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泰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 100875)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的學術成就
陳其泰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 100875)
范文瀾是我國杰出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他于1940—1941年在延安撰成《中國通史簡編》,共56萬字,出版后受到廣泛歡迎。新中國成立后,他在歷史見識上和史料積累上達到更高水平,于是決定對本書從頭修訂,至1965年完成修訂本《中國通史簡編》自遠古至五代十國部分,共計110萬字,因而實際上是著者用十幾年功夫重寫。這部書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代表性著作,在敘述中國歷史進程所表達的史識上,在謳歌民族精神、闡發(fā)民族智慧上,在反映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祖國歷史上,在評價歷史人物上,在描繪多樣的社會生活上,在闡發(fā)傳統文化的寶貴價值上以及全書的編纂、組織上,都在延安版成就的基礎上更臻新的境界,成功地向讀者展現出一幅幅雄渾壯闊、多姿多彩的歷史畫面。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歷史進程;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歷史;評價歷史人物;創(chuàng)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
范文瀾(1893—1969)是我國杰出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他經歷了由精研國學到成為馬克思主義史家的學術道路。他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1917年畢業(yè)。幾年中,他打下了深厚的國學根底,師從古文學派學者陳漢章、劉師培,尤其是深受古文訓詁學家黃侃的影響。此時的范文瀾,“篤守師法”,決心“追蹤乾嘉諸老”。這些老師們也對他大加獎譽,“認為頗堪傳授‘衣缽’”[1]。1925年,他的第一本著作《文心雕龍講疏》在天津出版。此后又相繼出版了《群經概論》、《正史考略》、《文心雕龍注》等,因而成為國學界一位知名的學者。
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范文瀾不斷前進,“七七”事變后在河南大學舉辦抗戰(zhàn)訓練班,后至豫中各地從事抗戰(zhàn)民眾動員,參加了新四軍,并于1939年冬由河南到達延安。在抗戰(zhàn)的熔爐中,他完成了向唯物史觀的轉變。
新中國成立后,范文瀾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和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在中共八大、九大,分別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和中央委員。1951年中國史學會成立,他任副會長,主持史學會日常工作。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他是總編輯之一。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他與郭沫若一起領導全國史學界活動。他職務雖多,但對于權位一向十分淡泊,保持他作為學者和革命者忠誠、勤懇、正直、謙虛、樸實的本色。他所專注的是著史事業(yè)。1969年7月29日逝世之前,仍在籌劃將通史著作繼續(xù)寫下去,為新史學的發(fā)展奮斗到最后一息。
自1947年起,范文瀾對延安版《中國通史簡編》進行了長達18年的精心修訂。起初是進行修改,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新的時代需要,決定對全書重寫。至1953年,出版了修訂本《中國通史簡編》“緒言”及第一編(遠古至春秋戰(zhàn)國),1958年出版修訂本第二編(秦漢至隋統一),1965年出版修訂本第三編一、二兩冊(隋、唐及五代十國)。三編共計約110萬字。像本書這樣由一人撰寫,規(guī)模如此巨大,內容如此豐富的通史著作,乃為20世紀史學史上所僅見。修訂工作充分地表現出范老高度的使命感、嚴肅認真的著述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他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當時頻繁的政治運動對科研工作的干擾,克服了疾病的痛苦,始終堅持充分占有材料,深入分析和構思,反復推敲磨勘。如在1963年,他帶病用一年時間,遍讀了唐人詩文集,在此基礎上撰成第三編第七章唐代文化中“百花盛放的唐文苑(詩、詞)”和“近體文和古文”兩節(jié),其勤苦認真的精神令周圍的同志十分感動。
范文瀾修訂工作的成功,不僅依靠扎實、豐富的史料基礎,同時他極其重視深入地總結中國歷史的規(guī)律和若干重要理論問題,以指導全書的修訂,使之達到更高的科學水平。長達3萬字的“緒言”就是他深入進行理論探討的結晶,共論述五個問題:一,漢族封建社會的分期;二,初期封建社會始于西周;三,自秦漢起中國形成統一國家的原因;四,歷史上的愛國主義;五,歷史上戰(zhàn)爭的分類?!熬w言”對這些問題充分展開論述,標志著著者對唯物史觀的運用達到了純熟的程度。其中一、二兩項尤為影響全局的重大問題。
