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同一思想藩籬中的不同探索
——試析班固、王逸屈評相異之因

2011-04-09 00:17
關鍵詞:王逸章句劉安

林 聰

同一思想藩籬中的不同探索
——試析班固、王逸屈評相異之因

林 聰

在兩漢王朝儒學獨尊、經學一統(tǒng)的思想格局中,東漢的班固、王逸兩位學者對屈原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評價,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班、王二人是從同一思想體系的不同角度對屈原進行評價造成的。具體而言,班固對屈原的評價主要是從漢代禮樂制度的角度出發(fā),而王逸則是對“伏節(jié)效死”關注較多。

班固;王逸;禮樂制度;伏節(jié)效死

屈原及其著作在歷朝歷代的文人中都曾引起過巨大共鳴。究其緣由,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后代文人受屈原作品中那種憂憤深廣的愛國情懷的感染,另一方面則是緣于對屈原砥礪不懈、特立獨行的節(jié)操,以及他在逆境中敢于堅持真理,反抗黑暗統(tǒng)治的精神的敬仰。正是由于以上兩種因素在屈原身上達到一種高度的融合,才使得后世的文人對屈原的思想和作品產生了廣泛的認同感,進而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早在中國歷史上的兩漢王朝之時,西漢的淮南王劉安已經對屈原的《離騷》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劉安的《離騷傳》今日因佚已不可考,但在東漢王逸《楚辭章句》中所收錄的班固的《離騷序》一文中卻還保留了此傳的部分內容,請試讀以下引文:

昔在孝武,博覽古文,淮南王安敘離騷傳,以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蟬蛻濁穢之中,浮游塵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雖與日月爭光可也。[1]

從上述引文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劉安所高度贊揚的是屈原那種由“志潔”“行廉”而彰顯出的“雖與日月爭光可也”[2]的屈騷精神。而在劉安作出這一論斷之后,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編著《史記》之時,亦引用了劉安對屈原的評價,并進一步加以發(fā)揮。但是,時至東漢,先是班固以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觀否定了劉安的觀點,指責屈原“責數懷王,怨惡椒蘭”,“多稱昆侖,冥昏宓妃,虛無之語”,“忿懟不容,沉江而死”的舉動是“露才揚己”的行為,并認為劉安對《離騷》的評價是“謂之兼《詩》風雅而與日月爭光,過矣!”[3]然則,在班固之后,東漢的王逸卻再次肯定了劉安對屈原的評價。他認為屈原是“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盵4]并反批班固,認為班固對屈原的評價是“虧其(屈原)髙明,而損其清潔者也?!盵4]至此之后,雖然在歷代文人之中,肯定或貶斥屈原者皆時而有之,但屈原忠貞直諫的形象可以說是已經取得了不可動搖的地位。如果我們將班固對屈原的指責歸因于有漢一代儒學獨尊、經學一統(tǒng)的緣故。那么,為何同處東漢時期的王逸又再次肯定劉安的觀點并重新對屈原給予高度評價呢?班、王兩位大家的不同評價是完全對立還是有所關聯(lián)呢?筆者以為,徐公持先生在《“義尚光大”與“類多依采”——漢代禮樂制度下的文學精神和性格》中論述漢代文學性格時曾經提到的兩句話:“漢代文學被納入禮樂制度,實際上限定了文學發(fā)展的方向,對文學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起了阻礙作用。”[5]與“文學需要發(fā)展,但是卻難以‘自開戶牖’,于是只能到既有文化和遺產中尋找出路……”[6]恰好也可以用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即班、王二人對屈原的評價之所以不同,其原因是漢代特有的以禮樂制度為核心的儒學思想束縛下兩種不同觀察角度所導致的結果。

相對于二世而亡的秦王朝而言,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治長達四百余年的龐大帝國。漢朝在經過“文景之治”的長期休養(yǎng)生息后,進入了武帝的統(tǒng)治時期的輝煌“盛世”。當時的社會經濟富庶,國力強盛,且朝廷對外用兵不斷取得勝利,開創(chuàng)出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這個“盛世社會”中,上至皇族,下至民眾,整個族群都為“盛世”氣象的氛圍所感染, 在“忠君愛國”意識得以強化的同時,全族群也得以暫時保持了一致的思想和行為。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一個“盛世社會”的光環(huán)掩蓋下,漢代的文化卻呈現(xiàn)一種“體勢浸弱”,“雖明乎坦途,而類多依采”[7]的狀況,亦即徐公持先生所言的“一種有限制的、有特定發(fā)展方向的繁榮”,[8]而這種獨特的文化繁榮又是與漢代的政治制度與文化體制是密不可分的。

