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蘭 繆學田 吳婧 徐亞蘭 張紅梅
引起蔬菜連作障礙的原因非常復雜,是蔬菜與土壤兩個系統(tǒng)內部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結果的外觀表現(xiàn)。沿海地區(qū)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的外觀表現(xiàn)主要有土傳病害、根結線蟲病和土壤次生鹽漬化等。2003年我們就從土傳病害和根結線蟲病防治、減少鹽分積累、促進植株生長等方面入手,以選用抗病抗鹽新品種、合理輪作、平衡配方施肥、嫁接換根、太陽能土壤消毒等農(nóng)業(yè)和物理防治措施為主,配合良好的生態(tài)方法和必要的生物修復技術,開展設施蔬菜連作障礙防治技術集成與示范。
針對沿海地區(qū)設施蔬菜主要病害,經(jīng)試驗示范,選用抗病耐鹽的優(yōu)良品種。如蘇椒系列、洛椒系列、美國椒王辣椒;中雜系列、圭粉系列、櫻桃系列番茄;中農(nóng)系列、津春系列黃瓜;84-24、抗病蘇蜜、早春紅玉、小蘭西瓜;冠軍F1、優(yōu)秀、山水西蘭花等。
針對沿海地區(qū)設施蔬菜土壤次生鹽漬化、土傳病害和根結線蟲問題,我們從2003年就開始在江蘇省淺水藕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示范園區(qū)(運河鎮(zhèn))設施菜地進行次生鹽漬化土壤改良和不同種類蔬菜抗鹽性試驗。
①次生鹽漬化土壤改良試驗 試驗于2003年在江蘇淺水藕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示范園(運河鎮(zhèn))進行,土種為沿海沉積物發(fā)育鹽堿土上墊河泥土。2000年建棚,前作均為番茄,土壤水溶性鹽含量均為4.5 g/kg,設5個小區(qū)進行對比試驗,同一塊地5個大棚,6月25日分別進行水旱輪作(栽慈姑),灌水洗鹽(1個月內,先灌水至明水層2~3 cm,7天后排掉,再灌水至明水層再排掉,連續(xù)灌排3次),連作土壤改良劑處理后種小白菜,蓋麥草,種小白菜(CK)五個處理,10月10日分別從5個處理中隨機取土測定水溶性鹽含量分別為 0.87,1.235,5.1,4.6,5.0 g/kg。 且第二年春種植番茄,水旱輪作的大棚蔬菜植株長勢最好,灰霉病、根腐病發(fā)病率明顯低于其他的大棚。
②不同種類蔬菜抗鹽性試驗 試驗于2004年在江蘇省淺水藕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示范園區(qū) (運河鎮(zhèn))進行,土種為沿海沉積物發(fā)育鹽堿土上墊河泥土,2001年建棚,前作均為芹菜,經(jīng)測定土壤含鹽量都為4.6 g/kg,pH值7.32。設5個小區(qū)進行對比試驗。同一塊田5個大棚,3月20日分別定植 (均穴盤基質育苗)甜瓜(伊麗莎白)、黃瓜(津優(yōu)4號)、豇豆(之豇28-2)、番茄(圭粉四號)、青花菜。試驗結果表明,青花菜抗性較強,番茄次之,下面依次是豇豆、黃瓜、甜瓜。
③小結 次生鹽漬化土壤改良以水旱輪作(在種植3~4年旱生蔬菜后,安排種植1茬水生作物)效果最佳,連續(xù)灌水洗鹽效果較好,連作土壤改良劑效果不明顯,大棚地面覆蓋作物秸稈,對大棚土壤次生鹽漬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甘藍類蔬菜的抗鹽性較強,茄果類蔬菜次之,豆類較差,西、甜瓜最差。按果菜類→葉菜類→水生蔬菜類的順序,有計劃地安排蔬菜種植茬次,是沿海地區(qū)防治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的有效措施。
