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依群
(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江蘇宜興214221)
一件真正達到雅俗共賞標準的紫砂壺藝珍品,除了它有著與生俱來、得心應手的供人們作為品茗器具的使用功能外,還應有通過高超的技巧和創(chuàng)新思維共同塑造的出類拔萃的氣質(zhì)和值得品賞品味的藝術美感存在。
一件壺藝作品的藝術美感,源于人們對形體的審美和對理趣的感受。我們設計制作時,既要注重內(nèi)容,又要講求形式,以期達到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使作品具有完美的藝術造型和完備的使用功能,讓適用與美觀兼?zhèn)洌瑑烧呷跒橐惑w,每一作品都有“看點”。用擬人化的方法品藻,壺同人一樣,都有各自的外表和格調(diào),正如《茗壺圖錄·形狀》所言:“形狀不一,或圓或方,或棱或扁,或平或直,或崇或卑,或大或小,而如蛋者不得不圓,如斗者不得不方,如觚者不得不棱,如鼓者不得不扁,如砥者不得不平,如筒者不得不直,試品騭之。溫潤如君子者有之,豪邁如丈夫者有之,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納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者有之。賞鑒好事者深愛篤好,然后始可與言斯趣也已?!?/p>
今作者創(chuàng)“華玉方壺”,以華容、玉顏顯“方”姿,有君子之氣、佳人之韻,結構樸雅,樂感融融,得賞鑒者愛,甚幸。
紫砂壺藝的造型形態(tài)由點、線、面構成,具有長、寬、高的三度空間概念?!叭A玉方壺”的造型形態(tài)為六方幾何形態(tài),設計時,通過線的運行軌跡形成連接的面,面移動的軌跡圍合形成體。制作時運用傳統(tǒng)光素器工藝,打泥片、鑲身筒手工完成。
1.1 “華玉方壺”的形態(tài)結構
幾何形態(tài)具有鮮明的抽象特征,是根據(jù)純粹抽象的幾何體加以變化而形成的,其形體單純、輪廓規(guī)整,變化明確、特點鮮明、富于理性。幾何形體應用于壺藝造型形態(tài)設計,必須經(jīng)過加工,進行恰到好處的比例調(diào)整,賦予簡單的幾何形態(tài)以較豐富的內(nèi)涵。同時,要借助幾何學原理,科學分析形態(tài)構造,啟發(fā)對形態(tài)的想象力,通過對幾何形態(tài)分割、變形和重組,避免枯燥呆板,使之人性化。
“華玉方壺”設計時,運用直、曲線原理,交替使用(見圖1)。壺底方圈足和頸口,根據(jù)直線的性質(zhì),沿著水平的方向運動,構成正六方形,高度相等。壺身由六個相等量的塊面圍合而成,豎立面輪廓均突出于底線和口線,拋物線呈垂直方向,起源于底,又收于口。肩平曲,壺嘴、把設在板塊相接的棱角線上,六方形三彎嘴舒展,嘴根與壺身相接處較大,往上漸收,六方形環(huán)把剛柔并濟。壓蓋邊緣輪廓也為正六方形,與壺口吻合平整相貼。蓋面向中心點微隆,并于中心點設六方形珠鈕。整器六條角線鮮明隱起,自壺底向上,直達壺鈕,骨挺肉豐、氣韻貫通,氣勢與張力凸顯。
圖1 華玉方壺Fig.1 Maroon hexagon teapot
1.2 制作工藝
單純的方形器制作,壁面平整統(tǒng)一,塊面相接即可?!叭A玉方壺”的制作,則存在較高難度,需憑借扎實的“硬功”,還需使出“巧力”。因為它的六個塊面的特點是“橫平豎曲,規(guī)整均勻”,在口、底平行線固定的前提下,又自下往上呈拋物形前行,中部膨成鼓形,六個塊面的六道邊相接,形成棱角。工藝要求是絕對精確,所有線、角都要挺拔周正,所有塊面曲度都將保持一致,稍有出入,就會留下無法遮掩的缺陷。在“華玉方壺”制作時,還需特別注重兩個方面的處理。
1.2.1 點、線、面、體的處理
在遵循構思設計的總體框架前提下,進行更趨完美的合理調(diào)整。造型構思,是為了尋求理想的構成形態(tài),注重外輪廓形態(tài)的美感程度,是一件造型成敗的基本要素。造型構思所產(chǎn)生的形態(tài),是具有一定透視角度的立體造型,包括點、線、面、體的具體處理。制作時,要認真研究和掌握造型輪廓線與形態(tài)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握住形體兩側的投影線與立體造型的關系?!叭A玉方壺”的壺身兩側輪廓線是曲線,形體變化更為豐富;頸、底為直線,六方立面上下的輪廓線成直線,均由著明確的視覺和觸覺效果。
