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艷
(湖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 長沙市 410007)
黎 峰 張海旭 徐琛琛
(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 長沙市 410114)
王家塘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yǎng)殖等綜合效益的?。á瘢┬退こ?,由大壩、溢洪道及輸水建筑物組成。正常蓄水位101.59m,設計洪水位103.48m,校核洪水位104.08m,死水位為88.89m,下游均無水。大壩為土石壩,壩頂高程105.00m,最大壩高18.11m,壩頂寬6m,上游壩坡坡比 (從上至下)1∶1.86~1∶2.16,下游壩坡坡比(從上至下)1∶2.61~1∶1.84。
大壩壩體施工質(zhì)量差、壩基未進行防滲處理、無排水棱體。自1958運行至今,當水庫在正常蓄水位以上運行時,壩體外坡坡面96m以下開始存在散浸問題,壩基存在3.5m厚的中等透水帶,大壩安全級別被工程主管部門評定為三類。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了壩體高噴灌漿、壩基帷幕灌漿及新建排水棱體等防滲加固措施[1],加固后形成了厚0.6m的壩體高噴防滲墻、壩基防滲帷幕及5m高的排水棱體。
本文采用有限單元法[2,3,4]對水庫大壩加固前后的滲流進行計算,對比分析加固前后浸潤線、滲流量及逸出點水力坡降的變化[5],并對防滲加固措施效果進行評價。
為便于對比加固前后浸潤線位置、滲流量、水力坡降,滲流計算選用同一典型橫剖面作為分析對象,對應的計算實體模型見圖1。加固前后模型材料分區(qū)見表1,計算網(wǎng)格數(shù)值模型見圖2。
圖1 加固前后實體模型
表1 加固前后計算模型的材料分區(qū)
圖2 加固前后計算網(wǎng)格模型
選取以下三種工況作為大壩滲流分析的計算工況:
(1)水庫水位處于正常蓄水位形成穩(wěn)定滲流時的下游壩坡滲流狀況(工況一)。
(2)水庫水位處于設計洪水位形成穩(wěn)定滲流時的下游壩坡滲流狀況(工況二)。
(3)水庫水位處于校核洪水位形成穩(wěn)定滲流時的下游壩坡滲流狀況(工況三)。
根據(jù)工程資料,各種材料主要物理指標見表2,壩體材料的允許水力坡降為J=0.4。
表2 材料滲透系數(shù)
加固前后浸潤線位置對比詳見圖3~圖5、滲流量及逸出點水力坡降的對比見表3。
圖3 工況一加固前后浸潤線位置對比圖
圖4 工況二加固前后浸潤線位置對比圖
圖5 工況三加固前后浸潤線位置對比圖
由計算結果可知:
(1)加固前,壩體浸潤線位置高,逸出點偏高,正常蓄水位時下游逸出點高程為96.22m,與實際溢出情況非常吻合;加固后浸潤線位置顯著降低并通過排水棱體逸出。這表明采用的防滲措施對降低浸潤線效果顯著。
表3 加固前后滲流量與逸出點水力坡降表
(2)加固前,大壩滲流量較大,q=1.728m3/d/m以上;加固后,大壩滲流量明顯減小,計算最大可能滲流量q= 0.864m3/d/m。這說明防滲措施對減少壩體滲流量效果明顯。
(3)加固前工況三逸出點水力坡降大于壩體材料允許坡降,壩體存在發(fā)生滲透破壞的可能;加固后所有工況逸出點坡降均小于允許坡降,大壩滲流穩(wěn)定滿足現(xiàn)行規(guī)程規(guī)范要求。
(4)壩體滲流有限單元數(shù)值計算與實際比較吻合,計算要求能夠滿足工程需要,并節(jié)約時間、節(jié)約成本,方便快捷有效。
本文對加固前后王家塘水庫大壩典型橫剖面進行了滲流計算分析。計算結果表明:加固前浸潤線位置偏高、滲流量較大、逸出點水力坡降大于允許坡降、大壩可能發(fā)生滲透破壞;通過采用防滲加固措施,浸潤線有效降低、滲流量明顯減小、壩體溢出坡降滿足壩體材料與規(guī)范的要求。加固前后的滲流場對比表明:本工程采用的壩體高噴灌漿、壩基帷幕灌漿及新建排水棱體等防滲加固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1 鄒玉華.淺談中小型水庫土石壩的除險加固設計 [J].四川水利, 2009 ,5 :52 -54 .
2 李化軍,張海旭.胡谷水庫壩體滲流分析與安全評價[J].吉林水利, 2010 ,8 :43 -45 .
3 劉杰,武建萍,高麗梅.水庫除險加固后土壩的滲流穩(wěn)定分析[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10 ,(1 ):77 -79 .
4 蔣春艷,常曉林,周偉,用于重力壩抗滑穩(wěn)定分析的分項系數(shù)有限元方法[J].水力發(fā)電學報,2006 .4 :16 -20 .
5 JIANG Chunyan, CHANG Xiaolin, YANG Xiaoqing,Stability Safety Analysis of Wuhan Section of Changjiang Dike under Drawdown Conditions [A]. 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 2006.11:2 356-2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