修訂本把中國封建社會劃分為三大時期四大階段:初期,西周至秦統一;中期,秦漢至元末,又劃分隋統一以前為前段,隋唐以后為后段;后期,明至鴉片戰(zhàn)爭以前。著者對于中國封建社會演進的脈絡得出了系統的新認識。認為:自秦漢至元末,應劃為中期封建社會。西晉末年以后,經歷了—百幾十年的大分裂,最后鮮卑族拓跋部貴族聯合漢族的北方士族,統一了黃河流域,建立起北朝,與漢族政權的南朝對立。到隋統一南北,才結束了這個長時期的對立狀態(tài)。在階級關系方面,魏晉南北朝的士族企圖恢復領主的地位,北魏皇帝大殺士族,抑制了這種倒退的要求。這一時期的奴隸數量增加,但也只是舊的社會形態(tài)的一種殘余,比起農民來,奴隸自然是少數,在生產中也只有附屬的地位。隋唐以后,南方經濟發(fā)展?!胺饨ń洕牡乇P至少擴大了一倍,并且以此為基地,繼續(xù)向閩江、珠江兩流域逐步擴大”,南方經濟超過北方。北宋以后,“中央對地方的統治愈益強固,不再有公開的地方割據現象”。元代蒙古族武力統一中國,農業(yè)生產遭受極大摧殘,但在手工商業(yè)和中外貿易方面,仍然相當程度地保持著前進的趨勢。而明清兩朝劃為封建社會后段的明顯特征是,明嘉靖、萬歷以后,出現了規(guī)模不大的手工工場,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前身。而明清兩朝厲行海禁,企圖阻遏民間對海外自由通商,致使“若干地區(qū)已經發(fā)芽的資本主義已受到嚴重的壓制,發(fā)展的速度因而遲緩起來。不過,即使如此,中國資本主義終究是鵝行鴨步地在前進”。上述著者劃分中國封建社會階段的分析,揭示出歷史演進的脈絡,提挈了全書,為各個章節(jié)中對史實的具體論述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根據。著者又明確提出“初期封建社會始于西周”的觀點,并且從直接生產者的身份,統治階級的構成,上層建筑的封建性質,和領主制如何向地主制過渡四個層次作分析。他舉出大量有確切根據的史料,深入辨析,并且做到論述系統,因此成為古史分期討論中“西周封建說”這一學術流派的主要代表學者之一。
由于修訂工作自覺地貫徹了上述理論指導,因而保證了全書在敘述中國歷史進程所表達的史識上,在謳歌民族精神、闡發(fā)民族智慧上,在反映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祖國歷史上,在評價歷史人物上,在描繪多樣的社會生活上,在闡發(fā)傳統文化的寶貴價值上以及全書的編纂、組織上,都在延安版成就的基礎上更臻新的境界,成功地向讀者展現出一幅幅雄渾壯闊、多姿多彩的歷史畫面。這里僅擇要從四個方面對本書的學術成就作簡略的論述。
范文瀾著史的目的,是要科學地說明中國歷史演進的客觀過程,揭示其規(guī)律性,并總結歷史上興衰治亂的教訓、民族的智慧、文化的精華。書中很重視論述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和階段特點,論述各個時期的政治思想和措施、社會結構、階級關系、經濟狀況,這些與記載評論制度的創(chuàng)立沿革、重大事件、人物活動、科技文化等方面相配合,視野開闊,多層面地展開,構成了內容豐富的通史。
著者極其重視論述各個歷史時期的特點和社會結構。如論述“周初大封建”,建立較大侯國,降服許多小國,含有統一天下于周王的意義,顯然是一個進步。強迫奴隸制度的小邦接受周朝的封建制度,更是一個重大的進步。分封與宗法制度密切結合,以周王為中心,形成一層一層的宗法等級關系。而其真實的社會物質基礎,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按,宗法封建關系,往往為處于家長奴役制階段的民族所采用,在中外歷史上屢見不鮮)。著者又專設一節(jié)論“統治階級的敬天保民思想”。認為:周初的社會意識,與商代大不相同。商代奴隸主對奴隸有絕對的權威,因而在思想觀念上也認為統治者受有絕對的天命,對民可以任意誅殺。周初統治集團的思想核心則是敬天保民。這與商代有質的不同,因為它反映了封建領主不完全占有農奴的新生產關系。敬天保民思想進步,就因為產生這種思想的基礎進步。針對不少論者所言周初制度與商代制度無大不同的觀點,著者指出,周代祭祀、葬禮與商代顯著不同,并分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來自黃土高原的周人深知稼植之難,敦厚節(jié)儉。有關的周初文獻即向我們昭示了這一點。而周初文化乃是燦爛的古代中華文化的最初基石,明乎此,那么周初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周公的歷史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1.3.2 山東省政府政策優(yōu)勢。山東省的十三五規(guī)劃還強調遵循網絡的力量,要專注于推動網絡基礎設施。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領域的協同發(fā)展,要構建互連、集成、智能、安全的信息技術產業(yè),實現全面新網絡經濟的擴張。這為山東省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為福山大櫻桃電子商務發(fā)展提供了機遇。
根據唯物史觀原理,在階級社會中,造成社會變化的原因,是各個時期的政治勢力、政治主張、階級或階層間利益的斗爭,而其更深層的原因則是社會物質生產的變化和不同集團間經濟利益的推動。按照這種理論和方法考察歷史,對于提高歷史學的科學性有重大的意義。貫穿范著全書的正是這一指導思想,書中以階級關系和經濟領域變動來解釋社會變遷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對于三國鼎立的局勢,除了論述東漢末年社會混亂情勢下三大政治集團的角逐外,范文瀾又從經濟的角度作了深刻的分析。他提出的一個重要論點是“從經濟方面說來,三國分立也是東漢末年社會大破壞的自然產物”。其理由是:原來黃河流域是經濟最發(fā)達的中心地區(qū),因之它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區(qū)?!斑@個偉大強盛的中心地區(qū)首先帶動了長江上下游地區(qū)(益、荊、揚)的經濟逐步前進?!