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走過一家羊肉爐店的門口,突然有一個中年人的聲音熱情地叫住我。
回頭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為是一般的讀者,打了招呼之后,正要繼續(xù)往前走。
沒想到中年人跑過來拉著我的手臂,說:“林先生一定不記得我了。”
我尷尬地說:“很對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見過你?!?/p>
中年人說起二十年前我們會面的情景,當時我在一家報館擔任記者,跑社會新聞。有一天,到固定跑線的分局去,他們正抓到一個小偷,這個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過的次數(shù)也記不得了。據(jù)警方說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經(jīng)過幾星期才發(fā)現(xiàn)家中失竊,可見小偷的手法多么細膩了。我聽完警察的敘述,不禁對那小偷生起一點敬意,因為在這混亂的社會,像他這么細膩專業(yè)的小偷也是很罕見的。
當時,那小偷還很年輕,長相斯文、目光銳利,他自己拍著胸脯對警察說:“大丈夫敢做敢當,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認。”
警方拿出一疊失竊案的照片給他指認,有幾張他一看就說:“這是我做的,這正是我的風格。”
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亂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說:“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沒有這么粗?!?/p>
二十年前,我剛當記者不久,面對一個手法細膩、講究風格的小偷,竟百感交集。回來以后寫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么靈巧、風格這樣突出的小偷,又是這么斯文有氣魄,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吧!”從時光里跌回來,那個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爐老板。
他很誠摯地對我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點,使我想到: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沒有想過做正當?shù)氖履兀吭诒O(jiān)獄蹲了幾年,出來開了羊肉爐的小店,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幾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來我請客吃羊肉呀!”
我們在人群熙攘的街頭握手道別,連我自己都感動了起來,沒想到二十年前無心寫的一篇報道,竟使一個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這使我對記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我們寫的每一個字都是人格與風格的延伸,正如一個小偷偷東西的手法,也是他人格與風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面對稿紙怎么能不莊嚴謹慎呢?
現(xiàn)在由我來為這個改邪歸正的小偷寫一個結(jié)局:“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么靈巧、風格這樣突出的小偷,又是這么斯文有氣魄,現(xiàn)在改行賣羊肉爐,他做的羊肉爐一定是非常好吃的!”
(摘自《中國校園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