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辛亥革命時期的軍政分府

2011-04-01 09:43霍修勇
城市學刊 2011年5期
關鍵詞:軍政軍政府都督

霍修勇

辛亥武昌首義后,清王朝統(tǒng)治秩序被打破,各地紛紛組建新政權(quán)。在原來的省治地方,資產(chǎn)階級基本按照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理論建立了軍政府。而在少部分省治地方以及道、府、縣駐地則顯得十分混亂,他們除了直接組建軍政府外,還有諸如軍政分府、軍政支部、總司令部、巡邏部等政權(quán)形式。其中,軍政分府占有相當高的比例。1911年10月12日,湖北省建立了第一個軍政分府——漢口軍政分府,隨后全國其他地方多有效仿。據(jù)初步統(tǒng)計,辛亥革命時期全國各地組建的軍政分府不少于81個。整體上看,軍政分府在推進辛亥革命向縱深發(fā)展、穩(wěn)定一方秩序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清末民初地方建制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軍政分府處于清末民初政治體制的轉(zhuǎn)型期,加之其本身的復雜性,研究者還沒有對之進行全面、深入研究。本文擬就軍政分府的主要類型、組織結(jié)構(gòu)、與軍政府的關系、取消過程等問題加以探討,以期對辛亥革命時期地方政權(quán)的發(fā)展演變作一剖析。如有不當,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軍政分府的建立

根據(jù)軍政分府建立者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以資產(chǎn)階級下層激進派為主導推動,以資產(chǎn)階級中上層溫和派為中堅發(fā)起,以地方軍政官員為首的保守派改組等3種主要類型,其中第一種類型占有絕對優(yōu)勢。

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領袖在國內(nèi)設立了東、西、南、北、中5個支部。經(jīng)過數(shù)年發(fā)動、組織,各省集結(jié)了大批反清志士。1911年10月10日,湖北志士吹響了武昌首義的號角,散布各地的同志充當了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主力軍。按照光復的具體形式,又可把激進派推動建立的軍政分府進一步細分為激進派統(tǒng)一領導、當?shù)丶みM派發(fā)動、激進派矛盾斗爭使然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激進派統(tǒng)一領導組建軍政分府。武昌起義后,昆山同盟會員周梅初等苦于無兵無械,只能焦急等待。上海光復后,王堯民、張棟等“立即往見滬軍都督陳其美,請示光復昆山的辦法”,陳便將光復責任交給二人,并制訂了比較詳細的方略。張棟回昆山后,依照指示積極準備。11月6日,發(fā)動起義,成立昆山軍政分府。[1]13111月8日,上海光復軍乘坐鈞和兵艦趕到南通,組織軍政分府,推舉張詧為總司令、許宏恩為軍政長。第二種情況為當?shù)丶みM派發(fā)動起義建立軍政分府。湘西獨立前,當?shù)赝藭T田應全、聶仁德等已經(jīng)取得哥弟會首領唐世鈞的支持,11月12日,田等以武力為后盾要求道臺朱益浚投誠?!爸煲娙诵姆辞?,大勢已去,復函表示愿潔身引退”。次日,“眾議決,建立新政權(quán),設‘湘西軍政分府’,公推周瑞龍為軍政長兼管屯政,聶仁德為行政廳長,張勝林管財政,田應全管交際,韓善培管教育。”[2]278在廈門,11月15日張海珊等帶領群眾向道臺衙門挺進,“翌日,軍政分府成立”。[3]116第三種情況為激進派內(nèi)部斗爭使然。辛亥革命醞釀過程中,激進派內(nèi)部存在矛盾分歧是不容爭辯的實事。起義爆發(fā)后,他們?yōu)闋幦⌒抡?quán)的主導地位展開了斗爭,軍政分府的成立,暫時緩和了各派間的沖突,此種情況以漢口、吳淞軍政分府為代表。在武漢,共進會、文學社的矛盾一直存在,直至1911年9月底,兩派才實現(xiàn)松散聯(lián)合。武昌反正成功后,共進會會員和部分下層官佐擁立新軍協(xié)統(tǒng)黎元洪為都督,引起文學社成員不滿。10月14日詹大悲“會商蔣翊武、張廷輔、蔡濟民、王憲章、吳醒漢諸將領,倉卒率兵二連,與蔡濟民渡漢,成立軍政分府”。[4]漢口軍政分府完全由文學社成員組成。在上海,以李燮和為中堅的光復會、以陳其美為領袖的中部同盟會以及地方自治機構(gòu)代表三種力量共同推動了上海光復,其中光復會員李燮和功績最著,擔任都督的呼聲也比較高。11月6日下午,各界代表籌組新政權(quán),主持人李平書提出由李燮和擔任都督,但與會者多為陳其美親信,該提議被否決。隨后王鐘聲力持“非陳君莫屬”,蔣介石、劉福彪等則叫嚷請陳其美擔任都督!“眾無言,公舉都督事總算大定”。[5]158-159對于這個結(jié)果,光復會部眾表示強烈不滿,“光復軍所部多不愿隸屬‘冒牌都督’陳其美之下,吳淞炮臺官兵主張尤其激烈”。[6]33-34于是,黃漢湘決定恭迎李燮和赴吳淞,李于9日率部前往稱吳淞軍政分府都督。