蔽鳚h中期,楚越地方還被稱為:地廣人稀,刀耕水耨,無凍餓之人,也無千金之家?!斑@就是說,江淮以南經濟落后,剝削者還不能積累起千金。到了東漢時期,大地主豪強到處出現,說明經濟已有發(fā)展,足以產生大的剝削者?!苯洕l(fā)展的一個表現是人口增長。東漢時期,會稽郡戶數、口數,都比西漢增長三分之一或更多一些。豫章郡、益州郡戶口也有明顯增長?!安贿^,長江上下游的人力富力比起中心地區(qū)來相差是很大的,它只能作為依附者與中心地區(qū)相聯系,從而得到自身發(fā)展的助力。所以當中心地區(qū)強盛的時候,長江上下游不可能在政治上脫離朝廷自立為國家,但當中心地區(qū)遭受大破壞,不能起帶動作用的時候,那就要發(fā)生一時的分立,漢、吳兩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fā)生的。”然則由于歷史上形成的淵源久遠的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條件的作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從根本上要求統一,這是在長時期內發(fā)展的必然趨勢[2]第三章第七節(jié)。同樣,范文瀾根據經濟、民族、文化等層面綜合考察,對偏安一隅的東晉南朝共三百年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也給予頗高評價。他說,自東晉立國,至隋滅陳,前后共272年?!拔鲿x滅亡后,黃河流域在少數族統治下,長期遭受嚴重的破壞,漢族在長江流域建立本族政權,抵抗少數族的南來蹂躪,這是有利于民眾的事業(yè),不能看作分裂和割據。長江流域比起黃河流域來,一向是落后地區(qū),東晉時期,北方漢族人大量南遷,長江流域經濟有很大的發(fā)展,逐漸接近黃河流域未遭破壞時的經濟水平,文化的興盛,更遠遠超過當時的北方。南朝文化為隋唐統一時期高度文化奠定了基礎。”[2]第五章第一節(jié)閩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比長江流域又落后得多。東晉時一部分北方士族遷到晉安郡(治設原豐縣,福建福州市),閩江流域經濟文化開始發(fā)展起來。梁末大喪亂,晉安郡獨富饒安寧,不受喪亂的影響。侯景陷三吳,會稽郡很多遷居到嶺南,漢族文化在珠江流域也開始有一些發(fā)展。故長江下游的漢族士人通過遷到原先偏僻的地區(qū),把漢族先進的經濟文化帶過去,提高落后地區(qū)的水平,這也是東晉南朝時期歷史進步的一個表現。
著者恰當地運用了許多確鑿生動的史實,極力狀寫歷史演進的豐富內容和波瀾曲折,狀寫歷史場面的多姿多彩。首先是論述各朝代重要制度的創(chuàng)立衍變。制度的沿革是歷史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對于反映歷史人物的行為、社會階段的特征,對于認識各個朝代階級的、經濟的、文化的狀況和中國歷史走過的道路,以及總結興衰治亂教訓,都有很大關系。如書中對隋朝制度即有精辟的論述,高屋建瓴,概括了隋朝制度創(chuàng)立的兩大特點。第一,隋制系綜合前代各種制度制訂的,對于以后封建社會有深遠的影響,就此而論,隋朝制度的重要性類似于秦朝。范文瀾說:“隋文帝統一天下,綜合前代各種制度,有沿有革,厘定成隋制。自唐至清,基本上沿襲隋制,自然也陸續(xù)有不少改革。隋文帝所定制度,同秦制一樣,都有劃時代的意義?!钡诙?,隋朝建立,標志著自東晉迄南北朝近三百年分立局面走向重新統一,因而無論官制、禮制、選舉制度等項,都突出地反映了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長期南北界限的泯滅,和長期華夏正統的發(fā)揚。范文瀾的論述說明制度的設立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根本趨勢,對于讀者認識隋朝雖是一個短促的時代,但對中國封建社會有重大影響這一歷史地位,有很大的幫助。如隋代管理政務的機構是尚書省,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戶部六曹(以后度支改為工部,都官改為刑部)。六部尚書分掌全國政務,自隋時定型,一直沿襲到清末。隋代又改變漢、魏以下州郡縣長官得就地自辟僚佐的制度,在后魏、北齊多由吏部選授的基礎上,確立了全國任何小官,任用權都操在吏部的制度。[3]第一章第一節(jié)隋朝雖然只歷經 38 年,但讀了范著,我們必然對隋在制度上多所創(chuàng)設的豐富內容有深刻實在的認識,而且對隋代在中國歷史上承先啟后的地位,和中華民族經過一個歷史時期分立之后,必然在新的基礎上走向更高的統一這一發(fā)展方向,在哲理上獲得寶貴的啟示。
本書還向我們多角度地展示促進和影響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其他方面的問題,如水利工程,中外關系和文化交流,漢族地區(qū)社會結構和不同階層的作用,民族活動,文化心理等。中外關系及文化交流是歷史進程的重要內容,唐以前,重點論述了對西域的交通和佛教傳入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影響。他以充滿熱情的筆觸論述中西交通對西漢和西方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巨大促進:“在這種形勢下,中外文化的交流開始了一個新紀元?!薄拔鳚h晚期,印度佛教哲學與藝術,通過大月氏傳入中國。希臘羅馬的繪畫也在1世紀傳到天山一帶。這些西方文化特別是佛教哲學的東來,大大影響了東方人的精神生活?!绷硪环矫?,是“高度發(fā)達的漢文化也大量傳播到天山南北以及更遠的西方”。西晉以后,佛教更大規(guī)模傳入中國。對于佛教大規(guī)模傳入造成的蠱惑民眾思想、縻費浩巨財富、破壞農業(yè)生產等嚴重禍害的一面,范文瀾在書中作了有力的批判。同時,他又以辯證態(tài)度,根據大量史實,總結出佛教在哲學上、藝術上對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有益影響:“佛教哲學的傳入,對中國哲學發(fā)展的步驟說來(由樸素唯物論到唯心論,再由唯心論到唯物論)并不是無益的?!保?]第三章第十節(jié)“漢族傳統文化是史官文化,它的優(yōu)良特征是征實,它的缺點是想像力不很豐富。古代傳下來的神話不多,就是缺少想像力的一個明證……佛教擁有成套成堆的神話,傳到中國來,可以補史官文化的不足,在藝術方面起巨大作用。中國古代規(guī)模宏大的藝術品的產生,和佛教是分不開的。”[2]第四章第五節(jié)
