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安莉 王少芳 編輯/任 紅
沒有太多科律與圭皋的束縛,反倒讓侗家人創(chuàng)造的天性得到了自由地發(fā)揮,鼓樓便是侗族人的這種無拘無束的創(chuàng)造性物化的最好結晶之一。正所謂:運用之妙,系乎一心。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風雨橋橋頭,侗家女在為即將進入景區(qū)游玩的游客唱歡迎入寨歌。 攝影/龍濤/CFP
十年以前,一個昏朦的冬日下午,我打中華民族園走過,一座高樓兀然眼前:斜向上挑的樓角,無可挑剔的脊線,捫天發(fā)問的氣勢……整個鼓樓透著一股如杉樹般勃郁的生機。十年以后,我在貴州黎平肇興侗寨暢游,耳邊聽著侗族姑娘唱著民歌:“錦雞翅膀鳳凰尾,比不上侗家鼓樓美?!鄙韨鹊墓臉牵贝糖嗵?,如鳥振翅,視覺震撼依然如初。
鼓樓是侗寨人的文化之心與立身之根。
鼓樓高聳、挺拔的形象,在視覺上也控制著整個村寨,更加強調(diào)了作為村寨中心的意義。
作為木構干闌建筑藝術的奇葩,鼓樓是侗族特有的建筑,侗族人視鼓樓為族姓和寨子的標志,所以建造時大都競相高筑。
作為極富建筑天分的一個民族,侗族主要分布于湘、黔、桂毗鄰地區(qū)及鄂西南一帶。侗族源于古代“百越”民系中“駱越”,“駱越”受楚國文化影響較深,活動范圍大致在秦的象郡、漢的武陵郡。唐宋時期,“侗亦獠類”,侗族被歸屬為“獠”這個內(nèi)涵寬泛的西南眾少數(shù)民族的一員。明清兩代,侗族稱為“峒蠻”、“峒苗”、“峒人”、“洞家”或泛稱為“苗”等。可以說,侗族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由“駱越”和“獠”的支系發(fā)展而成。
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分南北部兩個方言。侗族沒有文字,1958年制定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F(xiàn)在大部分地區(qū)通用漢文。侗族人信仰多神,有著深厚的杉樹崇拜的習俗,特別崇拜女性祖先神“薩母”,或稱“薩”,意為神圣祖母。各寨都建有專門的祭壇稱“堂薩”,即“薩母祠”。
侗族村寨多建于南方的河谷丘陵地帶,這里水網(wǎng)縱橫交錯,沿河土地肥沃,水源豐富,交通便利。
典型的侗寨具有三大特征:“戶小寨大”、“私簡公繁”和“外聚式生活”。侗族村寨一般規(guī)模都比較大,三五百戶甚至七八百戶一寨,并不罕見。村寨中,木樓互相連接,柱靠柱,墻貼墻,廊道相通,幾戶共用一架木梯上下。一般私家民居大多簡樸少飾,而公共建筑如鼓樓、風雨橋等卻選址講究、式樣多變、美輪美奐。侗人以村寨為家,很多活動都習慣聚在鼓樓上進行,老人們還有集中到鼓樓中過夜的習俗。
獨具魅力的貴州肇興堂安侗寨鼓樓攝影/喬啟明/CFP
侗族村寨的這些特點顯然與其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社交習俗禮儀等密不可分。歷史上,鼓樓曾是集會議事的地方。侗族過去有著較完善的“合款”制度,鼓樓便是“合款”的象征,也是侗族村寨的中心。全寨民居均圍繞鼓樓而建,在布局中,呈現(xiàn)出內(nèi)聚向心的特征。鼓樓高聳、挺拔的形象,在視覺上也控制著整個村寨,更加強調(diào)了作為村寨中心的意義。
鼓樓是侗寨的標志,侗語叫"堂卡"或"堂瓦"。鼓樓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設計,沒有圖紙,整體全系木質(zhì)結構,不用一釘一鉚。 攝影/zge/CFP
侗族深受漢族宗法觀念的浸染,故單姓同宗村寨只建一座鼓樓,而雜姓村寨,則每一姓氏各建一個鼓樓。
鼓樓是侗族特有的建筑,是侗寨的象征。一寨建設之始,必先建鼓樓。只要望見了高高的鼓樓,便可知道必有侗族居住。由于侗族深受漢族宗法觀念的浸染,故單姓同宗村寨只建一座鼓樓,而雜姓村寨,則每一姓氏各建一個鼓樓。
