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彩 趙先花
(山東省沂水縣人民醫(yī)院老干部科 山東沂水276400)
糖尿病足又稱肢端壞疽,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病因。其病因是患者合并神經(jīng)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足部潰瘍、感染、壞疽。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齡21~78歲。病變部位:足趾26例,足背8例,足跟2例。潰瘍范圍:最小 0.5cm×0.5cm,最大7cm×8cm。32例患者恢復良好,2例出現(xiàn)肢端壞死,致敗血癥死亡。
1.2 糖尿病足的預防 ①基礎預防:加強衛(wèi)生宣教,強調(diào)絕對戒煙,積極治療糖尿病;保持足部清潔衛(wèi)生,避免足部損傷。②促進足部血液循環(huán):步行運動、按摩、腿部運動及加強防護,避免皮膚損害。
1.3 治療方法 ①控制血糖:控制飲食,結(jié)合運動療法,應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有利于潰瘍愈合。②抗感染:患者入院后即應對創(chuàng)口分泌物做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在結(jié)果出來之前,先選用廣譜抗生素。之后視藥物試驗結(jié)果調(diào)整抗生素。一般2周做一次藥敏試驗以防耐藥。感染的初期往往需要全身用藥,早期充分高效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治療本病的關鍵[1]。③恢復足部循環(huán):應用血管擴張劑和微循環(huán)改善劑,戒煙、減輕體重。
2.1 觀察 護士應經(jīng)常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皮膚色澤及溫度,注意趾甲、趾間及足底皮膚的變化,如發(fā)現(xiàn)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皮溫下降,痛覺遲鈍,肢端皮膚改成暗紅、蒼白、黑紫色,皮膚有水泡、裂口、擦傷等,應立即報告醫(yī)生,爭取早期治療。2.2 患足的護理 保持足部清潔,禁止使用熱水袋保暖。用熱水泡足時,水溫<40℃,時間以5~10分鐘為宜[2]。皮膚有小水泡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泡腳,每日2次,不超過1周。水泡小,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局部用碘伏消毒后用無菌敷料包扎,待血液循環(huán)改善后,自行吸收。水泡大、壓力也較大的用無菌穿刺針抽出液體,用碘伏消毒,無菌敷料包扎。注意保護皮膚,均勻剝脫。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濕潤,經(jīng)常用生理鹽水、雙氧水沖洗,徹底清除壞死組織、膿性分泌物。取膿性分泌物做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選擇合理抗生素。局部用生理鹽水3~5mL加胰島素4~8U濕敷,以改善局部營養(yǎng),減低局部高血糖,使新的肉芽組織形成,以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創(chuàng)面也可用紅外線燈照射,距離30~50cm,每日2次,20~30分鐘。
2.3 心理護理 護士應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及時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由于糖尿病足的遷延不愈,常常給患者帶來沉重的思想負擔和經(jīng)濟負擔,護士應掌握患者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向患者講解糖尿病足的相關知識,使其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繼而走出病痛的陰影,積極配合治療。
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使致殘、致死率大幅提高。所以,積極防治糖尿病足十分重要。精心的護理不僅是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關鍵,也是延長生命的關鍵,適當?shù)淖悴孔o理可避免患者截肢的危險。
[1]邵文莉,張立群.1例糖尿病足大面積潰瘍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7):563
[2]黨麗萍,溫小飛,嚴曉慧.糖尿病足壞疽截肢患者的圍手術(shù)期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