范文瀾明確提出:中國之所以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首先必須承認,這是構成中華民族各族男女勞動人民長期共同創(chuàng)造的成果”[4]。書中第一編第四章設了“各族間的斗爭與融合”一節(jié),通過爬梳大量分散的史料,頭緒清楚地敘述了東周時期中原華夏族及眾多的少數族的分布及活動情況,精到地歸納總結而得出結論:東周時期華夏族與諸族經過斗爭達到融合,成為中國歷史上民族關系和國家統一加強、文化向前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為秦漢統一作初步準備。秦漢時期形成人口眾多的漢族,是由華夏族與原先雜居相處的諸族混合而成的,這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祖國歷史的一個很重要的史實。第二編東漢一章中,用了更多的篇幅論述東漢王朝與周邊各族(烏桓、鮮卑、匈奴、羌、氐、西域各國)的關系,既記載東漢與北匈奴、鮮卑、羌的戰(zhàn)爭,又極為重視漢與周邊各民族關系加強的史實。范老極重視漢代與西域各族聯系加強對于促進西域社會發(fā)展和促進東西文化交流的意義,分析漢通西域的完全必要性和深刻合理性,指出:匈奴奴役西域各國,“斂稅重刻,諸國不堪命”,西域人民和大部上層人物,都盼望得到漢的保護,從西域各國的要求看,漢通西域是完全合理的;西域諸國內附,割斷匈奴的右臂,漢朝才能取得北部邊境的安寧,從自衛(wèi)的觀點看,漢通西域更是完全必要。書中寫道:班超奉召將歸國,從漢諸國大震動,疏勒國大官黎弇怕班超走了,龜茲來報復,拔刀自殺。于闐國王侯大臣抱住班超的馬腳,號泣不讓走。經過班超20年的經營,西域五十余國全部內屬,蔥嶺東西路暢通。其后,班超之子班勇奉漢安帝之命,奮先父之余烈,再次立功絕域,大破匈奴呼衍王,又擊走北單于兵,北匈奴向西逃遁,蔥嶺以東諸國重新歸附,從此漢與西域商業(yè)往來和文化交流不絕。“過去漢文化經河西向西流,現在佛教文化經河西向東流。北匈奴被班勇驅逐,向西遠走,西域各國免受奴役,有余力發(fā)展佛教文化,通過河西這條文化運河,與漢地保持著長期的正常關系?!保?]第三章第五節(jié)從張騫通西域,到班超、班勇父子經營西域,這些歷史事實有力地證明,今天新疆境內廣大地區(qū),早在兩漢時期就與內地有著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聯系,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早就融匯著新疆境內各民族居民的寶貴貢獻。范文瀾在書中所作的分析和記載,無疑是我們加強民族團結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書中記載各民族的歷史還有兩項極為突出:一是對于少數民族在歷史上作了出色貢獻的人物,如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燾、周武帝宇文邕、吐蕃棄宗弄贊普(松贊干布)等對本民族和整個中國歷史作出的貢獻,都予以詳細記載和高度評價。書中舉出豐富的史實,詳細論述松贊干布在位期間在穩(wěn)定內部、鞏固王權、建立起統一的吐蕃國,與唐和親、吸收漢文化,發(fā)展畜牧業(yè)、加強國力,創(chuàng)立兵制、官制和制定、使用吐蕃文字等項貢獻,高度評價松贊干布推動了吐蕃進入強盛時期,其成就對后來藏族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霸瓉砑拍療o所聞見的中國廣大西部,因強有力的吐蕃國出現,變得有聲有色了。這是吐蕃歷史的大進步時期,也是中國西部居民開始參加歷史活動的時期?!保?]第四章“簡短的結論”二是在第三編中設立了“吐蕃國”、“回紇國”、“南詔國”三個專章,以9萬字的篇幅來記述隋唐時期三個周邊民族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這在通史著作中確實有首創(chuàng)的意義。
范文瀾為自己著史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歌頌歷史上的進步力量,揭露、譴責邪惡勢力,評說千秋功罪。評判進步與邪惡的標準,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嚴格地“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考察其對人民大眾態(tài)度如何,是否起到推動社會前進的作用。
本書出色地運用這一原則,對歷史上眾多的人物、事件、社會勢力、思想流派提出了褒貶分明的評價。書中既態(tài)度鮮明地肯定人民大眾推動歷史前進的作用,同時,又實事求是地肯定了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對歷史作出的貢獻,做到依據這些人物所處的歷史條件,作具體分析,分別給予適當的評價。范文瀾稱漢武帝“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有特殊功勛的偉大人物”[2]第二章“簡短的結論”。書中既嚴正地批評他“對外連年大用兵,戰(zhàn)爭使國內各種矛盾都激化起來”;對農民實行殘酷的剝削,致使農民窮困破產,富人乘機大掠奪;同時又認為,“通過漢武帝,農民付出‘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的代價,造成軍事、文化的極盛時期”[2]第二章第一節(jié)。