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荊棘鳥》中的悲劇美

2011-04-07 06:19:27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11年3期
關鍵詞:荊棘鳥拉爾夫悲劇

孫 晶

(中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

《荊棘鳥》中的悲劇美

孫 晶

(中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

《荊棘鳥》自問世以來深受廣大讀者好評,它的成功主要來自于它的主題:“愛和命運”。書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觀都有和主流價值觀念相悖的特點,但是,這種禁止的愛卻贏得無數(shù)讀者的同情。

《荊棘鳥》;禁愛;悲劇

澳大利亞現(xiàn)當代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自1977年問世以后,不僅走紅美國,與馬里奧·普佐的《教父》、索爾·貝婁《洪堡的禮物》等著名作品同為美國十大暢銷書,而且迅速成為風靡全球的“國際暢銷小說”,先后被改編成影視劇,是整個1980年代最佳暢銷書之一。作家選用獨特的視角和特別的手法講述了從1915—1969年半個多世紀以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情感歷程,色彩斑斕生活的方方面面,將愛情與命運、無奈與死亡、原欲與權力、詛咒與頌揚,發(fā)展與消亡等歷史沖突演變歷程,以家族史的方式講述得新奇動人。

《荊棘鳥》在宏闊的歷史背景下演繹絕世愛情,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故事串聯(lián)起來的主線是梅吉與拉爾夫神父之間的刻骨銘心的愛情。這段為世所不容的“禁愛”,給主人公帶來了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在這個過程當中人性與神性展開了頑強的較量,情感與理智進行了激烈的廝殺,最終以悲劇收場。 “禁忌的領域是悲劇的領域,甚至是神圣的領域 ”[1]。此書中最為讀者所震驚、極具吸引力的是這段纏綿悱惻、刻骨銘心的禁愛,展示了悲劇式的沖突。這樣的悲劇美學的意義何在?喬治·巴塔耶認為,所謂邪惡,便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與“真、善、美”以及“道德”、“理性”、和健康生活相悖的,尤其是被教會與法律所排斥、譴責和禁止的罪惡、骯臟、病態(tài)、丑陋與陌生的東西[1]。然而,梅吉與拉爾夫神父之間為社會和教會法規(guī)所斥責的愛情卻贏得了無數(shù)人的同情。

一 宗教枷鎖下的人性掙扎

劇作家狄德羅提出:“帝王英雄可以做悲劇的主人公,乞丐走卒未嘗不可做悲劇的主人公,不在其名譽地位的高低,而在其內心沖突的強弱,帝王有帝王的悲劇,乞丐有乞丐的悲劇?!盵2]《荊棘鳥》的主人公拉爾夫神父正是這樣一位內心經(jīng)歷狂風暴雨般折磨沖突的典型現(xiàn)代悲劇人物。在世俗權力和內心的愛情欲望之間左右徘徊,在靈與肉的撕扯中舉步維艱。在失去自己多年不知其存在的兒子——戴恩時,“一陣失聲慟哭,這是一個靈魂穿過地獄入口時發(fā)出的聲”[3]480,最后在悔悟中死在愛人梅吉的懷抱里。作家考琳·麥卡洛,對主人公愛情心態(tài)的描寫十分細膩感人。隨著步入成年,梅吉對拉爾夫從敬慕日漸轉化為愛慕;而拉爾夫在無意識狀態(tài)中對她也由最初的憐愛發(fā)展為男女之愛。然而,拉爾夫畢竟是個天主教教士,宗教的禁欲主義教規(guī)及其對權力的熱衷,都注定了這場愛情無法圓滿。《荊棘鳥》中的拉爾夫,他從小接受神學教育,修身滅欲,對上帝有一種狂熱的虔誠和篤信。但他畢竟是肉體凡胎,呆板的教規(guī)只能暫時地禁錮他的心,一旦那個能在他心中掀起軒然大波的女神出現(xiàn),他靈與肉的平衡便被打破了。在禁欲主義的壓制下,神父的愛情往往伴隨著神性與人性的抗爭,體現(xiàn)了宗教與愛情永恒沖突的主題,被賦予了愛情悲劇美的內涵。天主教要求“教士的心境不受紅塵俗物的干擾——沒有對女人的愛欲,沒有對金錢的迷戀,也沒有因為要聽命于他人而于心不甘”[3]51。這是正統(tǒng)的天主教教規(guī)為獻身于上帝的教士所作的基本要求。盡管對于有思想的人他曾經(jīng)也懷疑過,空虛的身軀不是上帝能夠全部填充的,但是似乎他獻身上帝的決心、成為完美無瑕的教士的意志是堅決的。拉爾夫竭力討好的新西蘭最富有的遺孀瑪麗·卡森是一個已至耋耄之年的女人,由于她的牧場缺少一個工頭,同時感到自己的時日不多了,很多人覬覦她的財產,她想起了自己的弟弟,于是做出決定把自己的弟弟一家接到德羅海達牧場。這個看似偶然的決定卻注定了拉爾夫痛苦的愛的旅程的開始。當他在基蘭博車站遇見克利里一家時,迅速被躲在男孩子背后的梅吉吸引,“他似乎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嗶嘰長袍在塵土之中,邁步越過了那些男孩子,蹲下身來,用雙手摟住了梅吉,那雙手堅定、柔和,充滿了友愛”[3]65。“她是他有生以來所見過的最甜美、最可愛的小姑娘了”[3]66。從此以后拉爾夫如一潭死水般的感情泛起了波瀾。他把自己的感情默默地傾注在梅吉身上,在心里告訴自己她只是一個孩子。當瑪麗·卡森尖銳地指出他愛梅吉,“你首先是個男人,拉爾夫·德·布里克薩特!當教士使你感到安全,就是這么回事”[3]103,他同樣激烈地反對說他不是一個男人,他是個教士。拉爾夫與梅吉的親密讓瑪麗·卡森嫉妒,拉爾夫對她的愛意的拒絕更讓她心懷怨恨。在洞悉拉爾夫的靈魂后,她以1 300萬的家產作為誘餌,使拉爾夫處于選擇事業(yè)和愛情的矛盾境地,終于紅衣主教的夢想壓倒了一切,梅吉成了拉爾夫抱負的鞋跟下被碾碎的玫瑰。