眾所周知,秦國統(tǒng)一六國并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之后,皇權的專制體制便出現(xiàn)于中國的歷史長河之中,它不僅僅是一種在政治經濟上的專制統(tǒng)治,更是一種統(tǒng)治者階層對社會思想文化的強勢控制,秦朝時出現(xiàn)的“焚書坑儒”一事就是這種思想控制的實際表現(xiàn),而這種思想控制的根源便是出于皇權專制的本性。因此,這就注定了封建統(tǒng)治者不可能放棄對社會的思想控制,他們之間的區(qū)別也僅是體現(xiàn)在不同的控制策略和手法之上。相較于秦朝的強勢控制而言,漢王朝對思想的控制可謂是較為溫和的。漢朝統(tǒng)治者一方面通過官學、私學主講儒家經典,確立了以五經為主的體制教育,并配合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朝廷取士制度,使文士們走上了一條屈從、依附漢王朝政治體制的道路。另一方面,統(tǒng)治者又通過禮樂制度對社會加以約束和引導,對思想文化和文學施加影響,規(guī)制其發(fā)展的方向,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手段,最終形成一種集“禮、樂、刑、政”為一體的政治文化制度。于是有漢一朝,大部分的文士只能在一個受控制的思想范圍內施展他們的才華,而班固、王逸二人亦未能例外。

班固在《漢書·敘傳上》中曾言:“蓋聞圣人有一定之論,列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時而獨章,是以圣哲之治,棲棲皇皇;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務,著作者前列之余事耳?!盵9]由此可見,班固在思想上與漢代大部分文人一樣,都是以功名為重,并立志于建下不朽功業(yè)。但是,若一名漢代文人想通過“功名”立身,進而達成立“不朽功業(yè)”的志向,無疑是要以獲得漢朝皇權的支持為前提的。然而,這種支持又是要文人用“盡忠”和“事君”來與統(tǒng)治者進行交換才能獲得。因此,班固在闡述他的思想時就必須倒向皇權的一邊。從班固在《漢書·敘傳下》中說他著錄《漢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敘帝皇,列官司,建侯王?!盵10]我們可以看出他撰寫《漢書》的基礎是建立在“事皇權”的政治立場之上的。既然班固要“盡忠事君”,并以此作為進身立業(yè)的階梯,那么他自覺遵從漢代以禮樂制度為核心的儒學思想的約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這一點,從班固整理編撰《白虎通義》一書上可以得到更加明顯的體現(xiàn)。《白虎通義》一書的內容主要是諸儒講議五經并由章帝親自裁定正誤的經學文獻,其核心問題就是要樹立君權,維護君權。

綜上所述,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不論是出于之前所述漢代獨特的時代精神的束縛,還是緣于班固自身建立不朽功業(yè)的需求,他所能信奉也自愿信奉的只能是那種“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思想準則。因此,班固對各家之言的評價也就不能不囿于這一角度。西漢時的司馬遷著錄《史記》,尚且因為在保持有漢代特征的時代精神同時,于書中批評漢武帝的好大喜功,便被班固譏為不忠。那么,班固因屈原怨刺懷王父子的行為而斥之為“露才揚己”,并進一步指責劉安“謂之兼《詩》風雅而與日月爭光,過矣!”無疑也處于情理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漢代,不僅班固一人不能接受屈原,并對其行為方式頗多責難,就連對屈原抱有同情之心的賈誼、揚雄等大家,也都曾對屈原那種激烈的個性行為感到不解。而造成這些同情、不解乃至于責難的根源,則大致上可以認為是由于屈原本身的個性思想與漢代明哲保身的儒家哲學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以及這些文人無法跳出當時已經成形的固定思維這兩個原因共同作用而導致的結果。然而,我們又必須承認,雖然班固在指責屈原“責數懷王”“多稱昆侖,冥昏宓妃,虛無之語”的種種行為是屬于“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11]的不當做法時,可謂是言辭犀利至極。但是,班固所不贊成的只是屈原那種用自傷以明心志的激烈抗爭行為。至于對屈原的才華與品格,班固本人亦是抱著一種惋惜的態(tài)度。

假如我們把賈誼、揚雄等人對屈原的同情與不解,以及淮南王劉安對屈原的高度評價視為對屈原精神的肯定思潮的發(fā)端,那么東漢的王逸可以說是第一個對屈原的思想進行改鑄,以使其符合漢代正統(tǒng)的經學思想與倫理道德觀念,進而讓屈原獲得世人認同的人。王逸在《楚辭章句序》(以下簡稱《序》)中有如下一段論述:

……且人臣之義,以忠正為髙,以伏節(jié)為賢。故有危言以存國,殺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於浮江,比干不悔於剖心。然後徳立而行成,榮顯而名稱。若夫懐道以迷國,佯愚而不言,顛則不能扶,危則不能安,婉娩以順上,逡巡以避患,雖保黃耇,終夀百年,蓋志士之所恥,愚夫之所賤也。[12]