對于諸葛亮,書中認為,按照封建時代的標準來說,他的道德是很高的。他確實做到了一虛心納諫,二不增殖私產,堪稱正身的模范?!八袡嗔υ谝簧?,但是漢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脅,朝臣們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國內始終保持著和睦狀態(tài)?!薄八浴瞎M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來效忠漢國,無異于屈原的效忠楚國?!薄八墓ノ河媱濍m是失敗了,他所治理的漢國,在三國中卻是最有條理的一國。”[2]第三章第七節(jié)又論述唐太宗接受了隋末農民起義的教訓,有善于納諫的作風,能知人、又能用人,“他相信人才就在今世,隨時留心,從新人疏人甚至敵人中得到許多文武奇才”。他的文治和武功都取得空前的成功,是“中國皇帝中出類拔萃的人物”。當然他是個封建統治者,由于功業(yè)的巨大成就,后期驕矜心和享樂心也逐漸滋長。
對于功績與罪過集于一身的人物,著者尤能精到而細致地加以剖析,不作籠統地肯定或指責。如對唐玄宗,書中有恰當的分析:“唐玄宗在開元年間,是勵精求治的皇帝……可是在取得成就以后,便精疲力盡,驕侈心代替了求治心。唐朝到開元時期才達到極盛的頂點,也就在這個時期的季年,造成了天寶時期的亂源?!遍_元年間,唐玄宗為求國內的安寧,曾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主要表現在用人和納諫上。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人,各有所長,都能直言諫諍,補救缺政?!疤菩诙眉{諫的重大意義,這是取得開元之治的根本原因。可是,他納諫非常勉強,這些直臣都因忤旨被罷免,不能久居相位……他在位年久,驕侈心壓倒求治心,想要一個順從意旨的人做宰相,自己可以縱情享樂,老奸李林甫因此被用來代替張九齡。”諫諍的路被李林甫斷絕,開元之治轉向天寶之亂了[3]第二章第一節(jié)。這些論述,是對唐玄宗功過的深刻分析,也是對唐朝由盛到衰這一歷史轉折的精到概括。書中對于較為次要的歷史人物,也能要言不煩地評價他在歷史上起到什么作用。如論述五代十國的吳越王錢镠對百姓剝削沉重,賦稅苛重,同時肯定錢镠也做了些有益的事情,如興修水利,促進了農業(yè)生產[5]第三章第二節(jié)。
以上例證,說明范文瀾評價歷史人物目光犀利,嚴格地從歷史條件出發(fā),善于透辟地、辯證地分析問題。著者還注重運用比較方法評價人物,如書中對盛唐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學術思想淵源和風格不同的比較,對韓愈和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風格和地位不同的比較,都極具深度而有說服力。書中這類成功之處甚多,對于治史者更好地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理論和方法,無疑大有裨益。
在眾多的史學著作中,《中國通史簡編》獨具的鮮明風格是:既具有厚重的歷史感,而又做到布局嚴整,敘述貫通,氣勢暢達,語言生動、雋永,達到二者完美的結合。范著厚重的歷史感,來自對史料的廣泛掌握和深刻、獨到的理解,更來自他運用唯物史觀基本原理來指導探索中國歷史特點的努力。他善于對復雜的歷史問題作入情入理的剖析、評說,而使人感到折服。
范文瀾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求“神似”,反對“貌似”。他說:“貌似是不管具體實踐,把書本上的馬克思主義詞句當成靈丹圣藥,把自己限制在某些抽象的公式里面,把某些抽象的公式不問時間、地點和條件,千篇一律地加以應用。這是偽馬克思主義,是教條主義?!彼种鲝垖W習理論要獨立思考,破除迷信。他說:“我們應該把‘我’大大恢復起來,對經典著作也好,對所謂‘權威’的說話也好,用‘我’來批判它們,以客觀存在為準繩,合理的接受,不合理的放棄?!保?]208修訂本“緒言”中總結漢民族形成的規(guī)律,就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唯物史觀理論的范例。范文瀾認為,斯大林在《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等文中所講,“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有共同地域、有共同經濟生活以及有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狀態(tài)的穩(wěn)定的人們共同體”,所論的幾個條件是有普遍意義的;而斯大林所論“民族是在資本主義上升時代團結和發(fā)展起來”的論斷,則只適用于歐洲,而不適應于中國歷史。在中國,“自秦漢起,漢族已經是一個相當穩(wěn)定的人們共同體”。從那時起漢民族已經形成,以后是進一步發(fā)展和鞏固。在“緒言”中,他論證秦漢時期由皇帝、郡守、縣令到鄉(xiāng)里,已經形成一整套政治體系;秦漢時期,已具備“書同文”,“行同倫”,而且全國范圍內已形成相當密切的經濟聯系。因此結論應該是:漢民族是“在獨特社會條件下形成的獨特民族。它不待資本主義上升而四個特征就已經脫離萌芽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現實。它經歷了二千余年的錘煉,具備著民族條件和民族精神”?!皾h民族在資產階級產生以前,早就是堅強的民族?!狈段臑懙挠^點在上世紀50年代發(fā)表后,在學術界引起熱烈討論,開始時許多人反對,只有少數人贊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絕大多數學者對此均持贊同態(tài)度,因而漢民族在漢代已經基本形成業(yè)已成為學術界的主流看法,在1986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民族形成理論”條目中,也采用了范文瀾的觀點。