二 人性與神性的沖突

《荊棘鳥》中的拉爾夫和梅吉, 都是出類拔萃的男性和女性,是美的化身。他們所追求的愛情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男女之情, 而且是對美的追求, 對生活理想的追求。為此他們不惜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忍受了無法估量的痛苦。他們的愛情是忠貞不渝的,而且有了愛情的結晶——兒子戴恩, 但這是荊棘鳥的絕唱,最終釀成了生離死別的愛情悲劇。在這愛情悲劇中, 拉爾夫要負主要責任。拉爾夫是位神父,他把自己的命運和前途同教會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又無法抑制人的本性而去追求塵世的愛情, 偷嘗上帝的“禁果”。正因為如此, 他始終處于天國之愛與塵世之愛的兩難選擇之中。

魯迅曾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4]。無疑,在《荊棘鳥》中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無外乎是精神價值的無形毀滅,作者通過對主人公“精神上的苦刑”與 “靈魂的拷問”揭示出人性的真諦。拉爾夫生硬地將自己分裂,拒絕自己作為男人的屬性,違背人的天性,割裂了生命的完整。由于人的本性中存在著一種“愛的沖動”,愛情對于人具有某種天然的誘惑力。宗教戒律和法律條文禁止人們去做的事情無法阻擋這股愛的急流,對愛的克制越強烈,越發(fā)有意去阻礙人按照自己的內心沖動實現(xiàn)其本能欲望,決堤之水蔓延的危害越大。拉爾夫在經(jīng)歷了情感的否定、恐懼、痛苦、失望,克制之后,終于認識到了既不做一個男人,也不做一個教士,做一個兼有兩者的人是不可能的。他終于沖破宗教的藩籬,放棄了最后的抗爭,在麥特勞克島和梅吉結合在一起。瓦西列夫在《情愛論》中說:“性欲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如果失去控制,它就可能成為災難。不應該把精神和肉體分開,把夢想和現(xiàn)實分開,這會導致人本質的變態(tài),導致扼殺生命?!盵5]在麥特勞克島,拉爾夫多年來的自我矛盾,自我抗爭,自我分裂狀態(tài)終于片刻間得到了修整。最終他意識到在人世間去追求神性,只不過是一種幻覺。他必須黏在一起的是自己被割裂的整體。

對感情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在1943年,馬斯洛提出了人類需要層次理論,第一次從科學的高度對人類的需求做了層次上的和先后順序上的區(qū)分。情感的需求包括對愛情的渴望是人的基本屬性。然而禁欲主義把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歸于不可饒恕的邪惡而加以排斥,其結果是宗教不僅沒有成為人們精神上的慰藉,反而成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煉獄。對于基督教的神職人員來說,他們可以拋棄真實多彩的塵世生活,然而植根于生命的內在的強大的本能激情和欲望往往會脫離理智的控制,不由自主地驅使他們突破價值觀念和宗教戒律束縛,做出有違戒律的事。在人的本能和教規(guī)要求相沖突下,他們不斷經(jīng)受著自我的良心折磨和譴責,造成人的內心沖突和斗爭,分裂的自我導致了悲劇性的人生。

三 悲劇導致人性復蘇

《荊棘鳥》通過拉爾夫隱秘的心理,復雜的情感,描寫了他幾十年來理性與非理性、靈與肉激烈的斗爭。其中所包含的悲劇性,遠遠超出了對個人悲劇命運的展示,而在更高的層次上挖掘了帶有普遍性的社會根源。我們說拉爾夫在“人性與神性”沖突的悲劇中,更多的是表現(xiàn)出人性的扭曲,這種扭曲是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內心處境與外在處境沖突造成的,因此更顯得宗教意義下的愛情悲劇美的內涵。