溫和派是隨著清末新政改革而出現(xiàn)的階層,它不僅包括地方自治人員,還有隨著自治發(fā)展而成立的商會、保安團等地方組織。他們多屬資產(chǎn)階級的中上層人物,對清政府存在一定不滿情緒,遂成為光復地方的一支力量。其中,江蘇的清江、松江、常熟等軍政分府由其發(fā)起組成。在全省光復的混亂局面下,清江出現(xiàn)了官兵、土匪哄搶商鋪的騷亂。于是,當?shù)厥考澖M織保安公所,推選聞漱泉出任民政長,“料理善后及維持地方秩序”。11月12日,紳商“公推督練公所參議蔣雁行為臨時江北都督”。[1]33616日,松江士紳知悉江蘇軍政府都督程德全要求各地反正的電報,隨后,“城自治公所,即發(fā)傳單開會,當場宣布獨立”,大家“推定鈕惕生君為軍政部長,謝宰平君為民政長,沈思齊君為執(zhí)法部長,錢選青君為財政部長,另專設參謀部,為四部之總機關,以提署為松江軍政分府司令處”。[7]21在常熟,見風使舵的地方紳士從保護身家性命出發(fā),取得清朝官吏的默許,“也掛上了象征光復的白旗”。[1]199

當革命成為勢不可擋的潮流,清政府注定要被推翻時,以部分清朝地方軍政官員為主的保守派也適時調(diào)整策略,主動宣布脫離清朝統(tǒng)治。在浙江,杭州光復的消息傳到臺州后,引起了當?shù)毓賳T恐慌,11月5日駐扎海門的原清軍統(tǒng)領雷廷瑞乘亂進城,宣布就任軍政分府都督。7日,衢州清軍巡防營統(tǒng)領沈大鰲的侄子沈瑞麟、沈增海和巡防營中軍游擊陳懷玉聯(lián)絡,在商會召開大會,宣告光復。推陳懷玉為軍政長,原道臺李龍元為參謀長,商會會長孔慶儀為民事長。在延州,原清朝知府余炳文宣布擔任軍政分府都督。武昌首義爆發(fā)后,駐扎鄖陽的軍隊隊官沈權(quán)、司務長康代瀛、司書生鄭家榮等在鼓動軍隊的同時,也和參事會成員聶炳基、翁人健、劉震川等人進行接洽。11月14日,沈權(quán)“遍請紳商學各界人員來會,商議鄖陽要公”,在其勸說下,各界代表同意光復。[8]2211月28日,光化縣令兼軍統(tǒng)黃菼仁,新軍官佐張國荃、李秀昂等宣布起義,隨后制定了攻取襄陽的計劃。30日,成立軍政分府,黃被推為分府,管理民事;張國荃為分府司令,管理軍事。[8]28

