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爽
(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錦州 121001)
翼狀胬肉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但術后較易復發(fā)[1]。2008~2010年,我院采用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手術治療翼狀胬肉,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翼狀胬肉 21例,男 6例、女15例,年齡在35~67歲,病程1~7 a;胬肉位于鼻側,頭部浸入角膜緣2~6 mm;術前視力手動/10 cm~1.0。
1.2 手術方法 2%利多卡因注射液結膜下浸潤麻醉。顯微鏡自翼狀胬肉頸部沿角膜緣剪開球結膜,分離球結膜與胬肉體至半月皺襞處;用顯微有齒鑷自胬肉頭部剝離,使角膜創(chuàng)面平整光滑。剪除剝離的胬肉,暴露的鞏膜面燒灼止血。自上方取與鞏膜裸露區(qū)大小相同的角膜緣帶干細胞的結膜植片,將植片角膜緣與胬肉切除處角膜緣相吻合,10-0線間斷結節(jié)縫合。紅霉素眼膏涂眼,繃帶包扎。術后每天換藥,前 3 d用氧氟沙星眼膏涂眼,3 d后加用典必舒眼水點眼,連用 2~3周。
術眼均在裂隙燈顯微鏡下觀察,角膜上皮 3~4 d愈合;植片區(qū) 3 d起水腫明顯,1~2周后消退,8~14 d愈合良好;上方角膜緣取植片處5~7 d愈合。術后視力提高 2行以上者 4例,余視力無變化。術后隨訪 7~20個月,無復發(fā)。
目前,治療翼狀胬肉的手術方式多種多樣,但避免翼狀胬肉術后復發(fā)是手術的主要目的[2]。角膜緣Vogt柵欄發(fā)揮著角膜上皮細胞再生器官作用, Vogt柵欄區(qū)乳頭狀結構中的某些基底細胞就是角膜緣干細胞。在角膜緣的上界表面可以看到色素呈小斑塊狀分布,這是干細胞移植時取角膜緣組織的標志。一般認為,上方及兩側的干細胞較多,故上方角膜緣常作為干細胞移植的供體取材部位[3]。含有干細胞的角膜緣組織形成一道堤壩,能阻止翼狀胬肉切除后切斷的結膜上皮下組織向角膜生長,可防止翼狀胬肉復發(fā)[4]。
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在顯微鏡下操作,直視下完成,手術細致,創(chuàng)傷小,術后反應輕,移植片薄,不攜帶結膜下組織;帶角膜緣干細胞的植片與原胬肉切除處的角膜緣對位良好,確保植片不會翻轉,錯位;同時,由于是自體的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取材方便,經濟實用,對經濟困難的患者無需額外費用,對基層的醫(yī)療工作者只要有手術顯微鏡就可以操作完成;并且,它不存在任何排斥反應,因此移植后的角膜緣干細胞可以在局部迅速增生、分化,從而加速角膜創(chuàng)面上皮的修復,及時形成新的防御“柵欄”。由于病變區(qū)域得到了健康的角膜緣上皮補充,術后角膜創(chuàng)面上皮愈合時間更短,術后復發(fā)率明顯降低[5]。通過本組病例觀察,我們認為手術切除聯(lián)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效果良好,可以減少復發(fā)。
[1]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02.
[2]惠延年.眼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89.
[3]謝立信,史偉云.角膜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00.
[4]邵杰,鐘曉東,余錦強,等.改良翼狀胬肉剝離聯(lián)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及絲裂霉素 C應用[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0, 32(7):527-529.
[5]方秋云,沙翔垠,彭娟,等.翼狀胬肉根治手術預防復發(fā)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0,28(4):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