鼓樓是每寨“款首”(寨主)召集村民處理與民眾生活相關的有關生產(chǎn)、生活、娛樂、祭祀等重大事務的地方,是侗寨的“政治”中心,又是文娛的中心。
羅星棋布的鼓樓點綴著侗鄉(xiāng)大地,從最北的湖北利川到最南的廣西融水,從最西的貴州鎮(zhèn)遠到最東的湖南城步,無一不遍布著鼓樓??v觀整個侗族地區(qū),共有鼓樓八百多座,其中廣西有近三百座,貴州有三百余座,湖南省有二百多座,湖北省內(nèi)有十余座。
侗族鼓樓的歷史悠久,但其究竟源于何時何地,現(xiàn)在已是無史可稽了。據(jù)考古學可知,干欄式建筑的雛形——獨木巢居早在在原始社會就已出現(xiàn)。而現(xiàn)存有關侗族鼓樓的記載最早是明代,揆諸史籍。
明鄺露《赤雅》中載:“以大木一株埋地,作獨腳樓,高百尺,燒無色瓦覆之,望之若錦鱗矣。扳男子歌唱、飲瞰,夜緣宿其上,以此自豪?!?/p>
明萬歷三年(1575)《嘗民冊示》載:“……或百余家,或七八十家,三五十家,豎一高樓,上立一鼓,有事?lián)艄臑樘?,群起踴躍為要?!?/p>
清雍正《廣西通志》載:“狪(侗)人……春以巨木埋地做樓,高數(shù)丈,歌者夜則緣宿其上,謂之羅漢樓。”
清乾隆《玉屏縣志》載:“南明樓即鼓樓,明永樂年間建……其始基以堅礎,豎以巨柱,其上桷題櫨之類,凡三層?!?/p>
清嘉慶李宗狪《黔記》載:“黑苗(侗)……諸寨共于高坦處建一樓,名聚堂,用一木竿,以懸于頂,名長鼓,凡有不平之事,則登樓擊之……”所謂“聚堂”,乃聚眾集會之場所,與侗語中的“堂卡”、“堂瓦”含義相同。
從這些記載可知,雖然稱謂各異,完整的“鼓樓”形式在明代出現(xiàn)在侗鄉(xiāng)當是確鑿無疑的。而各地侗鄉(xiāng)現(xiàn)存鼓樓建造時間,大多數(shù)建于清代。如貴州從江縣的曾沖鼓樓始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廣西三江林溪鄉(xiāng)的高友大寨鼓樓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貴州榕江縣的車寨鼓樓建于清光緒三年(1877年),廣西龍勝平等鄉(xiāng)寨上的盤高鼓樓、吳氏鼓樓分別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和清光緒九年(1833年)??梢姡弊骞臉窃诿鲿r就已建有,至清朝中、晚期才興盛。
中國唯一的侗族生態(tài)博物館建在貴州黎平縣堂安,山頂?shù)咎镎谇锸铡?攝影/吳呂明/CFP
在侗語中,鼓樓亦有多種稱謂,如:“百”(bengc),堆壘,意為木頭堆積而成得房屋,矮小的棚子?!皹恰保╨ougc),出現(xiàn)在祭祖歌中,為漢語借詞?!疤每ā?、“堂瓦”,意為眾人議事的場所。
綜觀漢語史料及侗族民間對鼓樓的稱謂,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概言之,不外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源于形,有“百”或“樓”、“獨腳樓”;二是因其用,稱之為“羅漢樓”、“聚堂”、“堂卡”、“堂瓦”、“鼓樓”。
關于鼓樓的來歷,侗鄉(xiāng)的民間傳說又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的版本,從中你也許能窺探到一絲來自侗民族心靈深處的集體無意識的信息。
傳說在很久以前,官兵經(jīng)常到侗家村寨燒殺擄掠,致使侗民日不能安,夜不能寐。于是,“寨老”召集一些德高望重的侗民聚議協(xié)商,就如何抵御外族入侵展開討論,之后做出決定:在寨旁或寨中地形較高的位置建造一個簡單的瞭望哨,安排侗民在這里輪流放哨觀察,若發(fā)現(xiàn)敵情就立即發(fā)出警示信號,讓村民做好準備,以抵御來犯之敵。從此以后,無論是安全上還是生產(chǎn)上的大事情,侗民們都會到瞭望哨共同議事協(xié)商,漸漸地瞭望哨就成為侗民商討大事和進行娛樂歡慶的首選之地,后來,侗民就逐漸將瞭望哨改建成鼓樓。
