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文
買禮物、準備飯菜,節(jié)日也給大家?guī)頍馈?010年的圣誕節(jié),CCTV_9的洋主播給他的中國家人做了一桌圣誕大餐,他很享受這次主廚經(jīng)歷。
作為一名來自澳大利亞的記者和播音員,圣誕節(jié)和新年意味著新聞淡季的開始。當圣誕老人“呵、呵、呵”地駕著雪橇駛來時,我曾工作過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媒體新聞編輯部門也開始準備那些“永叵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沒有令人緊張的最后期限也不會過時。既然沒有什么重要新聞,一些軟消息就用來填補電視、廣播等新聞快報的空當。報紙上也鋪滿了類似文章,以填補整版的節(jié)日促銷廣告的空白。
因為政府部門和公司都放大約3周的假,所以編輯不得不靠某些題材一比如某人的蝴蝶收藏或是對人們夢境模式的調(diào)查來撐過新聞匱乏的日子。
中國圣誕與壓力說拜拜
對于一個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來說,圣誕節(jié)的到來讓我產(chǎn)生矛盾心情。_方面我期盼能和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團聚,另,一方面,在中國我可以擺脫圣誕節(jié)常常給人帶來的身體和精神上的壓力。
中國人過圣誕節(jié)的方式比較輕松,不像在澳大利亞令人壓力倍增。我習慣于在12月1日那天去郵局排隊寄圣誕賀卡。收到第一張賀卡時,你通常不會感覺開心,而是壓力,因為你本想趕在所有人之前去寄賀卡。
不僅要寄賀卡,還得給家人、親戚和好朋友買禮物。百貨商店的貨品目錄寄來了,向你推銷著比去年更大、更炫的禮物。平板電視、電腦,或者干嗎不給那個(幾乎)什么都不缺的家伙送部新車呢?
給別人買圣誕禮物就夠受的了吧,可還得準備圣誕晚餐呢,先買還得做。如果圣誕那天天氣很熱怎么辦?我記得曾有一次圣誕午餐,戶外溫度達到40℃,室內(nèi)還沒有空調(diào)!冷餐肉和沙拉可能比較現(xiàn)實,吃起來也和熱的火雞、羊肉、烤蔬菜一樣愜意。面堤圣誕節(jié)那天也可能比較冷那菜單還得改。
自制的圣誕點心確實比超市里買的好。如果沒有傳統(tǒng)的李子布丁還,算什么圣誕大餐呢!最好多做一些,會多幾位客^可是常有的事。這么多決定要做,這么多!
我又沒能及時寄出圣誕賀卡,也許是因為在中國過節(jié)沒有太大壓力吧。我總是想:“明天再寄吧?!笨墒菚r間溜走了,我總是來不及寄出。
等等,我想到一個好主意。雖然錯過了圣誕老人的最后期限,但我可以寄春節(jié)賀卡呀。我那些在國外的朋友肯定以為我把他們忘了,收到春節(jié)賀卡,他們肯定會大吃一驚,一個大驚喜。
為我的中國家人準備圣誕大餐
我很少在中國過圣誕節(jié)。2003年來中國后,我通常返回澳大利亞度過這一快樂節(jié)日。2010年我兩次回到澳大利亞,節(jié)日休假大部分都在澳洲度過。因為知道中國人也樂于分享圣誕節(jié)這份快樂,我相信留在中國過節(jié)也不會太孤單,所以決定在中國慶祝2010年圣誕節(jié),希望我能乘坐圣誕老人的雪橇,趕上這場歡樂盛宴。
這是一個令人愉悅的“Skype”(—種網(wǎng)絡(luò)電話)圣誕,我通過網(wǎng)絡(luò)和3個子女、5個孫輩子女見面。兩個月前,我在西單給大孫子買了一輛遙控車郵寄給他,還寫好“不到圣誕節(jié)不許打開”。但是我也是一個幸運的老外,擁有一個“中國家庭”——爸爸、媽媽和他們的兒子。我初次來到中國時認識了這個家里的兒子。
