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祥
(江蘇省句容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 句容 212400)
《課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種工具技能,而且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靈性和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引領學生用情感和生命力去詮釋語文的內涵,從而真正地享受“生活化”的語文。
文學源于生活。語文課本中的大多數(shù)作品都是作者對生活中所看見、聽見或想到情境的記錄及加工?!墩n文課程標準》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xiàn)代社會所需一代新人發(fā)揮重要作用?!睂W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提高的能力,發(fā)展的情感、態(tài)度,形成的價值觀,只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才能派上用場。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語文教學就無的放矢,沒有任何作用。中職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更應該傾向于人文性的教育,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文素養(yǎng),發(fā)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
1.生活化的語文,就是自覺地把生活資源開發(fā)成語文課程資源。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氣息在洋溢,處處都是語文學習的資源,時時都有學習語文的機會。生活的語文就是要以大語文教育觀為指導,打破課內外、學科間的嚴格界限,把語文學習視為長期積累的漸進過程,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與發(fā)展的環(huán)境,開放語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加強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加強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既學習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既培養(yǎng)興趣又陶冶情操,構筑起一座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立交橋。
2.生活化的語文,就是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fā)來生成語文實踐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生活的語文,就是基于學生生活體驗的語文。結合課文的教學,可引導學生廣泛接觸社會、自然,游覽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參觀現(xiàn)代建筑,調查社區(qū)環(huán)境,搜集民間故事,了解地方特產(chǎn),觀看電視新聞,采訪新人新事,讓學生自由地練說練寫。還可以利用晨會、班會、綜合實踐活動等時間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講述體會和看法,展開討論和辯論。
語文的工具是浸潤著濃濃人文的工具性,是負載著厚重文化的工具性,是流淌著美好人性的工具性。
1.人性的語文,就是要關注和挖掘課程中蘊涵的美好人性。語言文字是人類文化的載體,記載著人的靈感、激情和思想,具有人的“靈”性。職業(yè)中學語文課程具有極其豐富的人文內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從課程廣度看,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包;從課程深度看,或賞心悅目,或回味無窮,或動人心魄,或刻骨銘心;從課程效用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養(yǎng)審美情趣,可啟迪人生智慧,可豐富文化底蘊……讓學生徜徉其間、浸潤其中,以情悟情、將心比心,在語文對話中,得到精神的滋養(yǎng)、享受生命的愉悅。
2.人性的語文,就是要喚醒和培植學生心中的美好的人性。學生心中,原本就有著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師要在語文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去喚醒這種沉睡的人性,不斷地去培植這種人性。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完善自己。這是一個人的自覺、自主、自由的理念,具有這種觀念的人,才有自我保護、自我認識、自我理解、自我發(fā)展的意識和言行。第二,善待他人。對別人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能理解人、寬容人、幫助人。第三,關心人類。關注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和發(fā)展趨勢,為人類的和平和幸福而努力。
3.人性的語文,就是要用教師自身的美好人性去熏陶和感染學生。語文老師,是真的衛(wèi)士、善的使者、美的化身。人性的語文,就是要發(fā)揮語文老師獨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師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潤、去涵養(yǎng)、去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品位。只有當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時候,學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1.對話的語文,就是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的語文。對話的語文應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溫馨、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之中,對所學的內容產(chǎn)生濃厚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動腦思考問題,動口表達觀點,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參與,感受到自身力量所在,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時表示出對學生某一方面才能的賞識,如“你讀書總有獨到的見解,真了不起”,“你很會動腦筋”,等等。教師的欣賞會使學生對學習充滿渴望與熱情,從而興致勃勃、爭先恐后地在一種和諧的氣憤中追求、探索。
2.對話的語文,就是強調互動交融的語文。特級教師袁熔說,課堂上盡量少說“老師跟你們一起干什么”,多說“讓我們一起干什么”。因為師生之間進行情感、思維、個性等交流互動時,教師就是學生學習伙伴。樹立對話語文的意識,關鍵在于教師。他必須率先感悟文本,確實從中獲得感動,從而帶領大家分享;他要有一顆智慧的心靈,和學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感動著學生們的感動,從而讓學生們感動著他的感動;他是如此的坦誠,透明,樂于分享,又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知;他會和學生辯論,讓思想在碰撞中閃出火花,生成新的思想;他會傾聽,讓說者的聲音撞擊自己的心靈,無忌的童言讓他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只有生命才能影響生命,只有心靈才能塑造心靈。
3.對話的語文,就是鼓勵超越和創(chuàng)新的語文。葉瀾教授說過,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涌動。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意味著認同之后的超越,意味著尊重之后的創(chuàng)新。課堂的意義在于學生從超越和創(chuàng)新中得到了重新發(fā)現(xiàn)。融入了學生情感、智慧、悟性、靈性的重新發(fā)現(xiàn),既是對課程的,更是對自己的。學生的生命潛能,正是在這一次次的超越和創(chuàng)新中得到了激活和噴發(fā)。
文學作品源于生活。多數(shù)課文都是作者生活中點點滴滴事情與感受的記載。在指導學生這類課文時,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如在讓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討論:從瑪?shù)贍柕律砩衔覀兛吹搅耸裁矗课覀儸F(xiàn)在社會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人?從而多角度地思考小說的主題。
課文中描寫的事物有很多是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都能見到的。在教學寫景的課文或景物描寫的段落時,可讓學生回憶起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這類事物,并與課文中所描寫的進行比較,這樣做或可讓學生感知文中的事物之美,或能領悟文章的語言之美。
總之,將語文學習回歸生活,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興趣的源泉,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讓他們在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語文能力,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堂教學。
[1]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劉芳.教育觀念的改變與更新.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