伍子胥、比干二人因屢次勸諫未果,最終觸怒各自的君王而被害的典故已是眾所周知的,本文便不再贅述。在上述這段話中,王逸選用伍子胥、比干二人的典故來影射屈原,其目的正是為后文中批駁班固對屈原的評價做鋪墊。在王逸看來,勸諫主君的不當行為是臣子對君王忠誠的一種體現(xiàn)。如若一名臣子能因勸諫君王而死,那么這名臣子便可得到一種“殺身成仁,伏節(jié)身死”的至高榮譽。此外,王逸在駁斥班固對屈原“露才揚己”的評價時,又對這種臣子勸諫君王以彰顯其忠誠的行為做出進一步的論證,請試讀以下引文:

……且詩人怨主刺上曰:“嗚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憋L諫之語,於斯為切,然仲尼論之,以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詞,優(yōu)游婉順,寕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攜其耳乎。[13]

在上述引文中,王逸所引用的“嗚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四句詩文節(jié)選于《詩經·大雅·抑》(以下簡稱《抑》),全句為“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14]據清人魏源考證,《抑》一詩講述的是衛(wèi)武公借自警之言以刺周平王之事。我們先且不論《抑》詩全文,單論王逸所引的幾句,詩句中包蘊的憂憤之情已經是非常濃烈了。但是,正如王逸所言,先賢孔子在論及這幾句諷諫刺上的詩文時,都認為這些詩句乃是大雅之言。那么,屈原婉轉怨刺懷王父子做法又怎么能被視為一種對君王的不忠行為呢?事實上,王逸也確實在《序》中,以“依托五經以立義焉”[15]的原則,對班固屈評的不當之處予以全面批駁,并對屈原的人格和思想給予以最大限度的肯定,同時也贊揚了屈原的忠貞直諫的愛國精神。可以說,王逸是用經義駁斥了對漢朝文人對屈原的歪曲與批評,并從經學的角度將屈原重新定義為一名忠貞之臣,將其樹立成忠貞直諫的典型。就這一點而言,王逸屈評對后世影響可謂是尤為深遠。

如果我們單從屈原是否忠君愛國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王逸的論述無疑已經完成了對班固歪曲屈原言論的撥亂反正,而他對屈原所持的肯定態(tài)度也已經達到了其所處時代的最高限度,這不能不說是王逸領先漢朝一些文人的地方。但是,正如本文開頭所言,屈原對后世文人影響最深之處,正是與屈原忠君愛國思想密不可分的特立節(jié)操和個性精神。而令人遺憾的是,王逸對屈原進行評價時卻并未涉及這一點,這主要是因為屈原的那種激烈抗爭的行為,并非歷經董仲舒等漢儒改造后的儒學理論所能包蘊并闡述明了的。因此,當王逸本著“依托五經以立義”為宗旨給屈原正名之時,就已經注定了他依然無法跳出漢代經學與禮學這個思想藩籬,即從經義角度來說,王逸的思想與班固并無本質上的區(qū)別,不過是在同一思想體系中所進行的不同角度的論述罷了。至于王逸之所以會對屈原做出與班固截然相反的評價,根源只是在于二人對忠君愛國的看法有所不同而已,即班固的忠君思想是基于禮樂制度而言的,而王逸的思想則多是建立在伏節(jié)效死以事君這種理論之上的。

[1]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2964-2965.

[2]來新廈.史記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9:237.

[3]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2965.

[4]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560-561.

[5]徐公持.“義尚光大”與“類多依采”——漢代禮樂制度下的文學精神和性格[J].文學遺產,2010(1):4.

[6]徐公持.“義尚光大”與“類多依采”——漢代禮樂制度下的文學精神和性格[J].文學遺產,2010(1):13.

[7]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90.

[8]徐公持.“義尚光大”與“類多依采”——漢代禮樂制度下的文學精神和性格[J].文學遺產,2010(1):11.

[9]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4225.

[10]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4271.

[11]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2965.

[12]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559-560.

[13]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562.

[14]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68.

[15]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563.

ClassNo.:I206.2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AnalyzingDifferentOpinionsofBanGuandWangYionQuYuan

Lin Cong

Confronting the Exclusive Confucianism Reverence and Confucian Classics reunification in the Han Dynasty,BanGu and WangYi held completely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QuYuan. The reason is that they appraised QuYua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 BanGu’s opinion is based on the rites and music systems , while Wang Yi mainly concerned QuYuan’s devotion for the emperor.

BanGu;WangYi;ideological system;devotion

林聰,碩士,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福州。郵政編碼:350007

1672-6758(2011)12-0110-2

I206.2

A

猜你喜歡
王逸章句劉安
劉玥辰
Data-Based Optimal Tracking of Autonomous Nonlinear Switching Systems
雞犬升天
工夫、歷史與政教:“學庸章句序”中的道統(tǒng)說
朱子《中庸章句》的詮釋特點與道統(tǒng)意識——以鄭玄《中庸注》為參照
柔軟的懲罰
蠟像女友
蠟像女友
金龜記
醇厚雋永 灑落天成
——王逸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