后來,鼓樓都懸掛牛皮長鼓一面,村寨里如有重大事項,即登樓擊鼓,召眾商議。如發(fā)生火災、匪盜,也擊鼓呼救,這樣,寨寨相傳,信息很快就傳到深山遠寨,鼓聲所及,人們聞聲而來。所以,鼓樓、長鼓在侗族人心目中至關重要。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風雨橋。程陽橋始建于1912年,是湘、黔、桂三省區(qū)交界處最典型的廊橋,現(xiàn)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攝影/龍濤/CFP
鼓樓一般由各村寨群眾投工獻料,集資籌建,由侗族能工巧匠自行設計,自行建造。而一座鼓樓的建造,往往要花上兩年的時間。
鼓樓是侗寨團結吉祥的象征,興旺的標志與齊心的表現(xiàn)。樓下寬敞的火塘邊既是全寨人賽蘆笙、踩歌堂等歡聚的好場所,也是重要事情的議事廳。平日又是老人們歇息談古,青年們談情說愛的約會之地。
侗寨鼓樓的建造首在選址,受漢族風水學說的影響,侗人以寨中的吉祥之地為衡量指標,鼓樓必須是在“青龍”、“白虎”、“金雞”、“銀蛇”四大吉祥地中選擇其一,作為建造位置方可。毋庸諱言,風水的語言是古人的環(huán)境景觀系統(tǒng)學說。
一般來說,建造之地一定要高于民居,一定要擁有居高臨下的建瓴之勢,這樣才能俯瞰全寨、從容示警。此外,還要看與周邊的地理小環(huán)境是否相生相宜,要使鼓樓與村寨盡可能地相映成輝??傊?,鼓樓所立之處往往是寨中最高、最寬、最美,最養(yǎng)眼和最利于人群聚散的地方。如此良苦用心,凸顯了鼓樓是侗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圣不可侵犯之地。
鼓樓一般由各村寨群眾投工獻料,集資籌建,由侗族能工巧匠自行設計,自行建造。而一座鼓樓的建造,往往要花上兩年的時間。在侗鄉(xiāng)流傳下來的歌本《贊鼓樓》中就有一段歌詞這樣寫道(意譯):
寨老號召眾周旋,掘土運石地基建;
捐款只怨家底薄,奮力獻工爭上前;
長者高唱拉木歌,壯者恐后爭在先;
鼓樓主柱先到位,眾人齊心多周全;
吉日在近不在遠,木匠著急來拉線;
座山朝向細看過,年月日時都應驗;
擇一良辰柱豎起,大梁架上掛紅聯(lián);
建樹鼓樓寨興旺,顧及全寨壽延年。
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橋景區(qū)擁有獨特的民族風情 攝影/彭寰/CFP
眾所周知,風雨橋與鼓樓堪稱代表侗族建筑藝術的雙峰?!爸衲疽簧韴匀玷F”乃是文豪郭沫若為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橋所題之詩句,而用這七個字移注侗寨鼓樓,也是一樣地貼切。因為它準確地道出了鼓樓建筑的特征。
看過侗寨鼓樓的人,不得不說這是妙手天成的杰作。而侗家匠師,堪稱建筑工程上的“魔術師”。修筑鼓樓時,既沒有如《營造法式》所規(guī)定的建筑標準和圖紙的使用,僅憑著一根再簡單不過的“香桿”和“線”做標尺,就可以計算出構建鼓樓的各木構件的大小尺寸;也沒有《魯班經(jīng)》總結的歌訣可以走捷徑,卻有如神助般地造出層層疊起的飛檐和精巧的四角攢尖頂;更沒有如清宮造辦處必等待“樣式雷”的燙樣出來方可動工,全靠一顆成竹在胸的匠心妙用,輔之以經(jīng)驗,就能讓一座座雄偉壯麗的侗族鼓樓拔地而起,屹立百年。
鼓樓的外形揉合了侗族傳說中的“仙杉”樹意象和漢族密檐式塔的效果,擁有塔的形,樓的頂,別具一格。鼓樓按樣式分有廳堂式、干欄式、密檐式等。按承重方式分多柱和獨柱兩類,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襯柱;獨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撐,直立于鼓樓中央,直伸頂端,底層四根襯柱。按樓層分有三、五、七、九層乃至十五層不等。不管樣式如何變化,鼓樓之所以稱為鼓樓,是因為頂層均置放齊心鼓。
