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中醫(yī)院,廣西 合浦 536100
膽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或胃切除術(shù)后,引起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膽汁、腸液和胰液大量返流入胃,削弱胃粘膜屏障功能,使胃粘膜遭到消化液的作用,而產(chǎn)生炎癥、糜爛、出血和粘膜上皮反應性變化等。臨床以胃痛、腹脹痞滿、嘈雜、噯氣、口苦或嘔逆苦水為主證。該病病程遷延,久治不愈。筆者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對42例膽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并與單純西藥治療者進行對照,現(xiàn)報告如下。
全部82例病例均為我院門診或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40例。治療組年齡21~77歲,平均31±5.01歲,病程1~7年,平均3±0.42年。對照組年齡22~76歲,平均32±5.02歲,病程0.8~7.1年,平均3±0.36年。全部病例均具有持續(xù)頻發(fā)上腹隱痛或灼痛,餐后加重或不緩解,反復出現(xiàn)惡心,嘔吐,暖氣等癥狀;體征有上腹部劍突下觸壓痛或深壓不適感,并經(jīng)電子胃鏡檢查見有明顯膽汁返流入胃者,部分病例并做病理活檢證實為慢性胃炎。兩組年齡,病程,臨床表現(xiàn)具有可比性 (P<0.05)。
對照組:嗎丁啉10mg,3次/日,果膠鉍150mg,3次/日;HP陽性患者口服阿莫西林0.5次,3次/日,克拉霉素0.5g/次,3次/日。均飯前0.5h服用,4周為1療程。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chǔ)上,使用自擬中藥方:柴胡15g,姜法夏15g,白芍12g,枳實15g,陳皮10g,木香6g,黃連10g、吳茱萸8g,蒲公英30g,甘草6g。
加減:若嘔吐甚者改為少量頻服,加生姜10g,竹茹10g;食滯者加神曲10g、麥芽8g;肝氣郁結(jié)者加代褚石10g、茵陳15g;噯氣頻作者加佛手10g、山楂10g;若上腹部痛甚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0g。每日一劑,水煎服,早晚分服。治療4周為一個療程。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無不適,胃鏡檢查正常。有效:服藥期間癥狀明顯緩解,停藥后癥狀基本消失,胃鏡檢查示胃黏膜炎癥明顯好轉(zhuǎn),組織學改變輕微。無效:服藥期間、停藥后癥狀無明顯改善,胃鏡檢查無明顯好轉(zhuǎn)。
治療組:痊愈21例,有效2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61%。對照組:痊愈l1例,有效2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7.50%。與對照組比較,P<0.05。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近年來研究顯示:膽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膽系功能紊亂和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diào),胃排空功能障礙,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 (包括膽汁.腸液.胰液)大量返流入胃,使胃黏膜損傷而導致糜爛,炎癥和出血等病變。同時,HP是人類慢性胃炎尤其是胃竇炎以及潰瘍反復發(fā)作難愈的主要原因。故西藥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原則主要是胃黏膜的修復,并且給予抗生素消炎治療,增強胃動力及胃酸分泌。果膠鉍膠囊、嗎丁啉片具有保護胃粘膜,促進胃腸道蠕動,抑酸的功能,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都是常用的胃腸到抗生素。
本病屬于祖國醫(yī)學“胃脘痛”、“嘈雜”、“嘔吐”等范疇。病位在胃,但與肝、膽、脾密切相關(guān)?!秲?nèi)經(jīng)》中有描述:“善嘔、嘔吐有苦、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主要病機是肝氣不舒,肝膽橫逆犯胃,氣機不通所致[2],治療原則以疏肝利膽、和胃降逆、理氣止痛為法。本研究治療組以自擬中藥方劑,其中柴胡疏肝和胃、利膽消炎;姜法夏除濕化痰;陳皮清熱瀉下,理氣寬中;枳實明顯胃排空及小腸蠕動;木香和胃降氣;黃連、吳茱萸為左金丸,具辛開苦降,清肝和胃、清熱化濕、降逆止嘔之功,并能保護胃黏膜;白芍、甘草酸甘柔緩,和中止痛,甘草并能調(diào)和諸藥。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療效滿意,且造價不高,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1]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治方案 (草案)[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消化雜志,2004,12(5):314-3178.
[2]蘇啟高.膽汁返流性胃炎中醫(yī)治療概況[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4,16(1):6-7.