。大陸《個人所得稅法》共規(guī)定了11項應稅項目: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業(yè)戶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個人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臺灣地區(qū)所得稅法規(guī)定個人綜合所得稅的應稅項目包括:營利所得;執(zhí)行業(yè)務所得;薪資所得;利息所得;租賃所得;權利金所得;自力耕作、漁、牧、礦業(yè)所得;財產(chǎn)交易所得;競技、競賽、中獎所得;其他所得。臺灣地區(qū)列舉的各類所得如果為實物、有價證券、外國貨幣等,應按政府規(guī)定的價格或政府認可的可兌換匯率折算,因而所得包括實物所得和貨幣所得。

大陸和臺灣對征稅對象都采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正列舉方式,雖然兩岸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不同,但對征稅范圍的列舉大同小異。明顯不同的是大陸的應稅所得包括個體工商業(yè)戶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個人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而臺灣地區(qū)對獨資、合伙組織的營利事業(yè)征收營利事業(yè)所得稅,對其獨資資本主或合伙組織合伙人的營利所得征收綜合所得稅,為避免重復征稅,其繳納的營利事業(yè)所得稅可以抵扣,營利事業(yè)所得稅分配給投資者稱為“可抵扣稅額”,此法稱為“兩稅合一”。臺灣地區(qū)明確把實物所得列為征稅范圍,大陸的《個人所得稅法》中雖明確“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xiàn)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或其他形式的經(jīng)濟利益”,但在實際執(zhí)行中往往沒有把實物所得納入課稅范圍,2009年在大陸這方面進行了完善。如南京市地稅局明確了“單位發(fā)放月餅等任何實物均應并入工資薪金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明確“交通補貼、通訊補貼”應按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實際上并沒有包括職工沒有拿到手但受益匪淺的一些“暗補”,如住房補貼、免費醫(yī)療、餐費補貼、住房裝修、附加福利等生活用品等。

(三)費用扣除的比較

大陸的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課征制,因此對不同所得規(guī)定不同的定額和定率的扣除標準。工資薪金的費用扣除為每月2000元①2011年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中建議將工資薪金的費用扣除標準提高到3000元/月,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其進行了二審,建議維持這一標準。,超過2000元的部分按超額累進稅率征收,同時對特定納稅人(主要是外籍人員和在中國境外工作的中國公民)實行再減除2800元附加費用扣除;個體工商戶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成本、費用和損失為其費用扣除額;對企事業(yè)單位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按月減除2000元的必要費用;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財產(chǎn)租賃等所得,按次扣除費用,實行定額和定率相結合的扣除方法,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定額扣除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實行定率扣除法,扣除率20%;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所得的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不再扣除任何費用;財產(chǎn)轉讓所得以個人每次轉讓財產(chǎn)取得的收入額,減去財產(chǎn)原值和合理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稅所得額。

臺灣的綜合所得稅的費用扣除包括免稅額和扣除額兩個部分。

免稅額的優(yōu)點是除了綜合個人的各種所得來衡量其納稅能力外,同時更考慮個人的家庭狀況,通過本人、配偶及扶養(yǎng)親屬免稅額的確定,可使相同所得的納稅人,因其家庭負擔的不同,而繳納不同的所得稅,使綜合所得稅的公平性充分發(fā)揮。免稅額為每人每年60000元,同時隨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進行調整(較上次調整累計上漲達3%以上時,按上漲幅度調整)②根據(jù)臺灣2009年5月1日發(fā)布的《所得稅法》。。免稅額的適用對象包括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合于規(guī)定的受扶養(yǎng)親屬。

扣除額分為一般扣除額和特別扣除額兩項。一般扣除額又分標準扣除額及列舉扣除額二種,納稅義務人可從中擇一填報減除,但不可二者并用。標準扣除額同樣隨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進行調整(較上次調整累計上漲達3%以上時,按上漲幅度調整);納稅義務人個人扣除73000元,有配偶者加倍扣除③根據(jù)臺灣2009年5月1日發(fā)布的《所得稅法》。。列舉扣除包括捐贈、保險費、醫(yī)藥及生育費、災害損失、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房屋租金支出、競選經(jīng)費。特別扣除額包括財產(chǎn)交易損失、薪資所得特別扣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等。

