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菲
(沈陽市肛腸醫(yī)院 沈陽 110002)
惡性腫瘤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化療對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靜脈用藥是其主要的給藥途徑。明確化療性靜脈炎發(fā)生的原因,采取有效護理措施,防止靜脈炎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的痛苦,保證化療的順利開展,是化療過程中的護理重點。
2010年1~6月,我科收治大腸癌術后化療患者131例,其中結(jié)腸癌24例,直腸癌107例,男74例,女57例,年齡41~83歲,平均年齡64歲,采用相同化療方案,共發(fā)生靜脈炎59例,其中Ⅰ級39例,Ⅱ級18例,Ⅲ級2例。
依據(jù)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靜脈炎程度判斷標準[1]。Ⅰ級: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jié);Ⅱ級: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jié);Ⅲ級: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jié)。
靜脈滴注。
惡性腫瘤患者營養(yǎng)狀況差,血管硬化、彈性差、通透性增高,極易導致穿刺失敗及藥物外滲而引起靜脈炎的發(fā)生。
靜脈反復穿刺、穿刺技術不熟練、血管選擇不當以及靜脈長時間留置靜脈留置針,均可導致血管局部因刺激性過大、抵抗力下降而引起靜脈炎的發(fā)生。
(1)靜脈炎的發(fā)生與血管損傷有關,由于長時間輸注高濃度、刺激性強的化療藥物,可使血管內(nèi)膜不同程度受損。另外,抗癌藥作用于細胞代謝周期各個階段,影響DNA和蛋白質(zhì)的合成,使血管內(nèi)皮細胞壞死[2]。(2)靜滴化療藥物的濃度越高,其產(chǎn)生的滲透壓就越高,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大,引起藥物發(fā)生滲漏,從而導致靜脈炎的發(fā)生。
(1)心理護理:認真做好患者及家屬的知識宣教,詳細說明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講解化療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合作,保證化療工作的順利開展。(2)詳細了解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常規(guī)用量、給藥途徑、毒副作用及異常情況的處理方法。
靜脈炎的發(fā)生與穿刺部位有關[3],應首選粗、直且彈性好的靜脈進行穿刺,同時避免在指、趾靜脈以及皮下血管或淋巴走行上有病變部位的靜脈進行穿刺。靜脈輸液應每日更換部位,避免在一處靜脈長時間輸入高濃度藥物[4]。
護士應熟練掌握靜脈穿刺技術,并根據(jù)患者靜脈情況合理選擇是否采用靜脈留置針穿刺,同時選擇適宜型號的靜脈留置針,并做好留置期間的護理。
(1)在保證正常發(fā)揮化療藥物療效且減輕其對局部靜脈刺激的基礎上,根據(jù)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毒副作用、藥物動力學原理,合理的選擇化療藥物的輸注速度。(2)化療藥物輸注前,確認穿刺針在靜脈且回血良好后,方可輸入。輸液結(jié)束后,滴入適量的等滲溶液,沖洗靜脈通路,以減少化療藥物與靜脈直接接觸時間,同時避免拔針后化療藥物滲漏于皮下。(3)聯(lián)合用藥時,藥物間應用等滲溶液間隔,防止發(fā)生不良反應。
護士應經(jīng)常巡視病房,觀察輸液局部有無外滲、針頭有無移位、固定是否牢固等,及早發(fā)現(xiàn)可能導致靜脈炎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積極采取相應措施。
撥針前回收少量血液到針頭內(nèi),保持血管內(nèi)負壓,然后迅速撥針,按壓穿刺部位3~5min,同時抬高穿刺肢體,以利于靜脈回流。
化療藥物一旦出現(xiàn)外滲應立即停藥,并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護理。(1)冷敷、濕敷:使局部血管收縮,減輕藥物擴散,從而減輕局部組織的炎性反應。(2)50%硫酸鎂濕敷:利用鎂離子的透入,改變組織間隙和細胞內(nèi)的滲透壓,促進局部組織滲出液的吸收,達到消腫的目的。(3)微波治療:可加快局部代謝,增強局部免疫力,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促進水腫的吸收。(4)根據(jù)化療藥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解毒劑:化療藥物外滲早期采用靜脈注入解救劑可阻止藥物與細胞組織相結(jié)合,減少藥物對組織的刺激損傷,尤其是采用靜脈注射加局部或穴位封閉效果更好[5]。
化療性靜脈炎的發(fā)生是多因素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通過加強健康宣教、合理應用靜脈、減少醫(yī)源性損傷、積極采取有效處理措施,對減少化療性靜脈炎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起著關鍵的作用。
[1]胡述彬.預防化療性靜脈炎的護理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4,4(11):30.
[2]李建云.化療性靜脈的防治進展[J].護理研究,2004,18(68):1041.
[3]陳顯春,封悅,宋爽,等.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42~43.
[4]高柏春.腫瘤患者化療期健康教育的探討[J].護理管理雜志,2004,11(4):82~83.
[5]張玉英.靜脈注射強刺激性抗癌藥物滲漏的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1994,10(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