對于傳統文化,范文瀾有極深刻的研究,書中很多地方都有鞭辟入里的分析、概括。如,論述孔子思想是春秋時期“士”階層的代表,它對宗族制度有一定的反抗性??鬃臃磳M征暴斂,表現出真誠的愛民思想,主張舉賢才,慎刑罰,薄賦斂,重教化,斥責為政者“不教而殺”、暴虐殘民的行為。不過孔子把民看作愚昧無知的人。孔子修《春秋》,寄托他的政治思想。凡暴君被殺,稱國人弒其君某某,表示國人皆曰可殺,但仍稱弒,表示到底是以下犯上。這些都說明孔子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性、反抗性,但保守性大于進步性??鬃觿?chuàng)儒家學說,主要內容是“仁”和“禮”。禮指統治階級規(guī)定的秩序。仁指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愛或同情心。禮是外在的,仁是內在的,二者合起來,目的就是服從統治階級規(guī)定的等級制度。孔子講“中庸”,也是妥協性的表現,“一切都得合于中庸之道,而中道所在,要依據情況隨時移動。移動求中道稱為權(稱錘),權總是偏在尊者貴者親者一方面。”總之,孔子學說有多面性,“所以儒家學派總能適合整個封建時代各個時期統治階級的需求”[5]第四章第九節(jié)。這些論述揭示出孔子思想的內在蘊含。書中又從兩千年中國古代政治思想與學術思想演變的大勢,論述儒道兩家學說的地位和作用:“儒道兩家是封建統治階級不可偏廢的兩個重要學說。儒家是一條明流,它擁護貴族尊卑的等級制度,使統治者安富尊榮;道家是一條暗流,它闡明駕馭臣民的法術,使統治者加強權力。秦漢以后歷朝君主,凡善于表面用儒,里面用道,所謂雜用王霸之道的國常興盛,不善用的國常衰亡。儒經和道經也為歷朝士人所必讀,成為學術思想的主要泉源??鬃优c老子兩大學派,一顯一隱,灌溉著封建社會政治、文化的各個方面?!保?]第五章第六節(jié)這些論述都極其深刻中肯,確能道出古代思想的深刻奧蘊。對唐代文學的氣象、規(guī)模和時代特點,他先區(qū)分各個部門作了生動、詳盡的論述,然后作精煉的概括,指出唐代文學繼承了前代文學中有前途的新生因素,使之達到完成的境界,并得到大發(fā)展,又成為此后一千年間各種文學形式新的起點、新的源頭。“唐文學比起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太康、齊梁諸時期來,是一個規(guī)??涨暗陌l(fā)皇時期。自建安以來在文學形式上極被重視的聲律和對偶化運動,唐朝達到了完成的境界,并且得到大發(fā)展。東晉以來對駢文處于劣勢地位的散文運動,唐朝也達到了完成的境界而大為發(fā)展。近體詩(律詩)和古文(散文)是代表唐朝文學的主要文體,由此破壞了或者派生了其他若干文體,影響了后代文學至為巨大?!边@是作者從深入地分析唐代文學內部諸多方面的演變,歸納出其中最具時代特征的新舊推移的邏輯發(fā)展,并且從俯視整個中國文學發(fā)展趨勢的高度而得出的精到看法,為百花齊放的唐文苑作了準確的歷史定位,立論超凡拔俗而又令人信服。
我國古代優(yōu)秀史家兼通“文”“史”,有很高的文學造詣。從《左傳》、《史記》起,就形成了善于用生動優(yōu)美的文學語言敘述歷史的優(yōu)良傳統,寫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許多名篇膾炙人口,千古流傳。古人還總結出“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良史莫不工文”的原則,論述優(yōu)美的歷史表述對于吸引讀者、廣泛傳播歷史知識的重要作用。范文瀾發(fā)揚了古代優(yōu)秀史家的好傳統,他寫的歷史著作和評論文章,極富文采,語言優(yōu)美、洗練、生動,在當代史家中被公認為最出色的。他強調文字表述的重要:“韓愈所說的文以載道,是經驗之談。一輛破爛車子載著大道理,人家會拒絕它走進自己的眼睛里?!保?]217書中的歷史敘述引人入勝之處不勝枚舉。如,他論述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李賀的作品都意境超拔,想象奇特,但二人風格又迥異。李白的詩“奇思涌溢,想人之所不能想,說人之所不敢說,自有詩人以來,敢于沖破一切拘束,大膽寫出自己要說的話,破浪直前,無絲毫畏縮態(tài),李白至少是空前的一人”。李賀則相反,“他負才不遇,非常輕佻傲慢,看在眼中的文人極少,時人也合力排擠他,他愈被壓抑,思想愈孤僻,詩意也愈深刻,特別是說到荒墓野鬼這一類極端消極的事物上,詩句也就愈精彩”?!八谒赖姆矫孢\用想像力,猶如李白在神仙方面,同樣獲得成功,不過長生與死亡意趣大不相同,二人的意境就大異了?!薄袄钯R佳句大抵從實地觀察中得來,又加以錘煉功夫,得句往往奇巧。好似高手攝影師選擇最適當的地點,攝取全部勝地的精華?!庇帽容^手法講出他們的不同風格,真切傳神。他論述唐晚期及五代文苑一片衰敗蕭索,但此時卻產生了新體的詞,“恰似幾朵鮮艷的桃李花在秋樹枝上開放,使人感到衰秋里還留有一點春艷”[3]第七章第五節(jié)。生動貼切,令人贊賞。
精湛的理論分析、豐富的資料和文采斐然的文字,三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使范文瀾的論著贏得廣大讀者的歡迎。他在探求馬克思主義歷史學民族化和達到“文”“史”兼通境界方面所創(chuàng)造的豐富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
[1]范文瀾.從煩惱到快樂[J].中國青年,1940,3(2).
[2]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二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3]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三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范文瀾.中華民族的發(fā)展[J].學習,1950,3(1).