大陸個人所得稅是采用分類所得稅制,各類所得相關費用的扣除依其性質,分別采用定額法及定率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而沒有考慮納稅人的特別扣除額;臺灣的個人所得稅采用綜合計征的方式,不論所得高低,其基本的免稅額、標準扣除額都是一樣的,同時針對納稅人的不同情況規(guī)定了特別扣除額,更符合縱向公平和橫向公平原則,個人所得稅的功能能夠較好地發(fā)揮作用。

(四)稅率的比較

大陸的個人所得稅按不同的所得項目,分別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兩種形式。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5%至45%①2011年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個人所得稅稅法修正案進入二審,維持一審中對工資薪金費用扣除標準3000元/月的規(guī)定,對工資薪金的稅率保持一審中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但第一檔稅率由一審中的5%降到3%。;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jīng)營、承租經(jīng)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稿酬所得,適用20%比例稅率,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比例稅率,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它所得,適用20%比例稅率。

臺灣實行綜合所得稅,其目前實行五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有 5%、12%、20%、30%、40%②臺灣立法院2009年4月30日批準下調企業(yè)及部分個人所得稅稅率,最低三檔個人所得稅稅率分別降低1個百分點,同時批準將個人所得稅最低課稅級距由41萬元新臺幣提高到50萬元新臺幣。(見表 1)。

大陸個人所得稅按不同的所得項目,分別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兩種形式,稅率較為簡單易行,稽征成本較低,但無法按納稅能力累進課稅,不利與收入差距的縮小及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臺灣的稅率對綜合所得全部使用,比較符合量能課稅的理念。

?

三、大陸與臺灣個人所得稅比較:征收管理視角

征收管理是個人所得稅收入及時足額入庫和功能充分發(fā)揮的重要保證,兩岸實行不同的課稅模式,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大陸目前正面臨的課稅模式的轉變,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征收管理措施能否及時跟進,臺灣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大陸的稅收征管包括征收、管理、檢查三個環(huán)節(jié),稅務機關也按此職能設置征收、管理、檢查三個機構,法律依據(jù)為2001年修改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目前個人所得稅主要歸地方稅務局征收管理,收入在中央和地方按六四比例進行分成。由于實行分類征收的課稅模式,源泉代扣代繳就成為了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主要措施,同時輔以自行申報,2005年對年所得12萬元以上等五種情況的納稅人設定了自行納稅申報的法定義務,在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扣繳義務人要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目前大陸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的主要問題是高收入者稅收流失嚴重,而工薪階層成為了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主體。2009年財政部發(fā)布的《2008年個人所得稅基本情況》顯示工薪所得項目個人所得稅收入占個人所得稅總收入的比重約為50%左右。隨著課稅模式的轉變,大陸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需要進一步改革。

臺灣的稅收管理實現(xiàn)了稅務作業(yè)一元化和稅收管理的現(xiàn)代化,形成了較完善的征課管理信息系統(tǒng),包括:劃解銷號系統(tǒng)、退稅管理系統(tǒng)、欠稅管理系統(tǒng)、征收管理系統(tǒng)、征課會計系統(tǒng)、財政部征課管理中央?yún)R總系統(tǒng)。臺灣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形成了比較規(guī)范的程序:第一,結算申報。納稅人將上一納稅年度綜合所得以及有關減免、扣除事實,向稅務機關辦理結算申報手續(xù);第二,調查核定。稅務機關接到納稅人結算申報書后,進行提出核定,填發(fā)核定通知書和繳款書。納稅人如果有異議,可依法定程序提出;第三,稅款繳納。有扣繳和自繳之分;第四,核定補征。稅務機關經(jīng)調查后發(fā)現(xiàn)納稅人有應繳而未繳之稅款,而責令其補繳;第五,退稅。對納稅人多繳的稅款,由稅務機關按一定程序退還給納稅人。臺灣的個人所得稅管理依靠先進的計算機系統(tǒng)及嚴格的申報程序,使個人所得稅流失較少,較好地實現(xiàn)了綜合所得稅的功能目標。

