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小小女孩,手持一把飯勺,從鍋里盛著什么(其實就是白粥)。藍白相間的校服,棗紅褲膝蓋上一對卡通圖案,短發(fā)上別一個粉紅夾子。笑得咧開一排珠牙,笑得眼睛像彎彎新月。
難道現(xiàn)在的小孩很少這么笑嗎?為什么她的笑容在網(wǎng)上被如此瘋傳,乃至很多媒體都用大尺幅刊載?
原來是因為,她是外來民工的孩子,爸媽都在外省打工,她和爺爺一起生活在杭州。
爺爺是看公共廁所的,廁所隔壁有三平方米的一個小間,爺孫倆住。
爺爺收入不多,還要給孫女攢學費,他們吃得比較清苦,一般是咸菜面餅,或者咸菜稀飯,偶爾才吃一次肉。
粗茶淡飯的孩子,笑容竟然比錦衣玉食的孩子來得燦爛,人們就生出好奇之心,紛紛趕來看望。
懷著些許憐憫之心,有人帶來一包饅頭,有人拎來一籃子高檔水果(那些水果女孩都叫不出名字)。有人號召為女孩捐款,有人開著寶馬車過來,拉著自家小孩與女孩合影,再放上幾張錢,走人。
房間那么小,不能讓客人進來坐,也無法關上門,前來看他們的人越來越多,爺爺不解:我們生活還可以的呀,為什么要送這送那?送來的錢,都原封不動,爺爺不想用別人的錢。
當然心里是感激的,但爺爺也發(fā)愁,菜沒了,想去買點,那么多人,走不開,晚飯只好吃白粥。
女孩上學要起早,轉(zhuǎn)公交車,本來晚上8點就上床,現(xiàn)在人來了一批又一批,沒法睡覺了。
女孩放學回家,本想在晚飯前做完作業(yè)的,看見那么多人在等她,那么多鏡頭對著她,問她這般那般的問題,她收起笑容,鎖上了眉頭。
要問的,其實都已經(jīng)問過了,不外是:你覺得苦不苦?你想過那種吃得好、穿得好的生活么?
女孩也都毫不遲疑地回答了:我現(xiàn)在過的就是吃得好、穿得好的生活啊。
吃飽穿暖,有安全的住所,有書讀,有爺爺?shù)奶蹛?,足以讓一個孩子燦爛地笑了。
有些孩子的不燦爛,都是欲望無邊的大人加給他們的,現(xiàn)在他們又想加給這個女孩。
被她的笑容感染就可以了,不要打擾她的笑,讓她再笑一會兒,不好嗎?
(聶勇摘自《遼沈晚報》2011年6月24日圖/連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