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燃,彭建國
(1.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科學系,湖南婁底417001;2.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曾國藩對于治國治家的獨到見解和論述日益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和研究,其獨到的見解和論述中包含著關于廉政的思想。翻閱曾國藩的生平歷史和著作,不難看到他廉政思想是較豐富的,而且給世人不少的啟示。
曾國藩身處滿族旗人排斥漢人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能夠取得成功,權綰四省,位列三公,這是與他的廉政思想分不開的。他的廉政思想來自于他處世從政的豐富經歷,對廉政的見解,體現在他為人處世,律己齊家,治軍治國的言行之中。我們認為他的廉政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我國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崇尚廉潔,以廉為榮。廉潔的本意就是指人的行為品性正派,克勤克儉,清白高潔,不茍且。從這一本意引伸出政權機關精簡廉明,沒有或少有繁文縟節(jié);官員出行不搞前呼后擁等,還有人解釋廉潔為“不受”、“不污”,并以此作為歷朝歷代為官者應遵行的道德標準。歷代統治者均把“以廉為本”作為吏德,并將廉潔吏德分為三個層次,即一是“見理明而不妄取”,二是“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三是“畏法律而不敢取”。進而用一整套綱常倫理教育要求官吏既要嚴察律已,又要清正廉明,曾國藩正是一位深受這種傳統文化影響的歷史人物。因此,他崇尚廉潔、倡導廉潔,把廉潔作為“八德”之一以自律。曾國藩在咸豐十年閏三月十八日日記中寫道:“凡事皆有至淺至要之道,不可須臾離者?!x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這就可以看出:他認為當官不要錢,也就是為官要廉潔是一個最淺顯最重要的原則,時刻不能忘記。曾國藩自己常以此自省。他為官30多年,始終能勤儉自持,不敢稍染官宦氣息。他的官當得不小,又有“中興大臣”之譽,而其私人財產并不很多,這與“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相比,確有可貴之處。史載他不時叫人送點銀子回家,但是數目都不大,以幾十兩、百把兩的時候為多,權作周濟貧困之意,而且這些費用大多出于他自己的俸祿和賞賜之中。
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潔,還不時影響他的家人。曾國藩本人長期在外指揮作戰(zhàn),攻打大平天國軍隊,但他從來沒有忘記寫信告誡家人勤儉持家,要家人切勿擺富貴架子。他在家書中反復對弟弟們講:歷來的巨室豪門幾乎沒有持續(xù)三代的,不是敗在第二代手里,就是徹底垮在第三代手里。因此,他反復要求家人以史為鑒,他強調堅持“書蔬魚豬”四字祖?zhèn)骷绎L,以保家聲不敗。他還警告家人,切不要仗勢欺人,而要周濟貧困,和睦鄰里。曾家的后人大多有所成就、很少有衰敗得不像樣子的。史實證明,曾國藩以廉潔律己持家、為人處世的思想和具體做法是頗有成效的。
曾國藩曾在奏稿中指出,當時清朝政府產生腐敗的原因是因循守舊,如衙門辦事習俗相沿,但求茍安無過,不肯振振有為。他頗厭官場的繁俗,認為官場繁俗無補于國計民生。在他看來,官場腐敗主要表現在繁文縟節(jié)太多,官宦揮霍浪費、巧取豪奪,不惜民力等方面。因此,他提倡注重實效的辦事作風,提出為官、辦事要做到身到、口到、心到、眼到、手到。要“不說大話,不鶩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禁大言以務實”[1]20。對那些怠惰偷安,不肯躬親者,要記過示懲;對那些識字太少、不能躬親者的庸吏則要嚴參不怠。
為了改變日下的世風,他力倡廉政之風。他認為正氣不伸,則風俗難挽回。因此,他倡導“八德”以正世風,即以“勤、儉、剛、明”求諸己;以“孝、信、謙、諢”施諸人,并指出要“勤以治事”,“廉以服眾”[1]79。
他主張用節(jié)儉的措施減少地方官吏的揮霍浪費,以體恤民力。他明確提出“節(jié)用之道,莫先于人少,官親少,則無需索酬應之繁;幕及家丁少,則減薪工雜支之費;官廚少一雙之箸,民間寬一分之力……于己者有節(jié),則取之民者有制矣”[2]。
針對貪官污吏的巧取豪奪,他主張崇儉以抑制。他說,講求儉約要首戒好動則私費不大;其次,仆從宜少則食者寡;再次,送情宜減則用之者舒。他主張“崇儉樸以養(yǎng)廉;崇儉約以養(yǎng)廉;崇廉讓以奉公”[1]93。