四、大陸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借鑒臺灣經(jīng)驗,圍繞大陸實情

從臺灣的個人所得稅發(fā)展來看,經(jīng)歷了分類課征制、分類綜合課征制①1946年修訂稅法,采用分類綜合制,將所得分為營利所得、薪資所得、證券存款利息、財產(chǎn)所得及一時營利所得等五類,分按不同稅率課征分類所得稅,并以個人所得超過60萬元者,再加征綜合所得稅。、綜合課征制。相同的文化傳統(tǒng)、密切的經(jīng)濟往來、相近的地緣因素使臺灣的綜合所得稅制度及征收管理為大陸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提供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實行分類課征制是大陸個人所得稅所廣為詬病的方面,現(xiàn)已提出綜合與分類的課征模式。通過比較,本文認為大陸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應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稅模式的轉變

這一點已經(jīng)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共識,目前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轉變及轉變的相關配套制度如何建立。雖然提出綜合與分類的征收模式,但還沒有比較一致的如何綜合征收及如何分類征收的表述,一般認為應將工薪所得、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承包承租所得等是具有較強連續(xù)性、經(jīng)常性的收入的所得實行綜合征收,而對對于投資性的、沒有費用扣除的所得,如財產(chǎn)轉讓、特許權使用費、利息、紅利、股息等其他所得實行分類征收。而實際上分類綜合所得稅制比之綜合所得稅更為復雜,稅收管理更難。正因如此原來實行過這種稅制的國家已經(jīng)逐步轉為綜合所得稅制,國民政府時期從1946年實行分類綜合所得稅到1955重新修訂稅法實行綜合所得稅也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因此需要明確的是,大陸實行的分類綜合課征模式僅僅是個人所得稅課稅模式轉變的一個過渡,目前向綜合與分類的過渡時為了在將來不遠的一個時期實行綜合所得稅課稅模式。所以,目前在設計綜合與分類模式時應著眼于長遠,為將來向綜合課征制轉變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文認為,對應稅所得的主要項目即收入比重大的或連續(xù)性項目實行綜合征稅,而不區(qū)分所得性質,即綜合征收的范圍部分是明確的,同時綜合征收部分按時或按期扣繳稅款;未明確綜合征收的輔之以單項征收;單項征收的項目所征的稅款為最終稅,不再列入綜合計稅范圍;年度終了對于收入超過一定數(shù)額的納稅人規(guī)定綜合申報,未進行綜合申報的納稅人按時按期繳納的稅款也是最終稅款。一方面,不區(qū)分所得性質,重點調控高收入群體;第二,規(guī)定收入超過一定數(shù)額的納稅人規(guī)定綜合申報,應對納稅意識弱,并減輕稅務機關壓力;第三,分類征收重點體現(xiàn)政策導向和稅收優(yōu)惠。隨著納稅人納稅意識的提高、稅務機關處理能力的上升、收入監(jiān)控手段的加強可隨時將綜合與分類課稅模式轉為綜合所得稅模式。

(二)稅制要素的優(yōu)化

1.納稅義務人的確定。大陸和臺灣在稅收管轄權上有所不同,這方面造成的重復征稅應通過稅收協(xié)定等方式解決。目前大陸個人所得稅申報單位是以個人還是以家庭為單位爭論頗多,臺灣的個人所得稅實行的是納稅人和配偶合并申報單分別計稅的制度,個人的免稅額、扣除額分別扣除,而對特別扣除額由申報者扣除,實際上形成了戶主申報但不合并計稅的制度,避免對特別扣除額的重負計算。