二、軍政分府的機構(gòu)設置及特點

目前,軍政分府的數(shù)量并沒有非常準確的數(shù)字,就筆者所掌握的80多個而言,也難以完全知悉其組織結(jié)構(gòu)。不過,從下面列舉的分府機構(gòu)設置,也能夠窺測到它們的基本狀況:

上海軍政分府:都督、司令部、參謀部、軍務部、民政部、財政部、交通部、海軍部、外交部。

松江軍政分府:都督、軍政部、參謀部、民政部、執(zhí)法部、財政部。

常州軍政分府:司令、民政部、審判廳、檢察廳。

南通軍政分府:司令、總司令處、軍政處、民政處、司法處、財政處、司法廳。

揚州軍政分府:分府、民政部、執(zhí)行部、警務部、教育部、財政部。

無錫軍政分府:總理、軍政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

如皋軍政分府:軍政分府、民政分府,審判廳、檢察廳。

寧波軍政分府:都督、副都督、軍事委員會、參謀部、民政部、執(zhí)法部、財政部、總務部、外交兼交通部。

紹興軍政分府:都督、總務科、財政科、軍務科、執(zhí)法科、鹽稅局、酒捐局、禁煙局。

嘉興軍政分府:都督、總務科、民政科、財政科、司法科、教育科、執(zhí)法官、參議會。

九江軍政分府:都督、炮臺總司令、副司令、參謀部、民政部、財政部。

處州軍政分府:都督、軍政部、民政部。

贛州軍政分府:都督、行政公署,法院。

河東軍政分府:總司令、兵馬節(jié)度使、民政部、秘書處、軍務處、鹽務處、總務司、交通司、財政司、司法司、高等審判廳、地方審判廳。

柳州軍政分府:總司令、軍需部、軍械部、軍法部、參謀部、執(zhí)法部、秘書部、郵電部、外勤部。

廬州軍政分府:總司令、軍政部、民政部、財政部、巡警部、執(zhí)法部、秘書處、顧問處。

壽州軍政分府:總司令、參謀部、民政局、審判廳、支應局。

湘西軍政分府:軍政長,財政處、交際處、教育部、行政廳。

襄陽軍政分府:分府、司令部、參謀部、軍政部、政事部。

漢口軍政分府:都督、司令處、參謀處、軍需處、軍政處、軍械處、軍法處、交涉處、稽查處。

鄖陽軍政分府:總裁、司令官、軍事顧問、軍務支部、參謀支部、政事支部。

川南軍政分府:都督、軍政部、參謀部、民政部、外交部、教育部、司法各部。

蜀北軍政分府:都督、副都督、軍事部、民政部、財政部、交涉部、秘書處、訓練處。

登州軍政分府:都督、總務部、外交部、財政部、民政部、司法部。

和軍政府政權(quán)相比,分府的組織機構(gòu)及其職官設置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機構(gòu)設置與軍政府極為相似。湖北軍政府的建制對各地軍政分府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如:九江軍政分府成立時,“其內(nèi)容之組織,均照湖北辦理?!盵9]144鄖陽也“仿省垣章程,組織軍政分府”。[8]36但是,畢竟是分府,它們的機構(gòu)完備程度稍差一些,正如許師慎在回憶九江軍政分府組織機構(gòu)時所說的:“看到上面的組織,似乎較之其他各省的軍政府不甚完全。當時我們的意思,認為九江是一個府,不是省會地方,受了人力財力的限制,只能就軍事的需要來安配,需要的設立,不需要的不設立,所以不能有一個龐大的組織。”[10]205常州、無錫、如皋、處州、贛州、湘西等分府的機構(gòu)設置基本都屬于這種狀況,一方面表明分府的權(quán)力覆蓋面要比軍政府小,另一方面也表示兩者之間存在差異性。

第二,二級機構(gòu)名稱多種多樣。如果軍政府的基本單位可以說是“部”或“司”的話,軍政分府就難以下類似的結(jié)論。比如,南通、漢口分府的單位是“處”,紹興、嘉興分府是“科”,河東分府則是“部”、“司”、“處”俱全。這說明,分府機構(gòu)的設置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組織者的認識也是混亂不一。

