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佩娟
高血壓病作為一種常見病,是指在靜息狀態(tài)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大于等于140/90 mmHg),長期血壓增高導致心、腦、腎和周圍血管等靶器官損害,也是導致腦卒中、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3]。我國截至2002年高血壓患病率已達18.8%,估計全國高血壓患者已達1.6億,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截至2003年我國高血壓直接醫(yī)療費用就達300億元人民幣[4]。如何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的依從性是長期有效平穩(wěn)控制血壓。延遲或避免高血壓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關鍵。為探討社區(qū)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2008年7月~2009年7月對社區(qū)內56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進行了社區(qū)護理干預綜合調查研究及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本社區(qū)108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56例和對照組52例。干預組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57~79歲,平均(68.1±11.6)歲;對照組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59~80歲。平均(69.6±9.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病情嚴重程度、血壓數值范圍以及并發(fā)癥等資料相比具有可比性,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所有高血壓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對高血壓的診斷[3],且病程均超過1年,無其他并發(fā)癥。
1.3.1 干預方式 對照組患者僅由社區(qū)醫(yī)護人員給予常規(guī)指導,干預組患者則給予社區(qū)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主動聯系與患者溝通,根據患者出院時的情況制定隨訪時間。隨訪內容包括生活方式及飲食注意事項、并指導如何監(jiān)測血壓。(2)進行服藥依從干預,告知患者必須嚴格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動員家屬積極參與督促病人服藥,并注意觀察是否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3)對剛出院的患者進行每周一次血壓測量,通過電話或家訪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指導,并動員家屬督促患者遵醫(yī)行為的落實。(4)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逐漸延長測量、家訪的時間。(5)每半年進行1次心電圖、尿液、血脂血糖、眼底等項目的檢查,每3個月舉行1次健康教育講座,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1.3.2 評價標準 對患者遵醫(yī)行為的評價包括有合理飲食、按時按量服藥、進行適量運動、戒煙禁酒、血壓監(jiān)測、精神舒緩六個方面的遵醫(yī)行為進行問卷調查統計。
所得數據均采用13.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對干預組干預前后血壓的比較進行兩獨立樣本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兩獨立樣本χ2檢驗。α=0.05。
干預組與對照組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對比如表1,其中合理飲食、按時按量服藥、進行適量運動、血壓監(jiān)測、精神舒緩以及戒煙禁酒方面相比均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遵醫(yī)行為分析比較 例(%)
對干預組患者經1年社區(qū)護理干預前后的血壓情況進行了對比,結果見表2,護理干預前后的血壓狀況有明顯好轉(P<0.05)。
表2 護理干預組干預前后血壓對比 ± s,mmHg)
表2 護理干預組干預前后血壓對比 ± s,mmHg)
舒張壓 收縮壓98.7 ±5.2 159.8 ±16.7 79.4 ±4.7 131.5 ±14.2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后P 值 <0.05 <0.05
中老年高血壓其病程長,治療過程中影響因素較多,其中情志、心理方面的影響較大,由于心理、社會因素作用于人體時,經中樞神經系統處理后,緊張、恐懼、抑郁、憤怒等情緒隨之產生,并將各種信息傳遞于下丘腦,引起植物神經-內分泌系統的相應反應。如果此種情況強烈且持久,則神經體液系統血壓調節(jié)機制遭到嚴重破壞,最終可能發(fā)展為高血壓等疾病。因此,針對高血壓的治療,不僅需要藥物治療,心理干預同樣重要[5]。
高血壓病的治療不僅需要臨床治療,還需要患者在生活中堅持非藥物療法及藥物治療。盡管影響血壓控制的因素繁多復雜,但是最主要還是取決于患者遵醫(yī)行為的依從性。目前我國社區(qū)人群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仍處于較低水平[6-8]。因此通過社區(qū)護理干預提高高血壓患者遵醫(yī)行為便具有了較強的現實意義。
本文通過對社區(qū)內108例高血壓患者分別行社區(qū)護理干預及常規(guī)服務的效果對比發(fā)現,干預組患者在合理飲食、按時按量服藥、進行適量運動、血壓監(jiān)測、精神舒緩以及戒煙禁酒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均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且干預組在干預后的血壓狀況也有明顯好轉。綜合而言,推行社區(qū)護理干預存在如下優(yōu)勢[9,10]:(1)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并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療效及預后。(2)社區(qū)護理干預可以建立從社區(qū)到家庭的一站式監(jiān)督體制,通過及時有效地專業(yè)響應可以對患者遇到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幫助。(3)社區(qū)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促進患者的恢復及家庭的和諧。
[1] 沈翠珍,彭美慈,鄺惠容,等.高血壓病流行特點分析與社區(qū)干預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7,7(12):22-24.
[2] 許雪梅.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知識需求情況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9,23(7C):1934-1935.
[3] 陳小芳.北濠社區(qū)高血壓的社區(qū)護理干預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15):1807-1808.
[4] 梁扣蘭.我國社區(qū)護理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8,20(3A):653-654.
[5] 蘇 海.焦慮對高血壓診斷和治療的影響[J].高血壓雜志,2006,14(5):332-333.
[6]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0-1063.
[7] 朱雪麗.心理干預輔助治療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80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6):43-44.
[8] 孫樹印.心理干預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精神癥狀及降壓療效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4):337-338.
[9] Staessen JA.,Gasowshi J.,Wang JG.Risks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isolo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meta-analysis of outcome trials[J].Lancet,2008,357(9207):865-72.
[10] 呂 慧.高血壓的心理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1):1448-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