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學的鳳凰涅槃
——讀顏翔林新著《后形而上學美學》有感

2011-04-01 15:27:58姚文放
城市學刊 2011年2期
關鍵詞:美學文化

姚文放

(揚州大學 文學院,揚州 225000)

美學的鳳凰涅槃
——讀顏翔林新著《后形而上學美學》有感

姚文放

(揚州大學 文學院,揚州 225000)

作為學科形態(tài)的“美學”(aesthetics)從1750年誕生以來,至今已整整260年了。期間美學已經(jīng)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學科規(guī)范,在研究對象和范圍、研究方法、操作規(guī)程、邏輯構架、基本范疇、應用領域等方面都已有定式,而這一切又都以理論體系穩(wěn)定下來。不說外國,就說中國,在粉碎“四人幫”以來出版了若干“美學原理”、“美學概論”之類理論體系,然而同時學界對于這些理論體系隱含的某種固定套路的不滿之聲也不絕于耳。

理論探索始終是革故鼎新的尖兵。縱觀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挑戰(zhàn)美學學科的沖擊波大致有三次,這三次沖擊波有一共同之處,其理論策略均從破解“美學”(aesthetics)這一概念入手。對于美學學科而言,這無疑是“命門”所在,只要點中了它的穴位,就能觸及全身,震顫四肢百骸。

第一波是在1985年。劉東在“大《美學》”第六期發(fā)表《西方的丑學》一文,文章指出,中國人慣用的“美學”這一說法其實是延續(xù)了日本人對于“aesthetics”一詞的誤譯和誤用,“aesthetics”本義是指“感性學”,而在感性層面上本來就有美/丑兩種價值取向。按說將“感性學”譯為“美學”并不錯,但譯為“丑學”也未始不可。這就質(zhì)疑了將“美學”僅僅解作“審美哲學”或“藝術哲學”的傳統(tǒng)觀點,動搖了原先建立在此基礎上的美學理論框架。

第二波產(chǎn)生在1991年。特里·伊格爾頓在是年出版了一本重要著作《審美意識形態(tài)》,該書指出,鮑姆加通當年創(chuàng)立“美學”學科,并非指涉藝術,而是沿用了古希臘的感性(aisthesis)一詞,旨在將其與形而上的概念思想領域區(qū)分開來,但后來人們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感覺和知覺等認識活動方面,恰恰忘卻了人的肉體和感官等生物性、生理性領域。他指出:“那個領域就是我們?nèi)康母行陨睢T如下列之類:愛慕和厭惡,外部世界如何刺激肉體的感官表層,令人過目不忘、刻骨銘心的現(xiàn)象,源于人類最平常的生物性活動對世界影響的各種情況。”[1]1這一發(fā)現(xiàn)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他覺得“對肉體的重要性的重新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新近的激進思想所取得的最可寶貴的成就之一”,從而致力于為這一主題進行辯護,希望從這一新的取向來擴展探索美學問題的路徑,并通過美學這一中介把“肉體”的觀念與更為重大的社會人生主題重新聯(lián)系起來。[1]7-8伊格爾頓的這一感悟并非突發(fā)異想,而是基于理論家們對于當代美學的新動向的洞察,例如馬爾庫塞的“美學之維”建基于“精神-心理解放論”和“快樂原則”,阿爾多諾則將精神烏托邦安放在人的生命本體之上,還有當代學者拉康、???、德勒茲等人的理論,都給了他的這一發(fā)現(xiàn)以有力的支撐。而當今嶄露頭角的“身體美學”,更是將“肉體”這一主題推向了美學的前沿?!吧眢w美學”的倡導者理查德·舒斯特曼甚至說:“美學研究只有從身體出發(fā)才能實至名歸地回歸真正意義上的‘感性學’”。[2]

第三波就在當下。后現(xiàn)代語境下審美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去分化趨勢對于美學的定式提出了挑戰(zhàn)。無論中西,古代審美文化一開始都天然地、自發(fā)地保存了與其他文化領域的整體聯(lián)系,例如美與善、美與真、美與有用、美與有利、美與有益等,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而1750年“美學”誕生以后,審美文化就與其他文化領域逐步分道揚鑣,甚至形成了以鄰為壑、各自為政的格局,而將其他文化拒之門外,其表達方式也習慣于采用修辭的“否定格”,如非功利、非實用、非邏輯、無概念、無目的等等。鮑姆加通將美學從邏輯學和倫理學中分離出來,康德在純粹理性和實踐理性之外辟出審美判斷力的領域,席勒致力建造“第三王國”亦即“審美的王國”,以及黑格爾對于人與自然的“三大關系”即實踐關系、認識關系和審美關系的劃界,凡此種種,均旨在廓清審美文化的界限,使得審美文化成為一種無沾無待、獨立自足的王國,雖然他們也企圖為審美文化與外界相互溝通而搭建橋梁、鋪設通道,但最終仍無法消彌二者之間的斷裂之痕,甚至從自律、自洽滑向自閉、自戀。然而這一自我封閉的格局在現(xiàn)代商品社會被徹底打破了,審美文化開始向經(jīng)濟、實用、倫理、政治、科學等文化領域滲透和蔓延,與各種文化形態(tài)相互交融、匯合,從而鑄成一種大度包容的大文化。這似乎是繞了一個圓圈又回到了古代審美文化的起點。這就刻劃出審美文化發(fā)展演進的路徑,在總體上呈現(xiàn)為審美文化與其他文化領域由合而分,再由分而合的邏輯進程。其結果就是審美文化在更高水平上消解了現(xiàn)代美學標舉的審美自律性和藝術自律性,宣告了美學的后現(xiàn)代轉型。