根據(jù)土壤測試結果、栽培蔬菜的需肥規(guī)律和特點,結合肥料效應,在有機肥為基礎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科學合理地確定氮、磷、鉀及微量元素適宜的用量和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減輕土壤鹽類積聚和礦化。
應用嫁接換根技術,提高蔬菜對土傳病害的抗性和抗逆性,提高產(chǎn)量和提早上市,保持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加速種苗繁育。
前茬蔬菜收獲后徹底清理并焚燒植株殘體。生長期及時摘除病葉和老葉,然后帶出棚外深埋或焚燒,減少病原菌基數(shù)。
運用太陽能土壤消毒。2010年8月6日,在小尖鎮(zhèn)郭莊村冬季栽培番茄的日光溫室中進行,1996年建棚,試驗品種為圭粉四號。在前茬蔬菜收獲、清潔田園后,每667 m2用50 kg的氰氨化鈣均勻撒在土壤表面,再撒長3~5 cm的麥秸1 000 kg,然后深翻并作成高30 cm左右的畦,覆地膜,畦面四周用土封嚴,膜下壟溝灌水至飽和,在強光下土溫可升到50~60℃,維持20天左右,揭膜后7天定植番茄。10月10日、11月10日、12月10日進行田間調查,每次隨機抽3點,每點查10株,調查結果表明,消毒過日光溫室的灰霉病和根結線蟲病發(fā)病率明顯低于未消毒的,消毒過的灰霉病和根結線蟲病發(fā)病株率分別為3.12%和1.53%,而未消毒的分別為15.65%和11.37%,嚴重的甚至絕收。
設施菜地在夏季,盡可能揭去頂膜,接受雨水淋溶,減少鹽分積累。據(jù)多年的試驗,在沿海地區(qū)夏季不揭頂膜淋雨的設施菜地,連作3年旱生蔬菜后,棚內25 cm的耕作層土壤水溶性鹽含量可達5.8 g/kg,致使一般蔬菜難以正常生長。而采用揭膜淋雨的設施菜地可維持5~8年,甚至更久(僅考慮鹽害單因子)。
采用全地膜覆蓋與膜下滴灌技術,科學灌溉,忌大水漫灌或小水勤澆等不當?shù)墓喔确椒?,降低棚內濕度,減少表層土鹽分聚集,減輕病害和鹽害。
使用PV威菌素重茬靈。試驗于2011年3月25日至6月25日,在小尖鎮(zhèn)徐洪村春提前大棚西瓜地進行,2009年建棚,試驗品種為84-24。試驗設3個處理:每個處理是1個棚,占地667 m2。處理Ⅰ:在西瓜定植前5天,將90%PV威菌素重茬靈粉劑1袋(500 g)與超大有機無機復合肥混合,條施在西瓜播種行上;處理Ⅱ:在處理Ⅰ的基礎上,在西瓜長至5~6片真葉時(移栽后20天),再通過滴灌使用1袋(500 g)90%PV威菌素重茬靈粉劑;處理Ⅲ:不用任何生物修復物。4月30日、5月15日、5月30日、6月15日進行田間調查,每次隨機抽3點,每點查10株,調查結果表明,使用過PV威菌素重茬靈的西瓜地枯萎病、根腐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低于未使用過的,使用2次的又好于使用1次的,處理Ⅰ的枯萎病發(fā)病株率為2.67%,處理Ⅱ的發(fā)病株率為0.5%,處理Ⅲ的發(fā)病株率為15.62%,嚴重的田塊發(fā)病株率達35%。
無土栽培是解決設施土壤連作障礙的最徹底的方法,由于它完全采用人工基質或純粹的培養(yǎng)液進行作物生產(chǎn),所以病蟲害較少,也不會產(chǎn)生土壤鹽類積聚現(xiàn)象和自毒作用。由于條件限制,我們主要示范有機基質育苗技術,防治苗期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