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山村婦女李義芳,栽桑養(yǎng)蠶好主張。巴渝蠶農好榜樣,全國勞模響當當?!边@首打油詩傳頌的對象,正是銅梁縣聞名遐邇的養(yǎng)蠶專業(yè)戶李義芳。
毀桑風波
1998年12月2日,銅梁縣大廟鎮(zhèn)石興村。
“縣絲廠倒閉了!快去砍桑樹??!”正在屋頭喂蠶的李義芳聽到喊聲,跑出門外一看:村里的山坡上,田坎間,不少村民都揮舞著斧頭,忙著砍桑樹。
養(yǎng)了20多年蠶的李義芳心痛了。
“義芳,人家都在砍桑樹,我們也去砍吧!”李義芳的丈夫高定友說著,扛起斧頭便準備出門。
“你敢!你曉不曉得砍桑樹違法的?”李義芳一只手叉著腰,一只手捂著發(fā)悶的胸口說。
“芳姐,縣絲廠都已經垮了,沒人會要蠶了?!编従又焐┮矂竦溃斑€是砍了,賣點錢吧?!?/p>
“絲廠垮了,不等于不發(fā)展蠶桑??!”李義芳說,“村支書說了,縣里把蠶桑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栽桑養(yǎng)蠶大有搞頭!”
在村干部的制止下,村民盡管不再砍桑樹,但都在為前途擔憂。
晚飯過后,李義芳說:“我們拿一半的承包地來栽桑樹吧?!?/p>
“要不得!好田好土栽桑樹,一家人吃‘鏟鏟呀!”高定友的頭搖得像撥浪鼓。
夫妻倆你一言我一句的,爭持不下,都將目光轉向公公和婆婆。
“義芳說得對,照她說的辦沒得錯!”公公發(fā)話了。
李義芳滿意地笑了。
規(guī)模養(yǎng)蠶
僅僅三年時間,銅梁縣的絲業(yè)再次復蘇。李義芳在2001年嘗到養(yǎng)蠶的甜頭:賣蠶的收入由1100多元增加到13000多元。
大受鼓舞的李義芳決心大干一場:“我們干脆把承包地全部栽桑樹,再租20畝地,建個規(guī)范化良種桑園吧?!?/p>
“你是神經短路了吧?租20畝地,一年租金要一萬多元呢!”高定友大吃一驚。
夫妻倆又一次爭持不下。
“你這么做,一家人都要‘背時!”第二天,生氣的高定友同村上幾個同鄉(xiāng)一起,到廣州打工去了。
“三年后,看我們誰掙得多?!备叨ㄓ雅R走前,丟下了這句話給李義芳。
得知李義芳要建良種桑園的消息,鎮(zhèn)政府決定派出養(yǎng)蠶技術員幫助她,銅梁縣蠶業(yè)局也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老專家陳智勇請到她家地頭,進行指導。
在專家們的幫助下,李義芳建起了規(guī)范化良種桑園,接著又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專用蠶房,配足了科學養(yǎng)蠶的一切設備。
萬事俱備之后,李義芳搞起了“小蠶共育,地火升溫”、“省力化蠶臺育”、“地面養(yǎng)蠶”試驗,大獲成功。
2004年春節(jié),在外打拼三年的高定友回家了。
帶著幾年辛苦掙得的七萬元錢,高定友得意洋洋地把存折甩在李義芳的面前:“外面遍地都是錢?。∪甓?,我就掙了七萬元錢?!?/p>
高父一聽,“噗嗤”就笑了出來:“定友,你可沒義芳掙得多!”
“怎么會呢?”
“你還不服?自己看吧?!闭f完,李義芳把存折遞給高定友。
“14萬元!”高定友一下子傻了眼,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蔫了。
“老高,留在家里吧,我們一起養(yǎng)蠶?!崩盍x芳說,老高慚愧地點點頭。
立體種養(yǎng)
李義芳的桑園每年養(yǎng)蠶的廢料足有20余噸,長期堆積在房前屋后,成了污染環(huán)境的廢料。
“何不利用起來?”夫妻倆思考著。
2005年,在專家的指導下,他們在廚房旁邊建起一口沼氣池,將廢料倒入沼氣池發(fā)酵,所產沼氣足供一家人的能源;沼氣池發(fā)酵后所產生的沼液沼渣,是優(yōu)質的有機肥料,用在桑園和稻田里。
同時,夫妻倆又探索出了“蠶—草—畜”立體種養(yǎng)模式:在桑園里種了黑麥草三畝,用黑麥草和桑葉莖養(yǎng)羊40頭,羊糞用來做桑樹的肥料,提高了桑園的綜合經濟效益?!懊磕昕梢怨?jié)約燃煤和化肥費用3000余元。”李義芳說。
這種立體種養(yǎng)模式實現(xiàn)了蠶、草雙豐收,每年增收四萬多元。很快,這一技術在全縣456戶養(yǎng)蠶專業(yè)戶中推廣,每戶增收一兩萬元。
2010年4月27日,蠶嫂李義芳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有人問銅梁縣的領導:“李義芳一年收入不過十多萬元,小打小鬧而已,怎么就能評上全國勞模呢?”
“她是把冷落的蠶桑變成了紅紅火火的事業(yè),給西南地區(qū)乃至全國蠶農做了榜樣!”一位縣領導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