本文認為由于存在以下困難目前大陸還是應以個人為申報單位,隨著征管技術的完善,逐步過渡到戶主申報或家庭申報或由納稅人選擇申報方式。第一,家庭收入監(jiān)控的困難。目前大陸個人收入來源多元化、非貨幣化,尤其對于高收入者來講,存在大量的除工資薪金外的所得,目前在以個人為納稅單位都很難監(jiān)控的情況下,如果再以家庭為單位聯(lián)合申報,無疑是難上加難。第二,自行申報技術有待完善。從大陸的稅收征管水平來看,信息的收集整理相當困難,客觀上很難掌握每個納稅人的情況;并且目前大多數(shù)納稅人平時并沒有記錄收入情況,個人收入信息也很難收集整理,申報時難以提供收入證明資料,在申報過程中,納稅人收入和納稅資料缺失是十分普遍的。第三,家庭撫養(yǎng)人數(shù)、贍養(yǎng)人數(shù)的確定面臨一定的困難。第四,公民納稅意識有待培養(yǎng)。公民的誠信程度還遠遠達不到誠實報告收入的程度,很難準確知道個人的精確收入到底是多少。大陸目前信用制度不完善,這就導致真實家庭收入難以核算。國民的納稅意識和稅收誠信觀念與西方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在自行申報和源泉扣繳兩類征稅方法之間,只能更多地依賴源泉扣繳稅款的方法。

2.征稅對象規(guī)范化。大陸和臺灣對征稅對象均采用正列舉的方式,但臺灣明確對實物所得進行征稅。大陸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對象需要逐步規(guī)范化。在大陸各種形式的附加福利大量存在,既有實物性的,也有貨幣性的。當附加福利等以實物形式存在時,由于種類繁多且難以核算,將其當作個人所得的一種進行個人所得稅征收在操作上存在著較大的障礙。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陸的附加福利有從實物性向貨幣性轉變的趨勢,例如原有的福利分房變?yōu)樨泿叛a貼、公務用車也逐漸采取貨幣化和社會化的方式進行,將附加福利等納入個人所得稅征收范圍的條件日趨成熟,若繼續(xù)將這類個人收入排除在征收范圍之外,不僅嚴重侵蝕了稅基,同樣也不利于稅制公平的實現(xiàn)。因此,在條件成熟時,應當將附加福利等也納入到應稅范圍。更規(guī)范的方法是對工資薪金進行貨幣化改革,規(guī)范工資薪金發(fā)放,逐步減少直至取消非貨幣形式的工資薪金及其他所得。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必要對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制中的課稅項目按所得性質進行合并調整,適時增加一些新的所得項目,如股權轉讓所得、期權轉讓所得、退保收入、網(wǎng)上交易所得、網(wǎng)絡虛擬貨幣與資產(chǎn)轉讓收入①國稅函〔2008〕818號對北京市地方稅務局的批復中提到個人通過網(wǎng)絡收購玩家的虛擬貨幣,加價后向他人出售取得的收入,屬于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應按照“財產(chǎn)轉讓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批復中沒有明確提出對其他省市的適用性問題,同時對如何征收管理沒有具體的操作措施。等。