第三,分府長官權(quán)力高度集中。雖然軍政分府長官有都督、分府、府長、軍政使、司令、總司令、總理等名目,顯得比較混亂。但他們的權(quán)力卻比較集中,江蘇省曾經(jīng)提出,軍政使有“管理所轄地方,及防守事宜,執(zhí)行法律命令,統(tǒng)轄軍隊,及所屬職員,掌其吏事”等權(quán)力;浙江規(guī)定軍政分府府長“處理本府直轄地方一切事務,兼有監(jiān)督府屬各縣之權(quán)”;[11]四川要求軍政分府司令官“統(tǒng)攬地方軍事及一切行政大權(quán)”。[12]108

第四,軍事地位更加突出。革命初期,維護秩序、鞏固政權(quán)是最主要的任務,加之許多分府駐地本來就是軍事重鎮(zhèn)。所以,軍事機構(gòu)在分府中所占的比重更大,擁有的地位更高。比如,漢口、柳州都設有司令、參謀、軍需、軍政、軍械、軍法部;襄陽軍政分府有司令部、參謀部、軍政部;鄖陽軍政分府為司令官、軍事顧問、軍務支部、參謀支部等。甚至有人說:“除軍事外,悉與舊日知府主管事項無異,而制定于臨時,義專于兵事,軍興則假以號召,事定則從而取消之?!盵8]38

總之,和軍政府的組織機構(gòu)相比,分府除了稍顯簡單之外,幾乎沒有重大差別,這些表明軍政分府的“分”字體現(xiàn)更多的是革命的道義和基于傳統(tǒng)的統(tǒng)轄心理、統(tǒng)轄關系,而非制度規(guī)范上的主動認同。不可否認,這種脆弱的心理依賴,使二者難以建立嚴格、有序的互動格局,從而導致分府、軍政府的之間存在諸多分歧斗爭。

三、軍政分府與軍政府的關系

辛亥革命爆發(fā)前,省政權(quán)與道、府、州、縣政權(quán)之間存在比較穩(wěn)固的統(tǒng)轄關系。這種關系不僅體現(xiàn)在機構(gòu)的級別上,還蘊含著下級對上級的天然認同感。但是,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來的行政、地域界限,甚至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個權(quán)力中心,這一混亂局面勢必影響到分府與軍政府的關系定位。

辛亥革命過程中,獨立各省基本在省治地方建立軍政府,但分府卻不同,除了極少數(shù)分府外,絕大部分遍布道、府、州、縣各地。與此同時,湖北軍政府被擁戴為中央軍政府,各省軍政府也是重要的一級機構(gòu)。在如此復雜的狀況下,分府、軍政府的關系定位出現(xiàn)了4種類型:

其一,省軍政府的下級機構(gòu)。這種情況比較多,分府一經(jīng)成立,組織者就積極向軍政府匯報情況,以求承認。常德分府首先打電報往長沙,向焦都督報告起義情況,請派人來常德指示進行,“聽說焦都督已派楊任(晉康)為西路招討使,日內(nèi)啟程來常德。消息傳來,大家更是興奮。”[2]263襄陽分府黃菼仁給武昌軍政府的電文稱:“望示方略并多濟軍械,實力資助,以期鞏固”,已派“專員赴省請領印信、關防、軍械,并面稟籌餉練兵保教安民各事宜”。[8]31榕江分府都督吳嘉瑞,任命謝集林為副都督,傅佐卿為靖邊營長,趙普揚、倪松農(nóng)為參贊,“并得貴陽軍政府承認?!盵13]439通州分府成立后不久,分府總司令處奉到江蘇大都督正式委任狀,隨后作出布告,“自認是蘇軍都督的轄屬”。[14]150