幾年前我也曾在中國過圣誕節(jié),在北京一個國際酒店和自己的外籍同事參加圣誕宴會。愉悅的伙伴、美味的食物和葡萄酒,我們的聚會令人喻快。但我們掏錢消費,大快朵頤地享用了圣誕大餐,第二天胃就把大家都折磨了一道。
這次,我決定邀請我的中國家人來我家,為他們準備烤羊羔腿,這在澳大利亞和我的原籍新西蘭都非常受歡迎。我有一個烤箱,但足夠做好這次圣誕大餐。
雖然有很多穆斯林肉店和針對外籍人士的超市,但在北京找到—塊嫩嫩的羊腿肉并不容易,完全不像在澳大利亞或者新西蘭的超市里可以隨意挑選,那兒總是有成排的羊羔腿,質(zhì)量還不錯。
在我所居住的海淀區(qū),有一家超市經(jīng)常供應(yīng)一兩塊羊腿肉。圣誕節(jié)前的兩天,我在下班后去這家超市碰碰運氣,冬夜的北京真是夠冷。我在貨架上找到了一塊,但僅此一塊,似乎不夠我為4個人準備飯菜,我不得不尋求幫助。
貨架后面的售貨員告訴我,他還有一塊更大的,足夠我用。這塊就是我的啦,盡管價簽告訴我價格不菲。
但這是圣誕節(jié),誰會在這個時候吝嗇呢?售貨員用亮閃閃的塑料包好肉,我已經(jīng)感覺到它飛進烤箱變成口中的美味,盡管這塊肉可能是一條老羊腿。
圣誕節(jié)我起得很早,把羊腿肉放在碎洋蔥上,涂好橄欖油,又在上面撒了_一層迷迭香粉。這樣就很適合烤制了,把肉放進烤箱的烤盤里_這肯定會是一次『直得回憶的圣誕大餐!
一個把羊腿肉烤得鮮嫩的小竅門,就是把烤箱溫度調(diào)低并用慢火烤制。幾個小時之后,我的家里充滿了迷迭香和洋蔥的混合香味,熟羊肉的香味也散發(fā)出來,希望我做出來了一道美味。
我的中國家人一進門就是一連串的贊嘆。我已經(jīng)說好大家不用帶禮物來,這幾年我們已經(jīng)互送了太多的禮物,這時就別讓大家為送什么禮物大費亡嗯了。
我們吃了些水果和巧克力,享受這次充滿中國特色的西式圣誕晚宴。大多數(shù)的蔬菜我們都是在雞湯中煮,而不是像在澳大利亞也是烤制。
歐洲防風草是我們喜歡和羊腿肉一起烤制的蔬菜,所以我們就烤著吃。防風草形狀和白蘿卜、很像,但味道完全不一樣。我在北京使館區(qū)的一家超市買到了進口的防風草,他們還為我的客人推薦了一種新口味,并向我保證肯定“美味可口”。
肉烤得很嫩,恰到好處。但少了點什么呢,尤其要是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我肯定少放了點什么。我應(yīng)該加點沙司,我正好有。我的客人也想嘗嘗其他新口味,如肉末、濃稠的褐色肉湯。
我們把肉吃了個精光,還喝了幾杯啤酒和果汁,笑聲不斷,真是愉快的圣誕節(jié)。我很愛吃李子布丁,這道點心是圣誕節(jié)的老傳統(tǒng),但這次圣誕節(jié)我們只能以新鮮水果代替,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李子布丁我已經(jīng)在這么多年的圣誕節(jié)吃得夠多了。
我有一架鋼琴,飯后興起我給大家彈了起來。和著音樂,大家唱起了《鈴兒響叮當》,還有幾首別的,也算不上是圣誕歌曲,比如《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的民歌。
在這個世界上,文化沖突時有發(fā)生。但在這美好的時光,是文化融合。如果圣誕節(jié)是一個表達好意的日子,我們的這個圣誕節(jié)不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