1.2.2 棱角線的處理
制作時,牢牢把握住形體轉(zhuǎn)折線、邊口和底足內(nèi)外緣交接線、形體表面起伏變化的弦線三者之間過渡的處理?!叭A玉方壺”的造型特征是寓圓于方、方圓交融。制作時,自下而上(從壺底方圈足到六方珠形鈕)、自左至右(從壺嘴到壺把),整個造型的形體轉(zhuǎn)折線組成六個線角。從造型構成要素“面”的角度來認識,兩部分形體的表現(xiàn)呈一定角度時,相交出現(xiàn)線,這種線和兩個面的角度有一定關系,體現(xiàn)在“華玉方壺”上,最明顯處是壺底足與口頸,均是一個360°圓周的六等分,分別構成六個呈120°的角。由于角度小于180°,呈現(xiàn)的是凸線角。凸線角就其形態(tài)來看,呈突起的棱角,具有向外伸展擴充的視覺效果,有一種陽剛之氣。
“華玉方壺”,材質(zhì)為黃龍山原礦紫泥,燒成后呈古玉栗色,肌理細膩,質(zhì)地溫潤。整器容量320cc,總高9.6cm,從嘴端到耳廓外徑總寬16cm,壺底六方外沿對角(圓直徑)8.2cm,口頸六方外沿對角(圓直徑)6.9cm,顯得比例協(xié)調(diào),輪廓規(guī)整,每一過渡均自然得體。剛柔并濟中彰顯沉穩(wěn)端莊,君子之氣與佳人之韻互映互現(xiàn),紫泥肌理養(yǎng)出溫潤玉顏。
上蒼恩賜宜興紫砂泥,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富貴土”。它是一種天然生成礦土,成礦年代至今已有三億五千萬年,具有合理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和顆粒組成,具有生坯強度高,干燥收縮小和可塑性能強等工藝優(yōu)點。經(jīng)燒成,形成了殘留石英、云母殘骸、莫來石、赤鐵礦、雙重氣孔等物相。其結晶相多而玻璃相少,使紫砂陶具有抗熱震性、透氣性、較高機械強度,賦予了紫砂陶優(yōu)異的實用功能。而古樸的色澤、典雅的造型和玉質(zhì)般溫潤的肌理,讓視覺美感和觸覺美感并存,又具備了藝術欣賞功能。紫砂光素器尤其是方形器,還可用來書、畫,其文化氣息,則增它的欣賞品位?!叭A玉方壺”的六面體,如六道屏,鐫書刻畫,詩情畫意,風雅怡人。
紫玉金砂,紫砂可比玉。從遠古到今天,玉一直是中國文化一道耀眼的亮色,有著玉質(zhì)般肌理的紫砂壺,得到人們“如玉”般的珍視,也就十分自然了。
“華玉方壺”的創(chuàng)作理念,是在讓人們在品茗、品賞時,產(chǎn)生美的感應,這種感應,是通過壺體造型傳達的。從橫向看,它的每一塊面之韻律是和諧統(tǒng)一的;從縱向看,平曲過渡、高低錯落、抑揚頓挫,似高山飛瀑,又似涓涓細流,在合奏彈唱的“方”姿韻律中,似乎激蕩出一種美感—— 樂。這也符合中國傳統(tǒng)審美體系中儒家代表之一孟子的思想。
孟子認為,心與感官的快樂,都是人的本性要求,人可以而且應該“兼所愛”、“兼所養(yǎng)”。孟子從儒家思想出發(fā),注重保持樂(美感)中的高尚情感。認為快樂之“樂”,是人的欲求得到滿足時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要細分“樂”的種類,可從人體感觀細分。人體分為眼耳鼻舌身心六種,眼的欲求是美麗的色彩,耳的欲求是美妙的聲音,口的欲求是美味,鼻的欲求是芳香,體膚的欲求是安逸舒適,人心的欲求是慈仁。這是人生來就有,所謂“性”也。
茶禪一味,壺佛相通。紫砂壺對于人體而言,也能賞心悅目,愉悅心靈,陶冶情操。它的形態(tài)千姿百態(tài),沖泡出的茗香四溢,讓人品后生津暢神,與身體接觸溫暖感頓生,塵囂的許多煩心事,都能拋棄于腦后。長期撫摸泡養(yǎng),自發(fā)黯然之光,日久生情,能成為不離不棄、情深似海的朋友。歷史上,有一些文人雅士,生前使用,死后都要將壺作為陪葬品帶著,在另一個世界享用。至真、至愛、至美,紫砂壺的神奇魅力,耐人尋味。
因此,“華玉方壺”的創(chuàng)作過程,實際上是在尋求視覺美、觸覺美和感應美的過程中,探尋紫砂壺文化的風骨與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