其二,隸屬于其他分府。光復前,鎮(zhèn)江、揚州兩府并無統(tǒng)轄關系,但光復后,兩者發(fā)生了變化。據(jù)回憶,揚州光復時,“街上貼有鎮(zhèn)江都督林述慶布告”,討論揚州政權(quán)機關時,林述慶所派幫辦李敬臣,“欲置揚州于鎮(zhèn)江屬下”,“擬名‘鎮(zhèn)軍都督揚州軍政分府’”。[1]296后來,定名為揚州軍政分府。未久,李竟成前往招撫分府都督徐寶山,“收其部伍,編為鎮(zhèn)軍第二師,并令其兼揚州軍政分府,防守揚州各屬,于是揚州數(shù)縣,亦歸鎮(zhèn)軍都督所屬范圍矣。”[9]250

其三,湖北軍政府的分出機構(gòu)。吳淞軍政分府成立后,曾明確宣布:本分府“由武昌軍政府分出,今承認武昌軍政府為中華民國臨時中央政府”。[7]5其他軍政分府建立過程中,也有人堅持認為革命機關是兩級制,“湖北名軍政府,各地應直屬湖北。”[1]306

其四,與軍政府處于并立地位。上海軍政分府曾經(jīng)宣布:“上海之起義,與武昌別為一事,惟隨后將與武昌總部聯(lián)絡。即一省之起義亦于武昌全無關涉,惟彼此理想目的皆同,將來終當合并為一,同居一國旗、一政體之下?!盵15]344此舉無疑表明,分府擁有獨立的地位。鎮(zhèn)江軍政分府成立后,江蘇軍政府都督程德全要求其歸屬,都督林述慶“怒曰:‘德全衰朽無能,因人成事。予豈下人者,乃藐視予耶?!榱褋硐?。”[16]

分府、軍政府之間定位的多樣性,直接影響了兩者的互動關系,根據(jù)兩者的互動特點,可以將之歸納為服從型、自主型、矛盾型三種。需要重點強調(diào)的是,前兩種類型最為常見,是主導,各地分府基本承認軍政府的領導地位,自覺履行有關的權(quán)力和義務,盡最大努力推動革命的發(fā)展。而第三種類型則顯得比較特殊,雖然同為革命政權(quán),但卻矛盾重重,它們的斗爭具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其原因也是紛繁復雜。

四、軍政分府的取消

由于分府、軍政府間的關系比較松散,加之分府為了鞏固自身政權(quán)往往私自擴展勢力,致使兩者間的磨擦、矛盾日趨升級。為此,有的省軍政府采取了一些積極舉措消解軍政分府,取得一定成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等革命領袖和各省軍政府一道加緊了取消分府的步伐。

1911年12月,江蘇軍政府確定省內(nèi)只設蘇州、鎮(zhèn)江、上海、江北、徐州5個分府,其中,蘇州軍政分府管原有之蘇州、常州,鎮(zhèn)江軍政分府管原有之鎮(zhèn)江、揚州,上海軍政分府管原有之松江、太倉,江北軍政分府管原有之淮安、海州、通州、海門,徐州軍政分府管原有之徐州。[14]264這樣,就從數(shù)量上進行了限制。在湖北,軍政府于1912年1月中旬頒布《各府縣暫時行政規(guī)則》,明確告知鄖陽分府稱:“鄂省境內(nèi),無軍政分府名義,所擬分府名目,即行取銷,改任為鄖陽府知事”,進而從制度上否定了分府的合法性。[17]99對于軍政府的舉措,分府往往為了自身利益與之進行對抗,再加上錯綜復雜的派別之爭,導致整合過程比較緩慢。時人感嘆稱:“其最甚者,莫過于一省之中,復自為分裂,不相統(tǒng)屬?!盵18]619

中華民國建立后,這一任務更加緊迫。1912年2月,為了實現(xiàn)軍政、民政、財政的統(tǒng)一,南京臨時政府采取強制取消的手段。28日,公布了《陸軍部擬裁撤軍政分府通告各都督電文》。命令頒布后,各省加快了統(tǒng)一步伐,各地分府紛紛擁護南京臨時政府決定,自覺遵令裁撤,只有極少數(shù)妄圖借助袁世凱的力量與南京臨時政府對抗。