綜上所述,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三次沖擊波無不將挑戰(zhàn)指向“美學”(aesthetics)概念,從而解構了經(jīng)典美學的學術主旨和理論體系,就像抽走了一座建筑穹頂著力點上的一塊磚,使得整個堡壘傾刻垮塌,不過在這廢墟上,總是有一個新的構想矗立起來。

顏翔林教授的新著《后形而上學美學》[3]也提出了這樣一個除舊布新的美學構想,為我們反思美學的歷史、瞻望美學的前路提供了深刻的啟發(fā)。該書也是從對于經(jīng)典美學的學科性質(zhì)予以質(zhì)疑入手,指出經(jīng)典美學陷入了以舊形而上學的知識論和認識論為主導的意識形態(tài)陷阱,美學淪落為知識形式和認識工具的仆役,它屈從于理性認識的目的性,成為因果律和必然性的邏輯推演的產(chǎn)品。從而該書期許另外一種美學存在形式,那就是“后形而上學美學”。它的命名體現(xiàn)對于以主體論、本質(zhì)論、總體論、知識論、實踐論等為基礎的思維方式的背離和反叛,以解構和顛覆經(jīng)典美學的邏輯秩序、思想觀念、理論命題為己任。其次,后形而上學美學也從價值論維度批判經(jīng)典美學的先驗基礎和價值準則,以后現(xiàn)代主義的理念解構陳舊的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再次,后形而上學美學采取懷疑主義的方法論重新理解和闡釋美學問題,放棄對于獨斷論和實存論等美學原則的遵循,挑戰(zhàn)經(jīng)典美學的話語霸權,尋找屬于自己的美學話語。總之,后形而上學美學是立足于當代文化語境,借鑒后現(xiàn)代主義的哲學觀念和綜合中國古典美學以及自我意識而建立的一種美學存在方式。

與新的學術主旨相應,該書采用了特殊的運思方法,那就是作者所說的“提問”方法。該書通過對以往美學的所有命題、范疇、概念、觀點進行非知識論、非認識論形態(tài)的提問,反思以往的諸多結論是否可靠、它們對于審美現(xiàn)象和審美活動的闡釋是否合理。而不再沿著以往美學思路去追問:什么是美?什么是審美對象、審美經(jīng)驗?什么是美的規(guī)律?美與實踐的關系、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如何?審美標準、審美價值何為?而是提問:美如何可能?審美如何可能?藝術如何可能?美學如何可能?審美活動如何超越知識、經(jīng)驗、邏輯、概念、規(guī)律、道德、實踐等等思維陰影的遮蔽而獲得自身的顯明與獨立?該書認為,美學只有不斷地對現(xiàn)象界和自我存在進行提問,不斷地追問自我的理論、方法、觀念能否成為新的可能性,在這種追問的過程中構筑創(chuàng)新的理論體系。從這個理論意義而言,美學應該成為“提問”之學。

在建構后形而上學美學的理念上,該書試圖摒棄西方美學的知識論和認識論的流弊,接納中國哲學的智慧論,讓美學恢復存在主體的生命直覺。作者認為,美學不應簡單地回歸“感性學”的狹隘場域,而應漫步在既不是理性統(tǒng)轄也不是本能沖動主宰的一個廣闊境域,從而獲得一種詩意的存在。具體地說,就是在美學研究中用良知概念代替道德概念,因為良知是先驗的倫理原則,它比道德更澄明和自覺,也更加智慧和圓融。所以,美學應該建立審美活動和內(nèi)在良知的對話關系。在具體的寫作方式上,該書致力于原理方面的創(chuàng)新,對于藝術種類、美之形式、審美范疇、審美心理、審美文化、審美信仰、美學的當代性關切等問題作了新穎獨到的論證,對美學的概念、范疇體系也提出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見解。

總之,顏翔林教授的《后形而上學美學》一書應時而動,對于經(jīng)典美學的學科規(guī)范和理論體系提出質(zhì)疑、進行解構,以中國哲學的義理和體驗作為依托,著力從審美與良知進行對話的角度重建“后形而上學美學”,從而加入了當下挑戰(zhàn)經(jīng)典美學學科的沖擊波且不無推波助瀾之力。有理由相信,該書的出版對于新世紀的美學發(fā)展將起到有力的啟發(fā)和推動作用。

[1] 顏翔林. 后形而上學美學[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

[2] 東西美學的邂逅——中美學者對話身體美學[N]. 光明日報, 2010-09-28(11).

[3] 特里·伊格爾頓. 審美意識形態(tài)[M]. 王杰等, 譯.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

(責任編校:彭 萍)

G 236

A

1672–1942(2011)02–0107–02

2010-12-08

姚文放(1949-),男,江蘇無錫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美學研究。

猜你喜歡
美學文化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外婆的美學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6
生活美學館
誰遠誰近?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富川| 贵南县| 揭西县| 张家川| 屏东县| 长顺县| 铅山县| 汤原县| 定襄县| 应城市| 当雄县| 镶黄旗| 广州市| 贺兰县| 榆树市| 海丰县| 威宁| 闽侯县| 正阳县| 临湘市| 厦门市| 连云港市| 汉中市| 马边| 嵩明县| 冕宁县| 永定县| 西平县| 东台市| 黔东| 星子县| 峨山| 浙江省| 衡阳县| 山丹县| 长沙县| 同心县| 皋兰县| 唐海县| 乐安县|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