卡爾·雅斯貝爾斯在他的《悲劇的超越》一書中說到:“沒有超越就沒有悲劇。”[6]悲劇的真正意義并不在于展示人生的不幸,而是要展示人精神對悲劇的超越,這是對人的內在生命力量的自覺認識,也是人存在的意義所在。人的存在的勇氣,既要表現(xiàn)為快樂,又要表現(xiàn)為對苦難的忍受和超越。 “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誰都不怨恨,我不能對此有片刻的追悔”[3]512。人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經(jīng)歷這些壓抑,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社會的,文化的,對人的社會屬性和生物屬性的壓抑。然而,人還是在不斷的前行,為了最美好的夢想一如刺進荊棘的鳥,從不會停下來計算其代價,并且認同這種行為。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對悲劇來說,緊要的不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對待痛苦的方式。沒有對災難的反抗,也就沒有悲劇。引起我們快感的不是災難,而是反抗?!盵7]女作家贊賞的正是這種迎著痛苦,勇敢地與命運抗爭的人生態(tài)度,如果痛苦是人生命運的一部分,那么畏懼逃避不僅是徒然的,而且是毫無意義的,痛苦越深,抗爭越激烈,就愈能顯示出人性的深度;在與命運的痛苦無情的較量中,人性迸發(fā)出光彩奪目的光輝,人生的自豪、驕傲全部彰顯出來。這種對待痛苦的方式,不僅沒有降低人性的崇高,反而在悲劇的生活中凸顯出人的自強和自尊。尼采說,偉大的幸福正是我們戰(zhàn)勝巨大痛苦時所產生的生命的崇高感。生命力取決于所承受痛苦的份量,生命力強盛的人正是在巨大痛苦襲來時格外振作和歡樂。在與命運抗爭的極度痛苦中,人性就格外煥發(fā)出無比耀眼的光輝。

在《荊棘鳥》中,作者通過對被法律和秩序所排斥、所禁止的、與理性完全相反的東西的強調,描述了主人公精神和人格的壓抑、現(xiàn)實的荒誕,引起讀者內心的“騷動”,使他們自發(fā)地對現(xiàn)存的不合理的教條法規(guī)等束縛人的本性的條條框框加以否定,打破桎梏,做出積極的抗爭姿態(tài),在人生的悲劇中發(fā)現(xiàn)“喜劇”因子,從而能夠有勇氣戰(zhàn)勝荊棘,超越沉重的苦痛,真正自由勇敢地去愛,過上美好的生活。

[1]喬治·巴塔耶.文學與惡[M]. 董澄波,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8.

[2]熊佛西.悲劇[M]//許道明.中國文論選·現(xiàn)代卷:中冊,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352.

[3]考琳·麥卡洛.荊棘鳥[M].曾胡,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4]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M]//來鳳儀,選編.魯迅雜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9:55.

[5]瓦西列夫.情愛論[M].趙永穆、范恩國、陳行慧,譯.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1984:19.

[6]卡爾·雅斯貝爾斯.悲劇的超越[M].北京:人工出版社,1988;32.

[7]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各種悲劇快感理論的批判研究[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182.

(責任編校:文君)

TragedyBeautyinTheThornBird

SUNJing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TheThornBirdwritten by Australian famous author-Colleen McCullough has well

among the readers since it was published. The reason of popularity is in some extent due to the theme of love and fate .The heroine in the novel has the intention of pursuing perfect love, however, the forbidden love has gained the sympathy of readers instead.

TheThornBird; forbidden love; tragedy

2011-04-11.

孫晶(1982— ),女,黑龍江綏化人,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I106.4

A

1673-0712(2011)03-0035-03

猜你喜歡
荊棘鳥拉爾夫悲劇
偉大的悲劇
軍事文摘(2022年20期)2023-01-10 07:19:56
泄洪的悲劇不能一再上演
跟著拉爾夫闖世界
學生天地(2017年21期)2017-11-07 02:38:15
貓的悲劇
學生天地(2016年17期)2016-05-17 05:46:31
近視的悲劇
《荊棘鳥》
一個承諾
小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8-29 04:19:28
一個承諾
《荊棘鳥》主要人物的《圣經(jīng)》原型解讀——基于神話原型批評理論
等豬會飛的時候
平昌县| 平顺县| 许昌县| 萨嘎县| 庐江县| 中宁县| 玉环县| 黄大仙区| 衡阳市| 九龙城区| 瓦房店市| 青川县| 南投市| 定兴县| 左权县| 兰坪| 荔波县| 清水县| 容城县| 青海省| 潮安县| 临沂市| 高邮市| 密云县| 花垣县| 兴和县| 镇雄县| 孟州市| 广宗县| 榆中县| 来安县| 泾源县| 肇州县| 潮安县| 民勤县| 任丘市| 杭锦后旗| 博兴县| 郎溪县| 孙吴县|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