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
最近聽聞《婚姻法》新的司法解釋出臺后不久,各地突然宣布產權證上加名字要加征契稅了。于是本來就有點忙亂的待婚男女們更加措手不及。當人們的注意力都還集中于與自己的未婚夫(妻)理論,爭取產證上自己的“安全感”的時候,政府已經巧妙地將個人所得稅率改變所損失的財政收入補回一塊。不過,剛贊過,就聽說對中秋節(jié)發(fā)放的月餅也要征稅了,突然讓人覺得有些哭笑不得。
這讓我想到小學時候的一道經典數學題,一個水池,一邊開放水管,一邊開排水管,然后有無數種組合方式(比如,一個水池開放水管24小時放滿,開排水管36小時排完,兩邊齊開,多少小時可以放滿)。假定政府的開支(出水管)是不變的話,那憑空少了一根進水管(所得稅損失),那一定需要其他的管子補回來才能保證水平面不下降,比如在新所得稅實施后社保扣除就立馬上升了,比如產證上加名字(考慮到中國人多房多,這筆進項也不少),比如月餅稅。
老實說,產證上加名字屬于某種意義上的資產轉讓,是完全適用于契稅的征收標準的,以往不收是政府一直對我們施行了稅收優(yōu)惠,理論上稅收優(yōu)惠是可以被當地稅務局隨時取消的——好吧,現在取消。那月餅征稅就有些無厘頭了。從公平的原則上講,稍有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發(fā)月餅屬于實物補貼,其效用是弱于貨幣補貼的,而受補方卻還要依價繳納現金稅賦,這本就欠公平,難怪有網友開玩笑地說,都將自己領到的月餅盒打開,拿一個月餅放到稅局門口,還要補一句“親,這是我的稅,請確認收貨”,我想稅局門口一定可以堆成小山。
如果要水平面保持不變,其實有兩個辦法,一個是“開源”,一個是“節(jié)流”。其實從員工福利上開源也不是不可以,就是有些風險,因為公務員及國企職工的工資外福利很多,這似乎已成不爭事實,如果被要求一碗水端平,先要從自己的房貼、飯貼、高溫費、炭火費、旅游費、獨生子女費、下鄉(xiāng)補貼等做起。所以聰明的辦法似乎應該是節(jié)流,政府不也在號召先公開“三公“費用嗎?把里面的賬能理清的理清,那些理不清楚的部分,省一口,就全有了。月餅稅每年就一次,收不了多少錢,真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