3.費用扣除個性化。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臺灣的費用扣除充分考慮了納稅人自身的個性化,同時隨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進行調整,與大陸的標準統(tǒng)一的個人費用扣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個人所得稅的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來看,大陸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應考慮納稅人的個性化費用。本文設想大陸的費用扣除可分為標準扣除和個性扣除。標準扣除即生計扣除(個人寬免、免稅額),就是從個人計稅凈收入中減除維持納稅人本人及其家庭成員最低生活費用。從稅務行政的角度上講,就是減少低收入納稅人的數(shù)目,從納稅人的稅收負擔能力上講,就是免除維持最低生活水準所需要的那部分所得,讓納稅人具有真實的納稅能力。同時也要考慮大陸的稅制特點:大陸當前流轉稅所占的比重很大,居民承受著較重的流轉稅稅收負擔。流轉稅歸根到底也是由人民的所得支付的,如果流轉稅只限于對奢侈品課稅,則一般民眾對所得稅的承受能力會大些,最低生活費用的免稅額也可小些;如果流轉稅的稅基已涉及基本生活必需品,那么對廣大民眾而言,所得稅的負擔就要輕些,生計扣除的數(shù)額也應大些。而個性化扣除大陸應主要考慮子女教育支出、贍養(yǎng)人數(shù)、醫(yī)療支出、住房利息支出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支出,隨著征管條件的進一步完善在逐漸增加其他的個性化扣除。對費用扣除的指數(shù)化調整也應在大陸的考慮范圍之內。

4.減少稅率級次,降低最高邊際稅率。臺灣實行綜合所得稅,稅率只有一個,相對簡單;而大陸的分類課征制,使得稅率形式多樣,且累進稅率級次較多,邊際稅率較高。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已成為全球稅制改革趨勢,大陸應隨著課稅模式的轉變改變其稅率形式。

在實行綜合與分類的課征模式下,大陸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相應的要有綜合課征的稅率和分類課征的稅率。由于對收入超過一定數(shù)額的納稅人才適用的綜合稅率,因此在進行分類課征稅率設計時也要充分考慮低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同時對高收入者進行適當?shù)恼{節(jié)。在個人所得稅課稅模式、費用扣除等稅制要素未進行改革的情況下,稅率的改革可以考慮先進行調整,緩解個人所得稅征管過程中的問題與矛盾。第一,工薪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承租所得等是具有較強連續(xù)性、經(jīng)常性的收入的,而且大多屬于勤勞性所得,出于調節(jié)過高收入的目的,可實行5%,15%、25%、35%、40%。通過減少級距,使中等收入者的累進速度減慢,既減輕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負擔,又通過最高稅率調節(jié)了收入分配差距。第二,對于非連續(xù)性等其他所得,仍然按照比例稅率如20%進行分項征收;適當提高高額偶然所得如中彩所得的稅率,甚至可以考慮對高額偶然所得采用累進稅率。

(三)強化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

臺灣能夠向綜合所得稅成功轉型與個人所得稅嚴格的征收管理是分不開的,通過稅務作業(yè)的統(tǒng)一化及稅收管理的現(xiàn)代化,發(fā)揮了個人所得稅的功能。大陸要向綜合與分類的課稅模式轉變,既然有綜合征收的部分,無疑對稅收的征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稅制模式轉變的快慢。借鑒臺灣的稅收管理經(jīng)驗,結合大陸的具體情況,大陸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可在下列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1.大力推廣個人單一賬戶制度,強化非現(xiàn)金結算,堵塞稅收漏洞。要在全社會特別是城鎮(zhèn)居民中推廣個人單一賬戶制度,對個人收支數(shù)額較大的(比如一次收付額1萬元以上的),強制推廣使用支票、信用卡等非現(xiàn)金結算方式,縮小現(xiàn)金交易范圍和交易量。在此基礎上,建立以個人身份為唯一識別標識的個人基礎信息及收入征管信息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必須擁有海量檢索和比對分析功能,同時,實現(xiàn)全國聯(lián)網(wǎng)以及與相關部門互聯(lián)互通,為提升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管理水平提供技術支撐。

2.明確強化相關部門和單位在涉稅事務中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在建立和完善稅務機關之間個人信息傳遞共享機制的同時,通過相關法律明確規(guī)定政府各部門、公共管理部門、金融部門及支付單位向稅務機關及時傳遞個人涉稅信息的法律義務和法律責任,盡快實現(xiàn)信息及時傳遞和準確查詢,增強納稅監(jiān)督與稅務管理的針對性、及時性。同時,通過法律的形式強化這些部門和單位在辦理相關業(yè)務中必須承擔的協(xié)稅護稅義務與責任,形成有利于稅務機關實施稅務管理的社會條件。