在選人用人方面,曾國藩主張把是否廉潔作為一個重要標準,提出“任法不如任人”[1]167,要引用一班正人,培養(yǎng)幾個好官。在他的眼里,正人、好官是應有廉潔品德的。他統領的湘軍能夠威震當時與他廉潔生威及擇官任人的正確思想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廉政主張主要有三個:其一,他倡導進行自我修養(yǎng),做到廉潔自律,進而推己及人。例如他幾乎每天記日記,堅持對自己每一天的言行進行檢點。而后,他要求家人以及部下能夠做到廉潔奉公。其二,他主張法治。曾國藩從文官到軍事統帥的經歷,在思想上起了巨大變化。他是理學名臣,同時也是申韓之術的典型代表和成功運用者。如果說他廉潔自律、推己及人、體恤民情的思想是理學思想外化的話,那么,他主張用申韓之術以法治軍治國的思想就是成功運用法律武器倡導廉政的有效途徑。其三,他主張改革舊體制建立新體制以促廉政建設。例如,曾國藩對晚清漕運的改革就是典型運用建立新的漕運體制去代替舊體制,去減少官場日益腐敗的成功典范[3]。
曾國藩的廉政思想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首先是傳統文化關于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反對腐敗以及貪官污吏的思想對他影響巨大。曾國藩作為晚清理學名臣無疑受其深刻影響,廉潔自律、推己及人本來就是儒家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次,中國傳統文化中申韓之術(法學)、道家及各派學說廉政思想的部分精華被曾國藩運用到治家治軍治國政策上來了??梢哉f,他是博采各家之長,進而以廉政治國。第三,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了晚清中國人民及少數統治者。晚清老百姓要求為官清正廉潔,少數統治者也認識到只有上下官吏清正廉潔,才能鞏固統治。曾國藩正是在這種要求之下,運用其廉政思想治軍治國,才得以成為晚清一大名臣[4]。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廉政思想,是一個歷史的產物,是傳統文化在這位偉人身上的體現。曾國藩的廉政思想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它具有進步性,又有其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因此,我們要科學地對待這一歷史遺產,也就是要“揚棄”它。正如毛澤東指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都要研究,要批判地繼承其文化遺產。他無論怎樣廉潔,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服務的,這是我們要看到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因其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而否認其廉政思想的存在,否認其廉政思想的價值。對曾國藩的廉政思想,我們要客觀公正地看到其進步的一面,要汲取他對于今人甚至后人有借鑒作用的內容,做到古為今用,而不要把他的見解和論述當作“圣經”,照搬到變化著的實踐中去。如此,乃是對這位歷史人物的最好的學習和紀念。
我們認為,曾國藩廉政思想對我國現階段反腐倡廉工作至少有如下三點啟示:一是現階段反腐倡廉一定能夠做好。封建統治者的官吏都能做到廉政為民,難道共產黨的干部還不如一個封建官吏?我們要以史為鏡,要堅定反腐必勝的信心。二是曾國藩廉潔自律、推己及人的清正廉明的思想值得我們黨政干部在廉潔方面管好自己、管好家屬、管好身邊的工作人員的過程中認真學習體會和運用[5]。三是曾國藩主張反腐防腐要堅持“禮治”與“法治”相結合,提出并實施了建立新體制代替舊體制等具體廉政措施,這對我們構建綜合有效的防治腐敗機制具有借鑒意義。
[1]蕭一山.曾國藩傳[M].???海南出版社,1994.
[2]曾國藩.曾國藩家書[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90.
[3]李漁村.曾國藩處世金言[M].廣州:花山文藝出版社,1993:126.
[4]李育民.曾國藩文化思想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57.
[5]劉明波.廉政思想與理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