廣西都督陸榮廷通電命令柳州、梧州、龍州軍政分府于3月1日起一律裁撤,“各軍政分府總長一律改為統(tǒng)領,為各該轄區(qū)軍隊司令,專管軍事?!盵19]511這個目標很快實現(xiàn)。3月8日,湖北都督黎元洪通知襄陽分府謂:“季雨霖計可抵襄,即望和衷共濟,分府名目各處一律取消,以后稱為司令處可也。”[8]黃仁菼立即將分府改司令處,照常視事,以待季軍,適雨霖至,即以軍政、財政、民政移交接管。在浙江,嘉興首先通電接受中央指示,各軍政分府均于1912年4、5月間“遵令撤銷”。而紹興分府王金發(fā)卻遲遲不肯行動,并派秘書長謝飛麟前往南京,向南京留守黃興說明利害,“痛陳革命軍于革命完成以前不可裁遣,軍政分府不可撤銷,陳‘三難三可惜’之說?!?。[20]75但是,黃興并未同意。后來,謝飛麟將結(jié)果告知,王金發(fā)表示接受。

同時,安徽都督柏文蔚也婉言勸慰軍政分府遵守南京臨時政府通令,廬州、蕪湖兩地很快表示同意。廬州分府司令孫萬乘稱:“先取消分府名義,所有各營軍隊,請陸軍部另委賢接帶?!盵21]328隨后,蕪湖分府吳振黃也向南京臨時政府表示:“所有皖蕪行政一切,均須直接安慶孫都督”。[22]兩個軍政分府撤銷后,“民政統(tǒng)一歸省府管轄,軍事上成立革命軍陸軍第十五師,以孫萬乘為師長,師部駐蕪湖?!盵6]391此時,大通軍政分府卻表現(xiàn)出嚴重的分裂傾向,分府都督黎宗岳投奔袁世凱,把大通作為黎元洪的前哨,與東南各省同盟會勢力爭權(quán)奪利,公然與南京政府為敵。

3月9日,安徽軍政府曾經(jīng)向南京臨時政府稟報,黎宗岳屯兵大通,意圖割據(jù)。中旬,柏文蔚以陸軍部名義電邀黎宗岳派代表到南京與安徽軍政府、全皖聯(lián)合統(tǒng)一會代表協(xié)商,各方約定 3月20日前取消分府,“兵歸部編,財政、民政、民權(quán),由都督派員接收 ”。[23]但是,黎奉袁世凱讓其“仍駐大通”的命令,公開撕毀協(xié)議,并于3 月19日致電《共和急進報》叫囂:“外間傳言大通取消軍政分府,此系奸人捏造,冀以搖惑軍心”,[24]165聲稱大通分府“斷無取消之意”,[21]360這樣,柏文蔚等人的和平統(tǒng)一道路被阻礙。

為堅決實現(xiàn)統(tǒng)一政策,3月2 1日,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命柏文蔚率步兵隊二營、機關槍一隊、炮隊二隊、軍艦二艘前往大通以武力強制解散。4月初,柏最后一次表達了和平解決的愿望,并派汪菊友、邵逸周等人進行規(guī)勸,許以南京留守部次長籠絡,但黎表示“愿受北方袁氏節(jié)制”。[25]112于是,柏文蔚遂改變策略,率水陸軍并進,同時暗中與黎部下胡聘臣接洽,爭取了胡的反正。6日,黎宗岳倉皇出逃,8日柏文蔚不費一槍一炮安然抵達大通。至此,安徽的軍政分府全部取消。