無論何種鼓樓,一般都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為頂尖部,用一根長約三米的木柱或鐵柱立于頂蓋中央,并套上由大到小的五至七顆陶瓷寶珠,呈富貴吉祥寓意的寶葫蘆形。頂蓋多為絢麗多姿的傘形攢尖頂,又可細分為四角攢尖、六角攢尖或八角攢尖。頂蓋之下是鉤心斗角的人字格斗拱,像蜂窩百孔窗,其周圍木雕像燕窩壘泥點。中部是層層疊樓,形似寶塔樓身。樓檐一般都是六角,亦有簡便的四角或復雜的八角。每方檐角均為翹角,層層疊疊,重檐而上,煞是好看。檐板之上多雕塑禽獸,神形兼?zhèn)?。鼓樓下部多以四根高大杉木為主柱,從地面直通樓頂,撐起整個建筑。樓內(nèi)或雕塑,或繪畫,山水花鳥,栩栩如生。底部多為正方形,樓四周設有木質(zhì)長凳,供人歇坐,中間是圓形大火塘。
整個鼓樓建筑獨特,純系木質(zhì)結構,以杉木鑿榷銜接,不用一釘一鉚。沒有圖紙,數(shù)百根梁、柱、枋的尺寸全憑心造,竟能上下吻合,采用柱桿支撐桁架,暗合力學原理。與當代科班出身的建筑師來比較,論出身,侗族的能工巧匠無疑是野狐禪了。論能力,他們似乎不可能造出現(xiàn)代的摩天大樓來。但是別忘了體量巨大的摩天大樓的背后是巨無霸的現(xiàn)代施工工具的強力支持。條件并不平等,如果把二者放在類似魯濱遜漂流的荒島上,只給他們最簡單的工具,斧頭、木桿、和繩子。施工材料只有原始叢林和沙土,在這樣公平的起點上讓他們同臺競賽,看誰能先建起一座高樓?盡可能地想象這一極富喜劇色彩的場景吧:一邊是失去現(xiàn)代高科技利器的建筑師們素手無策,另一邊卻是侗家匠人伐木開料。
沒有太多科律與圭皋的束縛,反倒讓侗家人創(chuàng)造的天性得到了自由地發(fā)揮,鼓樓便是侗族人的這種無拘無束的創(chuàng)造性物化的最好結晶之一。正所謂:運用之妙,系乎一心。
沖天柱代表年,四根立地大柱代表四季,十二根副柱代表月,即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平安康樂之意。
蜚聲中外的鼓樓,以卓然的姿態(tài)屹立在大地之上。在爛若星辰的侗寨鼓樓中以三江侗寨鼓樓、黎平肇興大寨鼓樓、三江馬胖鼓樓最為出眾。限于篇幅,筆者只能介紹一下曾被媒體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zhèn)之一的黎平肇興侗寨的鼓樓。
肇興亦名肇洞。肇興河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穿寨而過。全寨為黎平縣最大、最古老的侗寨之一。寨內(nèi)有五座氣勢雄偉的鼓樓和四座建筑獨特的花橋。寨中一條東西向的主街,兩旁是學校和民居,清一色的青瓦木樓。五座鼓樓恰如五朵荷花,分布在仁、義、禮、智、信五個自然寨。
鼓樓始建年代不詳,文革初毀,1981年至1983年先后重建。五座鼓樓風格不同,有七層、九層、十一層,最高的十三層。建筑工藝的共同特點都用一抱粗的杉木為柱,穿榫街接,不用鉚釘,有十六根柱子落地,其中一根直通樓頂。不落地的一根古杉為沖天柱,旁邊是四根合抱的立地大柱,外圍是十二根略小的副柱,由這十六根柱子頂起沖天大柱。據(jù)說,沖天柱代表年,四根立地大柱代表四季,十二根副柱代表月,即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平安康樂之意。
肇興鼓樓群的仁寨鼓樓高21.7米,為七重檐八角攢尖頂;義寨鼓樓高25.8米,十一重檐八角攢尖頂;禮寨鼓樓高23.1米,十三重檐八角攢尖頂;信寨鼓樓高23.9米,十三重檐八角攢尖頂。四座鼓樓的彩塑、繪畫裝飾各有特色。
五座鼓樓中最美的是智寨鼓樓。智寨鼓樓為九重檐四角歇山頂,通高14.8米。由十六根柱子構成骨架,中間四根柱子直貫頂層,四邊為十二根副柱,略小于中柱,用逐層內(nèi)收的染方金瓜柱支撐,層層挑出屋檐,類似寶塔。頂部如意頭下各級均為八角形翼角高翹。屋脊之上泥塑小葫蘆寶瓶,其翼角塑小鳥,玲瓏雅致。鼓樓的檐層鋪小青瓦,屋脊白色,塑有獅、虎、鳳等。樓內(nèi)雕梁畫棟,書有六幅楹聯(lián)。正面一至三檐之間塑有“雙龍搶寶”。樓上置有皮鼓,遇有重大事情,由寨老擊鼓召集寨民共議。鼓樓基面約70平米,中央設有火塘,幾乎常年四季有火,四周有長條木凳,供人憩息,或吹笙談唱,或擺古談天。樓前有鵝卵石鑲的歌坪,樓的對面是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