[5]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一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6]范文瀾.歷史研究的幾個問題[M]//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Abstract:With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and duty in development society,Liang Qichao connecte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progress.He had viewpoint and method to discuss the academic and social interactive, forese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which produce far-reaching effect in following academy.
Key word:Liang Qichao;the trend of the times;academic viewpoint;value purpose;system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Setmode Innovation from the Field of Peasant-worker Party Building View
YANG Dong-gua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Building, Hebe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Shijiangzhuang, Hebei 050061,China)
From the field of peasant-worker party building view,the traditional village-based administrative setmode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can not adapt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flow of peasant-workers,we should change the setmode of grass party organization by the full coverage of static and dynamic combination, horizontal integration,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highlighting features.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we must uphold the party's leadership;adhere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cience development, a sound system and the four principles of the overal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easant-worker;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setmode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A New Area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
GONG Yan
(School of Philosoph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China)
Abstract:As a profession and a research field,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arose in 1980s.It applies philosophical thought,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logical derivation to help revising belief systems.Philosophical counselors help clients to deal with problems in their daily life through dialogues.The core value of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is to help people examine their lives and control their lives better through 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autonomy".Inevitably,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may encounter lots of criticisms as a new profession.The problems and questions about this field will get further clarified when it is developing, progressing and perfecting.The prospect of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is worth looking forward to.