在江蘇,4月4日,吳淞軍政分府同意撤銷,“所有水陸軍隊、偵探隊,概行移送江防張統(tǒng)制接管;護衛(wèi)隊內(nèi)部人員概行遣散;吳淞區(qū)巡警已移交寶山縣民政長接管?!薄八凶o理吳淞軍政分府總司令名義,自陽歷3月底,一并取銷?!盵26]5485月,錫金軍政分府撤銷,錫軍步兵團在充實了一營常州兵員以后改稱常州步兵團,直接受江蘇都督指揮,不再是無錫的地方武裝了。[14]867月15日,陳其美給程德全的電報稱,“目下敝處取消在即,所有滬上各軍隊,均擬即日移交貴處接管,餉項亦請就近另籌?!盵26]4078月初,程德全赴上海接收一切事宜。

截止1912年8月底,各地分府基本取消,省內(nèi)政令不一的局面結(jié)束,南京臨時政府制定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獨立各省新的行政關系初步形成,這一成果為進一步建立穩(wěn)固的地方政權(quán)打下了堅實基礎。

[1] 揚州師范學院歷史系.辛亥革命江蘇地區(qū)史料[M].南京:江蘇人民民出版社, 1961.

[2] 湖南省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辛亥革命在湖南[M].長沙:岳麓書社, 2001.

[3] 丘廑兢.廈門辛亥革命前后[M]//福建文史資料(第六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

[4] 佚名.詹大悲先生事略(手稿)[Z].原件藏湖北省博物館.

[5] 章天覺.回憶辛亥[M]//辛亥革命史叢刊(第二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0.

[6] 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辛亥革命回憶錄(四)[M].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1981.

[7] 中國史學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8] 湖北省博物館等.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中)[M].武昌: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

[9] 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82.

[10] 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各省光復[M].臺北:正中書局, 1976.

[11] 浙省地方官制之規(guī)定[N].申報.1911-12-06(1).

[12] 周勇.辛亥革命重慶記事[M].重慶:重慶出版社, 1986.

[13] 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辛亥革命回憶錄(七)[M].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1981.

[14] 江蘇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江蘇文史資料(第40輯)[J].1991.

[15] 周育民.辛亥革命時期的“江蘇統(tǒng)一”——兼論辛亥革命時期的蘇滬行政關系[M]//辛亥革命與 20世紀的中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2.

[16] 茅乃登, 茅迺封.辛亥光復南京記事[J].近代史資料, 1957(1):71.

[17]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湖北軍政府文獻資料匯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6.

[18] 隗瀛濤, 趙清.四川辛亥革命史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19] 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辛亥革命回憶錄(二)[M].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1981.

[20] 政協(xié)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1.

[21] 張湘炳, 蔣元卿, 張子儀.辛亥革命在安徽資料匯編[M].合肥:黃山書社, 1991.

[22] 蕪湖來電[J].臨時政府公報(27號).1912-03-01.

[23] 浦口電報[N].民立報.1912-04-02(1).

[24] 安徽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辛亥革命在安徽[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1.

[25] 丘權(quán)政, 杜春和.辛亥革命史料選輯(下)[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26]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選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猜你喜歡
軍政軍政府都督
《蘇孝慈墓志》再考
——兼論北周府兵軍職都督的勛官化問題
開創(chuàng)輝煌
《重慶鎮(zhèn)總兵加贈都督同知任勇烈公傳》寫作背景及其價值考論
緬甸全國民主聯(lián)盟與軍政府關系演變及其原因探析
WU軍政觀察社:在正經(jīng)中爆發(fā)宇宙
美擔憂特朗普內(nèi)閣成“軍政府”
民初安徽政局與都督人選
新中國大行政區(qū)軍政委員會的緣起與演變
軍政委員會制度與黨委制比較研究
都督
延寿县| 浏阳市| 乐业县| 孟津县| 阿城市| 阿克| 屯昌县| 元朗区| 石门县| 横山县| 万安县| 合江县| 阿拉尔市| 依兰县| 闸北区| 合肥市| 吴桥县| 苍山县| 阜南县| 金湖县| 荃湾区| 晴隆县| 黄梅县| 肇州县| 喀喇| 青阳县| 宜君县| 阳新县| 抚松县| 思南县| 巨鹿县| 东阿县| 东源县| 台中市| 唐海县| 容城县| 兰考县| 闵行区| 搜索| 巴林右旗|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