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每次去紹興,都要抽時間去距魯迅故居不遠的咸亨酒店坐坐,吃碗酒。
咸亨酒店因魯迅的小說《孔乙己》而聲名大振,但我不歡喜這個酸勁十足而又沒骨氣的窮秀才。在魯迅小說中,反面人物居多,寫得比正面人物血肉豐滿,他們的生存方法體現(xiàn)出時代的印痕,有很強的合理性,當然,今天的解讀者或許不易認同孔乙己的茍活,因為他的合理性是帶有非常荒謬的邏輯,他的存在理由至今還被一部分所謂的知識分子當作護身符,那真是要命的事。
想不到咸亨酒店卻將此人做成青銅雕塑放在店門,而且體量比真人還高一頭,從營銷學上分析,這是一個負面影響很大的形象代言人。
咸亨酒店建于清光緒年間(1894年),位于紹興城內(nèi)都昌坊口,由魯迅的周氏本家堂叔周仲翔等人合伙開設。小店雙間門面,坐南朝北,臨街曲尺柜臺,名為酒店,實為酒攤。舊時的顧客多為站著喝酒的“短衫黨”,他們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后,打著赤膊,掛著汗水,喝一碗老酒舒展筋骨。偶爾也有孔乙己這種窮措大,在柜臺上排出幾枚銅錢,斟酒買醉。至于咸亨二字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不用我多說。
據(jù)說咸亨酒店開張才兩三年工夫,因老板經(jīng)營不善而歇業(yè)了。直到改革開放春風刮到古城,紹興人才想起利用魯迅這塊金字招牌開發(fā)旅游業(yè),便于魯迅誕辰100周年時恢復了酒店。謝天謝地的是,咸亨酒店還是按照舊時格局建成的,酒店為雙間店面,青瓦粉墻,杉木窗欞,門前有一副對聯(lián):“小店名氣大,老酒醉人多”,驕矜得很吶,每次路過,還能看到沿墻根堆起的好幾排老酒甏。近年來,酒店還在門口豎了一面獵獵作響的酒旗——所謂杏黃酒旗,掛了一串醒目的大紅燈籠。
其實我素不善飲,雖然紹興是我的祖籍,那么每次造訪咸亨酒店,純粹是為了懷舊,撿拾童年的印象。那當街的曲尺形柜臺,柜臺邊“太白遺風”的青龍牌,柜臺后一層疊一層的老酒甏,天井里瀉下的一縷薄霧般的青光,以及溫酒的錫質串筒,還有八仙桌和長條凳,都是讓我激動的底色。應該說,咸亨酒店多少保留了清末紹興酒店的遺風雅調(diào),濃縮了南方城鄉(xiāng)酒文化的醇厚韻味。但經(jīng)營上若固守舊制,可能行不通。比如客人進得店后,先得到一個小窗口前買票,按消費預算買上一兩百元,然后再到柜臺前排隊領取菜和酒。菜是大鍋菜,盛好后擺在臺面上。白斬雞、油爆蝦、白切肚子、炒螺螄、咸菜燒竹筍等,一律用粗瓷碗盆盛來。外地游客忘不了來一碟茴香豆,嘗過后會發(fā)覺不過如此。
門旁還有一小攤,油炸臭豆腐干,外賣兼堂吃。盆子中央堆起十幾塊“金磚”,兜頭澆一勺辣糊,價廉物美,下酒妙品。
服務員是清一色的老婆子,穿著很少有人再穿的白咔嘰工作服,一個個扯大了嗓門去震蕩客人的耳膜。紹興話本來就接近寧波話,節(jié)奏強,語速快,加之態(tài)度真是欠佳,直來直去,近乎“紹興大板”,初來乍到的外地客多半是要受點驚嚇的,有傷胃納。再比如說,吃不完手里的票子可以退錢,但實際操作時你又得排隊。輪到你時,坐鎮(zhèn)在賬臺上的老婆子一聽是退錢,老大不高興,好像是你欠了她似的,遠遠地將幾張皺巴巴的票子扔出來:“下一個要什么,快點說!”
你剛才跟幾個朋友吆五喝六、推杯換盞,以為自己是革命黨人趙秀才,此刻馬上感覺跟孔乙己是難兄難弟了。而作為旅游景點的這塊方圓兩三里的地皮上,還有點像魯鎮(zhèn)或未莊,街上走著孔乙己或阿Q,還有閏土與魯媽等人,他們說出口的紹興話,與陶成章、蔡元培說的也無二致。氣場基本如此,由此想起魯迅的話,在中國,要改變一張椅子的位置都是很難的。但終究是改朝換代了,別說太師椅,就是祖屋也不妨揭瓦推墻,稍遠一點解放路上就呈現(xiàn)出新世界的氣象,新建不久的咸亨大酒店高聳入云。那是一家設有總統(tǒng)套房的五星級賓館,大堂氣派得嚇得住魯迅本人,住客們的口氣與舉止,與未莊就迥然不同,顯然是見慣大世面的,魯迅若見了他們,恐怕會以為真的來了革命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