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佑
端午又近,使我想起了兒時過端午節(jié)的情境:插艾枝、吃蔥合、戴香包兒。
河湟一帶的淺山地區(qū),夏天來得遲,端午前后正是一年中春夏交接的節(jié)點;而端午那天,是每年最早見莊稼穗頭的時候。到了這天,下種較早的朝陽地里,青稞三三兩兩地忍不住秀出穗頭,緊接著周圍的青稞爭先恐后地吐出麥芒,白花花、嫩閃閃的,隨陣陣微風搖曳起伏,蕩起一層層浪波,實在叫人喜愛——這是一年中老天給莊稼人的第一份驚喜,預示著秋后的收成有了七八分指望,因而又是老天賜給莊稼人的一顆定心丸。在農(nóng)民的眼里,自家的莊稼最先出穗,那是一種滿足、一種榮耀,是足可以在莊子里挺起胸脯走幾天的!
過端午節(jié)的意義,公認是紀念屈原。我們那一帶過端午節(jié),其風俗與內(nèi)地是差不多的,無非也是門楣上插艾枝,吃包有餡兒的食物,給孩子們佩戴香囊,如此等等。但差別也是有的,如艾這種植物,在內(nèi)地的山野似乎到處都能采到,而在我們那一帶是像花兒一樣栽培在家中園子里的,故而稱之為家艾,以區(qū)別于野艾。由于氣候寒冷,河湟一帶不出產(chǎn)稻米,因而就不可能有粽子可包,而只能以韭菜合或蔥合替代之;至于香囊,那是屈原喜愛之物,我們那里卻讓孩子們佩戴,從而為他們的童年留下一縷香噴噴的記憶。
端午那天,家家戶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在門頭頂上插掛艾枝,這是因為艾是一種香草,其濃郁的苦辛味,人聞著可以提神醒腦,頓覺神清氣爽;而蚊蠅之類害怕此種味兒,也就敬而遠之、退避三舍了。這樣,人們坐在家中,也便省卻了蚊蠅騷擾的煩惱。自然,從根源上講,屈原酷愛香草,以示品格之高潔,人們在端午節(jié)插掛艾草,是寄寓了對屈原的懷念。在我家鄉(xiāng)那一帶,并非家家園子里都種有艾草,因而家艾還是比較稀少的。到了端午那天,未能覓得家艾的人家便用楊柳枝替代之,倒也別出心裁,另有情趣。經(jīng)過冰天雪地和黃沙飛揚的漫長日子,到了五月開頭,河邊路旁的白楊樹臨風展葉,青翠水嫩,采來幾枝插在墻頭門頂,很是有些親切,比那艾枝,倒是多出了幾分蓬勃生機,令人心曠神怡。這些年來,有經(jīng)商腦筋的人,不知從何處弄來整車廂沙棗枝沿門兜售,銀白色的枝葉間綴滿了細碎的小黃花,幽香陣陣,確也沁人心脾。
包粽子,要有糯米、葦葉。河湟谷地雖然物產(chǎn)豐富,卻長不出稻類作物;這里的河灣處倒是生長蘆葦,但葉寬只有一指左右,是派不上用場的。然而,端午節(jié)還是要過的,但要因地制宜,那就是用韭合或蔥合頂替粽子,反正都是包的,想來其意義是差不多的。當年的農(nóng)村,五月正是青黃不接的關頭,在這個點兒上過節(jié),委實是難的。為了免使節(jié)日生活過于寒磣,致使孩子們過于失望,家家的主婦們早就未雨綢繆了,也就是在面柜一角藏了一點白面,以備端午節(jié)時給孩子們烙韭合、蔥合吃。韭合與蔥合兩者相比,前者的檔次高于后者,因而端午節(jié)時家里來了親戚,能端上韭合招待,那是很體面的了。這是因為我家那一帶屬淺山地區(qū),只種蔥而不種韭菜——韭菜是川水地區(qū)的物產(chǎn),在淺山地區(qū)是難以生長的。也由于這個緣故,快到端午節(jié)時,總會有川水地區(qū)的人趕著杠稍車到我家那一帶來賣韭菜,交易方式是最好憑現(xiàn)金購買,用糧食兌換亦可。山里人家大都家境貧寒,既無現(xiàn)錢買韭菜,也舍不得拿糧食換韭菜,便選擇用自家園子里的蔥來替代韭菜——這時,上年栽的蔥已躥出一拃多長的蔥秧,葉綠根嫩,叫陽九蔥,切碎后用來做餡兒,烙成蔥合,是滿口生香、鮮美無比的。我家孩子多、勞力少,每逢端午節(jié),大都是烙蔥合,很少能吃到韭合,更別說粽子了。參加工作后有條件包粽子吃了,但我也不想去包,因為我覺得粽子沒蔥合好吃;這些年甚至用不著自己動手包粽子了,因為超市里各種風味的粽子應有盡有,但我覺得再有名氣的粽子也比不上我兒時吃過的蔥合,因而很少去買。
那時,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香包兒是端午節(jié)上大人們送給我們的最好的節(jié)日禮物。在我們那里,做香包兒叫絀香包兒,“絀”是動詞,是河湟一帶的方言,就是“做”、“縫”的意思,是專門用來表述做香包這項勞動的,現(xiàn)代漢語中似乎沒有相對應的詞。香包兒用料不多,卻十分考究:面料最好是綢緞,用綢緞絀的香包兒顯得光鮮富麗,但貧寒人家從哪里去找綢緞?因而大都用彩色棉布的邊角料替代。香包兒里裝的是香料,或草香,或石香,包于填充物中,這是香包兒的核心內(nèi)容。不論是草香還是石香,雖然均出產(chǎn)于當?shù)?,卻有高低貴賤之分。草香有君子之風,其香味淡雅悠長,它是一種禾本植物,雖隱伏在株高葉闊的植物下面,但仍容易采到;石香有王霸之氣,其香味濃烈馥郁,它是一種寄生于石壁上的菌類植物,須攀到深山石崖高處方能采到。絀香包兒的工藝流程大致是:先在棉花上敷以香料作為填充物,再用面料將填充物包裹起來,接下來按照設想的形式用絲線縫好香包主體,最后在香包適當?shù)牟课痪Y以五彩交織的絲穗,以增強裝飾效果。無論是縫制還是裝飾,彩色絲線在香包兒的制作中起著關鍵作用,它是母親用雞蛋從走鄉(xiāng)串村的胡郎子那里換回來的,其實值不了幾個錢。
香包兒雖小,做工卻很是精細。無論是絀成植物類的水蘿卜、石榴花、青碧吊、葡萄串,還是絀成動物類的老虎、兔子、猴子、公雞,都要惟妙惟肖,極盡夸張之能事;誰的香包兒絀得好,憑的是構思的獨具匠心、色彩的巧妙搭配和寫實中兼?zhèn)淇鋸埖娘L格。臨近端午,母親就忙中偷閑,加班加點地為我們做起香包兒來了?;椟S的油燈下,母親剪著、縫著,縫著、剪著;我們總盼著天快些亮起來,好盡早地戴著母親分給我們的香包兒,早早地出現(xiàn)在巷口上、村道里,去炫耀心中的那份喜悅。其實,那是用母親對兒女們的愛換來的,因而是最珍貴的東西!
遠去了,清貧而古樸的農(nóng)耕文明,卻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