Key words:philosophical counseling;philosophical practice;psychological therapy;belief revising
Clone:Why Did It Face So Much Ethical Pressure?—Talking from Positivism View of Science
GE Fei-fei,CAI Zhong
(School of Philosoph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China)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view of positivism is a faith in scientific community.But, just because of this faith, the scientists neglect the ethical issues, and lead to Gresham's law, at last, makes the adverse effect to both science and ethics.In this text,I will talk from the example of clone,and go deep into the inside of science to find out how positivism view of science makes clone have to face so much ethical pressure.
Key words:Positivism view of science;clone;Gresham's law
The Achievement of Fan Wenlan's a Brief Compilation of the General History China
CHEN Qi-tai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Histor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Fan Wenlan was excellent Marxist historian of China.He wrote A Brief Compilation of the General History China which had five hundred and sixty thousand words and enjoyed great popularity in ENY in 1940—1941.He rewrote the book after new China and completed one point one million words from ancient times to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 until 1965 which was consumed extended over ten years.This was representative work on Marxism historiography.It reached a higher level than ENY edition in historical viewpoint about history process, in eulogizing national spirit, in recording the nation work together, in appraising historical characters, in depicting various social lives, in elucidating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 texture.He successfully depicted powerful and magnificent, varied and graceful picture of history.
Key words:Fan Wenlan;A Brief Compilation of the General History China;the Chinese history course;all nationality create history together;appraise historical characters;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Marxism
Viewpoint Innovation and Academic Approaches—Implication of Liang Qichao's Methodology about Academic History Study
SONG Xue-qin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CCP,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K09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007-8444(2011)04-0462-07
2011-05-18
陳其泰(1939-),男,廣東豐順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史學史研究。
責任編輯:仇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