3.建立誠信納稅的激勵約束機制。大陸應盡快建立稅收信用數(shù)據(jù)庫和個人納稅信用檔案,并將個人納稅狀況作為社會信用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指標。促使納稅人從提升自身在社會交往、經(jīng)營活動中信用水平以及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遵從稅法、依法納稅、依法履行納稅申報義務,形成良性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4.強化稅務稽查,建立懲罰機制。納稅人是否依法納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稅收征管中稅務機關能否檢查出其偷逃稅行為和對其偷逃稅行為的處罰力度,強有力的稅務稽查制度是關鍵。在提高稽核效率的基礎上,應建立懲罰機制,增加逃稅的懲罰成本,用以加大逃稅的各種成本和風險。隨著征管法規(guī)的完善、征管水平的提高和稽查制度的不斷健全,稅收的征管效率將得到較大的提高,從而有效地控制稅源,防止稅款流失,實現(xiàn)稅收的公平。

5.加強稅務機關硬件和軟件建設。一種方案是可設計開發(fā)單獨的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軟件,這種軟件及收入監(jiān)控、稅款抵扣、稅款征收、日常管理、綜合申報于一體,全國統(tǒng)一使用;同時減少現(xiàn)金適用,首先實現(xiàn)稅務機關、銀行、個人或企業(yè)聯(lián)網(wǎng)。一種方案是將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權轉移到國家稅務局,利用現(xiàn)行的“金稅工程”完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同時加強稅務機關的軟件建設,主要是加強稅收征管人員的業(yè)務素質。設計再優(yōu)良的稅收制度、征管程序,如果沒有稅務人員素質的提升,在實施過程中也會打折扣。

〔1〕楊斌.中國稅改論辯[M].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07年8月.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編.稅法[M].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4月.

〔3〕李清文.大陸個人所得稅與臺灣綜合所得稅的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5月.

〔4〕潘明星,張大偉.海峽兩岸個人所得稅制比較研究[J].當代財經(jīng),2008年第1期.

〔5〕黃玉英.大陸與香港、臺灣地區(qū)個人所得稅比較及分析.浙江樹人大學學報[J].2007年第6期.

〔6〕財政部.我國個人所得稅基本情況,2009年6月.

〔7〕財政部.2009年稅收收入增長的結構性分析,2010年2月.

猜你喜歡
課稅所得稅稅率
調整從租房產(chǎn)稅稅率的思考
山西財稅(2023年8期)2023-12-28 08:06:04
5月起我國將對煤炭實施零進口暫定稅率
戰(zhàn)后所得稅稽征與官商博弈(1945—1949)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3:06
“一帶一路”視閾下中國個人所得稅課稅模式的調整取向
淺談個稅課稅模式選擇對收入分配公平的影響
“遞延所得稅”對企業(yè)所得稅影響分析
“營改增”大背景下我國電子商務B2C模式課稅問題研究
各項稅收收入(1994~2016年)
淺談所得稅會計
中國市場(2016年44期)2016-05-17 05:15:05
從黑水城文獻看西夏榷場稅率
西夏學(2016年1期)2016-02-12 02:23:30
平阴县| 伊春市| 江口县| 安溪县| 惠安县| 三穗县| 曲沃县| 淮阳县| 宜兰县| 新乡市| 阳江市| 东至县| 炎陵县| 隆回县| 泸溪县| 尼木县| 偏关县| 锡林浩特市| 鹿邑县| 黄梅县| 大余县| 海安县| 岐山县| 当阳市| 宁德市| 屯留县| 云龙县| 汝州市| 乃东县| 杨浦区| 夹江县| 宁晋县| 烟台市| 六枝特区| 纳雍县| 临西县| 诏安县| 樟树市| 宝清县| 绍兴市| 东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